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water 发表于 2014-6-3 11:14:14

东网:中美需谨防从"文斗"走向"武斗"

中美双方代表在香格里拉安全会议上的激烈争吵引人关注。在5月31日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演讲中,美国与会代表、国防部长哈格尔先生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辩护,声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为日本谋求解禁集体自卫权撑腰打气,并把演讲的重点放在公开指责中国上,甚至多处使用威胁性语言。针对哈格尔的演讲,中国与会代表、解放军副总长王冠中先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强烈回应,认为哈格尔的发言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相应的新型军事关系不具有建设性。

同样是这个哈格尔先生,因为在“美国——东盟防长会议”以及在日本公开对菲律宾和日本引发地区紧张局势的争议行为表示支持,在他四月访问中国之时,中国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先生也曾直言不讳的当面表示过不满,范长龙先生当时说:“你在与东盟防长的一些讲话和在日本政界和争议领土的讲话,讲话讲得挺硬、态度很鲜明。中国人民包括我个人看了以后十分不满意。 ”

中美双方在香格里拉峰会上的口头交锋和双方军事高层看起来似乎不太融洽的互访交往只是双方双边关系转变的一个具体缩影,而这还仅是双方在打“嘴官司”而已。几年以来,双方不光在多边国际场合和军事领域打“嘴官司”,还都致力于在战略层面透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手段构筑攻防体系,在两国交往的政策层面,正发生着越来越多的激烈冲突。

中美双边关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几乎是必然的。从奥巴马总统在第一任期内推出所谓“重返亚洲”主张并将美国的主要战略资源围绕中国调整到亚太地区摆放开始,就注定了中美关系的未来会进入多事之秋。尽管后来美国方面将“重返亚洲”主张调整为“亚太再平衡”战略,但这个换汤不换药概念,既改变不了白宫官员的政策主张,也缓解不了中国的战略紧张。在中国方面,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也必然会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张力,会越发注重对国家核心利益的维护,越来越注重在亚太的战略安全空间。尽管中国也提出了中美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并将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等作为核心主张表述,意图降低美国的敌意。但是站在美国的角度,对习惯了在世界范围当“领导”的美国来说,一个强大的中国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因素。

奥巴马总统不久前在西点军校的演讲已经非常清楚的表明,美国不会同意在全球范围内有任何一个国家挑战其领导地位,不管这个国家是中国还是俄罗斯,是亚洲国家还是欧洲国家,美国要继续再当一百年世界领袖,在必要的情况下不放弃单边使用武力,这个看起来有点不切实际的梦想,实际上就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核心利益。但是,在美国实力相对衰退和中国正加速崛起的整体背景下,美国能否有效遏制得住中国?中国会否再像前三十年一样在事实上承认美国的全球领袖地位?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只要看看中方外交部对奥巴马总统西点军校演讲的回应就很容易得出结论。

在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上,笔者在上文《战略冲突无可回避,中美争吵才刚刚开始》一文中有过简要分析:美国的相对衰落和中国的快速崛起已经成为亚太乃至全球最大的一对矛盾,这种实力消长的对比变化,不仅刺激中国出台更激进的国家战略(具体在中美之间就是用“新型大国关系”来替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刺激美国更加速出台遏制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美双方都不想走向战略对抗,但是彼此的核心利益和国家主义导向却推动双方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已经迅速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滑向战略不信任关系,又从战略不信任,加速滑向了和战略对抗只有一线之隔的战略博弈。

中美在今天的激烈争吵和冲突,正是这种战略博弈的必然结果。这就决定了这种争吵只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只会越来越激烈,而不会越来越缓和。对中美来说,最大的风险还在于这种频繁的争吵会营造出一种氛围,这种透过媒体传播被激化的氛围会向下激发国民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向上激发决策者们的国家主义情绪,使得双方出现误判,在口头上的“文斗”可能升级为行动上的“武斗”,进而推动两国走向全面性的战略对抗和政治对垒。而实际上,中美双方如今在各个层面互相构筑攻防体系,不就已经有了“武斗”的影子吗?

中美双边关系的这种发展势头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双边关系之所以现在还没有走向破裂,主要靠双边相当厚实的经贸交往底层和双边领导层的战略定力。但是,如果双方继续这种争吵而不加控制,双边的经贸往来和领导层的战略定力必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具体挑战和考验。在中美双方战略冲突已经不可回避的大背景下,这种趋势令人格外揪心。

(作者牛白羽是中美政治学者;来源:东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网:中美需谨防从"文斗"走向"武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