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water 发表于 2014-6-27 06:24:38

暴力慈善家的荒诞剧

“暴力慈善家”陈光标又开始占据媒体的版面,美国时间25日中午,陈光标将在纽约中央公园的船坞酒店邀请1,000名穷人、流浪汉免费用餐,并分发每人300美元(1美元约合6.3元人民币)。比尔盖茨曾言,“中国的富人购买了很多西方国家富翁品味的东西:艺术品、私人飞机、葡萄酒和爱玛仕手袋。但他们还没有接受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慈善”。陈光标以特立独行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中国富翁也热衷慈善。只是这个慈善从一开始就被流言、行为艺术、抗议和批评所环绕。

在中国,陈光标因为他充满行为艺术色彩和真金白银的捐献被舆论赋予了“暴力慈善家”的称号,这个称号背后的暗讽,也足以见到国人对于这个以回收建筑垃圾起家商人的复杂情绪。

在被世界杯和高考新闻充斥的6月份,陈光标赴美做慈善的新闻一经报道,又再度成功占据了“头条”。一向被认为“高大上”,以财经新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媒体“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都在自己的官方微博对陈光标纽约“千人免费+派现300”餐会进行直播。甚至有媒体事无巨细的挖掘出此次免费午餐的菜单,金枪鱼、菲力牛排、奶油浆果一应俱全。

不过这并不是高潮,就像此前陈光标所做的其他慈善行为一样,这场被称之为“秀”的派钱午餐会,不仅活动严重缩水,众多到场媒体用“混乱”来形容整场活动。从拒绝从陈光标手里拿钱的美国“穷人”,到午餐会上大批身着文革时期中国军人服装,高举红旗的“支持者”,再到没有领到现金的流浪汉表示要抗议示威,乃至最后一些领到钱的人手中握着的三百美元又被收回……新浪财经的《陈光标纽约千人慈善宴大缩水 承诺现金未兑现引来抗议》这个题目算是对当时现场情况的“素描”。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在很多事情上态度不一致的两个国家民众这一次终于找到了默契,他们看到了一场“闹剧”。

对一向善于“教化人心”的中国网民来说,陈光标的行为让他们有了一种深刻的耻辱感。如网络大V夏骏在其个人微博上表示,“他(陈光标)把哪些混乱不堪的政治文化符号乱炖于一锅,准确地表达了一个混乱的价值观状态。其中,金钱与曾经的暴力革命服饰是主体符号,也是“中国威胁论”的意象呈现,在浅薄宣泄之中,授人以柄”。网民@荣剑2008也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写到,“来了许多乞丐,来了许多记者,陈光标对此肯定满意,把乞丐、金钱、慈善、红色符号和那些衣冠不整的红色战士搅和在一起,岂能不吸引人的眼球?这个来自中国的故事抑或闹剧绝不会缺少围观者,它会为他国塑造出怎样的中国形象?作出这种行为,的确需要别人没有的自信,因为它勇于展示一种前所未有的荒诞”。

当然,在对此事的报道中,一向善于“见缝插针”的美国媒体也对这位中国慈善家给予了足够的篇幅进行报道。《每日邮报》用旁观者的笔调略带讽刺的描写这此事----“陈光标(1968年7月生)自己
说,他四岁时(1972年)他哥哥姐姐都饿死了,他靠自信、自强和努力挣了7.5亿美元。他在纽约中央公园的著名The Loeb Boathouse餐厅请200位美国穷兄弟们吃饭,还给他们演唱了迈克杰克逊的‘We are the World’。还有100多穷兄弟们不让进,他们booed(嘘)他”。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多的还是想看《纽约时报》对于此事的报道,因为在此前,陈光标上次赴美时曾公开表示,自己想要收购这家1852年创刊的媒体,而他的目的是想要“让报纸的形象更正面,会让它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为全球和平做贡献,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一次陈也没有“手下留情”,《纽约时报》在自家网站上用显着位置看出了“陈光标继续尝试收购《纽约时报》”,称陈光标在这次纽约之行时,还是表示此次赴美要“收购《纽约时报》,收购《纽约时报》一个评论版面的经营权或者产权”。在外人看来,陈对于《纽约时报》这个“灰色女士”(《纽约时报》因为风格古典严肃,因此被戏称为“灰色女士”),有着犹如初恋者一样,严肃的一厢情愿,而纽时在严词拒绝了陈之后,又用美国式的幽默配合着唱了一曲“双簧”。

或许6月份的舆论场太过于乏味平淡了,陈光标赴美慈善一事不仅被网民和美国媒体大肆调侃,甚至中国的官媒都“带着笑意”背后“补刀”(补刀原是电脑游戏属于,后被中国网民发展,与“落井下石”几乎同义)。如果说中新网一篇“陈光标《纽约时报》整版广告寻千名美国穷人、流浪者就餐”还算中规中矩的话,那新华网一篇“陈光标在纽约街头向流浪汉送钱 有人拒收”,再配以大幅陈光标双手递钱,一名美国黑人扭头离开的照片就显得“恶意满满”。一向被认为是中共最高喉舌《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也不惜让自己的记者在纽约发回第一手消息予以报道,“截止到下午5点,陈光标仍然没有现身援助会。一部分流浪汉表示,他们准备于周五上午10点在援助会楼外抗议示威。”对于这位红遍中国的“标哥”,官媒报道不遗余力。

撇开所有的争议、讽刺、赞美和批评,另一家官媒下属媒体“新华华人”的文章就跳开了事件本身,表现出了此事此刻缺乏的冷静。他们在《陈光标离“高效慈善”有多远?》,在肯定了陈光标真金白银的善举之后,还是建议陈,在慈善事业上,更应该多学习一下美国富豪的机构化和协调性,而不要讲慈善打造成一个“一锤子买卖”的样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暴力慈善家的荒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