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STON 发表于 2012-10-11 11:34:50

干掉道德的人,道德一定会干掉他

作者:石勇   

  导言
  
    重庆一个黑衣女人,谓之“扔蛋姐”,这两天成了新闻主角。
  
  她手里拿着两个鸡蛋一边走一边剥,并将蛋壳扔在地上。一个环卫女工上前劝阻说:“妹儿,下雨天蛋壳在地上不好扫,你剥到我簸箕里面嘛。”此女回应:“我不甩到里面,要甩到外面”,并喝道“快,给老子扫了”。
  
  网上一片谴责之声。但也有人这样为她辩护:环卫女工不仅不应该生气,还应该感谢她,要不然连饭都没得吃。
  
  我想说,再小的人物,也能折射出点什么。“拥蛋姐”和为她辩护的论调,捅破了中国社会的几个秘密。
  
     人吃人的心理食物链
  
    我在《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一书里曾经说过,在我们的社会,有一条“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心理食物链,它正好对应于这个社会不平等的利益结构,以及经济社会地位。
  
  在这条心理食物链上,“扔蛋姐”的社会价值排序位要比环卫女工高,即比环卫工高档,当然足以吃定环卫工。所以,除非环卫工心理很强大,否则无论有无反击,都会有屈辱感,而“扔蛋姐”则可从中找到快感。
  
  但从羞辱一个最底层的人中找到快感,已经说明了“扔蛋姐”的档次,也就比最底层的人在社会价值排序上高一点而已。换言之,不过是一个小市侩。而一边走一边剥鸡蛋吃,对于自己的身份也是一种自我招供。那些从社会中掠取了巨大利益的分利阶层,当然是不屑于这样的,环卫工也非他们表演“上等人”时的配角,那太“跌份”了。
  
  小市侩就阶层和社会利益结构而言,其实也是被剥夺者,从心理食物链而言,她也是被分利阶层在心理上吞食的无名大众中的一员,在后者眼中她和环卫工的区别并不大。
  
  但幻想她不去鄙视、羞辱环卫工只能是做梦。
  
  社会利益结构,以及心理食物链的存在,往往意味着,吃人者因为吃人的非法性,必须强迫自己去认定被吃者活该,蔑视,甚至仇视被他吞食的人。比如,富人及其走卒,一定认为穷人穷是因为懒,而不是他们被剥夺了富的机会;而蔑视,甚至仇视穷人,则是因为吞食他们,往往让富人有一种负罪感和恐惧感,它们必须得到掩盖。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吞食别人时,他也破坏了自己的精神健全,吃别人,也是在向自己内心捅刀子。
  
  被人吃的人,往往无法成功地反抗。像“扔蛋姐”这种小市侩,除了在心理食物链中去吃比她更弱的人,还能从哪儿找到自我的价值和快感?被人吃的人,无论是否压抑,也一定导致内心被破坏。
  
  所以,有人以“管教”为名,打死自己女儿发泄,而郑民生等则去“屠童”。
  
  一个社会越是不平等,分利阶层对大众的掠夺越深,越是贫富悬殊,这个社会就越是导致吃人的人和被吃的人内心都遭到破坏,也就越来越陷入病态。其表现,就是弥漫着愤怒、恐惧、仇恨。衡量这个社会是否离崩溃不远的一个指标,就是看最弱的人被羞辱到了什么程度,因为连比他们好一点的人,在心理上都已经高度扭曲、变态了。
  
     谁干掉道德,道德一定会干掉他
  
    “扔蛋姐”已经向我们招供:一个内心被破坏的人,一定会找机会去羞辱、攻击、损害一个因为善良、诚实、弱小、低贱而在心理上显得弱势的人。
  
  而这,恰恰是中国社会道德沦丧的一个真相。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庆假期,中国的风景区几乎被中国人蹂躏了一遍。遍地垃圾和乱踩乱画的背后,有什么秘密吗?
  
  我在广州白云山上,曾经目睹过无数的游客,在从山上下来时,在拐弯处,放着好好的马路不走,仅仅是为了多省几步路,群起踩烂篱笆,扯断树木,跌跌撞撞地从一条“新路”上下来。在马路边,有很多人在仰头望着他们,并拿出手机拍照,就像是迎接英雄的归来。
  
  我仔细地看了他们的表情,发现充满了破坏秩序,践踏景物的快感。那一瞬间,我明白他们为什么这样干了:因为篱笆、植被,对于他们的破坏毫无防御能力。他们背后心理,和“扔蛋姐”看到低贱的环卫工就羞辱一模一样。
  
  看着一张张欢乐而毫无愧色的脸,我发现说他们“素质低”几乎毫无意义。“素质低”仅仅是对他们的行为的外在描述。而真相是,他们的行为是受到心理动力驱动的。“素质低”,不过是他们的内心已被破坏,因此以破坏的行为表现出来的结果。
  
  一个人,一个社会道德沦丧也一样。说一个人没道德,只是我们对他行为的外在评价。但是,在他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之前,他的心理结构已经被破坏了。道德问题,不过是心理问题的结果。
  
   也就是说,一个社会越是道德沦丧,人的心理就越扭曲、变态,反过来也一样。
  
   原理很简单:谁干掉道德,道德一定会干掉他,让他心理扭曲精确度、变态;而心理扭曲、变态的人,最大的渴望就是干掉道德!
  
     是非不分,是因为人内心已被扼杀
  
  如果你问我,一个内心已经成功地被破坏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我的回答是:他不敢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因此他一定自我感觉良好。而自我感觉良好,在心理上的唯一意思就是对自己装13。
  
  而装13在心理上的唯一意思,就是他需要去掩盖什么。因此一个聪明的人,根本不会被别人装13震住,而是马上可以看到装13犯背后要掩盖的东西。
  
  同时,这些人还有这样一个心理反应:对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他们倾向于找一堆歪理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中国社会的是非不分,恰恰就是这帮内心被破坏,又必须合理化自己的行为的人搅出来的。从药师妹李颖“我要是他,我也捅”,到今天为“扔蛋姐”辩护的“环卫工不仅不能生气,还要感谢她,要不然连饭都没得吃”,都是如此。当然,这也相当于药师妹等不打自招,承认自己就一心理扭曲的货。
  
  这些歪理值得一驳吗?从本质上,它们不是头脑的产物,而是心理的产物。当我们说一个人“脑残”时,其实真正的意思是他心理出问题了,导致了大脑功能的丧失。
  
  我想说,你在网上所看到的无数脑残回复,无一不是它们对应的实体心理出了问题的结果,因为,一个人如果真的智力不行,或者无知,他一定不会显得那么自我感觉良好,真理在握。
  
  正是如此,对为“扔蛋姐”辩护的歪理分析一下还是挺有意义的。
  
  看一下“环卫工不仅不能生气,还要感谢她,要不然连饭都没得吃”。这段话犯了三个逻辑错误,仅仅从智力上看,只有脑残才能说出来:
  
  1、环卫工这一职业的存在和有人乱扔垃圾,这两者之间在逻辑上并不存在对应关系,乱扔垃圾从而需要打扫,仅仅是环卫工工作的一个内容,除此之外她还要干其它事情。换言之,有人乱扔垃圾,只是加重了环卫工工作的负担而已。把减轻环卫工工作负担,叫做让环卫工没饭吃,这在逻辑上是神经错乱。
  
  2、环卫工只是叫“扔蛋姐”把蛋壳扔到簸箕,换言之,她只是希望对方不要故意加重自己的工作负担。她有权利这样做吗?当然有,因为不乱扔垃圾,是一个人的道德义务。一个人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逻辑上无法被理解或解释成是对另一个人的帮忙,帮环卫工保住饭碗。
  
  3、“拥蛋姐”拒不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故意加重环卫工的工作负担,实际上已经对环卫工构成一种利益上的损害。非但如此,她还以语言对行挑衅、辱骂,更是构成精神上、人格上的伤害。把对一个人利益和精神、人格的伤害,说成是帮别人保住饭碗,并且还要别人感谢,一个人的内心要被破坏到什么程度,才能说出这种混账话?
  
    结语
  
  “扔蛋姐”有大量的心理同伙。他们可能是一个“击毙”抗拒强拆者的警察,可能是挥拳砸向摊贩的城管,可能是打家劫舍的计生队员,可能是用钱羞辱屌丝的官商利益结构的寄生虫,可能是仇视工农的权贵走卒,可能是鄙视农民、穷人的城市市侩,也可能只是一个随便在风景区扔垃圾的游客。
  
  在今天的中国,他们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着前方昂首阔步地走来。
  
  他们的存在强化着精神分析的这一论断:社会事件是心理事件的社会层面,而心理事件,恰恰是社会事件的心理层面。道德问题,从根源上,更多地是一个体制问题、利益结构问题、心理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干掉道德的人,道德一定会干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