michaeovich 发表于 2009-12-9 15:09:46

勤与俭

早期科技尚未如现今发达,经济环境也未如现今繁荣时,家庭长辈对子孙常有句提醒--"好天要准备雨来粮"。在当时,无论是要耕农或外出工作,都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因为不似现今有工厂得以遮蔽,很难不畏风雨走出屋外。因此,在好天气时所赚的钱,要多留存一些,以当做雨天不能工作时的生活费。

还有句话说"俭的比赚的快"。在早期农业时代,根本没有如今的工厂,连从事农耕的农家,例如春、秋两季的种稻(将稻苗种植于水田),及夏、冬的收割稻谷季节,也都以"换工"的方式,彼此互助。所以,即使再勤奋的人,也很难获得赚钱的机会。另外还有句话说"小富由俭,大富靠天命",意指早期因赚钱机会稀少,若想要过好日子,不得不凭靠"节俭"。

现在农、林、牧、渔、矿等"第一次产业",及加工制造产品等"第二次产业",以至饮食、交通、旅游、仓储、住宿、律师、会计师、建筑师等从事服务性的"第三次产业",都以企业形态来经营,所以自然而然就形成劳资雇佣关系的社会。因此,从事各种行业的工作、靠薪资收入维持生活的人,便统称为"上班族"。

当前的国际社会,大致有所谓已开发国家、开发中国家、落后国家等三大类,但并没有很准确的数据来区分,多半是依据该国的生产毛额、国民平均所得等来判别。另外也有以国家人民的用纸量及用水量,来区别该国的生活水准;或视其国家人民所受的教育程度,尤其文盲的多寡或比例,来评断其国家社会的文明度。但这些区分,都是某些国家的智库或研究团体机构的各说各话,尚未有如"度量衡"般的国际标准出现。

上述所言,或许有人不大关心或不感兴趣,在意的只有本身工作的安定性,也就是自己从事的工作是否安稳,会不会被资遣或奉命退休而失业等。另外就是关心银行存放款的利息,身边有些钱存在银行的人,总希望存款利率高,以藉利息收入贴补家用;但若是手头紧、不得不向银行借贷纾困,或有房贷压力的人,就希望货款利率要低一点。因为要贷款的人,家庭财务本来就很困难,如果贷款利息高,就会陷入"雪上加霜"的困境。

身边有余钱的人,总会期盼"从小富变大富"。例如要缴房贷的人,都会希望能获得意外收入,以偿还债务。这些人虽然原因不同,却都朝着同一目标去买"乐透",或操短线买卖股票。结果如何?大多数的人都心里有数。笔者认为,要使生活过得心安,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勤"与"俭"。

fall777 发表于 2009-12-10 22:46:33

我要盡量做到"勤"與"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勤与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