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ns 发表于 2012-8-23 06:25:05

是什么改变了白蛇传的本质?(图)

作者: 张羽良

来源: 新纪元

http://img.kanzhongguo.com/dat/media/22/2012/08/22/20120822050554409.jpg
伫立长江边注视那不断东逝的长江水,你能否察觉这曾被苏东坡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江水,和昔日苏大学士所见有何不同?站在你所熟悉的城市,静静观察那川流不息的人群,他们一如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前一样在你身边匆匆而过,或许你会发现不同的是,岁月的刻痕已在自己身上巧然驻留,但那过往仍是如此众多的陌生脸庞,是否也让你见识到时空的幻变?

物换星移能使沧海变桑田、化森林为沙漠、旧人催老新人辈出,也让人们对生命永恒的价值观产生变异,而后者的变化最是茫然不觉!数百年前的人们会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数百年后的人们依然将这句话挂在嘴边,究竟这世风是如何日下?人心又为何不古?或许这一切要从人们的喜好与其他因素去找答案。

偏移之一:人们不断变异的喜好

李安所导演的电影《色戒》就是能让人一窥其奥的例子之一。女主角为爱或欲而背叛国家和同志,但看完电影的人们对做出如此离经叛道之事的女主角,却是同情多于指责,因为她虽背离了忠与义的标准,但那更为芸芸众生所难以抗拒或说喜好的“爱与欲”,却模糊了事件的焦点。或许就是这样,人们的喜好常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事物的真相、重点与本质。

中国的戏曲向来传承著中华文化教忠教孝、明辨是非、劝化人心的遗续,如《岳飞传》教忠、《目莲救母》教孝、《三国》演一个义字。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与道德观的沦落,人们的喜好也随之变异,为了迎合人们观念的转变,探讨情爱与欲望的戏曲作品也大量出现,间接助长与满足了观众内心的黑暗欲念。《白蛇传》的变味,正是由此而来。

追溯《白蛇传》的版本源头,蛇妖故事最早记载于宋代《太平广记》中所收录之唐人作品《白蛇记》。故事大意为,李黄是盐铁使逊之姪儿,在长安东市见一白衣美人,询问后知其为袁氏孀妻。随其至家,见一青衣老妇,自称白衣美人姨母。李黄住了四天后返家就寝,但觉被底下身体逐渐消尽,揭被一看,皆已化为腐水,只剩头而已。家人寻至白衣美人家,仅一废园,邻人云,园中树下常见巨白蛇盘绕。

宋代《西湖三塔记》则是白蛇传故事雏形的最早版本,里面讲到三个妖精,白蛇精、乌鸡精、水獭精利用人的欲望诱人吃人,最终被道士镇压在西湖三潭之下。可见广受大众欢迎的《白蛇传》,原本故事内容并没有爱情的情节,主要是告诉人们精怪本质的邪恶,并戒人莫放纵内心的情欲。

到了明末,冯梦龙编纂“三言”中的《警世通言》里,换西湖三塔为雷峰塔,有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剧情,才出现了和现代《白蛇传》最为相近的故事。惟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里仍无水漫金山的叙述,其所写白蛇行径的确扰乱人间,男主角许宣因感念法海协助收妖,遂遁入空门,正与邪之间的刻划依然是形象分明。

清代又有黄图珌、陈嘉言父女和方成培三种《雷峰塔》传奇问世,剧情互有异同。黄图珌撰《雷峰塔》三十二出,他说︰“余作《雷峰塔》传奇……方脱稿,伶人即坚请以搬演之”。黄氏《雷峰塔》经伶人搬上舞台后,就不断被增删改动,剧中〈端阳〉、〈求草〉、〈救仙〉、〈水斗〉、〈断桥〉等出皆为增饰,直到白蛇被压雷峰塔后,又增其子许士麟中状元祭塔见母之情节。

之后白蛇灾期限满,已得道升天的许宣前往接引至如来佛曾为母说法的忉利天宫。黄图珌对此剧改编若此感到非常不满,他认为“白娘,妖蛇也,而入衣冠之列,将置己身于何地邪?”但他承认,此改编本真的深受欢迎,曾论其:“盛行吴越,直达燕赵……不期一时酒社歌坛,缠头增价,实有所不可解也”。

白蛇精由害人吃人的“恶”转变为勇敢争取爱情的“善”,符合了人们对“爱情故事”的喜好,进而对白蛇给予同情,以致法海禅师从救世度人的佛法象征,成了拆散情侣的破坏者。黄图珌之后的戏曲版本更以许仙(宣)的懦弱、法海的残暴、与小青的侠义,来衬托白蛇的“情义”,把“水漫金山”写成是白蛇为维护爱情而被法海逼出的行为。至此,这个故事已经篡改了原始版本惩恶劝善的本意,向情爱方向发生了偏移。

偏移之二:中共党文化推波助澜

中华文化照耀与弘扬人性光辉的作用,到了中共以假、恶、斗为治国法宝的邪恶党文化中,简直成了替中国人看清中共真实丑陋面貌的照妖镜,中共藉文化大革命来革中华文化的命,正是它欲将中华文化除之而后快的阳谋表现。

所以文化上,中共几乎消灭或改编了中国所有的古典戏曲,却只留下《白蛇传》且广传之。因为白蛇为爱而敢与天斗(法海代表的佛法),正符合了中共无神论与战天斗地思想的党文化宗旨;甚至白蛇水漫金山罔顾人命的为恶之举,也被误导与合理化成是为情、为天所迫。此剧改编到这副模样,其表面上看似为赞颂爱情,然而骨子里已是在戏谑佛法、毁谤佛法,让世人模糊与变异了对佛法的崇敬与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标准而不自知。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白蛇传》从劝人战胜欲望、了解邪恶本质为用意开始流传,但千百年来,人们依旧陷溺于情爱的框框,并放任自己的黑暗欲望,加上中共党文化操纵中华戏曲的推波助澜,其结果反而导致了《白蛇传》剧情本身的极端变异,不仅让佛法为妖物蹂躏、让人类为欲望所掳,更模糊了邪恶的本质。

若世上真有白蛇为妖,或也要笑世人的痴与愚吧!色若有戒,那至今还认识不到中共党文化对神传中华文化与中国人为害之烈者,还望细思,自己内心真正滋养或助长了什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是什么改变了白蛇传的本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