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树 发表于 2008-5-11 18:40:38

凤凰岭下的日志 21

学校里有人总是买那种袋装的五毛钱的洗发水,再把它分成两份,分两次洗。他们好象从来没买过瓶装的洗发水。冬天的时候,他们就把一年四季的大部分衣服都穿在里面,看上去就好象一只笨重的大熊,奇怪的是,他们还是觉得不够暖和。
刘也是一个很要面子的家伙。他总是穿得很干净很整齐,太丑的衣服他也是不太情愿穿的,所有的年轻人都一样,所以有时候他也会不得不受些冻。
北京日夜温差大,如果再加上突然降温,他就只能在寒风里冻得瑟瑟发抖。用那句老话来说,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方面女同学更甚。
刚来北京时有的同学买不起羽绒服,最后她不得不用省吃减用、存来买那本梦寐以求的书籍的花费来替换。她的妈妈打电话过来很关心地小声问:
“要不要寄些钱,天冷了,买件衣服。”
一女生在礼品屋看到一只可爱的毛绒小狗,爱不释手,玩了一次又一次。她小时候就一直想要一个,现在长大了,看见就心酸。还是照样不能买。
早晨起来刷牙的时候,发现牙膏快用完了,一哥们就老是抱怨:
“为什么现在的牙膏都这么少?!”他想了很多办法节省牙膏。这些都是真的。
男同学在宿舍津津有味地玩弄新买的智力魔方的时候,女生会抓紧时间看一会儿书。如果出现了“经济危机”,那么就不得不在“漏断人初静”的时候买饼干充饥了,就是在北门超市里那种一块钱的饼干,味道可口。
刘脾气很好,但是也会有和别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因为特殊的缘故,他只能忍气吞声。回到宿舍,再看看《平凡的世界》,再品味一下这似水的流年,觉得不管有多苦,至少还活着,这就是幸福。
有的男同学买不起电动剃须刀,用的是一个最原始的可以组装的老家伙,持久耐用,革命本色。就是刮的时候又硬又疼。
别人常说,明天去哪里哪里玩,同志们也会附和着:
“恩,我也是。”;
刘可以去图书大厦玩,在借用了别人的会员卡付钱的时候,他就会在心底喃喃自语:
“便宜一点,便宜一点,便宜一点。。。。。。”他希望这是一个咒语,但是它每次都死机。
冬天的时候,有同学买不起棉拖鞋,走过操场如果再碰到两个女生在一起互相攀比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那绝对是一种刺激。
不生病的时候,刘同学倒是喜欢去医院,他喜欢在那里的椅子上静静地待上很久,寻找一种心灵深处的宁静和惬意,或者是想一些远山横黛沾秋波之类不着边际的事情。他在发烧的时候,会蹴踏着风尘去买彩票,那种机选的福利彩票,两元一注。每次只花两块钱,而且从来没中过。这种事情黄航最清楚。
当黄航、晓慈讨论数码相机的照片如何处理的那一天,有一位男同学二十四小时都没吃过一口饭,他看见一个女生在寒风里卖报纸,蹑着脚步,讪讪的,绾着长发,又是那么柔弱。
一哥们还是决定去做了兼职:促销。听李玲玲说,她也去找过工作,很难找到既合适又不是骗人的。不过,他还是在西直门那里找到了一个可以提供给学生兼职机会的中介。
说起来,做兼职还是很苦的。从早上9点站到下午5点半,一直站着,中午只有半个小时吃饭。第二天站的时候,腿都软了,根本不听使唤。一天累死累活,有时候只能拿到20块钱。回到学校,腿脚偶尔还会有麻疼的感觉。每个双休日从不间断。每天两回几个小时的折腾,对于晕车的他来说也是一种蹂躏。
你有没有试过向别人很热情地讲解时,别人连看都不看你一眼的遭遇?你想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北京的夏天坐在车里面,简直快要变成烤鸭。工资晚发两三个月是家常便饭。发工资的地方也常常离学校很远,到处转车。工资总是一拖再拖,电话总是一催再催,领取总是一去再去。不象北大青鸟那么干脆,两天一发,一百块就给你了。有一句熟话叫做:
“做兼职难,领工资更难。”
这种最廉价的劳动力所受的苦,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在大学里做兼职就好象谈恋爱,有人在苦中尝到甜头,有人在苦中尝到的,还是苦头。


这哥们每次打电话向家里要生活费的时候,老是忐忑不安。特别是当报纸和期刊上长篇累牍地出现一些不体谅父母的子女的反面报道后,这种每月一次的行为逐渐呈现出痛苦的趋势。
刘建华的脸盆破了。然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大概现在的东西质量普遍不好。他只好不用脸盆了,大冬天的,只拿了一条毛巾在水房里洗脸。这对于孱弱的人来说,还是第一次。就在那一天,老师叙述着一个华侨的女儿,因为不会洗衣服,穿了几天新衣服就给扔了,然后再去买新的。
晓慈买了一大堆东西回来的时候,黄航有时候会问他:
“明天你那口子又要到哪里去玩哪?”
刘不习惯问这些,他会为这哥们借朋友的债而替他着急。
带着两双眼睛去上课,觉得黑板上的字越来越不清楚了。他真的很想去配一副新的眼镜,原来的已经用了很多年。他酝酿了很久,才鼓起勇气向父母说。不管家里有钱没钱,有些腼腆的忠厚,总不至于让人羞愧。
刘建华记得的最开心的事:四个人一起提着几个肥肥的、装满了宿舍空塑料瓶的袋子,然后一同卖给南门收垃圾的人,完了大家就用换来的钱狠狠地大磋了一顿。(聚餐)这在他看来,简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奢侈的享受。
四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凤凰岭下的日志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