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uan 发表于 2005-9-2 13:50:17

4大建筑流派打造的北方名城--哈尔滨

4大建筑流派打造的北方名城—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

--------------------------------------------------------------------------------



    哈尔滨是一座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一向以风格迥异的建筑著称于世,自本世纪初以来,巴洛克、新艺术、哥特式等多种建筑风格的作品相继在这里落户,浓郁的西方建筑风情为哈尔滨平添了人文魅力,被世人形象地称为“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



  倘若你漫步在中央大街上,你会看到用方石铺成的这条百年老街的两旁,一座座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和后现代风格的建筑,在向您诉说着历史,诉说着哈尔滨这座美丽城市的故事。
    倘若你俯瞰哈尔滨市,你会看到一座座毗邻接踵的高楼大厦就在脚下,无论是雅致堂皇的东正教堂,还是古拙精巧的住宅及小餐厅,它们有的点缀在城市广场,有的分布于街道两旁各具特色的居民小区,松花江犹如一条飘动的彩带横贯市区……哈尔滨市的建筑,像一个凝固的音符,有欧洲中世纪的浪漫,有中国古典建筑的典雅,有现代的奔放。
http://www.china.org.cn/images/ch/haerbin1.jpghttp://www.china.org.cn/images/ch/haerbin2.jpg
                中央大街步行街一角           哈尔滨步行街

shuuan 发表于 2005-9-2 13:52:31

四大建筑流派构筑亚洲最长的步行街

    如果你没有来过步行街,就不算来过哈尔滨。它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为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块。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美元。漫步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五步一典,十步一观,丰富得让你目不暇接。在西方建筑史上几百年才形成的建筑风格样式,在中央大街只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建成了,这也使中央大街成为远东最著名的街道。人们将中央大街同伦敦的摄政王大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柏林的菩提树大街、东京的银座大街、上海的外滩相提并论,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16世纪文艺复兴式建筑、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18世纪的折中主义建筑、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建筑等多种风格的保护建筑13栋。一条小小的街道,含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含括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民展史,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其含括历史的精深久远和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多姿,为世上少见。可以说中央大街的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

http://bbs.sinoaec.com/forum/AttachFile/2004/8/8/433635.jpg
                              小凡尔赛宫—马迭尔宾馆
马迭尔宾馆 建于1906年,属新艺术运动建筑。它造型简洁、舒展、自由流畅。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穹顶造型,显现出亲切宜人的魅力,体现了西方建筑的精华,建筑长度占据了西七至西八道街之间的一个街区,被称为“富丽堂皇的小凡尔赛宫”。

shuuan 发表于 2005-9-2 13:53:44

文化的圣殿—教育书店

http://bbs.sinoaec.com/bbs/UploadImages/20041820431895042.jpg

   
   建于1909年,原为松浦洋行,是哈尔滨市最大的巴洛克建筑代表作品,也是中央大街的标志型建筑。其外观华丽,造型生动,装饰复杂,轮廓丰富,深红色的阁楼、孟沙式的屋顶和形体多变的半圆穹窿创造了优美的天际线。今天人们踏着古老的石头路走在中央大街上,教育书店古朴而又年轻的风姿依然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被人们视为文化的圣殿。

shuuan 发表于 2005-9-2 13:54:28

http://www.china.org.cn/images/7005.jpg
                   远东最大的东正教堂—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
    教堂通高53.2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可容纳 2000人,由红砖砌成,正中是大堂,大堂的前后左右各有一个附阁,一共五间。大堂顶上是绿色的拜占庭式球状尖顶,四个附阁的楼顶略矮,是俄罗斯特色的帐篷式尖顶,顶上是高耸的十字架。推门进去,厅中空空如也,不见了讲经台、信众席和唱诗班,只有穹顶和墙壁上褪色剥落的彩绘在诉说昔日的故事,窗户嵌着彩色石英玻璃,将落日的光滤成了紫红。教堂里面正在举办哈尔滨建筑历史展,展出的多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老照片,引人逡巡于往昔岁月中,去拾取哈尔滨早期建筑中的落英。
    而今,教堂的广场不仅是休闲惬意的场所,也成了年轻人举行婚礼最爱的外景圣地。         

shuuan 发表于 2005-9-2 13:55:10

手风琴式建筑—国际饭店
   
  简洁明快的“手风琴”式建筑—国际饭店作为旅馆建筑,与马迭尔旅馆、中东铁路局旅馆一样,是哈尔滨早期旅馆建筑的代表作。  
    国际饭店是哈尔滨建筑风格中集“新艺术”和“装饰艺术”风格于一体的典型实例,且更倾向于前者,属于过渡类型的“新艺术”;同时又体现出现代建筑的某些特征,因而无论从建筑风格角度,还是从建筑规模、建筑重要的地理位置来看,国际饭店可以视为哈尔滨建筑的一个杰作。

           俄商在哈开办的最早商行—秋林公司
   
  秋林公司是俄商在哈开办的最早的商行之一。秋林公司原名秋林商行,由俄国巨商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创办。
    站在大直街上观赏秋林公司,你首先会被其舒展的形体、精美的穹顶所吸引。L形的体量热情地迎候来自不同方向的宾客,二翼相交于多边形的转角,转角顶部冠以隆起于多边形鼓座之上的俄式战盔形穹顶,呈闪耀的银灰色。
    建筑檐口部分装饰丰富,类似问号形的曲线托檐石,布满精心雕刻的花叶状浮雕,每两个托檐石作为一组,与贯通2~4层的壁柱结合在一起,其装饰性类似科林斯柱头;在每组托檐石之间同样装饰精美的雕刻,具有强烈的光影效果;精巧的托檐石托起出挑较大的屋檐,整个檐部颇能吸引人的视线,成为表现建筑特征的重要因素。
    建筑女儿墙处理更为成熟,表现为尺度较小的砖砌墙墩与直线形铁栏杆结合的形式。在建筑两个沿街立面的女儿墙的中段,做重点处理。呈对称形式,中部是三角形山花,额部冠以半圆形,布满花朵状装饰,犹如盛满鲜花的花篮,中央花篮两侧是饰以花朵状雕刻的双柱墩,而二者之间以纤细的花瓶状栏杆相连。丰富而优美的女儿墙成为建筑的又一精彩乐章。
今天,东大直街上已高楼林立,但无论这些现代化建筑色彩多么耀目,体量如何庞大,都无法掩盖秋林公司儒雅端庄的丰姿—在一片白色墙面,蓝色、绿色反射玻璃的包围之下,秋林公司深沉的暗绿色调同样宜人且醒目;在一片冷漠的现代建筑围攻中,秋林公司以其优雅的装饰、精美的穹顶造型截然不同。 

           大石头房子—哈尔滨铁路局
   
   中东铁路管理局作为中东铁路“司令部”,俗称“大石头房子”,始建1902年,于1904年建成,而1905年前后3次被义和团运动的大火焚烧,后于1906年重建,即为今天的铁路局。抛开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不谈,单从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来看,它可以称为哈尔滨“新艺术”建筑的典范。
    哈尔滨铁路局是典型的“新艺术”建筑,形体比较简洁自由。建筑地上部分为三层,地下一层。正立面的主要部分呈对称布局,正中是主入口,主入口两侧每隔一段距离墙体略有凸出,打破了立面的呆板感觉,富于光影变化。而立面最活跃的因素莫过于细部的处理—小巧而鲜明的入口,柔润而生动的门窗贴脸,精致而简洁的阳台,优美的女儿墙及檐口设计。    
    铁路局这样的大型办公室建筑,其主入口设计,一般的做法为突出其所需的庄严感,门廊尺度应较大,利用柱式或宽阔的台阶加以强调,而哈尔滨铁路局的主入口处理却非如此。主入口门廊尺度析切宜人,进深较小,占据一层层高,略呈梯形上窄下宽的形式,顶部呈阳台状,门廊两侧的柱墩呈落水曲线形,既加强了稳定感,又活跃了门廊的构图,打破传统门廊矩形处理的严谨而渗入活泼的因素;与其他办公建筑动辄宽阔的台阶不同,铁路局主入口台阶仅是简单的几级,精巧而朴素;宽阔而深栗色木门,门棂为柔软的曲线形;而门廊顶部阳台的曲线形铸铁栏杆也赋予门廊一份活泼。整个入口的处理亲切宜人,没有以势压人的做作,却以虚实对比、活跃的形式营造了恰当的氛围,充分反映了“新艺术”风格的魅力。哈尔滨铁路局门廊设计的妙处,还在于将踏步从室外移至室内,穿过门廊进入门厅,又需踏上几级台阶,加上深栗色木制墙裙的衬托,庄重感与威严油然而生,至此观者不得不赞叹设计师的匠心。
    建筑墙面装饰亦很生动,斑驳的暗绿色花岗岩贴面,产生丰富的装饰效果。据说当时施工时,先在地上排列好,然后编号,又按照顺序一块块贴上去,极费工夫,然而建筑独特的墙面效果算是最好的补偿吧!在建筑墙体凸凹变化之处,饰以纵横交错的隅石,具有很强的质感。建筑立面上窗洞的贴脸采用柔软圆润的曲线,是“新艺术”的典型做法;阳台栏杆的铸铁曲线处理同样是“新艺术”的特征,模仿自然界植物形态的曲线线条,弯曲缠绕,如花叶,如丝蔓,生动自然。檐口及女儿墙的设计也很生动。墙体伸出屋面并向内卷曲,犹如盘踞的兽足,而在升起的墙垛之间饰以窄小的披檐,成为纯装饰性的构件;以直线与曲线结合的铸铁栏杆连接升起墙垛,虚虚实实,形成优美的建筑轮廓线。所有上述精致的细部处理,皆源于“新艺术”丰富的想象力与构思,而其优雅堂皇的室内设计则带有一丝古典的韵味。那精致的木制墙裙,优雅的曲线形护柱,精美的楼梯栏杆以及富于雕刻装饰的木门都体现出高贵典雅的气质。 
    哈尔滨铁路局以其精心的布局、优雅的形体、活泼的细部和典雅的室内装饰成为闻名遐迩的“新艺术”建筑。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历经沧桑风雨,它依然完好,成为哈尔滨城市发展的最好见证。

           哈尔滨的新艺术运动建筑的曲线
   
  与新艺术运动发源地—欧洲相比,哈尔滨的新艺术运动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在德国、比利时等国家,新艺术运动的曲线形造型多表现的轻快、活泼,并大多采用模仿植物生长的铁艺来进行装饰,哈尔滨的新艺术运动建筑的曲线形装饰多用在建筑墙面、窗、女儿墙等处,经过一定的简化,表现得有一定的力度。

              温暖的城市色彩
   
  哈尔滨城市色彩受地理、气候及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较大,建筑多为米黄色和黄白相间的暖色调。另一方面,哈尔滨城市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区是欧式建筑特色的精华所在,其建筑色彩奠定了哈市城市色彩的基础,即以米黄、灰白为调,构成基本色;以浅粉、橘黄、淡绿、浅灰为主调,构成丰富的辅助色;在一些教堂建筑上,以土红色为主色,点缀白色线脚、彩色玻璃、绿色、金黄色和红色屋顶,使之具有十分迷人而艳丽的色彩,构成点缀色,使整个区域形成和谐、温暖的色调。

             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哈尔滨的兴起始于上个世纪末,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因此,也是最早具有开放意识,最先具有国际化特征的城市。

              哈尔滨的夏天更美丽
   
   称哈尔滨为“冰城”,这种叫法至少有30年了,以前的称呼是“东方小巴黎”和“东方莫斯科”。 我大学时代的4年在哈尔滨度过,虽然爱着冰雪,但是6、7、8、9四个月却是哈尔滨气质优美最浪漫的季节,松花江畔也绝对是个避暑胜地。据说,当年白俄老毛子们拎着大量的财宝钞票来哈尔滨定居和开发,不仅仅是因为它比西伯利亚更寒冷,也是因为它有最美丽最美好的夏天,更适合人居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4大建筑流派打造的北方名城--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