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STON 发表于 2013-7-4 11:59:11

实拍印度藏区拉达克楚布齐扎尔寺的女尼:雪域修道者(组图)

在整夜忙碌为信徒的婚礼准备查帕蒂面饼之后,累得没有力气的女尼们仍是兴高采烈,正顺着山坡向寺庙爬去,一路不知歇息了多少次。



扎斯卡山谷是拉达克最遥远、最偏僻的地区,当地的比丘尼常祈祷来世能生为男儿身,以获得学习佛法的各种方便。在过去,她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如今这种情况正在逐渐转变。

卑微的庇护之所



清早,在自己小屋的干土房顶上睡醒之后,一位女尼正在穿上衣服,即将开始一天的修行生活。

清晨,在自己小屋的干土房顶上睡了一觉后,格蕾赛凯特穿好衣服,开始在小屋里吃米饭和豆子做的早餐,一位刚到寺庙的11岁小信徒陪伴在她身边,为她端茶递碗。比丘尼们通常是两人共用一间住屋,但这个房间是一个单人小房间,有一间厨房,还有一个用作马桶的坑洞,条件极为简陋。

格蕾赛凯特和其他20多名女尼们一起,生活在扎斯卡河谷卡沙村的楚布齐扎尔寺。“这座寺院虽小,却是我们20多人安身立命的庇护之所。”格蕾赛凯特说。这家寺院由许多供女尼居住的小屋,以及配有殿堂和厨房的公用寺舍组成。这里几乎与世隔绝,卡沙村只有一条路,通往相邻的拉达克首府列城,一年只有3个月能通行。而在其他时候,这条需要跨越冰封河流的道路会变得十分危险,只能徒步跋涉冰冻的河床,即使在夏天输入物资,也很艰难且代价昂贵。行人要穿过一道道位于海拔4000米之上的山口,还要经由一片片即便是在夏天也危机四伏的冰川。

楚布齐扎尔寺深藏在喜马拉雅山嶙峋不毛的乱石之中,海拔高度为3800米,是为数不多的几座专供女尼修行的庙宇之一。寺庙的大殿内装饰着壁画,由相邻寺院的僧人绘制而成。一些勤奋用功的女尼正在埋头学习经书,对她们来说,学习经典的机会实属难得,因为很多时候,她们都要忙于处理世俗中的各种琐碎事务。



格蕾赛凯特在小屋中享用着米饭和小豆做的早餐,新加入的11岁小信徒陪在她身边。

与处处受人尊敬的比丘僧人不同的是,通常来说,在世人眼里,格蕾赛凯特这些女尼们总是显得非常辛劳:她们为僧人和村民做所有工作,而且还栖身于男性僧人的寺庙,躲在一片专属自己的小天地中。她们几乎很少接触经卷,也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由于缺乏收入支持,她们的生存主要靠亲友的慷慨资助。

很多老女尼师还是文盲,不管居家或住寺,都是靠着记忆继续修行。她们大部分人极度贫穷,还有些人被冬天燃烧粪便取暖的火熏瞎了双眼。而很多聪颖的年轻女尼背井离乡,试图寻求受教育的机会。

不过,楚布齐扎尔寺这座尼庵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女尼们决心一直保持不受束缚的独立自主。她们当中不分尊长,也不认可上级或权威:她们可以管理自己的收入,决意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寺院修行的优点显而易见,可以免于家庭生活的牵累,对于负担家庭主要照顾责任的女人更为明显。寺院代表一种安全空间,允许全天候修行。有尼众经常聚集诵经的寺院看起来像是婚姻之外的天堂,许多尼众很感激能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一般的女尼满意于寺院生活,但几年后很多人会感到深入学习的需要。不过在这一点,喜马拉雅山的尼众少有选择。



寺庙的大殿内装饰着壁画,是由相邻寺院的和尚绘制而成。正在上写经课的女尼们在课间的间隙,抓紧时间稍稍放松一下。

好在还有临近楚布齐扎尔寺的一位喇嘛向她们讲授经文。夏天,一位年轻的以色列女游客在这里逗留了两个月,为满怀学习热情的女尼们教授英语。在英语课上,格蕾赛凯特和同伴们听讲得非常专注。这些年轻聪明的女尼渴望学习,但因为印度的尼寺已经人满为患,专门提供给女尼的教育计划又很少。

信奉佛教的女尼们都食素。她们可以在属于自己家族所有的小块土地中耕种,而河流两侧的谷地十分肥沃,她们在10个月的漫漫长冬里不必为食物担心。到了冬季,这里的气温会降到零下30℃,女尼们要靠烧夏天收集的干牦牛粪取暖。此时,牦牛会住进寺庙底层的屋子里。这些牲畜能为女尼提供足够的牛奶和黄油。平时,她们的饮用水需要自己去河谷里肩挑或手提。在这种海拔高度,每一次体力劳动都需要消耗人更多的体力。

尽管如此,格蕾赛凯特认为,女尼们过的日子比任何一位农村妇女都要快乐。本地的农妇通常年纪很小就结婚嫁人,同丈夫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过婚姻生活,因为在这里一妻多夫制还相当普遍。她们必须跟全家人生活在一座房子里,一同居住的人还有丈夫的双亲、祖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孩子。而女尼们则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屋,可以一个人生活起居。



在前往村民艾斯法尔家中开始干活之前,女尼们要在村里清澈的河里,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不过,这个地区的生存条件总是很不稳定,传统边界与商业道路的封闭,逼迫许多当地男子为了印度城市的工作而放弃传统职业,留下女人通过农耕和游牧的生活方式,勉强维持生计。这种结果,造成女人当家的比率偏高,她们要负担起家庭和牧场的重担。近年来对外国观光客开放旅游,开始成为当地重要的生计来源,但是不合季节的降雪又可能阻碍前来的众多旅行者。

目前,拉达克的比丘尼约有340人,分布于14所尼寺中,约占僧团人口的10%。大约有180位比丘尼住在扎斯卡山谷的9所尼寺中,占当地僧团人口的20%。这里还有13座主要的僧寺和超过400座的小寺院,容纳3000余位僧人。这些僧院因为拥有古代帝王赏赐的广大土地而得以维持,而尼寺的情形却无法相比。

忙碌的世俗活计



新娘的家人在房前为女尼们搭起了一座棚子,大家已经开始制作查帕蒂面饼,这项任务要花上她们整整一晚的时间。

这一天,一位在寺庙帮忙的男信徒艾斯法尔,央求格蕾赛凯特和其他女尼们为他女儿的婚礼制作查帕蒂面饼(一种印度面包)。他家中的女人们因为社会等级低微,没有资格烹制婚礼食品,来宾和村民不会吃她们做的食物。这位意志坚强的劝导者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说服女尼们为他女儿的婚礼烤制查帕蒂面饼。

而在过去,这些活计全都自然而然地落在女尼们头上,这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如今若再想让她们做家务杂事,可要下点功夫耐心劝说了。

过去,尼众得到的尊重不会比女仆高多少,她们虽然不用照顾家人,却要为父母、亲朋好友、村民的事情忙活,只剩很少的机会参与自己的学习和修行。在水磨坊、田里、村舍的厨房里,到处可见尼众在洗衣、烘烤、研磨青稞、灌溉、除草、收获、打谷、去壳、运送稻谷、放牧。也就是说,她们几乎全部包办了村妇的工作,唯一例外的是她们不能携带镰刀,因为戒律禁止她们这么做。

经过一天的沟通,格蕾赛凯特和其他女尼出于怜悯,最后答应了艾斯法尔的祈求。她们跟随艾斯法尔下山朝村子走去。若论地势,她们的寺庙比村子高出了五百米。路上,她们遇到了村里的一群孩子,其中一个小孩的爸爸正是寺里一位女尼的弟弟。



一位女尼背着重物,从她居住的小屋前走过。这座寺院由许多供女尼居住的小屋和一组配有大殿和厨房的公用寺舍组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拍印度藏区拉达克楚布齐扎尔寺的女尼:雪域修道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