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ton 发表于 2012-7-14 06:58:30

人类文明与人体生命之正见(五)

第四章 现代科学发展的误区

现代人常说,本次人类文明,自告别了茹毛饮血以来,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善。然而,在这个飞速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同时发现:

随着形形色色的精巧的发明创造,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时间也节省了,但是同时我们却更加忙碌了,活得更不踏实了,现代病也涌现了,颓废的文化泛滥了。

随着医学的巨大进步,我们的医疗水平和条件改善了,然而病毒们也随之变异了,丝毫没有被我们的科技落下,甚至常常把医疗发展的速度超过了。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环境也被严重污染了,地球被破坏得千疮百孔了,奇异的天灾也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我们也早已不是在继承父辈的地球,而是把儿孙的地球借用了。

随着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地球已经变成一个地球村了,令人费解的是,人际关系却更冷漠了,人与人的隔阂也变厚了。

随着物质文明的大幅度提升,我们国家的GDP也保八了,遗憾的是,人心和道德被掉队了,于是“小悦悦”们被路人无视了,见义勇为的彭宇们被“肇事”了,孩子们或者被毒奶粉毒死了,或者被报复社会的人进校园砍死了,或者豆腐渣教学楼砸死了。

随着整个科技的推进,我们对这个世界更加了解了,我们适应自然的生存能力更强了,然而人类毁灭自己的可能性却比原始人大大增加了,毁灭性武器的出现,使得地球被摧毁多次也成为可能了。

时至今日,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这次人类文明的科学发展,疏漏掉了什么呢?这么多、这么大的弊端,都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必需的吗?下面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1. 精神性——“数学”无法理解“精神”

科技界的绝大多数领域中,我们往往是重视物质的,而精神层面是被有意无意的过滤掉了。

先来看看构筑了整个科技大厦的理论基础——数学。数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的感官对于自然环境现象的感知所确立的、无需证明的规律(即所谓“公理”)的基础上的,然后经过对于客观物质世界数字特征的抽象,建立起一个抽象的思想中的数学体系。由于这种抽象,数学可以借用数字的世界延展到人类感官所无法直接感受的领域,从而大大拓宽人类所能认知现象的范围,甚至数学被称为人类的一种新的“感官”。

然而,这个数学的“感官”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无法感受理解和描述精神。当任何一种精神现象被抽象为数学时,它已经不是精神现象了。这种抽象为数字的过程就好象一个过滤的过程,它将精神的层面“滤”掉了。而精神的存在是我们人类的意识可以感受到和理解确立的。

我们人自身是可以清楚的判断什么是活的,什么是有生命的,无须解剖出来其各个零件即可断定,也不用谁来向我们证明什么是精神,因为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得到。而我们对一个陌生人变得熟悉的过程中,其实也无需逐个分析、记忆其脸的各个部份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当去判断一个人是谁时,也无需逐个对照其脸部的各种特征以与自己的记忆仓库匹配,只需看到整体形象,即可判断出该人是自己认识的某某人。

因为数学根本上是非生命非精神的,所以靠数学的体系造就的东西也就根本是非生命和非精神的。这一点从现代科学对生物的研究方法即可见一斑。生物学中,对生命的定义是: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的半开放物质系统。从该定义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它的研究对象不过是生命的物质载体而已。现代生物学对于生命的认识多注重其组织结构,通过解剖、组织冷冻切片等方式来研究,经常是“杀鸡取卵”来得到一些知识。其实这样只能是认识其非生命的一些物质表象罢了。对于真正生命,尤其是人的核心特征,意识领域内,它完全没有涉及。那么从纯物质化的角度来研究生命,岂非缘木求鱼?

概括起来讲,以数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从本质上注定了它无法认识生命和精神现象的根本规律。上一章我们列举的许多案例都表明了精神其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甚至是可以直接改变物质的,物质和精神是统一的、一性的。而现在的主流科学,却几乎完全忽视掉了精神这个层面。

2. 道德性——善与恶不对等

现代自然科学,和道德好象是完全不相关的。比如,从基础上来说,你发出善念,1+1=2,水过零度会结冰,一克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热量17.15千焦;你发出恶念,照样1+1=2,水过了零度结成冰,一克葡萄糖释放热量17.15千焦。从而你是在做善事,你的体能7秒能跑50米,你在生活中也照样该享福享福,该得病得病;你是在作恶事,你7秒还是能跑50米,你还是该享福享福,该得病得病。而且善与恶无法在科学所刻画的世界中得到很好的描述和界定。然而,从对世界的影响来看,善与恶真的是平等和对称的吗?

一些自作聪明的人常常举这样的一个例子来嘲笑那些有信仰的人:

教徒问神父:“我可以在祈祷时抽烟吗?”他的请求遭到神父的严厉斥责。而另一教徒又去问神父:“我可以吸烟时祈祷吗?”他的请求却得到允许,悠闲的抽起了烟。

喜欢讲这个笑话的人往往据此讽刺:那些道德善恶都是不可靠的,无法有具体标准衡量的。因为他们认为:祈祷时吸烟和吸烟时祈祷是完全对等的两件事情。然而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表面状态的确类似,但是体现出来的他的态度和趋势,在很多时候却是截然相反的。比如一个人在吸烟时,想起来了改正,然后去祈祷和洗心革面,这是从恶习中回升的开端。而在祈祷时,出于无聊和注意力不集中,从而无所顾忌的去吸烟,则是走向堕落的起始。

就好比冰融化成水和水结成冰这两种过程,在零度冰点时,都有一段冰水共存的阶段。表面上看,这两个过程都有这样的一个阶段,且这两个阶段的状态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上趋势是截然相反的,这个短暂的过渡期过去后,一边是完全只剩了水,一种是完全只剩下冰。

以中医为例,古往今来,大医学家历来强调,医生的医术其实是直接受制于其道德水平的。道德高尚的人,才有可能获得高超的医术。否则,丢弃道德,盲目发展技术,中医的精髓只能失传了。而我们只能依赖从最表面和物质着手发展起来的西医了。

古代的中医把人的道德败坏当作人得病的根本原因。著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就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人是物质和精神这两方面组成,精神世界的道德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实是非同小可的,也许有着非凡的来源。比如,人刚开始做坏事时,往往都体会到过违背良心时的负罪感,也有蹉跎岁月时的空虚感,虽然这些东西(感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当它们出现时,却往往会觉得这种悔恨或自责是十分真切的,而且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是来自“真正的自己”的。这种切己的感受其实未必不如“视觉”和“触觉”来的真实。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产生这种种的道德因素,这才是和“真正的自己”直接相通的。

道德是精神的,认识不到精神存在的实证科学更无法认识道德的实质,对于善恶有报这些因果关系就探测不到,也就无法认识道德是控制我们人类生活和宇宙存在的根本规律。其实,无论是我们人的日常生活还是整个人类和宇宙的生息运转都离不开道德的支撑和控制。一个无法认识和描述道德规律的科学不是真正的科学,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

(待续)

wnh2007 发表于 2012-7-14 07:04:44

要致力于消灭地球上万恶的红色幽灵,人类才有可能延续下去的机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类文明与人体生命之正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