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379|回复: 2

从明清到民国欧美人为什么如此蔑视尊孔的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7 12: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诚毅 于 2017-1-27 14:04 编辑

从明清到民国欧美人为什么如此蔑视尊孔的中国?

四明陈彤 于 2017/1/26

    从明清到民国欧美人为什么如此蔑视尊孔的中国?

    中国有句老话: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欧洲人在如何看中国上也迷惑过。原因就在他们没有亲历中国,他们或许看了马可波罗的游记就以为中国富得流油,像天堂一样;他们或许并不知孔子的全部,只从孔子讲的一些好听的语言里,就认定中国就是个秩序井然的理想社会,官员读书人的道德操守如天堂里的神一样。其实一部中国史纪录的是几百次大大小小农民起义,几十次改朝换代,从历史到诗歌小说都记录着人吃人!

    利玛窦的纪录里,欧洲人本就应该看到停止的中国了,在孔子的言论里,欧洲人本就应该看到奴性充斥的中国了。然而像伏尔泰这样保守的思想家,仍然一厢情愿地把他心中的中国想得如同天堂、把孔子想得如同神一样。但当时法国思想界眼光敏锐的挺多,如孟德斯鸠抨击说:中国的皇帝集政权、教权于一身,皇帝的意志便是法律,臣民的生死予夺全在于皇帝的一念之间。鉴于皇帝的最大愿望是国祚永续,因而对于可能任何危及其统治的言行,一律严加镇压,动辄以“大逆罪”的罪名处置有“非分”之举的臣民。又如卢梭痛斥尊孔的中国社会:“文人、懦夫、伪君子、江湖骗子,说起来滔滔不绝,却言之无物;想法很多,却缺乏天才;文字丰富,却没有观点。” 此后,挖苦中国的言论,愈演愈烈,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病,不嘲笑中国不足以显出自己的高明。

    满清乾隆时期,英使马戛尔尼来了一趟中国以后,终于把中国从朝廷到民间看个透澈:朝廷大摆阔气,老百姓呢精穷;官府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待,老百姓害怕官府就像老鼠见猫一样。因此马戛尔尼断言:满清王朝是个泥足巨人。(马戛尔尼的纪录及大量欧洲思想家的评论,放在本文之后)

    马戛尔尼之后半个世纪,鸦片战争爆发了,证明马戛尔尼判断正确。大清朝和当时孔徒都蒙在鼓里。

    明清两朝尊孔读孔、把孔子捧为万世师表,不只是愚弄了士大夫、读书人,不只是把中国搞得越来越衰败,还把国人搞得越来越野蛮,只知道强者为王,“我强就可随意杀人”!今天说的平等待人,尊重关怀弱者,那时是要被笑话的。

    结果呢,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代表欧美对尊孔的中国作总结性讲话了:

    “可以把中国人当作未开化的野蛮人来对待。”

    既然是野蛮人,自然是杀了也行,抢了也行,奸了也行,没有必要对他们讲人道。联军总司令瓦西德公然下令,让全体兵士自由掠夺三天。需要补充一句:据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京畿百姓组成一支千人队伍,协助八国联军,如带路啊,做后勤运输啊!他们觉得八国联军比满清政府好,满清政府抓民夫是白干活的,八国联军则付给工钱。

车轮滚滚,中国百姓为八国联军运送物资 2h7c47k9.jpg

    这就是明清两朝全面尊孔读孔的结果,今天尊孔派还在怀念这个难得的结果吧?

    (还有一问:那么为什么今天一些美国人,一反常态,却赞起孔子来了呢?留在后面告诉你)

    2017/1/26

    附文:

    英国使者马戛尔尼眼中的清朝

    朝廷大摆阔气,老百姓穷得跳河捞死猪充饥

    1793年7月,马嘎尔尼使团乘“狮子号”抵达天津大沽口外,中国官员隆重迎接,送上大量礼物食品。英国使团副使斯当东的记述甚为详细,由于礼物太多,船上空间狭小,只能收下一部分,而“以后不须提出请求,大批免费供应的物资源源不断送去”(《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这个排场的见面礼,让英国人大感意外,因为按照他们的外交惯例,除特邀外,一般使团的出访费用都是自理的。

    让英国人意想不到的怪事接踵而至,运送礼物、食品的船只载着两名中国官员刚刚离开,由于“有些猪和家禽已经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国人把一些死猪、死鸡从“狮子号”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热闹的中国人一见,争先恐后跳下水,“马上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

    比贫困更令人震惊的是清廷的专制黑暗和野蛮。

    在天津登陆后,使团沿白河北上北京。在英国人眼里,两岸的民居实在是太寒陋了,财务总管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有细致的观察,他有一项结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比经济上的贫困更令英国人震惊的,是清廷政治上的专制、黑暗和野蛮。

    登陆定海时,英国人对当地官员提出一个请求,找一个熟悉海路的人把他们领航到天津。年迈的总兵大人一口答应。不过,与英国人设想的出资招募、有偿使用不同,定海总兵的办法是派出虎狼之师到街上搜寻抓捕。

    巴罗写道:“他们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带回了一群人。他们是我平生所见神情最悲惨的家伙了,一个个双膝跪地,接受询问。”百姓当然厌恶白劳动,就罗列种种理由祈求赦免,“但总兵不为所动,命令他们一小时后准备妥当。”更让英国人开眼界的是,沿白河返程时,由于水位下降,船开不动,脾气大发的主事官员竟然“命令手下的兵丁让船长和全体船员挨板子”。

    “那些可怜的家伙提供了船只、服了两天的苦役,这就是所得到的唯一奖励!”在这些英国人以前的中国观中,中国是由开明的皇帝、温良的官员治理,万千子民生活在祥和的环境中,可眼见的事实一下子粉碎了他们对清廷的好感和对中国下层民众的艳羡。

    英国人对当时中国人的冷漠、缺乏人道主义关怀和公共观念也大为惊愕。使团的船经过运河时,一伙看热闹的人压翻了河中的一艘小船,许多人掉进河中,“虽然这一带有不少船只在行驶,却没有一艘船前去救援在河里挣扎的人”。最后,英国人劝说自己船上的人开过去救援也得不到响应。

    专制中国是那么落后的泥足巨人

    英国副使斯当东编辑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认为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是“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的国度,而是一片贫困的土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满洲贵族打仗是爱用弓。马戛尔尼写道:"当我告诉他们,欧洲人已放弃了弓而只用枪打仗时,他们显得十分吃惊。乾隆爱用的武器也是弓。"在奔驰的马上射箭,比下地放枪更加令人激动。高贵的武器打高贵的猎物。猎人与猎物的运气是相等的。

    在马戛尔尼们眼中,什么盛世,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马戛尔尼在出使日记中说:中国"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中国人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恐惧之中

    中国人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恐惧之中"。中国社会关系建立在一种愚蠢的形式主义基础上,所以人们"胆怯、肮脏并残酷"。

    这些,在《停滞的帝国》一书中说得很详细。马戛尔尼们戳穿了满清的盛世神话,在天朝皇帝和文人们的盛世颂歌震天响的时候,认为满清是衰败之世,没落之世,毫不留情地指出:"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

    (还将继续发表欧美人蔑视孔子中国的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2: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世纪初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美国社会学奠基人罗斯教授在清末民初到中国访问,写成《病痛时代》一书:

    中国还没有从古老帝国的崩溃中喘过气来。在**与衰朽中,在硝烟与死亡中,在忍耐与麻木中,在愤怒与哭泣中,中国如同一个伤痕累累的巨人。

    长江上那群纤夫,引发了作家深切的同情之心:在英国,如此艰苦的劳作已经转由汽车、火车和轮船来承担;而在中国,依然是这些活生生的人拉动庞大的船只缓缓前行。

    世纪之初,受聘到成都任教的日本教师中野孤山,在《横跨中国大陆》一书中如此描述船行三峡时纤夫的辛劳与危险:“拉纤的船夫,如猴子、似蜘蛛,在重叠参差的乱石岩脊上奔跑。激流奔腾,如千百蛟龙并肩飞舞。”

    而英国作家毛姆更是被纤夫的号子感动得潸然泪下:“他们都赤着脚,光着上身,他们汗流满面,他们的号子是痛苦的呻吟,是绝望的叹息,是揪心的呼喊。这声音几乎不是人发出的,那是灵魂在无边苦海中的、有节奏的呼号,它的最后一个音符是人性最沉重的啜泣。这生活实在是太艰难、太残酷了,这是他们最后的绝望的抗议。这就是江中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78

主题

1万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43158
发表于 2017-1-27 13: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孔丘,子姓后裔,孔氏,名丘,字仲尼,后代敬称孔子或孔夫子。生于鲁国陬邑,祖先为宋国人,东周春秋末期鲁国的教育家与哲学家,曾在鲁国担任官府要职。为易学、儒学和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思想主体部分是《论语》全书二十章的讲解与注释,依据朱子集注,发扬孔子思想,维护了儒学的纯正。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着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孔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时精通易经,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5 18: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