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2man 发表于 2013-5-30 22:13:12

盤點七家智能環保動物園

來源: 新浪環球地理



Bodhi是一頭8歲的亞洲象,顯然它很享受丹佛動物園新豐田大象通道中的涼水淋浴。這一展區於2012年6月開放,除了亞洲象外,里面還生活著印度犀牛、長臂猿、雲豹和漁貓。從今年夏季開始,這里將全部使用大象糞便和其他動物園廢物進行供能。

       大象通道消耗的能源占動物園的15%到20%,其中大部分是為了給大象和犀牛提供用水。如果新的程序獲得批準的話,丹佛動物園就將很快用上新的氣化能源系統。動物園可持續發展經理詹妮弗說:“我們採集了90%的動物園廢物,包括動物和游客的糞便和垃圾,並將其轉化為可利用的燃料產品,通過氣化技術來滿足20%的動物園總能量需求。”

       通過氣化手段不僅可以提供電能,其餘熱也能用於加熱鍋爐,從而為大象等動物提供熱水。“大象的糞便具有很高的熱值,因此我們對其充分利用,”詹妮弗說,“我們很興奮。這絕對不是僅僅在小範圍內適用的的技術,在我們動物園應用的這些技術可以進一步發展,不僅可以應用在其他動物園,也能應用在學校、小型公司和其他一些機構中。”



   一只洪堡企鵝正在西雅圖林地公園動物園的涼爽水池中暢游。這片展區已經有65年的歷史,曾經是海獅的地盤,如今生活著多達60只企鵝。2009年,展區在徹底翻新之後重新開放,里面設置了沙灘、峭壁、海浪和舒適的洞穴,模擬了洪堡企鵝在原產地秘魯的海岸家園。

       動物園需要給生活在其中的動物居民創造復雜多樣的棲息地環境,這就意味著相當大的能量需求。現在,許多組織機構在設計棲息地時都會考慮能源的利用效率。以林地公園動物園的企鵝展區為例,通過能源節約的設計,其每年節省2.2萬度電,以及1140萬升的水。

       許多水生棲息地需要定時地排水和註水,因此需要大量的水和電力。林地公園動物園的企鵝展區從不排水,而是運用工程學方法模擬自然界的水體的蒸發—降雨循環。此外,通過一系列人工建造的濕地系統,由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對水體進行凈化,並使其遠離西雅圖的普吉特灣水域。

       企鵝喜歡的水溫依靠地熱能來維持。動物園下方的地熱井深度達30米,已經到達溫度常年保持在12.8℃的地層,這也使展區的水池能常年保持在10到15℃的溫度,並且水質清澈並可循環。



   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聖地亞哥動物園見到北極熊,實在是違反直覺的一幕。與北極熊一樣,許多異國動物也在這里過上了舒適的生活。動物園的發言人克里斯蒂娜·西蒙斯說,聖地亞哥動物園中的建築擁有LEED認證,並由聖地亞哥天然氣和電力公司在停車場處建起了一個小型的太陽能發電場。不過她也指出,動物園的大部分設施並不需要大量的電力,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園中的動物已經適應了這里溫和的氣候。

      “這就是我們創造和發展的一種模式,”西蒙斯說,“即充分利用這里的氣候條件。”不過,雖然許多動物已經很好地適應了當地環境,但還有一些動物,如北極熊等適應起來就困難得多。“我們這里的北極熊都是孤兒,”她解釋道,“在非常小的時候它們就被帶到了這里,那時它們還沒來得及長出厚厚的脂肪層。現在,我們很難讓它們進入溫度低於15.6℃的水中。”



   “大象步道”(Elephant Trails)是華盛頓特區史密森國家公園中亞洲象的新家,現在那里有4個居民,包括剛剛從巴吞魯日動物園(Baton Rouge Zoo)轉讓過來的大象Bozie。園中的新設施預計將容納8到10頭成年大象及它們的幼崽。Bozie之所以被轉移到這里,是因為它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同伴已經死去,對大象來說,孤獨生活會帶來不利的健康影響。而在史密森國家動物園中,大象也能獲得更加舒適的生活條件。

       大象休息的地方是一座LEED金牌認證的建築,採用目前美國最先進的設施:利用40個地熱井,建築物內常年保持恆溫;可調節的天窗可以提供自然光,從而節省電力;被稱為“遮陽布”的設計使涼爽空氣十分流通,多餘的熱量可以從屋頂散去,從而減少空調使用。

       建築物屋頂也非常“綠色”,上面種植著隔熱的植被,既能吸收雨水,又能為當地的植物、鳥類和蝴蝶等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在建築外面的設施均採用可循環的材料,包括一個高效的水過濾和循環系統。



   大部分水族館每周都要更換10%的水體,以使其中的化學成分保持穩定。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族館,亞特蘭大市的喬治亞水族館擁有超過1千萬加侖的水體,這使得10%的更換率顯得不夠經濟和可行。

       喬治亞水族館生命維持系統的主管埃里克·霍爾說:“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我們對大部分的水體,即99.5%的總水量進行回收利用。”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借助一整套創新的技術,其中很多都源自大自然的方法。“我們的過濾程序大部分是模擬自然發生的去污過程,”埃里克·霍爾說,“我們有收集罐和沉澱池,並在過濾器中放置了你可以在沙灘上見到的那種沙子。我們模擬了海浪拍打沙灘的過程,通過一個蛋白質分離器,產生出含有溶解有機碳或其他廢物的泡沫。”

       水族館通過紫外光進行殺菌,並註入臭氧消毒。通過一個被稱為“硫驅動自養反硝化作用”的程序,水族館對許多海洋動物產生的廢物進行清潔。霍爾說:“這是對動物的初級廢物進行處理,使之最終轉化為氮氣的過程。自然界用植物完成這一過程,我們則是利用細菌。”這是一套富有創新精神的綜合性節水技術,為喬治亞水族館贏得了眾多榮譽。更重要的是,它使水族館的每周排水量從預計的1百萬加侖減少到了2.5萬加侖。



芝加哥謝德水族館中,一位訓練師正在訓練海豚。據水族館負責設施的副總裁鮑勃·文格爾稱,在水族館可觀的能源消耗中,有45%是用於保持水溫的涼爽,以使海洋動物感覺舒適。他說:“我們有一頭白鯨,因此要使水溫常年保持在14.4℃。”水族館採用了高效能的設備和設計獨特的節能方法,包括冬季時,利用建在芝加哥寒冷屋頂上的塔樓對池水進行冷卻,而非採用耗電的冷卻器。

       水族館的動物居民還需要適當的水下燈光,以幫助它們在水下的感知。“以往的水族館是用400到1000瓦的電燈來解決水下光源問題,而且需要的數量很多,”文格爾解釋道,“我們發現85瓦的LED燈也能產生同樣的燈光效果,但節省了大量的電能。此外,這還不會產生多餘的熱量,並且你只需要每十年更換一次電燈設備,而不是每年都要更換。”水族館甚至還養殖了一些蝦和蝸牛作為可持續的食物原料。所有這些創新技術都是水族館總體計劃的一部分,預計到2020年,水族館的能源消耗總量將減少一半。

       “對我們館中的動物有益的措施,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外部自然界動物有益的,”文格爾說,“這也是我們想要呈現的,我們希望人們更好地欣賞野生動物,並關註它們周圍發生的一切。”



這是聖路易斯動物園的新“海獅灣”,於2012年6月開放,是該動物園中耗能最大的部分,也是動物園可持續發展計劃的最大焦點所在。海獅灣由650噸的回收材料建成,這一重量相當於3頭藍鯨,這也大大縮減了材料的需求量。

       海獅灣包括多個日光浴沙灘,一個供游客觀賞的透明隧道(上圖),以及各種不同深度的鹽水池,水體總量達到94.6萬升。通過可持續管理的技術,如生物過濾窪地(種植植被的渠道)等節約的水量達到每年4170萬升,可為所有動物園員工提供足夠的家庭用水。使用臭氧對水池進行消毒後,動物園的氯氣消耗量也減少了80%。

       高科技手段也為動物園節省了電能。原先展區中的過濾泵需要一直滿功率運作,通過閥門的開閉來調節水流。現在海獅灣採用可變頻的電動機來驅動過濾泵,效果和原來一樣,但耗電量卻大幅下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盤點七家智能環保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