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xi 发表于 2011-1-16 11:02:42

腊八节拉开春节序幕 今日为何要喝腊八粥?

http://i53.tinypic.com/2r3igap.jpg

   
   “腊八节”有喝腊八粥的风俗,在中国已延续了千年。中国第一古刹,被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的洛阳市白马寺当天开展施粥活动。热气腾腾、香喷喷的腊八粥吸引了众多游客品尝,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新社发 张光辉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月11日电(蒋妍)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相传“腊八节”起源于远古时的“腊祭”,每年腊日要举行重大祭祀活动,以祈求五谷丰登,吉祥平安。古时的春节,实际 上从这天就算开始了。老北京人也把“腊八”看成拉开春节序幕的信号,从此时开始,店铺开始备上年货,家里也动手制作各类过年的吃食,民间花会也开始操办演 练。


  腊八节的风俗习惯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 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 了。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 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 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 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 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 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讲究的人家,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 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 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 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 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腊八节拉开春节序幕 今日为何要喝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