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rvoir 发表于 2012-9-27 06:24:54

男子大学毕业后嫉妒同学生活如意将其捅死

他毕业于名牌大学,在校时因为性格偏执极端,几乎不和同宿舍的人说话。毕业后,他的志向是继续深造冲击诺贝尔奖。本该奋发努力,他却把人生的失意怪罪在大学同学身上。2000年5月2日,他丧心病狂地连捅同学12刀,将对方杀死在家门口。

12年来,山东烟台莱山公安分局从未放弃过对他的追捕。在今年的全省缉捕重大逃犯攻坚行动中,烟台莱山分局局长宋保国成立了专门的追逃小组,拨付专项资金,加大追捕力度。9月14日,经过艰难排查,凶手牟明在烟台芝罘区南大街街头落网。

“命案必破,逃犯必追”,这是今年烟台莱山公安局在“缉捕重大逃犯攻坚行动”中的目标,他们集全警全力对各类逃犯发起了集中围剿战役,截至目前,该局重大逃犯到案率达到100%,在全市、全省率先完成任务,用执着和坚守给了受害人家属一个满意的交代。

优秀青年惨死在家门口

2000年5月2日傍晚,家住烟台莱山区石沟屯某小区顶楼的苏某难得在家休息。妻子正准备晚饭,门口传来了敲门声。苏某去开门,门刚开一个缝,就被猛地拉开。一只手扯着苏某的衣服猛地把他拽了出去,苏某还没看清对方的样子,就感到身上一阵巨痛,一柄长而尖的刀在他身上连扎12下,刀刀致命。待苏某看到站在他面前的正是大学同学牟明时,身上已经血流如注。最后一刀扎在苏某的大腿上,凶手没来得及拔刀,便夺路而逃。血从6楼一直滴到1楼,没等到救护车的到来,苏某年仅28岁的生命随着流淌的鲜血永远地去了。

突如其来的悲剧让全家悲痛欲绝。此时苏某新婚不久,这位山东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当时已经是烟台某知名制药企业济南大区的经理,公司的中坚力量,深得领导器重的后备干部。孝顺的孙子走了,苏某的奶奶悲伤致病,不久就哭喊着长孙的名字离世;苏某的父亲一夜之间白了头发,高血压、胃病、心脏病接踵而来;精神近乎崩溃的母亲,经常以为她唯一的儿子还活着,语无伦次地和家人对话,清醒过来就嚎啕大哭。

凶案发生现场,苏某的鲜血顺着楼梯一直从六楼流到一楼,现场惨不忍睹。一向平静的居民小区被凶案阴影笼罩,胆小的邻居好长时间不敢夜晚独自外出。两三年内,楼栋有数户人家搬了出去。

烟台莱山公安迅速展开力量查办此案,杀手很快锁定为苏某的大学同学、家住烟台芝罘区的牟明。但是,案发后,牟明便如人间蒸发般消失了踪迹,一连12年,连父亲过世、妹妹结婚他都不知道。

因嫉妒埋下仇恨种子

1991年,牟明考入山东大学。这个性格内向、不擅于沟通的青年,在选择专业时和家人产生了矛盾。父亲希望他学医,将来治病救人。牟明有更远大的想法,他想报考微生物专业,像科学家一样搞一辈子科研,有生之年冲击诺贝尔奖。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因为和家里人的矛盾,牟明从入学之初就带着很坏的情绪。苏某是牟明大一宿舍的舍长,在同学中人缘好,管理能力强,很有威信。

牟明可能是宿舍里最不好管的舍友,他不合群,在同学中没有朋友。平时在宿舍不服从管理,集体大扫除或是轮班打水这样的事,他从不理会。同宿舍一位北京的宿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每个人都和他打过架,只有舍长念着烟台老乡的情分,一直忍着。”但是,打遍宿舍的牟明以为苏某好欺负,还是找岔儿和他打了一架。同宿舍的同学还记得,当时苏某身高不足一米七,而牟明已经一米八多,苏根本不是牟的对手,被他撕破了衬衣,多处受伤。从此后,宿舍里别的同学也不再和他说话了,他成了宿舍里的“透明人”。

这口气一直憋在牟明心里,连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大一那年,牟明因为性格极端不被别人接受,和家里关系也不好,无心学习的他,两门功课挂起了红灯,被留级一年。

本是同级同班的同学,1995年苏某毕业时,牟明却要等到一年后才能拿到自己的毕业证书。

与妈妈吵架成杀人导火索

苏某毕业后,被直接推荐到知名制药企业工作。他聪明好学又勤奋,很快成为业务骨干。牟明一直没有找到理想中的工作,只能在皮包公司给别人打工,有时还会受骗。直到1999年到2000年那段时间,他干脆找不到工作了。

通过同学,牟明得知苏某当时生活得很好,一种心理不平衡的想法油然而生:当初因为你和我打架,同学们才不理我,我现在成这样,都是因为你。他毫先理由地把这几年生活的挫折全都算在苏某身上,嫉妒心让本来就爱钻牛角尖的牟明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性格渐渐扭曲的他想到报复。

他开始骚扰苏某,不断找他借钱。苏某看着当年的同舍同学变成这样,开始还给他五六千元。越发贪心的牟明以为苏某好欺负,狮子大开口要五万元。这次,苏某没有再给他钱。牟明放下了狠话:我过不好,你也别想过好。

事隔十几年,苏某的姐夫依然记得,苏某被害前一年10月举行婚礼时,并没有邀请牟明,却在录像中见到躲在角落里一脸阴沉的他。牟明起了杀心,提前一个月买好了刀,他数次在苏某家附近出现。一开始,他不是找不到机会,就是找到机会下不了手。

出事当天,牟明早上在家睡到8点多。看到儿子很久没有工作了,当妈的很不满地说了他几句,牟明和妈妈顶撞起来,大吵一架后,牟明连饭都没吃,带着刀从家里跑出来。

这一次,已经丧失理智的牟明决定下手,用最凶残的一种方式报复无辜的同学。

用假身份证到处打工

案情重大,烟台莱山公安迅速出击缉捕凶手,但是牟明在作案后便逃往外地,最初的10年,他从不和家人联系。狡猾的牟明小心地躲避着警方,与世隔绝般保护着自己。2011年,牟明的父亲因病去世,他竟然一直到2012年才知道。

一开始,牟明逃到了大连,在那里躲了一年后,又到了青岛。从出逃的那一刻,他就后悔让自己的双手沾满鲜血,但是已经迟了。

逃亡路上,牟明盗用了一个和他长相相似人的身份证。他不敢找稳定的工作,只能靠着打小工维持生活。在青岛工作期间,他回过烟台两次,发现家乡变化极大。以为没有人再认识自己、记得住当年的事,牟明决定回烟台。

2009年,牟明回到烟台。他的外貌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烟台莱山公安提供的照片看,12年前牟明发型是分头,现在成了寸头。以前他是方脸,现在瘦成了尖脸。

最初,牟明在幸福一家酒店当保安,后来又给广告公司干业务。他依旧不和家人联系,只是在思念的时候坐着公交车在家门前路过,远远地看一眼。

烟台莱山公安从未停止对牟明的追捕。警方梳理了牟明的一切社会关系,连他在日本的亲戚都没有落下。这些年里,牟家有人出去旅游,民警都要进行调查,看是不是到外地和牟明接触。牟明的父亲去世、妹妹出嫁,民警都暗中监控,可是,牟明从没出现。

可疑来电成重要线索

今年,省公安厅启动缉捕重大逃犯攻坚行动,烟台莱山分局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局长宋保国挂帅的专门追逃小组,多次调度案件侦破进展。参战民警们也不分昼夜,加大追捕力度。民警多次走访牟明家,希望亲属能协助办案。但是牟明非常狡猾,他不与家人联系,连母亲都不知道这个儿子这么多年去了哪儿。直到近期,感到风声已经过去的牟明用公用电话给家里打了两个电话。

今年8月底,在又一次走访中,民警在牟明家的电话机的来电显示记录中,发现两个奇怪的号码。因为所有的来电都可以查到出处,唯独这两个号码,是从街头公用电话打来的,查不到是谁打的。

这个并不明显的线索被民警抓住了。他们很快查到,电话号码来自市区华茂小区面市街的一个公话。调取附近监控看,打电话的人面目比较模糊,上身穿米黄色格子T恤,下身穿灰色裤子。唯一贴近的是,牟明身高一米八五,这个人身高和牟明是相符的。

不管是不是牟明,这是唯一的线索了。烟台莱山公安刑警二中队四位民警在分局统一调度下,沿途调取了饭店、停车场、银行、商场等单位安装的100多个摄像头的录像资料,追寻打电话男子的踪迹。他们轮班连夜看了60多个小时的录像资料,最终确认男子住在市区文化宫附近。

民警蹲守抓住凶犯

文化宫以西是老式开放小区,流动人口多,情况复杂。单凭监控,无法确定牟明住在哪栋楼。熙熙攘攘的文化宫市场,民警们扮成卖水果或是肉串的小贩,开始了每天早6点到凌晨0点的蹲守。整整10天时间,渴了在街上喝瓶装水,饿了在市场上买个煎饼果子就水吃。民警们把市场上的小吃几乎吃了个遍,和卖水果的、烤肉串的小贩都成了朋友。

9月14日17时,蹲守的民警终于发现了目标。一个疑似监控中的男子沿路向东溜达过去。民警有些失望,眼前这名男子很难和12年前照片上的牟明联系到一起,他明显要瘦一些,发型和脸型都变了,只有身高在一米八五左右。

跟踪该男子一直走到南大街振华购物中心门前,三位民警一齐出手,将男子扭住。男子只是一闪而过的惊慌,随即恢复平静。他自称名叫刘全刚,还拿出了身份证。民警一眼看出身份证的问题,反问道:“你不叫刘全刚,你叫牟明吧?”男子随即低下头说:“是,我是牟明。”

落网后,牟明称自己想过要自首,但又因为害怕没勇气站出来。12年逃亡生涯,他早已后悔当年的杀人之举,但这世界上,只有生命的逝去是无法说后悔的。

到记者发稿时,牟明已被送往烟台市看守所。当年的凶残之举,他必须给受害者家属一个交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男子大学毕业后嫉妒同学生活如意将其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