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ns 发表于 2013-4-16 04:29:12

馬立誠:中日必有一戰嗎?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電/近一個月來,朝鮮每天對韓美發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戰爭恐嚇,似乎一場大戰一觸即發,吸引了全球目光,轉移了人們關注中日衝突的視線。然而,中日衝突只是暫時被火爆的半島戰爭喧囂遮蔽,問題並未解決。正由於此,4月3日,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東京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說:“希望中日兩國領導人儘快見面會談,以避免發生不測事件。”另一位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2月26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也說:“嚴防中日外交失敗導致戰爭。”

  經濟觀察報刊登馬立誠的評論文章稱,實際上,自2012年8月釣魚島風波激化以來,中日兩國可能擦槍走火的預言不絕於耳,戰爭風險一波又一波持續發酵,使兩國關係跌到二戰結束之後近70年來空前嚴峻的境地。

  誰最早拋出中日戰爭話題

  2012年8月27日,《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解放軍海上演習是對日本的回答》。文章說:“如果中日發生新戰爭,它一定是中國人在心理上洗刷一個多世紀恥辱的戰爭。無論其他什麼樣的戰爭,都不如中日戰爭更適合扮演這樣的角色了!”一時間劍拔弩張,連遠在德國的華裔老作家關愚謙也在香港《信報》發表文章說:“再這樣鬧下去,一場爭奪釣魚島的戰爭似乎在所難免。”9月中旬,中國各地保釣遊行中,不少人打出“向日本宣戰”的大幅標語。

  關愚謙那篇文章題目是《中日兩敗俱傷,美國漁翁得利》。這個話題稍後討論,先說一件有意思的事:是美國人最早提出中日戰爭的話題。

  2012年4月,石原慎太郎挑起購島風波不久,美國《時代》周刊5月24日發表了柯克.斯比徹的文章《中日島嶼爭端的時鐘嘀嗒作響》。文章說,對日本而言,只有一年或兩年時間解決小島主權爭端,否則可能爆發與中國的戰爭。

  斯比徹還說,最近,中國官員開始把釣魚島稱為國家“核心利益”,這在外交上相當于露出牙齒低聲怒吼。現在的局面是,中國認為日本緊抱其殖民擴張遺產不放,日本則認為傲慢自大和反覆無常的中國再次對較小鄰國頤指氣使。中國 海空力量更頻繁地越過界線到日本西南部海島領土,而日本也開始加強防範並打造更多機動靈活的海空力量。

  另有兩位美國軍官比斯比徹更早預言中日必有一戰。一位是老布什政府國防部高官傑特.巴比,另一位是里根政府的國防部官員愛德華,兩人都是國際安全保障和中國軍事問題專家。他們于2006年6月初在美國合作出版《對決》一書,以小說形式預言中日將在2009年發生大戰。書中說:“2009年,中國將通過釣魚島所有權問題、靖國神社以及石油資源等問題對日本提出強硬要求,遭到日本強烈抵制。最後導致中國發射導彈襲擊靖國神社,中日大戰再度爆發。”

  《對決》一書描寫道,2009年,中國貧富分化加劇,失業率激增。為躲過國內危機,中國煽動國內的民族主義,把人們的不滿引向日本以緩解國內矛盾。中國政府表示,“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等於是向中國宣戰。”中國各地都舉行了反日遊行示威,人數達到2000萬,並把日本技術人員當作間諜進行審判。中國政府為此要求日本天皇謝罪,逼迫日本放棄釣魚島所有權。一時間,雙方僵持不下。為了增加壓力,中國判處幾名日本間諜死刑,並對日本展開網絡攻擊,導致東京證券交易所和日本航空系統電腦癱瘓。此外,中國還發射幾枚導彈越過日本列島上空,落在日本東側的大海中。中國還威脅要轟炸釣魚島。接著,中國發射巡航導彈,擊中靖國神社。同時,中國派出海軍正式進攻釣魚島,日本自衛隊被迫應戰,兩國大海戰拉開序幕。日本向美國緊急求援,美國總統卻表示,不想和中國進行戰爭。日本首相向聯合國發出請求,希望聯合國主持公道。最後,日本由於損失慘重而投降。

  為何美國人一再預言中日大戰並具體描述了戰爭進程?關愚謙的文章給出一個解釋:中國和日本是兩個世界經濟政治大國,都是威脅美國的力量。美國如不擺平這兩個強國,將來必是最可怕的對手。近幾年,中日韓已經開始聯手發展經濟,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強經濟體,美國可能靠邊站,這是美國決不願看到的,所以老二中國和老三日本打起來對美國有利。

  關愚謙說,相比而言,中國用經濟手段對付衝突可能更有利。這樣做,中國經濟會受損失,但比發動戰爭強百倍,國家可用補貼的辦法來解救。10多年前,德國失業率接近10%,國家捉襟見肘,政府完全承擔下來,最後找到解救之路,困難不是照樣克服了?如果中國官員少花公家的錢,省下來的錢完全夠用來補貼因中日經濟戰造成的損失。不過,關愚謙說,他不願看到走到這一步。

towns 发表于 2013-4-16 04:29:47

可能性之爭

  台灣軍事評論家黃銘俊對中日釣魚島之戰做了沙盤推演。2012年9月2日出版的香港《亞洲周刊》發表他的文章《釣魚島戰爭怎麼打?》。黃銘俊說:“釣魚島戰雲密佈,過去認為不可能的戰爭,現在已不能排除。”

  這個仗怎麼打?黃銘俊推演如下:從軍事方面來看,如果大陸與台灣兩岸聯手,就會有巨大優勢,尤其在空中加油方面,使解放軍減少補給壓力,也會使日本忌憚。如果北京單獨採取軍事行動,最先上場的是“三奪”作戰,即奪取電磁權、制空權和制海權。

  2012年9月19日,俄羅斯《觀點報》發表軍事戰略專家瓦西里.卡申的文章,評估中日之戰。他說,中國武器數量多,日本裝備質量好。總體來看,在空戰和海戰中,中日兩國勢均力敵。同一天的《觀點報》還發表了俄羅斯地緣政治學院第一副院長西夫科夫的文章。他說,美國的存在令中國不可能首先發動戰爭。在美軍參與下,中國空軍在一兩周內便會遭到重創,中國海軍也難逃這樣的結局。美國先進的洛杉磯級攻擊型潛艇對付中國軍艦可謂輕而易舉。到那時,中國很可能放棄軍事行動,轉而採用經濟制裁。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中日兩國不可能為了爭奪釣魚島而爆發戰爭。上海的國際關係學者趙楚在2012年7月14日網易網站“風雲觀察”欄目發表《釣魚島局勢會導致中日軍事衝突嗎》一文。文章說,從最近的中國媒體看,中日美圍繞東海的戰事迫在眉睫。這種判斷是沒有道理的,既沒有把握日方的釣魚島政策,也沒有闡明中日美在釣魚島爭端中各方的戰略目標。趙楚認為,就中國而言,東部發達富庶的區域是戰略防禦重點,戰略上的守勢需要以戰役和戰術上的攻勢為工具。所以,近些年來,中國在東海的作為積極起來,與日本發生戰略競爭。這使得雙方在釣魚島問題上都不會輕易示弱。

  這種態勢的發展會不會導致中日武裝衝突呢?NO。他說,無論日本把釣魚島作為籌碼,還是中國的防禦向西太平洋延伸,釣魚島爭議的存在,對於雙方來說,都是無傷大局又可以顯示力量的棋局。而一旦槍響,釣魚島作為籌碼的價值就會失去,很可能成為戰爭無底洞,這是雙方都絕對不願意看到的。直白一點說,爭端擺在那裡,不時巧妙地加以運用,雙方都可以在不破局的情況下多少贏點東西。一旦破局,在戰略上就是雙輸,而且不知輸到什麼地步,對美國也是如此。美國與中日兩國都有極大利益嵌入,在這個前提下,美國要想保持日本對美日安保條約的信心,必須宣佈美國一定會幫助日本防衛釣魚島,以此牽制中國。但同時,為了防止日本軍事冒險把美國拖下水,以及照顧中美關係的需要,美國又不願意明確表述釣魚島的歸屬。釣魚島爭議導致美國比較為難,但為難儘管為難,美國總可以居間調解,贏得虛虛實實的好處。一旦破局,美國就要冒嚴重風險和難以預測的後果,被迫選邊。

  美國的戰略利益

  今年2月5日,日方指責中國軍艦于1月19日和30日曾兩次用火控雷達照射和鎖定日方軍艦和艦載機,可能引發不測事態。中方對此表示否認。3月12日,中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朋德說,將在適當時候派人登上釣魚島進行實地測繪。3月13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對此回應說:“絕不接受。”3月14日,《環球時報》就中國將派人登上釣魚島測繪一事發表社評說:“中國為此有可能要承擔一些風險,最嚴重的情況就是中日軍事衝突……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地緣位置都更能承受中日軍事摩擦,最終輸家一定是日本。”3月下旬,俄羅斯紅星電視台說,中俄兩國海軍商定,將於6月在日本海大彼得灣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參與軍艦將達20艘。加拿大著名的《漢和防務評論》雜誌今年4月號發表該刊軍事專家平可夫評估中日空戰的文章。文章說,中日兩國空軍分別裝備了同一代戰機即F—15和蘇—27,各有所長。但是,中國飛行員在數據鏈應用和協同作戰方面不如日美。另外就是雷達和預警機技術,俄羅斯、中國落後於日美。平可夫在文章的結尾說:“F—15和蘇—27是老冤家,最好不要對峙。”

  回顧半年多來世界各國媒體報道特別是互聯網的議論,預測中日可能爆發軍事衝突是強音。但筆者認為,中日兩國不可能為釣魚島爆發戰爭。

  說美國將會坐山觀虎鬥的,有點輕率。日美簽署了安保條約,一旦開戰美國卻溜之大吉,如此怎能獲得其他盟友信任?如果美國這樣出爾反爾,世界一哥的地位早就保不住了。進一步看,美國協防日本,並不僅僅是為了日本,而且是為了美國在亞太的利益。從日本到菲律賓再到新加坡,都是美國在亞太的重要利益鏈。保住這條利益鏈,牽制主要競爭對手中國,是美國全球戰略利益的重要環節。所以,正如許多論者所強調的,中日發生戰爭必須把美軍介入列入日程,否則是重大研判失誤。當然,美國介入深淺以及介入方式要視情況而定。

  美國在日本有大量駐軍,經過近70年軍事同盟的整合與演練,美軍與日本自衛隊事實上已經融為一體。2012年上演的美國海軍大片《超級戰艦》中,人們看到,美國海軍軍官與日本海上自衛隊軍官在同一條軍艦上共同“對敵作戰”,從一個側面透露出美國海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密切關係。儘管日本有脫離美國控制的慾望,但在軍事上依賴美國卻是不爭的事實。

  中日倘若爆發戰爭,也會給美國帶來極大風險。美國目前正處於國力下滑的困頓中,如果兌現美日安保條約,將與巨大的中國正面軍事對決,並被迫成為承擔戰爭後果的主要角色。這是當前美國決策層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因此,美國並不希望中日兩國打得越大越好。2012年9月中旬,在釣魚島事件高潮中,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訪問日本和中國,力勸兩國平靜下來,選擇和平解決的途徑,希望中日向前看,不要深陷歷史,並一再重申美國對釣魚島歸屬問題“不持立場”。帕內塔的態度,反映了美國當局的立場。

towns 发表于 2013-4-16 04:30:13

中日關係的大局

  目前中國的大局是什麼?抓緊戰略機遇期,完成現代化偉業。

  釣魚島並不是中日關係的核心問題、全局問題。這個問題在毛澤東決策與日本實現邦交正常化時就存在,在鄧小平主政的改革開放時期也存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都主張擱置爭議。

  1978年10月,鄧小平訪問日本,就釣魚島歸屬問題提出擱置爭議,更是世人皆知。10月25日,鄧小平在東京日本記者俱樂部就釣魚島問題回答記者問時說:倒是有些人想在這個問題上挑些刺,來障礙中日關係的發展。我們認為兩國政府把這個問題避開是比較明智的。鄧小平在這次訪問中說:中日兩國“要子子孫孫、世世代代友好”。

  在毛澤東、鄧小平主政時期,釣魚島問題沒有影響中日邦交正常化,也沒有影響中國向日本學習,以及中日友好。周恩來和鄧小平兩位領導人,對於有些人用釣魚島事件障礙中日和解的做法,都提出了批評。我們今天對於釣魚島問題,依然應該把握分寸。

  目前中日關係的大局是什麼?是繼續推動兩國和解合作,落實戰略互惠關係。戰略互惠關係是經過長期探索磨合而確立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兩國關係框架。與此相比,釣魚島是有待處理的局部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與印度、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存在領土和島礁爭議。中印、中越、中馬之間的爭議領土和島嶼的面積比釣魚島要大得多。邊界和島嶼爭議並不一定是阻撓友好合作的不可克服的絕對障礙。

  中日關於釣魚島的爭議,仍然應該堅持“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十二字方針。

  在解放軍中,也有不少將領反對輕言開戰。國防大學徐焰少將在廣東《同舟共進》雜誌2012年8月號發表文章《中美經濟、軍事實力的差距有多大》。徐焰說:“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社會上一些心理不平衡的人對我國和平發展提出了懷疑,出現了憤青言論充斥網絡的現象。本來,盛世崛起是中華民族的期盼,和諧社會是中共中央的執政理念,有的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以愛國為名危言聳聽地渲染周邊充滿戰爭風險,並攻擊國內的對外政策‘軟弱’。對毛澤東、鄧小平都主張可長期擱置的爭議,這些人卻鼓吹儘快以武力解決。若依此辦理,和平發展根本不可能辦到。近些年我國社會上浮躁、淺薄、低俗之風盛行,一些以嘩眾取寵為宗旨的媒體為刺激眼球又過分渲染這類主張,更使一些年輕人容易受其煽動,形成偏激的情緒。”這些文章,是很好的提醒。

  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報告說:“中國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熱點問題,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我們將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鞏固睦鄰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國家。”

  2012年12月下旬,日本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中獲勝,安倍再次出任首相。2006年他第一次擔任首相時,首次出訪就到中國開展“破冰之旅”,緩解了小泉時期與中國的緊張關係,所以中日兩國不少人都期待他再次破冰。安倍上台之後對中國姿態強硬,但他也說希望中日關係回到戰略互惠關係的原點,合作面向未來。有人說,安倍的強硬是為了贏得選票,力爭在今年7月參議院大選中獲勝,只有在參議院選舉獲勝,他才能在較長時期內執政,而不至於幾個月就下台。此話有一定道理,尚需觀察。

  今年年初,習近平接受了前來中國訪問的日本特使山口那津男遞交的安倍親筆信,中日兩國人士松了一口氣。

  今年3月5日的兩會上,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申:“我們要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

  3月13日,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劉源上將接受採訪時說:“戰爭是很殘酷的,代價很大的,在可以用別的方式解決的情況下,沒有必要用極端的暴力手段來解決。”3月中旬,熟悉日本事務的前中國駐日大使、能說一口流利日語的王毅出任中國外長,被德國之聲電台網站3月29日解讀為“有助于中日緊張局勢的緩解”。3月30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李小林訪日,各國媒體認為是中日關係的回暖跡象。日本媒體更稱李小林是負有重大使命的“密使”,前往日本探索“破冰”之路。3月31日出版的香港《亞洲周刊》發表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的採訪錄。鳩山說,日本應該承認釣魚島有爭議。4月3日,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說,希望在即將舉行的博鼇亞洲論壇上會見中國領導人,推動兩國關係回到正常軌道。4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鼇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發表題為《共同創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強調中國在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基礎上,努力維護同周邊國家關係和地區和平穩定大局。

  這一切都表明,中日雙方高層正在採取克制態度,避免武力對撞,努力尋求和平解決之道,可謂大地微微暖氣吹。但是,這次衝突裂度深,持續時間長,所以“融雪”過程比較困難。好在目前情況是鬥而不破,尚有辦法可想。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35周年,兩國各界人士希望中日新領導人努力改善兩國關係,以對話解決矛盾,化干戈為玉帛,實現中日兩國老一輩領導人“世世代代友好”的期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馬立誠:中日必有一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