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主席之所以能够提前赴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对于新政早有谋划,拿出了一份有关中国篮球改革的系统性方案和一揽子计划。该报告呈送体育总局后,获得高层一致认可,大领导看了都说好。
我之前就说过,喝过一肚子洋墨水、喜欢打魔兽游戏的姚明,胸中草拟的改革路线图,肯定会是一个NBA模板的副本。NBA运营如此成功,CBA没理由不抄抄啊——何况这一模仿规避了郭敬明的抄袭风险, NBA是不会打官司索要版权费的。所以在姚明看来,摸着石头过河的亦步亦趋都可以省掉了,直接找个NBA摆渡人吃着火锅唱着歌分分钟过河。
但姚明忽视了,中国有个叫作“国情不同”的大杀器词汇,可以将一切富有激情的念想统统消灭在萌芽状态。于是乎,篮协新领导、联赛公司董事们以及各俱乐部与会代表第一次共商大事共谋发展的大会,就在拿“国情”当挡箭牌、鸡同鸭讲、你说东他去西的成片否决声中取得了高度的“不一致”。
据姚明的贴身新闻官杨毅爆料说,当时会场的情形是这样的。姚明说,增加联赛场次,常规赛一共打56场,让运动员在联赛里经历更多锻炼,再反哺国家队——这明显是照抄NBA 82场长盘决胜的思路, 想的挺美。但代表们说,那不行啊!各个俱乐部还是亏损状态呢,少则每赛季亏损两三千万,多则七八千万。现在是打38场常规赛,要是再多打18场常规赛,等于多了9个客场,越多打越赔钱啊。
这就是国情不同——也可以说是品牌价值的不同。NBA是打得越多赚得越多。2014年,詹姆斯曾号召“缩短赛季”,但最终不了了之。因为赛季缩水后,球员、老板和赞助商三方利益都将遭受巨大损失。 正如老板乔丹所说:“至少从商业风险的角度来看,我作为老板和我的合作伙伴都将受到损失。我想问的是球员们做好准备降低收入了吗?因为你比赛场次少了肯定收入就少。”
甚至,NBA曾考虑节省球员体能将每节比赛由12分钟改为11分钟。但这一提议也因为球员收入会因因此缩水而遭到了否决。
姚明又提议说,因为延长联赛时间,要缩短国家队集训时间,以后国家队尽量实行像欧美一样的短期集训,别让运动员在国家队集训产生惰性。
代表们说,那不行啊!人家运动员有绝对个人能力,捏合在一块儿比较容易,咱们的运动员行吗? 咱们打联赛,赛程紧硬件差密度大受伤多,运动员完全以赛代练,消耗特别大。真正要提升水平,都指着国家队的高水平训练呢。
这就是国情不同——也可以说是赛事质量的不同。合着代表们的意思,CBA并不能真正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还都指着进国家队再升造呢。的确,CBA各队都指着外援赢球,国内球员获得锻炼的几率极低,一个貌似外援的丁彦雨航就让国内媒体一片欢呼喜不自禁了。指望这种本土扛锤外援抡锤的联赛来提升国内球员的竞技水平,确实想法有点飘。
姚明其实也深知这一点,他又从包里掏出了一个锦囊:缩减联赛里外援上场的人次和时间,给本土运动员更多锻炼机会。
代表们说,那不行啊!咱们联赛球队的整体实力全靠外援撑着,再减少外援上场人次,还有几支球队有竞争力?竞争力没了市场还有吗?我球票赞助冠名广告卖不出去谁负责?我们还都亏损呢啊!
也就是说,姚明主席刚一上任就被带进了CBA迷宫。增加联赛场次不行,俱乐部会增加亏损;增加本土球员排班不行,联赛里充不了技能包和经验值;减少外援出场也不行,球队竞争力和广告收入都会锐减。
那么我想问的是,如果一个联赛既不赚钱,又不能提升国内球员水平,那么我们办这么个联赛是为了什么?纯粹是为了搞笑吗?
记得鸡汤导师咪蒙女士有一句深入人心的话:一个企业应该为自己不赚钱而感到羞耻。
我在想,偌大一个联赛都不挣钱,每家俱乐部还都把不挣钱当作抵制改革的挡箭牌极尽炫耀,真是可耻到了极点。
最后,会议只取得了一点共识,那就是取消亚洲外援。好吧,这确实是一个只伤及亚外利益、不触碰其他任何利益攸关方的“改革共识”。
上一周,当姚明全票当选篮协主席的时候,每家俱乐部都举牌支持,生怕姚主席没看到自己赞成改革的双手。几天后,当改革真要触碰到自己利益的时候,各家俱乐部就这也“不合适”那也“不能碰” 了。
真正响应改革的,只剩下了要把事业处于上升期的上海大鲨鱼俱乐部变卖掉、悲情自斩利益链条的孤零零的姚主席。
当姚主席当选篮协主席之后,似乎改革就成为了他一个人的事情。我愿意把“志虑忠纯”这个词汇赠送给姚主席。目前看来,只有他保有着“不掺个人私利,图谋中兴篮球”的改革初心。而其他人呢,他们似乎根本不愿意做出改变,更热衷互相抬着混日子。在篮球层面上亏掉的,各俱乐部都试图从别处打捞回本——但在篮球层面,他们是不愿遭受改革所带来的任何阵痛的。
今天,篮协出面辟谣称,“在篮协换届会和CBA股东会议中,对于未来篮球改革措施进行了积极讨论,但不涉及任何决议。”我看了一下措辞,感觉辟谣力度太过轻微。“积极讨论”不就包括了将姚明的提议全盘否决吗?而不涉及任何决议,不正说明商谈效果不好,取得不了任何形成“决议”落到纸面上来的共识吗?
也许,姚主席只是借助杨毅主笔放个风,告知支持自己的高层领导,改革阻力有多大,改革的水有多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