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为什么最美的风景是人
从2008年台湾大选开始,我先后去过台湾五次,每次都是观摩选举或者采访,只有今年元旦这次是纯玩——所谓的纯玩,也只是在东海岸的民宿里晒太阳发呆。最长的一次是,去年5月在台湾住了一个多月,对台北道路的熟悉,已经要超过南京了。许多人曾在微博上留言问我:日月潭怎么样?阿里山怎么样?垦丁怎么样?非常抱歉,我都没去过。那故宫呢?故宫总去过吧?是,故宫是我第四次到台湾才去的。家中有位长辈,因为工作原因,每年要去台北参加一个国际展览。几年下来,台湾的著名景点都走遍了。每次她跟我聊台湾,我总抱歉的摇摇头表示没去过。她说,那你到台湾都去了什么地方?是啊,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我习惯在夏日的晚上,在忠孝东路漫无目的的逛,在凌晨两点去宁夏夜市大快朵颐,在周末晚上去宜兰泡个汤,我没有特别在意过,我要去什么景点。
许多参团的朋友从台湾回来,抱怨台湾没有什么可看的——阿里山比起华山或者四姑娘山简直平淡无奇,日月潭呢,我们有西湖、洱海、天池……总之,若论山水,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去台湾不太值当。他们也问我:为什么你要每年一遍一遍去台湾,却从未去过这些地方?我说,去台湾,就不是为了看风景的,而是为了看人。
当然,我也不认为台湾的风景不美,我在外澳的海岸边陶醉得不想回台北。若真要比,只怕也是各擅胜场。可是,人有什么好看的?我在之前的专栏里曾说过,他者对此者(即我、我们)的意义就在于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所谓以人为鉴,不是什么难懂的道理。在台湾才能发现大陆,在台湾人身上才能发现大陆人的问题。再说了,即便有胡一虎这样的负能量案例,也能多让我们想一下为什么。
所以看到这本《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的时候,我一点不惊讶《新周刊》的全体同仁玩了一趟回来结果全约的是写人与事的稿子。台湾需要被大陆人知道的,不是山川河流,不是街区建筑,而是平淡无奇如指间沙流一般的细碎的平常生活。我们在台北观察的士司机,观察街边的小吃摊,观察售货员,观察官员,观察僧侣,观察学生,是不是都跟我们这边的不太一样?
对啊,为什么历史会开了这样的一个大玩笑,让同文同种的一类人最终成为两类人?或者更准确的说,成为两类有巨大差异的人。不仅是外在的礼仪举止,还有内里的思维方式,思考逻辑等等,完全不一样了。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这个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改变?我相信这些问题,在书里都不难找到。
只是回过头看,这个玩笑,是不是有些太残酷?
来源:《大家》 作者:贾葭
衔橄榄枝的飞鸽 : 小伙台湾自由行 发现两岸大不同
一位背着背包、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穿着运动紧身衣,骑着一辆颇专业的变速脚踏车,看起来像是一位环岛自行车行的乐活族。他在路边摊停下车来,看了看墙壁上的菜单说道:“老板,来碗卤肉饭!”一开口,大陆口音马上引起老板的注意。“哎呀,您是大陆来的呀!一个人吗?”老板一边准备餐点一边问道。
“是呀!我来环岛旅行!”
路边摊老板闻言不禁露出惊讶的表情。
这是一位陆客骑着自行车在台湾自由行时出现的场景。
住在台湾著名景点的居民们,也许早已习惯陆客团穿梭不息的景象。但在著名景点以外,台湾一般民众见到陆客的机会还是不多。随着台湾开放陆客团来台两年半后,越来越多陆客发现,相对于“团进团出”,“自由行”才是能真正深入了解台湾的机会。
陆客自由行今年清明节上路,每日限额500人,初期只先开放北京和上海的居民。但其实早已有大陆人士用商务签证先行进入台湾,体验“不跟团”的旅游;也有许多大陆学生借由交换学生的方式来到台湾,一边上课,一边利用周末旅游。这些在台自由行的陆客深入台湾的生活,除了摆脱购物站的消费限制外,还感受到两岸生活型态的强烈对比。
陆客观点1:在台湾,找回中国丢失的一些东西
一位中国所称八十后(1980年代出生的)、来自北京的网页设计师──Liu Xliao,也是一位业余的旅游玩家。2006年,他开始环游世界各地,并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写游记,记录旅行时的点滴。
去年9月,Liu Xliao申请商务签证,从香港转机到台湾。来台12天的行程里,他以“顺时针”方向进行环岛之旅,独自骑着自行车跨越东台湾,然后搭火车到屏东、高雄再坐高铁绕回台北。
旅程中,Liu Xliao信手写下图文并茂的游记。出乎意料之外,网友反响热烈,单天网页浏览量曾暴冲到239万。Liu Xliao一夕暴红!以至于他计划把游记整理成书,预定5、6月在台湾发行。
在游记里,Liu Xliao开头就写出一般中国年轻人的心声:“我保证你跟团去台湾会非常非常失望,因为你跟团根本无法体验到台湾之美。”对 于一个走遍世界各地的旅游玩家来说,到台湾来和到世界其他国家旅游感觉有何不同?LiuXliao在电话的另一头想了想,说道:“作为一个大陆人去台湾和到其他地方,心态有根本上的不同。台湾和大陆同样都是讲汉语,两个文化如此相近,但却是在两种社会形态下,我觉得这可能是最大的不一样吧!我去中东、尼泊尔这样的国家时,更多的是一种旅游的心态,但在台湾,却带有更多的观察,更多的是做两岸间的对比。”
“我看台湾,会寻找大陆丢失的一些东西,一些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一些待人接物的方式,这是我去台湾之前就一直比较关注的方面,也带着比较高的期待去台湾。台湾也没让我失望,所以这点让我感受很好。”Liu Xliao补充道。
那他观察到什么?又找出什么两岸间的对比呢?
讯号断断续续的电话一头,Liu Xliao认真说道,在台湾,他发现了大陆遗失了的“中华传统的美德”:“大陆文革后,老祖宗留下来的生活方式、礼仪,都磨耗掉比较大一点;再加上改革开放后,一切都向经济利益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那种赤裸裸的利益摆在那里,会让你很不舒服;台湾可能也经历这样的阶段,但没有经过洗脑的、那么严重的过程。所以最大的感受是,时时刻刻让你感受到做每件事情你是受到尊重的,这是很难得的。在大陆很多时候,你去做一件事情,很容易被人忽视掉,感觉真的很冷漠!”
他举服务业为例:“在台湾,每受到的服务都让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像日本做得那么过,台湾的服务业让你觉得更温暖一些。”
Liu Xliao在抵达台湾的第一天,出了海关搭上往台北的巴士,就观察到了两岸的差别:“坐大巴到市区,深刻感觉什么叫服务与尊重──会有工作人员主动热情地问你要去哪里,并帮你买票。收钱的时候对你说谢谢,找钱的时候会再跟你说感谢惠顾;见你行李多会帮你拿并带你到站牌。大巴司机会问你去哪里,之后把你的行李依线路先后顺序放在让你好拿的位置──这在大陆根本不敢想像!不止大陆,香港也一样,只会用一副刚死了爹的表情收了你的钱!之后你就与他没关系了!你询问他会让你感觉你欠八辈祖宗的债……在台湾你能深刻感觉什么叫做服务!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台湾人可能觉得稀松平常的事,Liu Xliao却深感不可思议:“车站大家会自觉排队;在台湾连乡下四面没车的路口大家都会等红绿灯!台湾的城市是没有垃圾桶的,但是街道非常干净基本没有垃圾。我去7-11买电池会问你需不需要帮你把电池包装扔掉、你换下来的电池需不需要帮你回收。你买奶茶会问你需要加多少冰或是不加冰、需要什么甜度;之后会把纸杯包装上的露水擦干净双手递给你;之后吸管的外包装会帮你扔掉。不是说什么品牌培训成这样,而是所有的商家都如此。连你去原住民小店吃碗卤肉饭,受到的礼遇都是一样的!让你时时刻刻感觉自己是备受尊重与重视的。你会觉得同样是中国人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这才是中华五千年应该积淀下来的美德!可是大陆在经历了各种浩劫之后,各种祖宗留下来的美德都抹杀了……”
陆客观点2:总是有听不完的“谢谢”
Liu Xliao指出的传统文化美德,是很多深入台湾生活的大陆人感同身受的。来自天津的一位到新竹清华大学的交换学生也说,在餐厅买饭时,不管是在付钱还是在点餐时,总是有听不完的“谢谢”,说得他很不好意思;一旁来自浙江的交换学生点头笑着附和道:“我就觉得明明是我该说谢谢,怎么变成服务员在说谢谢了!”
另一位来自大连的交换学生迫不及待地跟着说:“我现在就是跟他(服务员)一起说谢谢,觉得好一点。刚开始服务员说谢谢,我不说话,一时傻掉,感觉自己待在那不太好,所以现在一起说谢谢。”
来自天津的交换学生想起旅游台湾时一件难忘的经历。一天,他到苗栗三义游玩,当地有商店出租机车、脚踏车。他惊讶地发现:租车根本不需要押金或证件!他觉得难以想像:“感觉这边商店对顾客都很信任。我当时就想,如果我把脚踏车骑丢了或是扛回家,店家也没办法,因为连姓名电话都没留。我就问那店家,他说:‘难道你大老远跑来这里,就是为了偷这脚踏车吗?’”言毕学生自己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陆客观点3:见证华人也可以拥有民主与自由
另一项引起Liu Xliao注意的台湾特色是“选举文化”。去年9月底他来到台湾时,正值五都选举造势阶段,马路上到处是国民党、民进党候选人的竞选看板。目睹这些,Liu Xliao 感触良多:“作为一个大陆人,看台湾的选举文化很多的是好奇。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光棍汉儿在大街上看一对情侣吵架,看得很热闹!转念一想,自己却连这个吵架的机会都没有。这表明一个大陆人的心态,表面上看台湾可能更多的是看热闹;但转念反思自己的时候,就会觉得很无奈,尤其对现在大陆这种状况。
”
他在部落格上更是感叹道:“千万别被人家立法院打架的假象蒙骗。其实人家社会安定,贫富差距比大陆小多了,医疗、住房、教育都是有保障的。我们大陆媒体只会报导人家打架,貌似想证明什么。其实我想说,政客们不打架一团和气那才是真的可怕。参看我们的和谐你就明白了,真正的和谐不是喊出来的,只有不和谐的地方才每天高喊着我们要和谐呢!当政客们不再互相指责,把精力都放在怎么折腾老百姓这事上的时候,那才真是悲剧!”
一位南京来到台湾的交换学生,一次看到候选人把政见条列在自己的选举看板上,感到印象深刻,她说:“选举信息满公开的,我觉得这个(跟大陆)满不一样的。”
台湾的民主与自由,在中国政治学者眼中,更是学习的好榜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嵘,曾经利用来台湾学术交流十五天的机会,深入了解台湾民众的生活,走到哪就问一般民众一个问题:“假如官员把你的房子拆了,怎么办?”
如此问的原因是,中国大陆民众的房产属于公有,被政府暴力强制拆迁的情况严重,人民“维权抗争”事件层出不穷,造成中国内部极大的“不和谐”。于建嵘因此想知道台湾是否有此问题。
没想到,99%的台湾民众被问到此问题时,回答都是一致的:“不可能!没有我的同意他怎么敢拆我的房子呢?只要这个房子是合法的房产,当官的不敢的。”
于建嵘会继续追问下去:“如果真的被拆了怎么办?”
台湾人会回答:“到法院去告拆房的人,法官会依照法律给我判决,而且是判他们赔很多钱。”
于建嵘不罢休:“假如法官不依法判决,怎么办?”
台湾人开始不耐烦了:“不可能!我们的法官在很多问题可能腐败,但是只要我有明确的产权和证据,他不能也不敢腐败。”
“假如法官腐败了呢?”
“我就找我的议员去告他啊!”
“如果议员也腐败呢?”
“你这个大陆人真奇怪,老是问我一些奇怪的问题。如果议员也腐败,那我下次就不选他啊!”
短短十五天,于建嵘和台湾基层民众接触,问著同样的问题。结束行程回大陆后,于建嵘如此总结:“我在台湾的访问经历很短。却让我想了很多问题。台湾社会也许存在许多问题,但由于初步建立了民主制度,实现了威权体制向民主体制的转型,台湾老百姓对整个体制有一个基本的认同。他们也许对某个领导人或某个政党不满,有很多抱怨,但不会对整个体制不满,甚至想推翻它。其实我走过世界很多地方。在一些现代民主国家,民众对待我的问题都有基本相同的答案。今天为什么讲台湾,因为我们往往以许多理由,以我们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来否定一个现代的社会制度。台湾跟我们有着一样的血缘、一样的文化,基本相同的文化,为什么台湾民众有那么多‘不可能’。”
本文引用自爱喝咖啡《小伙台湾自由行
发现两岸大不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