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谁也想不到,“乐圣”贝多芬的珍贵手稿竟然会静静地躺在美国费城一间毫不起眼的图书馆角落里。这是已经消失了115年的《大赋格》乐谱创作手稿,日前它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图书管理员发现,得以重见天日。
据法新社10月14日报道,发现这份手稿的是费城郊区帕尔默神学院图书馆的管理员希瑟·卡尔博,她在今年7月为藏书室进行例行整理时,在一个书架底层发现了这份手稿。她说:“它就在那架子上,我太惊讶了!”
13日,帕尔默神学院将手稿放入玻璃匣子里进行了短暂展出。这份80页的手稿如同杂志般大小,保存完好,某些地方有些小小的洞。泛黄的页面上都是棕色墨迹写就的飞扬音符,还有许多删节和更改的标记,有的下笔力道强劲到甚至力透纸背,有些地方注有弹琴时的指法,有一处的半页则是以红色封印腊粘在上面的。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份手稿发现之前,这间图书馆遭受了一次火灾,许多图书和物品都在火灾中受损,但这份手稿却安然无恙。神学院院长史密斯表示:“毫无疑问,这很幸运。”
贝多芬于1827年去世,而根据文献记载,《大赋格》首次发表是在1826年3月21日。原本是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最后一章,但在发表后,被认为艰深难懂,一名乐评人称这首曲子“就像中文一样令人无法理解”,并说这是因为贝多芬全聋影响了作曲能力。贝多芬于是便把乐曲改写成更轻快、更容易为一般大众理解的钢琴四手联弹,并以“大赋格”之名单独发表。但是这也让音乐界一直在争论弦乐四重奏的最后乐章究竟是哪一个,一派认为,“大赋格”仍是弦乐四重奏的末章,另一派认为应以现存的最后一章做结束。
创作《大赋格》时,贝多芬已经两耳全聋,这份手稿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晚年贝多芬在一个人的宁静世界创作音乐的心境。纽约大学音乐学家克拉墨表示:“这份手稿给了我们一个难得机会,去窥探他创作这个最复杂的钢琴四重奏时的思考过程。”
这份手稿上次现身是在1890年的柏林拍卖会上。据悉,当时的买主是美国俄亥俄州作曲家威廉·唐恩。唐恩的女儿1952年时送了一批大礼给美国的一些神学院资助兴建教堂,其中包括莫扎特C大调幻想曲和C大调奏鸣曲的手稿。它们已经在15年前被发现,当时同样震撼了音乐界。
据悉,《大赋格》手稿11月16日到19日将在纽约展出,并在12月1日进行拍卖,估计拍卖金额可达170万到260万美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