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事实说话 发表于 2007-6-2 10:41:01

中国的好新闻是怎样炼成的?

一、果农上树。写什么,不写什么是作新闻的第一要务。如果写了不该写的东西,即使你的文笔再好,也要被编辑大人打入“冷宫”的。你看那果农上树摘果子,专捡又红又大的下手,青涩的,霉烂的一概不要,这样,他摆在市面上的果子必是鲜艳饱满,引人注目,自然就会做成更多的生意。现在你的新闻好比果子,编辑是那坐地收购的商人,你若把坏果子摘多了,编辑哪里会来光顾你的生意!再为读者上帝计,天天看见的都是些不好的消息,这该多么让人憋气,郁闷啊!因此,你应该多写好事、喜事、爽心事,作者、编者、读者三方皆大欢喜,一团欢喜,岂不是很好么!

二、追逐时髦。追逐时髦绝非摩登男女的专利,弄新闻的同样马虎不得。具体而言之,一是题材要时髦,二是用语要时髦。先说一。如果你那里在进行机关干部作风整顿了,你就要赶紧跟上,篇篇作品不离这个主题,即使是单位履行正常的职责,你也要千方百计和作风整顿扯上关系,说是进行了这样的活动带来的积极后果。以此类推,诸如建设新农村啦、评选十大“什么什么”啦、交通大会战啦、学习某某文件啦,你都可以照搬这一招的。再说二。时髦的题材离不开时髦用语的装点,画龙点睛,全仗它矣!什么是时髦用语呢,上级的指示、领导的讲话、头头的决策、首脑的口号,这些都是好宝贝,或引人遐想、或发人深省、或催人奋进、或感人肺腑,用了它们,你的文章就活了,编辑看了,自会眼前一亮,你还愁什么文章卖不出去呢!

三、归功于上。无论个人还是单位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绩,你都要说是上级正确领导的结果,万不可说是自身努力得来的,否则,你就是无视上级的存在,犯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毛病。谦虚可是吾国的传统美德,没有上,焉有下?离开了上级的关心、支持、帮助、照顾,你就是失去了阳光雨露滋养的树,连能不能活都成了问题,哪里还能“起舞弄清影”呢?所以,人不可忘本,不管取得什么成绩,归功于上总是非常适宜的。

四、小中见大。有些事本是小事,你若认真挖掘,必能发现闪光的东西。玆举一例。农忙时分,甲有病动弹不得,邻居乙来帮忙,这本十分普通,可你若把它和建设和谐社会联系起来,立时就会意义非凡了。仅止于此,文章还缺乏力度和厚度,接下来就需用上“无中生有”了。你可以说在农忙季节,乡、村干部组织了多少多少人帮助缺劳力农户抢种抢收多少多少(数字自己灵活安,宜大不宜小),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云云。你瞧,这么一来,文章可丰厚多了。熟练运用这个规则,对于你拓展题材、拓宽境界、升华主旨均大有裨益。

五、无中生有。上面已经说过一点,但我觉得还有展开来说的必要。天下好事固然不少,但囿于见闻、经历和知识结构,你哪能知道得那么多。无米下锅,奈何?一种是等,似太消极,怕于你不相宜。再一种是找,可你有单位拘束着,又不是专职记者,哪有时间。最后一种就是造了,说白了就是闭门造“米”,凭空杜撰些事情来。当然,你切不可去写见义勇为、下河救人、大斗歹徒之类的事,要写就写本部门,本单位近期的工作业绩。这种事涵盖面宽,虚实难辨,登在报上也没人去仔细求证。这样,宣传了本单位,你的领导该多么高兴,你的文章不但见诸报端,还能给这个色彩丰富的社会抹上一抹喜庆的红色,真正是一石三鸟的好事啊!

六、灵活夸张。你看的那些教人作文的书,无一例外都说写新闻的第一要素是客观、真实,但有时落实下去未免难办。比如说领导慰问困难群众,你当然希望被慰问者感动得越深越好,可正巧赶上那位不善于“配合”,接过领导递过来的几张钞票时脸上平静如水,且一言不发。你怎么办?直书其事显然不行,你只能借用文学中的夸张手法,将被慰问对象写成感动得一塌糊涂,拉着领导的手千恩万谢,涕泪纵横。再比如,你去报道某地香菇的发展情况。实际情形是,非常一般或者差强人意。你若照实了写,且不说编辑大人不满意,领导那里首先就会摇头皱眉的。你能做的只有夸张了,将每项数据根据需要夸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不就是登在报上图个吉利,大家高兴么,谁跟你较真呀!

七、提前预支。要知道,成绩的取得是需要时间的,可你写新闻又等不得了,此时就需用上提前预支法了。比方说你去采访生猪养殖,该地家家户户猪儿满圈,但都半大不小,离出栏还早着呢。那么,等生猪都出售了再来写?打住!打住!怎能那样迂阔呢?时间既还那么早,万一再碰上猪瘟或是喂养不善或是价格波动,那成绩岂不要大打折扣!所以,你现在就得写,在写了政府重视,部门支持,农家干劲十足,生猪养殖形势喜人后,你结尾可以展望未来,预计年底可出栏生猪多少多少头,人平增收多少多少元。谁敢说你提前预支的成绩不对,不妨请他老先生自己去养几头猪试试。

八、败中求胜。这最后一条非到万不得已不用。尽管大家喜欢的是好事,但有些不好的事却非报道不可,比如矿难、车祸、火灾等等。这些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波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后果非常严重,捂是捂不住的,所以不但要报道,还要尽可能快地报道。不过这种糟糕事不管是不是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失职造成的,终归都让他们的脸上挂不住,也冲淡了一派闹热喜庆的气氛,因此报道时对事件的某些细节最好语焉不详,你要浓墨重彩地写领导如何如何坐镇指挥、各部门如何如何救死扶伤、政府如何如何处理善后事宜、社会各界如何如何踊跃捐款捐物。这样一来,喧闹驱走了恐怖、忙碌盖过了惊慌、热情稀释了悲伤,坏事也成了好事,大祸也化为大福,不是败中求胜是什么!

上述八条规则并非孤立,而是紧密联系,有机融合,此中有彼,彼中有此。须得仔细揣摩,认真思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的好新闻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