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ns 发表于 2012-7-25 19:14:57

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组图)

北京有句民谚: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对此有三种解释。

   第一是传说中的解释, 是一种神话。过去, 北京城里这句话广为流传,把它看作玄不可测的天机;如果潭柘寺被烧了, 北京城必定被水淹。因为北京城原是个海眼, 潭柘寺修起来, 水妖镇服了,海水也就退了。这之后北京城才得以建起来。潭柘寺要是失火,北京城的气数不就尽了吗! 水妖不就又回来了吗! 北京城就将成为苦海幽州了。

   第二是牵强附会的解释, 但又是实事。潭柘寺天王殿有一口直径1.85 米的大铜锅。这种超级大锅, 在潭柘寺的全盛时期起码得有十馀口。您想,僧众7 千多人,锅少了行吗?锅小了行吗?在每口锅的底部都铸有“潭柘寺”三个字。 炊火做饭, 火就烧这“潭柘寺”。故曰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也是实事。北京地安门外,有后门桥,桥洞下正中的石壁上刻有竖写的“北京城”三个字, 正好座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什刹海的水位时高时低,枯水期, 水位低时“北京城”三个大字能有两个露出水面, 只淹没一个“城”字。雨季,水位高时“北京城”三个大字就都被淹没水中,故曰水淹北京城。潭柘寺铜锅底上为何铸有“潭柘寺”三字呢?笔者为此请教寺庙主持。答曰: 是为了提醒和尚们平时小心用火、预防火灾。

    第 三是从气象推理上的解释。咸丰皇帝的老师翁同和在咸丰十年五月二十三日(1860 年7月11 日) 日记中写道:雨复至,殊无晴, 京谚云: 火烧潭柘寺, 水淹北京城。去年九月潭柘寺佛殿毁于火,今年恐有水患矣”。按照这位老先生的日记所载, 历史上潭柘寺是确实被火烧过的, 时间是咸丰九年(1859 年) 九月。清朝人认为: 北京地区如果头一年久旱缺雨,物质干燥,必然多火灾。那么到第二年就会多雨, 甚至会发生水灾。翁同和看到连日阴雨不停, 深感气候异常。于是他对当时的气象也做出这样一种推理解释。这种判断是否合乎自然规律,这是气象专家的事,这里就不必求全责备了。

    当然,要是故事,听得最过瘾的还得是这个版本:据说早时年间北京、天津这一块儿都是大海,大海里有一条恶龙,这恶龙一摆尾永定河(原来叫无定河)就发大水,这恶龙一吐火这地方就得三年大旱,因此刘伯温就决定除掉恶龙,最后刘伯温活捉了恶龙,锁在‘北新桥’下,刘伯温还在西山上修了潭柘寺,用了一支箭作大梁,箭头直指恶龙的咽喉,镇着它。慢慢海水退了,人民在此繁衍生息,后来就建了城郭,始称:幽州,后来叫:燕京、北平、北京,据说后来修皇宫时都必须比潭柘寺的大梁低一寸,这就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由来。

    恶龙问刘伯温:“什么时候放了我?”刘伯温回答:“等此桥旧了。”说罢提笔在桥上写了‘北新桥’,恶龙一看,这回永世不得翻身了,便扬言道:“你是个人,能活多少年?待你死后,我一定要‘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刘伯温一听赶快在潭柘寺里建了个大烟筒,亲手在上面刻着‘潭柘寺’三个字。又在‘北新桥’ 下面刻了‘北京城’仨字。若干年后刘伯温死了,恶龙果然‘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幸亏刘伯温早有防备,恶龙‘火烧潭柘寺’时烧在了潭柘寺的大烟筒里; ‘水淹北京城’时洪水只淹到‘北新桥’桥下面刻着的‘北京城’仨字。

    听说前些年北京搞城建准备拆‘北新桥’时,还有不少老人联名给北京市市委上书问:“拆了‘北新桥’洪水要是淹了北京城怎么办?”本来是一说一乐的事儿,赶上这两天北京真给淹了,只等潮水退了,赶紧回家。

towns 发表于 2012-7-25 19:25:52

北京镇水神兽 动了它北京会水淹7年!(组图)

来源: 猫扑

在鼓楼以南,后海以东,地安门以西的马路上有一座汉白玉砌的石桥,在马路扩建的时候,都没敢动那座石桥,在石桥的东边下面,你会看到河道的左右有两只年代久远基本看不出样子的石雕镇水神兽,据说如果动了它们北京会被水淹7年。前两天暴雨是因那边正在拆迁吗?
http://img.kanzhongguo.com/dat/thumbnails/26/2012/07/23/20120723114629962_small.jpg
http://img.kanzhongguo.com/dat/thumbnails/26/2012/07/23/20120723114630487_small.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