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西渡:最好保留中國傳統文化的德國小鎮(組圖)
消息來源:凱迪吾皇萬歲,
中國的皇帝。
盡情歡樂,
慶祝他登基。
他統治我們,
按照古老的規矩。
巴伐利亞的中國,永遠存在,
金色的中央王國,壽延千年,
繁榮、昌盛、明艷。
呀,巴伐利亞的中國,
美麗的土地,
萬歲!萬歲!
德國巴伐利亞中國“國歌”。1954年,德國迪特福特人“選出”了“中國人的王國”的第一個皇帝,他的名字叫馬勒雞。馬勒雞皇帝“登基”後,請人譜寫的“國歌”。
在德國巴伐利亞州,有一個各叫迪特福特的小城。這里的人自稱為“中國人”,把自己居住的城市稱為“中國人的王國”、“巴伐利亞的中國”。
1869 年印刷的書籍就有小鎮人自稱中國人的記載。據說很早以前,迪特福特所在教區的主教聽說迪特福特人納稅太少,就派稅務官前往催稅。當地人為逃避沉重的稅賦,緊閉城門,不讓稅務官進來。稅務官將此舉形容為“迪特福特人就像中國人一樣,把自己關在城內”。從此,迪特福特人被稱為“中國人”。還有一種傳說可能更為可信,據稱幾百年前迪特福特人就開始與中國人做生意,用當地的白銀、手工藝品等換取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交往多了,迪特福特人漸漸喜歡上中國以及中國春節等傳統文化,並按照自己的想象開始過起了“中國人狂歡節”。
鎮中心有個“中國人泉”
似乎是為了呼應中國的春節,迪特福特的“中國人狂歡節”每年2月舉行,這一傳統早在1928年就開始了。走進小鎮,記者被濃濃的“中國氣息”包圍:街頭巷尾懸著成串的紅燈籠,許多人家的窗戶上貼著“福”、“喜”等字幅,沿街的房子幾乎都掛著印有龍圖案的彩旗、長幅的錦緞和繪制著華人頭像的招牌,有的招牌旁邊還用中文寫著“嗨,華人”、“華人,你好嗎”、“祝你生活愉快”等話語。
離開市政廳門口,你會欣喜地發覺一位“清朝官員”。這位“官小孩兒”是一尊塑像,你看他帶著尖頂帽子,撇著八字胡,昂著頭,挺著肚子,張開雙臂,還瞪著眼睛凝視著交往行人。不只如此,他的肚子里還不時涌出一股股清泉,泉水旁還豎著一塊石碑,下面寫著:“迪特福特——巴伐利亞的中國”。本來,這就是迪特福特出名的“中國人泉”。
“中國人泉”建於1962年,迪特福特人想以這位“清朝官員”的抽象通知每一位到訪小鎮的來賓:他們喜歡被稱作“中國人”。
中文成小鎮“官方語言”
狂歡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國狂歡節”如今已成為這個小鎮最具特色的民間活動。由於“中國人狂歡節”的名氣,還帶動了當地旅游業及商業的發展。
很多迪特福特人都自豪地告訴記者,舉辦“中國人狂歡節”並把家鄉稱為“巴伐利亞的中國”,都是出於對中國文化的敬仰。多年來一直關註這個活動的德國《明星》周刊記者也說,近年來,隨著中國的繁榮發展,狂歡節的中國色彩也越來越濃。如今,小鎮還建起了中國博物館、中文學校等,甚至中文也成為小鎮的“官方語言”。
1956 年,迪特福特人讓“中國人的王國”里發生了一次“革命”。皇帝被推翻了,新登基的親王許諾要使“中國”在經濟上和技術上有一個飛躍。於是,在這一年的“荒唐的星期四”,迪特福特的“中國人”驕傲地慶祝他們在科技領域里取得的成就,口號是:“驚人的消息,中國——希望之國。”這一年,迪特福特的“中國人”宣布建成了287500千瓦的核電站和太陽能電站,發現了大片油田,並發射了一個“中國號”宇宙飛船。但是,兩年之後,迪特福特人開始懷念他們的皇帝了,又把馬勒雞皇帝請了回來。當然,經過一次“革命”的教訓,馬勒雞皇帝已不再反對“中國”的現代化了。
在此後的年代里,迪特福特的狂歡節總少不了“中國”這個主題。1958年,他們把一列火車寫上“中國快車”的大字,在迪特福特和諾伊馬格特之間行駛了好幾天。同一年,打扮成中國人的迪特福特人參加了慕尼黑的狂歡節,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因此,在1960年和1965年,迪特福特人又以“中國人”的身份,兩次來到了慕尼黑。
1985年的狂歡節,“中國皇帝”照樣親臨現場,為民祝福。不過皇帝已經換了新的名字 ——波大瓦希,聽來遠遠不如馬勒雞這個名字那麼有趣、親切。據說這個新名字是扮演皇帝的理發師漢斯·盖爾自己想出來的,這在當地的方言里同理發師有點關系。波大瓦希皇帝由9名美女伴同,她們一律穿黃底黑花大襟上衣,肥大的黑褲子和布鞋,手拿描花紙傘,遠看起來,真有點東方情調呢!
怎麼這麼有趣
大家都好開心
:big_smile: 感动哦...... 。。。。。。共匪红色恐怖王朝依然娼盛!!!!!!!!!!!——其豺狼狗官遍布沦陷区各个角落!!!!!!!!使得姑娘们大白天都不敢出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