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STON 发表于 2011-11-19 12:31:21

武汉农民工子弟学校屋顶坚守12年

在中国大陆,有一种小学校的师生不得不以房屋屋顶作为活动的场地,被称为屋顶小学。武汉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灵智小学”就在这样的狭小校舍里坚持了 12年。有关该校师生在屋顶举行升旗仪式的照片在网络上传播以后,引起广泛关注。有评论认为,屋顶小学的存在显中国户籍歧视和政府教育投入过低等问题。

武汉灵智小学是1999年成立的民办小学,学生以当地的农民工子弟为主。

广东的《羊城晚报》报道说,该校租用一栋四层的居民旧楼,作为学校教室和活动场地。学校的四百多名学生和十八名教师每周都挤在楼房的天台楼顶举行升旗仪式,附近民众称之为屋顶小学。

报道说,该校严重缺乏教室设施,一间20平方米的教室挤30多学生,五个学生共用两个课桌。

该校老师对媒体介绍说,学校曾多次向当地政府反映,希望能找到更大的校舍,但一直未获有关部门的回应。学校不得不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坚持了12年。

灵智小学的图片在网上发表之后,引起了中国网民的高度关注。

有网民表示:政府和开发商为了强制拆除百姓的一座房子不惜出动武装军警,却把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拱手相送;为了得到非洲国家的认同,可以大把掏银子,却给不了孩子一间读书的教室。

也有网民问:孩子们在屋顶升国旗,难道国旗不渐愧吗?

中国网络作者刘先生在接受本台记者的话采访时表示,和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比较起来,武汉灵智小学的情况已算不错了。

“在中国以农民工子弟为主办的学校确实条件是很艰苦的。国家也不重视,地方上很多问题都不给解决,武汉这个灵智小学前几年就有报道了,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还能有一块地方,还能够坚持下来。其实很多地方都被拆迁,甚至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使得那些学校都已经关门了。”

事实上,中国官方新华社曾以“民工子弟小学学生的快乐生活”为题报道过武汉的灵智小学。武汉市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过这个“屋顶小学”,该校因此收到过一些企业的赞助。

美国中文的“中国事务网站”主编伍凡介绍说,中国有两亿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粗略估算,农民工子弟约有两三千万人,但城镇政府及教育部门却不关心他们的教育问题。

“农民工的学校,第一他们歧视他们,根本不列入到当地政府的日常事务中。教育系统也把他们当成另类。教育经费、补助都没有他们的份。这还不如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农民工学生交的学费比城里学生交的学费还要高。”

伍凡表示,过去几年,中国各地有很多农民工子弟学校被当局强行关闭,而在媒体上,农民工子弟学校遭强拆被迫关门的新闻并不少见,显示农民工仍在中国大陆仍是现代贱民。

网论作者刘先生认为,中国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反映了目前中国社会两个主要的问题。

“突出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户籍歧视的问题。对进城打工的这些农民工,他们的医疗、社会问题以及孩子教育问题极端地歧视。中国教育的投入在全世界比例都是倒数第几名。这个也是现在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我觉得网民也都是普遍地呼吁,如果中共把那些用于吃喝玩乐消费的钱拿来办教育的话,中国的教育现状绝不像现在这样的。”

在美国的伍凡先生则认为,相对来说,中国某些地区比较重视农民工本地化的问题,也对农民工子弟的就学做出了一些安排。但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政府部门,并没有把农民工当成是城市的公民,农民工子弟就学困难的问题将对中国的现状及未来产生很大影响。

“现在就是一个很大的人口红利的问题。这些农民工的后代不愿意当农民工了。并且你不把他培养成人才的话,那中国以后的生产力发展都会出大问题。现在不但是高级人才出不了,下面的技工都出不了。中国的技工现在是最缺的,技术工人,它不培养嘛,所以就出问题了。”

武汉灵智小学缺乏教室及活动空间的问题反映出在中国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各级政府歧视外来打工者,忽视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伍凡认为,如果中国公民因为户籍不同就不能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还存在制度性的户籍歧视,中国的人才培养就是个大问题,未来的中国也不会有希望。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dandenong 发表于 2011-11-19 13:30:18

新疆皮里村学童惊险上学路震惊大陆民众(图)

http://djyimg.com/i6/1111180935152320.jpg
(大纪元记者李敬一报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恰当写出新疆塔甚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皮里村孩子上学路上的惊险,不看到的人难以想像。近日,大陆官媒一则题为《皮里村孩子的上学路》的新闻,引发了各界关注。

皮里村位于新疆塔甚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该乡分努西墩村、皮里村、布会吉拉甫村、迭村等四个自然村),平均海拔4,000多米,距县城200多公里。从县城到乡政府所在地要翻越4,500米的唐勒达阪,属于帕米尔高原气候,范围广,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无霜期最长达150天。

据大陆媒体报导,皮里村没交通,没有学校,行走的路不是悬崖陡壁就是湍急的水流,一路上要爬过许多垂直耸立的悬崖,趟过湍急的河水,道路从未见过的崎岖,那里居住的全是塔吉克人。

惊险上学路震撼观众心

新疆塔甚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教育界人士赵先生对大纪元记者表示,他们那里是青藏高原地区,边远村镇没有学校,现在县里集中办学,大部份学生集中在县里,放假、过节时回家,一年能回5、6次。1-3年级学生年龄太小,就在乡镇办学,学前班也住在学校。

大陆官媒央视拍下的新闻画面显示,孩子们在过悬崖时,路只有一个脚掌宽,底下是波涛翻滚的河流,一步踩不实,就会掉下悬崖被河水吞没。像这样没有路的路,一共有80多公里。

另一幅画面,两个小伙在只能放下一只脚却无任何抓手的岩壁上拉着一根绳,所有的人都要被他们手里的绳子拉上去才能继续往前走。而前面则是几乎与地面呈直角的立陡立崖,刀切斧劈一般,孩子们只能一点点地移动。

赵先生表示,孩子们在攀爬悬崖时,年龄小的经常被吓得哇哇大哭;大人们也需万分小心,这样的“路”也是塔吉克人一辈辈走过来的。

支教老师和他们心中的孩子

新疆喀什塔甚库尔干县塔吉克城乡寄宿制小学支教老师张章(化名)表示,这所学校2006年开始集中办学。学校有200多名教师,3,000多名学生,环境很差,学生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很希望了解外面的世界。

张老师表示,塔甚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很贫穷,陆地面积辽阔,居住分散,高原缺氧,受环境影响,语言限制,学生认知能力差,教育难度大,教师要有高度的耐心,花心思引导。学校支教教师有20多人,是从深圳、三亚等地来的。他们都很喜欢那些孩子,他支教时间不长,感觉多数孩子都有很强的求知欲,但他们知识欠缺,了解的东西少。

教育界的赵先生也表示,塔吉克民族说的是塔吉克语,没有文字,县里从2006年开始推行汉语教学。孩子们的父母不会汉语,孩子没有基础,没有语言环境,学习一般都不太理想。

赵先生说,喀什地区只有他们县是高原、高寒地区。与巴基斯坦、 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国接壤,是中国唯一与多国相邻的内陆边境县,边界地区比较敏感。曾有人建议把边远地区的人迁移出来,他们全县总面积大约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多人,地广人稀,把人迁走了,那大片的地区就将成为无人区。

赵先生表示,塔吉克族人是替国人守边界的一个民族,那里的人很穷。一年平均收入3,000元,没有路,山里的产品卖不出去,外面的东西运不进来,一切都要靠人拉肩扛。孩子们上学就靠双脚。

有大陆民众表示,很不明白,国家总是说自己如何富有,如何强大。有钱办奥运,世博,有钱办亚运和大运,却不见国家投资比较穷的地方。某发达地方经常说投资一条几公里的路就花费几百万几千万,城市的道路还没烂,却经常看见有施工队挖掘公路。说重新修路,而皮里村的80公里8,000万,或许不如北京一公里的地铁。唉,不说了,越说我就越气愤,凭什么官二代的就有豪华名车开,出了事还口出狂言,而皮里村的孩子却……,还是祝愿通往皮里村的公路快点修好吧,祝愿那里的孩子早日成才。

kindwater 发表于 2011-11-19 16:43:27

明天会更好?(图)



天齐语:一定得批评县里领导们!谁主管教育的?以后孩子们歌颂祖国、赞美明天时,怎么也得给做身新衣服,把脸洗干净啊,要不看着跟攻击社会主义似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天会更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