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187|回复: 0

让历代皇帝头疼的事,乾隆用极为残忍的方式解决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4 07: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历代皇帝头疼的事,乾隆用极为残忍的方式解决了
http://www.zsujob.com/world/108088.html
    乾隆和康熙一起缔造了“康乾盛世”,但后世对乾隆的评价却褒贬不一。乾隆自然是很有手段的,但这些手段有时也太过无情。
585d421c6a.jpg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最头疼的事情恐怕就是对皇权、对国家政权构成威胁的势力了,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势力:后妃和外戚干政,皇族干政,太监干政,权臣干政,还有农民起义的威胁,割据势力的威胁,外患的威胁等。
    在中国历史上,不管哪个皇帝当政,都会有一两种势力兴风作浪。比如乾隆的父亲雍正,他是个非常厉害的皇帝,但雍正当政时,也出现过年羹尧、隆科多这样的权臣。康熙晚年时,他的儿子们各自结交朝中大臣,形成朋党争夺皇位。乾隆却把诸种势力几乎全部压服,可以说是历代皇帝中做得最好的,那么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首先乾隆要防范老百姓起义、闹事。他对老百姓有两副面孔,一方面他是一个很仁慈的皇帝,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残忍的皇帝。
    乾隆本性上还是很善良的。他小时候,皇宫中养的小猫、小狗死了他都难过上半天。雍正从小就观察他,选择他做继承人后还有点担心,说这孩子可能过于仁柔,当不了皇帝。当了皇帝后,乾隆非常重视各地的灾情,有时地方官写灾情汇报写得惨了点,乾隆会一边看一边掉眼泪。他在位时还做了一件中国历朝历代皇帝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就是五次普免全国钱粮,除此之外,还有局部的免税、减税。
    另一方面,乾隆又非常残忍,他对不听话的老百姓非常残酷。乾隆朝随着经济的繁荣,贫富差距拉大,资源紧张,地少人多等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社会上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老百姓跑到官府去请愿、上访,佃户和地主间发生冲突的事情也非常多。乾隆对这种群体性事件有一个原则,聚众上访闹事的人超过40人,就按谋反来处理,为首之人绝不放过。
    有一年,苏州府发生了灾荒,粮价飞涨,苏州米商把大米囤起来不卖,进一步要抬高粮价,老百姓受不了,就集体跑到苏州知府那里请愿。领头的是一个叫顾姚年的秀才,这个人为了表示自己对朝廷的恭顺,他去请愿时让人把他的胳膊在背后捆起来,表示是朝廷顺民,并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想解决这件事情。
    苏州知府就把这事汇报给了乾隆,乾隆的批示是:第一,要开仓放粮,平抑粮价;第二,带头的这些人,特别是这个顾姚年一定要处死。后来顾姚年就被苏州知府在大堂上当场打死。这就是乾隆处理群体性事件的一个不变的原则——对底层社会的各种请愿、示威就一个态度,一定要压制,一定要把各种不稳定的苗头消灭掉。
    乾隆消灭不稳定的酷烈手段还有文字狱。乾隆朝以前,康熙、雍正也制造过文字狱,但两朝加在一起也不过30起,而乾隆一朝就制造了130起文字狱。而且乾隆朝文字狱跟以前不同的是,以前的文字狱打击的都是朝廷的官员,或者是社会上知名的文人,但是乾隆朝的文字狱打击重点是社会底层的文人,这是为什么呢?
    乾隆熟读中国历史,他总结出一个规律:在底层社会中对皇权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失意文人,即科举考试总考不中的那些人。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想要当官,一旦科举不中,很难老老实实放下书本去当农民,而是会想方设法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旦社会上有动荡,他们往往会充当出头鸟,带领老百姓起事。而且他们识文断字,比一般人能力要强一点。因此乾隆对他们痛下杀手。
    其次他严防后妃干政。乾隆是一个孝子,他当了皇帝后经常去给太后请安,尽量陪太后吃饭。太后每年过生日,乾隆都会拨很多钱给太后办庆典,而且会亲自给太后画四幅画,意思是花的钱再多,那也都是身外之物,他自己的亲笔画更能代表心意。太后特别好动,喜欢旅游,所以乾隆下江南、去泰山、五台山等地都带着太后。
    乾隆对太后的孝顺做得非常到位,但有一点:绝不允许太后越过政治界限,干预任何政事。他登基后第三天,就给太后身边的太监和宫女发了一道谕旨,说宫中之事任由太后做主,宫外之事不许跟太后说。这实际上就是他对太后进行了信息封锁,目的是为了防止其干政。   
    这道谕旨头几年执行得不错,但后来发生了一次小小的不愉快。有一次,乾隆给太后请安,母子俩坐那儿聊天,聊着聊着,太后说她听说顺天府东面有一个庙挺灵验的,老百姓有求必应。但是这个庙是明朝时建立的,现在年久失修,快要塌了,能不能拨点钱修一下。乾隆一听满口应承下来,说小事一桩,马上派人去修。但出了太后的寝宫,乾隆就把太后身边的太监宫女叫过来,质问谁跟太后说的这件事,并且念在初犯的份上,每人罚俸一个月,警告如果再有这类事,就会有人掉脑袋。之后乾隆把这番话形成一道谕旨发给这些太监、宫女,实际就是发给太后看。从此,太后更加注意了。终乾隆一世,一直到太后死,她独居深宫之中,再也没有干预过宫外的事。
    在防范皇族干政上,乾隆做得也不错。乾隆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弘昼,一个叫弘瞻。乾隆继位后给他们封了很高的爵位,赐了很大的王府,拨了很多钱,物质待遇很优厚,但同样不许他们接触政治,而且还经常提醒他们:咱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再是兄弟,而是君臣,你们一定要认清这一点,如果认不清这一点就会犯错误。
    有一次,乾隆住在圆明园时,圆明园失火了,住在附近的王公贵族赶紧跑过来帮助救火。弘瞻也来了,但是他没着急救火,而是站在旁边嘻嘻哈哈看热闹。乾隆远远看见心里非常生气,但当时没有发作。过了不久,发生了弘昼和弘瞻给太后请安跪错席子的事,乾隆勃然大怒,对弘昼罚俸三年,革去弘瞻的王爵,永远停俸。
    弘瞻从小娇生惯养,身体底子不好,经过这个打击就得了病,而且病得非常重,很快就奄奄一息了。乾隆知道了也挺后悔,赶紧到弘瞻的府中探望。弘瞻一看乾隆来了,吓得在病床上要爬起来给乾隆行礼,挣扎半天也没爬起来,就在枕头上给乾隆叩头,说以后再也不会犯错了。乾隆看弘瞻瘦得脱了相,很难过,宣布马上恢复弘瞻的亲王爵位,补发所有的俸禄。但已经晚了,乾隆走后第三天,弘瞻就去世了,死的时候年仅32岁。
    权力和亲情的关系是很难处理的。皇帝对这些皇族管理稍微松一点,就有很多人去攀附他们,干扰政治秩序;管得太严,很容易就伤害彼此的亲情,所以到最后,乾隆也没把平衡把握得太好。
    乾隆在防范后妃,防范皇族上都做到了防微杜渐,防范太监干政也做得很好,都是从细节抓起。乾隆对宫中所有太监进行定岗、定编、定责,分解每个人的任务,对不同岗位的太监应该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一天应该干什么事,哪些没做到,打多少板子,多少鞭子,都制订了非常精细的宫中现行责例,用这个考核太监们的绩效。所以乾隆朝从来没有出现过太监干政的事。
  
    乾隆通过他强有力的政治手段,对社会各个层面都做到了强有力的控制,实现了长达64年的政治稳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8 17: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