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ns 发表于 2013-2-6 06:29:25

分析:照射火控雷达为一触即发的危险行动(组图)

共同社

中国军舰日前向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照射火控雷达,这一事实显示出日中两国当时正面临着离军事冲突只差一步的状态。中国海军的应对可谓是一触即发的危险行动。

有别于追踪飞机及舰船位置的雷达,火控雷达以护卫舰为照射对象进行“锁定”,就意味着处于一旦按下发射按钮就会开始攻击的状态。自卫队干部就其危险性介绍称,“即使实际上没有被攻击,也有国家仅被照射就会进行反攻。”  

此次雷达照射事件发生在东海的公海上,无论哪个国家的舰船都有自由行动的权利。防卫省干部断言:“专守防卫的自卫队是不会采取挑衅中国之类的行动的。”即使中国船只在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附近海域屡次驶入日本领海,海上自卫队也仅是远远监视着,一直采取了避免偶发冲突的克制性应对措施。 

对于把两国紧张局势升级的中国,日方若予以回应,军事冲突就有可能演变为现实。为了避免对立,日中之间早日作出让步备受期待。

towns 发表于 2013-2-6 06:33:58

中国导弹瞄准日本军舰 日舰拉响战斗警报

日本共同社

日本防卫省5日透露称,日前在东海海域,中国驱逐舰的导弹发射雷达曾瞄准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护卫舰,日舰当时就拉响了战斗警报。
http://www.moremorewin.net/imgserver/imgs/2013/02/05/c08df78793a32092e8c1d6c093b3b916.jpg

http://www.moremorewin.net/imgserver/imgs/2013/02/05/2aad54f0a3cd030f09792c7144c635ce.jpg

http://www.moremorewin.net/imgserver/imgs/2013/02/05/3843a107b99631964123250afb7ed0ef.jpg

据2月5日报道,日本防卫省5日透露称,中国船只日前曾在东海海域向海上自卫队的舰船照射了雷达。针对此事,日本政府已于5日下午向中方提出了抗议。

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今天(5日)晚间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向中国方面就解放军舰艇雷达锁定日本军舰一事提出严重抗议,并表示对该行为非常危险,希望今后不要再发生。而中方对此并未作出回应,仅表示正在核实该事件。

FRANKSTON 发表于 2013-2-6 11:52:09

获得高层同意 中方因应特殊情况打开火控雷达锁定日舰

中方两度使用导弹照射雷达瞄准日本军舰和战机,并至少一次使用火控雷达,军事专家认为,这样的警告方式非常严重,也会泄漏己方机密,当时可能发生了某些特殊情况,且获高层同意采取上述非常措施。

  澳门国际军事学会会长黄东分析,除了用武器指覑对方,火控雷达锁定是最接近战争行为的做法。这种手法较为少用,至少在公开新闻中很久都未听闻发生过这种事,在国与国的机舰交会中,不会随便动用火控雷达来锁定对方,一方面,锁定对方的下一步就是开火,比较容易导致「擦枪走火」等危险事态,警告程度相当高;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会暴露自身雷达的频率波段,「等于在漆黑的地方打开了手电筒,表示自己瞄准了对手,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在哪里,通常在和平时代,这属于军事机密的范畴,是不会随便暴露出来的」。

  黄东分析,事件发生时可能有一些异乎寻常的状,如日方不听中方警告长时间徘徊、日方本身做了一些威胁性的动作等,迫使中方无奈下采取这一措施。这类手段除非得到上级批准,一般不会随便使用,因此背后可能获高层同意及制定相应预案措施。采取这一动作之后,中方亦需重新调整战舰上火控雷达的频率,以避免可能的损失。

towns 发表于 2013-2-6 16:50:32

中国雷达“瞄准”日舰后 美国终于站出来表态

德国之声中文网

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5日晚召开紧急记者会,称日本军舰日前曾遭中国舰船火控雷达照射。针对此事,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在5日记者会上表示,这一行动会加剧钓鱼岛紧张局势,希望中日两国能通过和平对话解决钓鱼岛问题。

纽兰代表美国国务院发表的声明称:“美国政府有关钓鱼岛的方针和关与姿态是不会改变的。”她强调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范围的立场。纽兰还表示,偶发事件和误算等危险因素的增加,会给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损害。她希望中日两国就解决钓鱼岛岛问题展开和平对话。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5日晚召开紧急记者会,称1月30日10时日本“夕立”号护卫舰在东海公海海域遭中国护卫舰火控雷达“瞄准”,当时两舰相距3公里。此外1月19日17时许,日本军用直升机也曾发出遭到中国军舰火控雷达“瞄准”的警告。

据悉,针对小野寺五典的表述,中方尚未对此并未作出回应,仅表示正在核实该事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析:照射火控雷达为一触即发的危险行动(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