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ton 发表于 2014-3-11 18:52:36

金色大厅表演沦为老外笑柄 宋祖英认错(图)

东方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谭利华昨表示,内地音乐界为赚取虚名抬高身价,斥资百万甚至千万,赴奥地利有世界音乐殿堂之称的金色大厅表演,不在乎演出水平及票房,并向驻奥地利使馆施压协助演出。早年曾到金色大厅办个人演唱会、著名军旅歌唱家宋祖英,日前亦承认开了坏头,质疑国家有需要设立标准审批。
http://www.moremorewin.net/imgserver/imgs/2014/03/10/4d4285c4e1cd2c205cf4dda3f9512248.jpg
领导条子向使馆施压

谭利华在政协文艺界别分组讨论时称,去年带团队到维也纳演出,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向他称,至去年八月已有一百三十三个中国音乐团体到访,其中大部分是来镀金,不在乎有否知音,演出时一半皆是空座。

谭指这些团体有中央、军旅及各省市领导写的条子,疑向使馆施压,暗示要协助他们演出,认为金色大厅已被中国人改造成金钱大厅。谭认为中国赴外国的演出多是自娱自乐、自欺欺人,已沦外国人笑柄。

谭发言后宋祖英接着发言,称谭指中国团队到金色大厅演出已成灾难,她多年前已听过有关说法。宋亦承认○三年在金色大厅举办个人演唱会开了坏头,认为中国艺术外出表演应具国家水平,国家应设立标准审批。

towns 发表于 2014-3-12 08:12:55

宋祖英,对2003年去奥地利金色大厅高调办个人演唱会主动认错,向全社会传递的信息类似“你懂的”,这些被呵护仰视的明星突然间变得低调亲民,有点让外界不太适应,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人们不得而知。

  实际上对于神秘的金色大厅,《南方周末》在2013年就有过详实报道,结论是“给钱就能演”,甚至被称作中国式“K歌房”。

  报道称,金色大厅最初进入国人视野,是从1987年12月31日央视对“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的转播开始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指挥卡拉扬的风采给国人留下深刻印象;音乐会结尾阶段,奥地利人民在美轮美奂、辉煌的金色大厅里,和着《拉德斯基进行曲》的节奏,鼓着掌迎接新年到来的欢乐气氛,也让国人们倍感亲切。

  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在金色大厅举行新春音乐会,以二胡、笛子演奏了民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2003年,宋祖英赴金色大厅举行个人演出,拉开了中国乐团和音乐家登陆金色大厅的序幕。

  之后,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金色大厅。紧随乐团和歌手等专业音乐演出之后的,是由学生、老年人组成的业余合唱团。而随着2012年北京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管乐团在“第三届梦想绽放-维也纳金色大厅夏季音乐会”表演《拉德斯基进行曲》,2013年9月,温州房地产女老板李海燕包下金色大厅,举办个人独唱表演歌剧“江姐”;农民工和企业家也宣告登陆金色大厅。“给钱就能演”成为金色大厅的另一张标签,国内媒体开始揶揄其为“金钱大厅”。

  看似高大上的金色大厅,对演出团体的要求并不高。早在2003年,金色大厅演出部经理克劳斯-克莱恩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色大厅的演出绝对不会标志一个乐团的水平。由于我们对中国民乐团的水准搞不清楚,所以也不可能进行任何的艺术认证,只要交场租并签了合同就能在这里进行演出,只是不能衣冠不整地进入金色大厅而影响金色大厅的形象。”

  至于“给钱就能演”的背后,是歌剧院方的无奈。奥地利音乐频道负责人也纳指出,靠出租场馆来维持财政平衡是国际上一种非常普遍的做法,“除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以外,几乎所有的歌剧院都是亏钱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之所以很少对外出租,是因为他们每年能从政府得到上亿元的财政补贴,而金色大厅得到的补贴只有千万级。”

  现在,金色大厅被戏称为中国式“K歌房”。2013年9月26日,《人民日报》称当年1月至8月中旬,国内各类团组在金色大厅共租用场地27场,至少有133个院校和团体参加了在这里举办的各类音乐会和演出。派送赠票,已经到了让当地华侨不厌其烦的地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色大厅表演沦为老外笑柄 宋祖英认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