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ns 发表于 2013-12-15 04:34:17

放生47万条泥鳅被批 张静初道歉:智慧不够(组图)

13日上午,内地女演员张静初在社交媒体发消息,称自己在成都三岔湖放生了47万条泥鳅(总计15000多斤),引来网友指责其破坏生态。当天下午,张静初再发消息,称自己智慧不够,向大家道歉。






張靜初放生47萬條泥鰍。

13日上午,內地女演員張靜初在社交媒體發消息,稱自己在成都三岔湖放生了47萬條泥鰍(總計15000多斤),引來網友指責其破壞生態。當天下午,張靜初再發消息,稱自己智慧不夠,向大家道歉。

張靜初發布的照片顯示,成筐的泥鰍被放在船上,船上的乘客,包括張靜初在內,正用塑料盆將筐裡的泥鰍舀起來,往湖裡放生。張靜初表示,“小泥鰍活蹦亂跳,我們凍的鼻涕直流,今天一萬五千多斤泥鰍將近四十七萬條生命被放生……祝大家平安喜樂!”

照片引來眾多質疑,有網友表示,張靜初此舉不是在放生,是在殺生,泥鰍會沉入水底窒息而死,還有意見認為,這種做法會破壞當地生態平衡。有網友問道:“張靜初你這麼做,生態學家知道嗎?”

長期致力于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的生物學學士沈成表示,因為不了解三岔湖的生態環境,所以無法判斷在該湖放生泥鰍會否讓泥鰍死亡。不過沈成說,不建議進行放生活動,因為有兩個風險:第一,放生的動物不適應放生地的生態環境,無法存活;第二,放生的動物存活下來,成為當地生態的入侵者,破壞當地生態平衡。

13日下午,張靜初刪除了放生的微博,並道歉稱,“冬天湖裡能不能放生泥鰍的問題,和大家解釋一下,沿湖有很深的淤泥泥鰍會鑽進淤泥裡過冬所以是可以生存的,大家關心它們的生存問題說明都是有善心的人,向你們學習,一位朋友提醒的很對,公布地址會帶來被打撈的問題,所以會把微博刪除,引起大家的這麼多誤解只能說明自己智慧不夠,給大家道歉了。”

張靜初刪除微博,自稱“智慧不夠”。

知名科普作者“瘦駝”曾撰文稱,放生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活動,需要經過以下七個步驟。第一步是動物的收治。記錄目擊者發現需要救助動物的現場情況。第二步是穩定動物狀況。把需要救治的野生動物轉移到籠舍,對其進行評估。第三步是初步檢查。為動物稱量體重、體溫,檢查視力、四肢和口腔,評估動物的營養狀況。第四步是初步治療。包括清創、骨折固定、補液、提供藥物和營養支持。第五步是康復治療。在一個盡量沒有人類影響的舒適環境裡為動物提供持續的營養和醫療支持,不間斷監控動物狀況。第六步是放歸前訓練。在這個階段,要為動物提供室外的足夠大的活動空間,依照不同的物種讓動物進行運動。第七步是放歸前觀察。以上步驟完成後,放歸野外才是負責任的行為,而不是簡單地找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一放了之。

記者查詢到,2004年,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和高雄市教師會生態研究中心所做的《台灣宗教團體放生現象調查報告》指出,“放生活動對于肉食者 的影響效果非常有限,市場上供應宰殺的動物物種和數量也不會因 放生而減少。甚至可以說,放生行為其實反而增加了動物的犧牲,包括因為放生而直接從野外獵捕、對生態平衡的破壞、因為放生而增加飼養繁殖的數量、在運輸,搬運途中所遭受的痛苦等等。”

已故的印順法師曾對放生活動發表看法,他認為,動物在死亡邊緣,設法救護他,使他免于死亡,這是放生的本意。現在的放生都被商業化了,是為了功德,定期的、大量的買來放生。所放的主要是麻雀、小魚、泥鰍、烏龜等動物,這需要事先向市場去定購,以此為業的商人,則要捉到買主所需要數量的動物。

印順法師還提出一個問題,“如不放生,這些可憐的小動物,會被捉嗎?他們的被捕,是為了成就你們的功德,這是什麼功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放生47万条泥鳅被批 张静初道歉:智慧不够(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