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是一个浮躁的社会
一位移民加拿大的网民后,回中国谈她的感受,说移民结果让她大失所望,甚至有想回国的打算。她说,孩子很喜欢这里,老公基本没有语言障碍,生物博士,现在药品研究机构。而老公一天忙到晚,没有时间去外遇。然后她叹气说:唉,可能是我自寻烦恼吧。最后网民说出了理由:“受不了中国人的欺负。”在外国受自己人欺负,这也算是中国特色吧。事情是这样,她在国内是中学化学老师,也算中年了,英语程度大家都知道的,永远是国人的弱项。她又耐不住寂寞,还是想找点事做,也想体会一下加国的就业市场。于是通过中介加入到打工一族。因语言问题,只能找中国人中介,当时还天真地想,自己国家的人一起工作,可以互相帮助。她去的厂都是女工多的厂,所以中国女人也多。但她们对新来的很不友好,新来乍到,不懂就问,这很正常,可对方是爱理不理,像是欠了她钱似的,拉长个脸;而在老外(无论黑白,印巴,中东,非洲等)面前立马笑逐颜开,有问必答,没问也主动答,老外一走,又晴转阴。工作中,对她指手划脚,这也不是那也不顺;多问一下,就耍脾气,有时嘴上还骂:什么都做不来,不如在家呆着。老外工人来请帮忙,跑得屁颠屁颠的,恨不得把所有事揽下来……。她大半年已换了四,五个企业,只要是中国人多的厂,都差不多。
为什么有些中国人总是不待见自己人?这不仅表现在打工中的欺生。在华人超市,有个不成文的规定:$10元以内不得用debit card付款,我们大家都遵守,有时身上没现金,不得不多买。但有一次,她看到一位白人用debit card付了$8元多的食物。可当她付款时,售货员说,没现金你得买满十元,她说,刚才那个老外都是用卡付的不到十元的款,为什么我不能?她没表情地说:这是店里规定,不买就让下一位。她只好灰熘熘地空手而出,想争辩都没有对手。
——她说那不理不采比跟你吵架还让人难受,这就是我们某些国人的嘴脸。
她还领教过国人的心狠手辣和贪婪。一次下雪天送小孩上学,行人多车多,学校有老师在维持交通秩序。当她开出学校临时停车弯道,进入主路,突然前面车一个急刹车,路太滑,她没完全停稳车,车轻轻地碰到了他的车后。这时一个说广东话的男人下来了,他要我出示驾照和保险号,她乖乖递上,然后他说,是私了还是报警。他的车后杠只有很轻的刮痕,因为大家的车速都很慢。这时一个老师过来说,你们开到路边谈吧,按她的指示,开到路边,这个广东男人说,我还要上班,你说怎么办吧。她说:只有一点小刮痕,你想怎么样?这时那个维持秩序的老师走来了,看了看情况安慰她说:没问题。然后写了个电话给她说,如果需要,她可作证。于是她上车了。这时,男人挡住她说,那报警吧。老师本来都离开了,这时又返回来跟男人说,你的车很好,这点刮伤也不用修。男人点头哈腰,I know,I know.Thank you.然后看到老师走远,又转向他说:我跟单位打个电话,我们去修理店看他们怎么说吧。他想这点事即使赔钱也最多几十元吧,还是不报警,否则明年保险费要涨。她跟着他到了一个同样广东口音的汽车修理店,老板看了看说:300元。她吓了一跳说,不可能吧。老板又说:这个杠要换掉。她说没必要啊,就一点刮痕,而且这个车也很旧了,其他地方的刮痕比这个还厉害,然后她指着车身上的一条痕迹说。男人说,好吧,你不赔,我们就报警吧。她是真的不知所措了。最后想到”舍财免灾”四个字,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跟这些人耗下去了,反正三百元又富不了他们。她说我没现金,男人说我陪你去取。最后我取出钱,交给他说,随便你怎么办,我没时间陪你玩了。但你必需写个收条,注明此事已了。我是怕他再缠上我。男人爽快照办。我拿过收条开车离去,至于他修不修这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今后少跟这类人来往。
后来她撞了别人的车一分钱没赔。情况差不多,前面突然刹车。但她那撞痕无论面积还是深度都比前次大,撞痕非常明显地凹下去了,而且漆也掉了。她说,算我运气好,那老外,四十来岁的白人,有点魁梧,下车查看,并用手摸了摸刮痕问:新手?丽战战兢兢地说刚拿到执照。然后问赔多少?老外笑笑说,算了,你走吧。末了,还不忘教授一番,不要跟得太近,今后小心点之类。她就感叹,这人和人怎么差距这么大?这位网民在国外因为被中国人欺负,而想到回国。
后来她说,其实也不是真的想回国。她说上班时,感觉有点孤独,没有谈得来的人,她说那些工人谈的话题她也没兴趣参和。在国内,她身边的同事和接触的人几乎都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而在外国,其实也从没觉得打工就低人一等。苦点没什么,精神上的空虚才是新移民要面对的问题。
当然,这里的“海外华人”也只是一部分,并不代表全体。
首先要瞭解海外华人与中国大陆人之间的“穷”与“富”。如果从这两个人群的整体来看,按照人均水平,海外华人是要比中国大陆人富有的,这一点没有疑问。从海外华人居住的国家与中国的GDP相比,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
对于个体而言,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如果比较工人、农民以及农民工,海外华人要比中国大陆人富有;如果比较上层富人,情况就相反了,那是中国大陆人比海外华人富有;如果比较中产阶级(有车有房一族),虽然没有实际数据,但整体的富裕情况还是差不多的。问题是“参与比较的人口数量”差别很大,大城市和小城市没法比,人口数量差不多的城市也没法比,经济发达程度一样的城市也没法比。因此,对中产阶级的个体进行横向的富裕情况比较,没有实际意义。
一般来讲,人们都是希望生活更好,出国也就是这个基本目的,虽然不是唯一目的。如果出国之后,生活水平下降,人们自然会寻找其它方式让自己生活更好(比如回国等)。因此,对中产阶级的个体进行纵向的富裕情况比较,海外华人还是要比中国大陆人富有。这个结论是基本符合现状的。
但人们的富裕情况并不能真实反映人们的幸福指数。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所谓“幸福指数”,就是衡量民众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2009年,全球幸福指数排名中,中国大陆居第112位;加拿大第9,美国17;丹麦和瑞士排名1、2。显然,丹麦人并不是全球最富有的人。因此,人们感受幸福,主要是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整个社会的保障制度与福利制度,还有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和睦。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浮躁过,都曾经轻狂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履历的增加,大多数海外华人知道自己的能力,瞭解自己的能力,于是,入乡随俗,回归人性;大多数海外华人经过自己的努力,有了自己稳定的生活,于是,为人做事低调而谦卑,为人做事稳妥而不张扬。
很多海外华人回到大陆都会有这样的见闻:大陆男人交际聚会都会开自己的豪华车来,即使没有,也会借,或者开单位(公家)的车;带上打扮入时的太太(不管是真是假,或者女友、二奶等),然后就是各自把手机、包包放在桌面上,相互比较各自的品牌;接下来就是各自介绍自己最近的职位高升、股票收入、豪宅方位、学历学位等等,真真假假就不说了。显然,“攀比”、“显富”已经成为中国大陆绝大部分中产阶级的群体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下,海外华人能够选择什么呢?因为在海外的生存环境中,海外华人已经失去了那种追名逐利的动力,没有了那种尔虞我诈的本性,唯一可以应付的手段,就只剩下“装穷”了!
幸福,是一种感受,而不是可以显现在外表的;富有,是一种心态,也不是可以显现在外表的。而最重要的一点,人的富有不仅仅是金钱财富,还包括内心世界。除了男性,外国男人对中国大陆女人的正面评价是:1、注重家庭,看重夫妻感情,具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体贴家人,任劳任怨,贤淑顺从,把家庭当作精神的全部。3、吃苦勤劳、意志坚韧,认真负责,厨艺极佳。外国男人对中国大陆女人的负面评价是:1、开放、大胆,为功利不惜一切。2、向往西方社会,虚荣心重、金钱占有欲极强。3、过分依赖家庭,贪图享受,不够浪漫,性生活压抑。外国男人眼中,中国大陆女人远比大陆男人要复杂得很多。
许多外国男人来到中国都有同样的感受:在中国大陆的日子里,中国大陆的女孩子对他都极其热情,但似乎她们对他的国籍要比对他本人更感兴趣。与他我约会的女孩子都太着急了,第一次见面就想确立关系,丝毫不在乎他是不是有老婆有家庭,跟着他远渡重洋、远走高飞是她们的共同愿望。如果遇到这类的女孩子,她所有的魅力都会因为这样的一句话而消失无踪。他们认为,中国大陆女人喜欢浪漫,也有很多女人觉得跟本国男人交往已经没有意思,所以想跟老外谈恋爱,甚至一夜情。一夜情在西方国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西方男人只会跟性感风骚的女人发生一夜情,对于真正爱慕的女人,这种现象是极少发生的,因为在自己的心中,觉得这也是对爱情的一种亵渎。外国人对那些在酒吧间里主动“勾引”的女孩子其实是不感兴趣的,女人要有多种趣味,而不只是性感而已。中国大陆女孩在“性”问题上其实十分开放,尤其对方是个“老外”,便会加倍开放,其实,这并不是西方男人眼中的“魅力”。
很多外国男人认为中国大陆女人最为大胆,最为纵情,最为开放,也最为功利。美国人DAVID被美国总公司派到上海分公司担任总经理。本来他不愿意被派到中国大陆,因为他对于中国大陆知之甚少。不过,上任不久接踵而来的“艳遇”让他彻底打消了过去的念头,他开始喜欢这个神奇而有魅力的国家了。在DAVID看来,中国大陆女人的魅力还不仅仅在于漂亮,在大街上,经常有漂亮女性走过来找他练习英语,她们聪明敏捷、举止大方。这一点跟在美国很像,不相识的人轻松聊天,彼此都感到很愉快。DAVID很快就认识了一个上海的漂亮姑娘,两人觉得很谈得来,活动之后就留电话,两周以后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他们在很多方面有共同语言,那个时候,DAVID觉得很幸福。可是没过两个月,她就急切地想跟DAVID结婚。她的急切让DAVID怀疑:她爱人,还是爱他的国籍?DAVID认为,中国大陆女人比美国女人更实际一些。首先她们对浪漫有一个错误的概念,在她们的观念中,浪漫似乎就是音乐、烛光。当这一步过去以后,第二步就变得很实际了,开始关注现实的物质生活:你住什么样的房子、有没有汽车等等。DAVID表示,来到中国大陆之后,发现有些女孩子大胆得可怕。在酒吧里,经常有一些精心装扮的女郎主动与他搭讪,在恋爱方面,她们的观念甚至比外国人还开放。在俱乐部等一些场合,如果他主动去追一个中国大陆女人,成功的几率会比在美国大得多。在中国大陆,他觉得自己很抢手,和他在一起的女孩很重视他,关心他的一切。老外身边存在着一个一心想与他们交往的女性群体,金钱和绿卡仍是一部分中国大陆女性最看重的东西,她们想让他帮助她们出国,而且她们觉得外国人都很有钱,嫁个外国人可以一辈子有人养活,不愁吃穿。
来自加拿大的TOM认为,中国大陆人有一个错觉,总以为西方人的性爱像吃早饭一样随便,事实上不是这样。他倒觉得中国人的性爱观念比外国人要开放。比如在酒吧,常常可以看到中国大陆男人和他的情人在一起。他知道有些中国大陆男人养着小老婆,这在西方是无法接受的。在大部分西方人的观念中,婚姻是忠诚,是一种严肃的契约,男女双方必须公平。他如果决定跟一个女人度过余生,就不应在外面找其他的女人,否则,就不公平。
来自浪漫之都法国的BERRY强调,他觉得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性观念也很不同。中国大陆人好像不享受性生活,不知性是什么。当你不知道一件事是什么,你想要什么,你也就不能从中发现它的真正意义。中国大陆女人似乎觉得性只是某件事的伴随物,比如:婚姻。有些中国大陆女孩子会说她当初与男人有性关系只是因为他要。她似乎不懂得性是属于她自己的,是快乐而健康的需要。……
总而言之,当今中国大陆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除了金钱物欲,几乎什么也不顾了。除了挣扎在底层的人群,大凡有点能耐的都在为金钱、权力而苦斗。而有了一定权钱的人,都在想尽办法移民西方世界。最近,据位于北京的波士顿咨询机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富裕阶层向海外转移资产趋势在加快,未来两三年内资产转移规模将翻番。
评论人士认为政治与市场出现动荡时,这是富人们理性的选择。
“财新网”3月11日消息,波士顿咨询机构2011-2012年的调研显示,2012年高净值人群加速向海外配置资产,受访者中,拥有海外资产的占比达28%,比2011年大幅提升11个百分点。而且资产净值越高的人,拥有海外资产的比例越大,如资产为3亿元的富裕人群的这一比例达47%。据悉中国高净值群体拥有33万亿元资产,已转移约2.8万亿元,约相当于中国2011年GDP的3%。转移财富是当年中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和社会卫生总支出两项的1.2倍。转移资产绝大部分是房产、债券和股票,实业投资只占14%。BCG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黄河表示,高净值人士向海外转移资产的主要目的在于:资产保值和增值、确保资产安全性和私密性、以养老和医疗为诉求的移民及子女教育要求,以及方便海外业务发展和进行全球配置以对冲国内风险等。但该报告未直接提及政治因素的影响。
该调研对中国政府面对富裕阶层转移资产现状提出建议,包括推进宪法中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保护内容的落实;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改革教育制度和解决个人所得税的不合理之处等。
德国之声就此采访了香港阳光卫视董事长陈平,目前陈平已经成为香港公民多年,他的公司业务重心从早前的大陆市场渐渐移至日本、台湾等地。他向德国之声表示,自己的移民是无奈之下的选择:“很难说移民是正确的选择,只能说是无奈的选择,实在是没有办法,当祖国不属于人民自己所有的,是被一小撮人垄断的;没有干净空气,水是肮脏的水,土壤是被污染的土壤;人权得不到保障、人格得不到尊重,谎言弥漫在一切话语中,人们为了下一代也只能选择离开了。”
陈平也指目前在移民的人中,除民营企业家外就是腐败官员及其家属,裸官现象在中国官场已不鲜见。BCG报告也认为中国政府应对这部分资产海外转移进行“堵截”。中国大陆经济学者、财经作家苏小和向德国之声表示,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大陆的市场由于政策的变化,已经越来越不能对企业和有产阶级形成一种确定性,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有自由流动的可能性,因此中国大陆出现的富人移民潮,也显示出中国大陆市场化受政治干预的倒退。
他认为从晚清时期以后的中国移民历史来看,包括洋务运动后、及1949年两个时期的不同移民潮,显示出移民是政治波动时期有钱人的理性选择。中国红色资本家荣氏家族、香港目前驰名的多位大财阀皆是在1949年前后移民香港。邓小平主政时期,提出改革开放,国内资金空虚,他再游说海外华人资本重新投回中国大陆启动经济的发展,因此苏小和认为目前尽管民众对富人移民颇有微词,但移民于中国大陆来讲未见得是一件坏事:“有钱人移民在长期的意义上,说不定是保存资产的一个好办法,在国内说不定很快就被官员抢光了。”
苏小和也向德国之声表示,虽然自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富人,但近年也将移民提上自己的“重要议事”日程,只是不敢想象未来那些不能“用脚投票”的人要承担怎样的恶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