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STON 发表于 2012-11-8 14:01:07

大四男生破解国际数论 因学校仅是“二本”而未获保研(组图)

王骁威说,自己也想继续读书,却不得不面对无学可上的尴尬,已经大四的他错过了研究生网上报名机会,保研无望,只能另寻他路。

王骁威实现了第一步“数学梦想”,却面临无学可上的尴尬。

  中国网讯 一名大四本科生成功破解了国际数论学界的一个猜想,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最权威的数论期刊上,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韶关学院大四学生王骁威实现了第一步“数学梦想”,却错过了国内研究生考试报名,想继续研究数学的他如今面临着无学可上的尴尬。

  他将眼光瞄准了数论

  1990年出生的王骁威,是韶关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四学生,他说自己从小就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初中时自学了高中数学课程,高中时自学了大学课程,本科时就开始研读国外原版数学理论,准备着手破解数学猜想,他将目光瞄向了数论。

  “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理论,是数学中的数学。”王晓威说,大三上半学期开始,他开始研读加拿大数学家RichardK・Guy的著作《数论中未解决的问题》,这本书列出了许多数论界中尚未解决的猜想,王骁威将“仅用1表示数中素数猜想”确定为自己的攻坚目标。

  发现反例推翻了猜想

  仅用1表示数即只用1通过加法和乘法以及括号来表示自然数,对于给定的自然数n,用1来表示时,1的最少个数记为f(n)。RichardK・Guy提出数学猜想:对于给定的素数p,f(p)=f(p-1)+1是否成立,这个猜想自提出后一直未能获得解答。

  经过四个月的钻研,王骁威运用集合论的运算、分析、优化,成功发现这个猜想的反例p=353942783。发现反例之后,王骁威陷入兴奋,把整理成的报告寄给国内几家杂志社,结果却令他失望,几家杂志社对他的论文均不感兴趣。

  “我也怀疑过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但对数学的强烈兴趣让我坚持下来。”王骁威说自己将论文译成英文,投往全球最权威的数论杂志―――美国艾斯维尔出版社的《数论杂志》(SCI),国外专家的青睐终于让他收获成功的喜悦,论文发表在杂志第133期上。数学大师丘成桐也通过邮件与王骁威交流,并对他表示肯定。

  “问题的难点在于数据量太大,无法直接编程计算”,韶关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简国明说,王骁威给出的优化计算方法和讨论关于证书复杂性的若干性质,如连续几项函数值的关系和递推关系等,否定了整数复杂性和数论之间的必然联系。

  愿意一辈子钻研数学

  简国明说,尽管王骁威所破解的数学难题与“孪生素数”猜想、“梅森素数”猜想、“奇完全数”猜想等著名猜想相比,较为简单,与困扰国际数学界多年的哥德巴赫猜想更不可同日而语,但一名二本院校的本科生运用较为基础的数学理论破解数学难题,仍然难能可贵。简国明希望王骁威能继续深造,在数学领域取得建树。

  “我原本以为可以通过破解难题获得保研资格,可是韶关学院只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没有保研资格”。王骁威说,自己也想继续读书,却不得不面对无学可上的尴尬,已经大四的他错过了研究生网上报名机会,保研无望,只能另寻他路。

  “我们也在向其他同行推荐,希望有一个学校接受他,不要浪费了这个好苗子”,韶关学院党委书记曾峥也是数学专业出身,他告诉记者,若实在找不到好的出路,韶关学院将考虑给王骁威提供一个相对清闲的后勤岗位,比如在办公室端茶送水,让他有充裕时间继续数学研究之路。

  王骁威说,最理想的情况是有一所好的大学可以给他提供机会,如果没有也没关系,他会先找份工作,白天工作晚上读书,继续他的数学研究。“如果能有一个好的研究环境,我愿意一辈子来钻研数学。”他说。


印有数学家高斯头像的德国马克


王骁威的希腊数学符号设计签名。

  王骁威有一张珍藏多年的德国马克纸币,上边印有著名的德国数学家高斯的肖像。他说,“高斯是1777年4月30日出生,而我是1990年4月30日出生。我希望自己也能有高斯那样的成就,做中国的高斯”。

FRANKSTON 发表于 2012-11-12 10:40:26

大四生破解数学难题国外发表 曾被国内期刊退稿

“作为一个本科生,能破解数学难题,论文还在国外知名期刊发表,这是学校的光荣。”11月5日,韶关学院党委书记曾峥教授向南都记者介绍着这名学生。

  他叫王骁威,1990年出生,韶关本地人。韶关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2009级学生。其发表的论文是《仅用1表示数问题中素数猜想的一个反例》,在今年 10月15日被数论期刊《数论杂志》(Journalof Num-ber Theory)上SCI收录。据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该杂志为国际数论界的最高学术期刊。

  自称丘成桐曾就论文与其交流

  王骁威的该篇论文主要关注的是一个加拿大数学家RichardK·Guy提出的未解决的数论猜想:对于给定的素数P,f(p)=f(p-1)+1是否成立?这名加拿大数学家提出过很多数论著名猜想,不少猜想目前数论界至今未解决。王骁威的这篇论文找出了这个猜想的反例P=353942783。通过这个反例从而论证了这个猜想不可能性。据王骁威说,知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曾与他就这篇论文进行过邮件交流,对他表示了肯定。

  论文中的数论猜想,王骁威是大三上半学期的时候开始全身心独自进行钻研,到论文写成前后耗时半年多。王骁威说动力源自2010年,中南大学年仅22岁的刘路破解了世界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被该校破格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教授。

  论文曾遭国内期刊退稿

  王骁威偏科,他的英语并不好,目前四级还未过。由于偏科,他今年研究生考试也未报名。王骁威说,他想读研究生,像刘路一样继续他的数学之路,但目前确实情况不客观。

  国内与国外的学习条件确实不同,这王骁威也体会颇深,其实他的这篇论文,他也曾经投到过国内数学权威杂志社,但第二天就被退稿了。

  “我们学校目前还不招研究生,也无法保送他去其他名校。”曾峥教授说,“我们很担心这个好苗子毁掉了,要是我是华罗庚或者陈景润,我就让他当我的助手,让他好好走下去。”

  行内说法

  “国内期刊没有这方面审稿能力”

  针对王骁威所提的“曾经找过国内一些专家、导师却被泼冷水或盖电话,也曾经投过国内数学权威杂志社,第二天就被退稿了,最后找到了美国的期刊。”这一情况,国内某数学专业学术期刊编辑表示,由于数论这一分支非常狭窄,国内研究这一方面的专家又不多,都没有审查这方面稿件的能力,“的确可能出现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题目被漏掉的情况”。此外,这位编辑还表示,最近3、4年来,国内有许多人都在研究一些未解的数学难题,我们也没办法都去处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袁平之也表示这一情况是很自然的,国内编辑部的稿件非常多,通常没有太大的精力来处理这一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四男生破解国际数论 因学校仅是“二本”而未获保研(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