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STON 发表于 2011-2-22 13:54:40

谈中国的校园暴力

谈中国的校园暴力

文方自由亚洲电台2011-02-21

过去我所听到的有关校园暴力的新闻,似乎都是来自美国的一些学校。而现如今校园暴力象流行病一样,也渐渐侵蚀了中国的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校园,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女生加入了校园施暴的行列。这些暴力行为在校园这个本该是现代社会能够为孩子们提供的最后一片净土上,形成了一道丑恶的风景线。它使被施暴的孩子们对学校产生恐惧,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无法专注学习;它也使家长们在孩子上学后,还要担惊受怕、影响工作。

校园暴力的不良影响远远超出了校园的范围,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不能不正视的恶疾。2011年新年伊始,互联网上便出现了一些关于校园暴力的报道。1月20号,在云南的鄂山一中,有一个姓杨的女生纠结了一些同伴,当众殴打、辱骂同校的另外一名女生,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在整个施暴过程中,不见老师来阻止,只有同学们的围观。谁都不敢上前帮助受欺负的女生,以至于受害女生被剥光了衣服,还被逼向施暴者磕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此暴力事件发生前一个月,曾经有新闻报道说,鉴于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歹徒到校园行凶的事件,云南省采取了多项措施,为每所学校配备了两名以上的专职保安,禁止来历不明人员入校,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如今呢,外面的歹徒可能进不来学校了,那么对校园里自产的那些尚未成年便已经不懂得遵纪守法的学生们,管理者又该做如何处理呢?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普遍,针对预防学生校园暴力,有人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说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内环境的整顿治理,对可能发生校园暴力的地点严加防范,建立预防校园暴力的合作机制,加强学生社团的引导工作,还有制定严格而细致的校园暴力预防措施等等,都是一些行政管理方面 的防治手段。

而针对校园暴力,除了改善校园环境与管理以外,美国一些研究校园暴力的心理学家,还针对学生们提出了另外一些建议。美国伊利诺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在一个学前班做了一个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学校刚一开学的时候,在这个新组成的班级里,有20%的孩子们报告说自己曾经受到同伴的欺负;但是等到学期结束时,同一个班 级中,却只有8%的孩子仍然报告说自己被同伴欺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研究人员认为,能否改善自己的境遇与孩子们的性格特点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反馈,来形成和 固定的。一个群体刚一形成的时候,同伴之间都在互相试探、互相尝试。能够有效抵制同伴欺负的孩子,下一次再受到欺侮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而那些平时就比较胆小、害羞、不敢站起来做合理抗争、或者不会保护自己的孩子们,最容易成为被同伴欺侮的对象。

当然呢,我们这里所说的抗争并不是鼓励受人欺负的孩子,以暴还暴,因为那通常只会造成暴力升级、而不会解决问题。要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有很多非暴力 的策略,是家长和老师应该教给孩子们的。比如说,专家们建议说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结交些好的朋友,孤僻的孩子容易被人选作施暴的靶子;而有同伴支持的孩子们,则不容易成为受害者。

校园暴力之所谓能够普遍存在,是因为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土壤,那就是校园里沉默的大多数。很多孩子都曾经被父母告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到危险要躲着走, 不要惹火上身。而要从根本上阻止同伴之间的欺侮,就必须借助集体的力量,把沉默的大多数动员起来,共同抵制不正当的行为,改善大家共享的学习环境。

有研究发现,很多时候沉默的围观会让施暴者感到公众的默许,导致他(她)的暴力行为进一步升级。而只要在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其他的人便都会参与、支持,形成一种公众威慑力,使得施暴者不得不停止暴力行为。

除了合理的抗争以外,正确应对同伴欺负的做法中,还应该包括原谅与让步。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之间没有什么大的原则问题,家长大可不必让孩子记恨、甚至报复欺负过自己的人。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在非原则的问题上,要学会原谅。能够原谅同伴过错的孩子,会保有一颗宽容的心,使他(她)能够经常生 活在平和的心境里。有时候,原谅比反击反而更容易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使暴力冲突得以缓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中国的校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