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个第一股跨了!一个富豪的传奇与哈慈集团没落
从当年国内民营保健用品第一股、创下哈慈五行针日回款量过千万奇迹的明星企业,沦落到黑龙江首家从股市黯然退出的垃圾股,哈慈集团再次上演了一幕中国上市企业的兴衰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哈尔滨报道
楼还是那座楼,只是在尘土飞扬的道路施工中看起来更加破败了。
那是一个外埠进入哈尔滨市区的重要通路口,哈慈集团大楼在瑟瑟的冷风中凸现着一丝凄凉。10月初,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来到哈尔滨时发现,哈慈集团一侧的哈慈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哈慈保健品专卖店都已经关门大吉了,有的地方甚至租给了正在附近组织施工的哈尔滨市城建重点工程现场指挥部;另一侧的哈慈大药房也已被另一家药房取代。
当记者问周围的市民是否知道哈慈已经退市的消息时,许多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茫然。朱女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前年她曾经想给家里的哈慈吊瓶式磁化卫生器更换胶皮管时才发现,她已经很难在哈尔滨市场上找到哈慈的产品了。要知道,当初哈慈产品在哈尔滨的各大商场几乎都有专卖柜台。
“十一”之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因在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连续亏损,哈慈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有限公司的股票自2005年9月22日起终止上市,哈慈从此成为黑龙江省首支退市股票。这个曾经在哈尔滨家喻户晓、在全国保健产品行业风光了十几年的企业也没能逃脱败落的宿命。
郭立文演绎上市传奇
在哈尔滨提起哈慈,谁都会立刻想到它的创始人郭立文。从白手起家到成功套现脱身,仅仅16年时间,郭立文就完成了他的传奇人生。
人称“郭疯子”的郭立文在工厂自修完了大学课程,并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到了工作中,年年都有新点子的郭立文由此成为工厂有名的技术革新能手。1987年,已经46岁且嗜书如命的郭立文有了自己的一项发明专利—吊瓶式磁化卫生器。
当年,郭立文就辞去了公职,与自己的儿子和一个朋友一起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郭立文东挪西凑地借了2万元,并在一所中学租了一间7平方米的地下室。为了节约开支,郭立文自己刻蜡纸印制产品说明,然后带着样品,骑着破自行车,几乎风雨无阻地遍访了哈尔滨的大小医院诊所,一点一点地灌输自己的磁化理念,一点一点地扣开了市场的大门。就这样,一年下来他还清了借款,并且有了两万元的赢利。
初战告捷,给郭立文增加了极大的信心,1988年,他推出了自己的另一个专利产品— 磁化杯。为了建立稳固的销售网络,他一方面在全国设立数十家销售分公司,一方面采取发行小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广告宣传。从1989年到1993年,哈慈销售收入由139万元猛增为1.3亿元,利润由21.7万元增长到2000万元,全国有4000万人用上了哈慈产品,使哈慈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磁化产品生产销售商。当时在哈尔滨,几乎家家都有至少一件哈慈的产品,许多单位将哈慈的产品作为福利发给职工。
那个时期也是郭立文和黑龙江的媒体关系极其密切的时候,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地一些媒体人士和郭立文都以朋友相称,以至于郭立文在发行哈慈职工内部股的时候,一些媒体人士也慷慨解囊了。
1996年9月25日,以郭立文父子三人为股东的哈慈集团所控股的哈慈股份,成为国内医疗保健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幸运的是,作为极少数几家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哈慈和郭立文都没有让他们的股民们失望,几乎所有及时变现的人都大小赚了一笔。
1997年,郭立文去国外考察后对电视购物发生了兴趣。回国后,他立即在四川省进行实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紧接着,他通过全国有线电视台的电视购物频道轮番轰炸,推销被誉为“家庭针灸师”的哈慈五行针,哈慈五行针在1998年上半年创下了日回款1180万元的惊人纪录,成为当时国内营销策划的经典案例。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1996年、1997年、1998年哈慈每股收益分别为 0.60元、0.45元、0.47元,在沪市上市公司中风光一时。1998年,哈慈股份的业绩攀到了历史顶峰,实现净利润达1.4亿元。掌控着哈慈大权的郭立文在2001年更是以14.5亿元的个人资产登上《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29位。
多元化玩垮哈慈
1998年哈慈股票疯涨到30元,这使得郭立文的事业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膨胀。他开始踏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据一位在参与过哈慈五行针专家鉴定医院工作的医生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由于哈慈五行针具有针灸的功效,适合普通百姓在家自行使用,所以一直备受青睐,并且成为馈赠的佳品。一时间市场上的假冒、仿造产品也风起云涌,给哈慈带来了冲击。
为了分散风险,1998年哈慈通过独家代理美国V26减肥沙琪进入保健品领域,迈克尔-杰克逊歌舞着的广告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国各大电视台开始冲击人们的视听;1999年哈慈兼并双鸭山制药厂进入制药领域,并成功开发了哈慈小儿驱虫消食片,“蒋雯丽篇”广告亦取得了轰动效应。但是,由于哈慈给人的印象是保健品,所以其生产的药品一直没有在医院大面积流通开来。
哈慈的多元化似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建立了猪肉基地、酒厂乃至食品厂。其中哈慈在 “绿色猪肉”产业上投入尤甚,总计投入1.96亿元,虽然该“绿色猪肉”的市场价高于普通猪肉一倍,但还是在上市之初就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只是由于这一项目在数年内成本很难收回,所以很快就风光不再。现已另起炉灶的原哈慈副总何坊曾经对媒体表示,投资绿色猪肉项目需要庞大的物流体系跟进,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而哈慈哪来这些资金?
与此同时,哈慈集团投资3000多万元于哈尔滨金国旅游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于上海哈慈大药房;投资1000万元于山东生态农业项目;投资802万元于烟台贵宾酒厂;投资302万元于阿城食品厂;投资900万元于天津保健品厂;投资 5000万元于南京分公司;投资一亿元于饲料厂等等。这些大大小小遍地开花的投资就有7亿元之多,而其中成功者少之又少。
其实,从1999年起,哈慈股份业绩就开始滑坡了。为哈慈股份立下汗马功劳的哈慈五行针,2001年,销售额从高峰期的近3亿元跌至8100万元。V26减肥沙琪、驱虫消食片等产品也成了昙花一现。仅仅几年,混乱的保健产品市场就让消费者从盲目相信转到了怀疑一切,保健产品的信誉度降到了历史低点,哈慈也未能幸免。
创始人“功成身退”
郭立文不清楚保健品行业的艰难吗?回答是否定的。虽然哈慈打破了保健产品行业短命的惯例,其实却是以每个产品三五年甚至一年或更短时间的成功接续完成的,所以有业界人士分析说,不断地寻找新的突破口成了哈慈延续生命的强心剂。
多元化给郭立文带来了伤痛,综观他投资的产业,很多都可以为其找到充足的阳光产业的理由,但是却没有带来应得的效益。贪多而且脱离主业太远的投资选择,都使得哈慈的多元化成为了一个看起来绚烂的夏花—美丽而又花期短暂。
哈慈股份的每股收益开始一路下滑,年报显示,1999年为0.23元,2000年为0.18元,2001年为0.10元,2002年中期仅为0.008元,当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1-9月每股收益仅为0.004元。
坊间纷纷传言,应该就是在此时,聪明的郭立文萌生了退意。
几乎没有任何预示,2002年11月,郭立文和他的家族将持有的哈慈集团的全部股权转让。退出得如此干净彻底,甚至连新东家授予他名誉董事长和首席专家的身份他也没有接受。
当时业界一片哗然,大家纷纷猜测,哈慈内部肯定出现了问题,郭立文此举定是金蝉脱壳。而最为让人称奇的是,哈慈的收购者竟然是哈尔滨天业环保有限公司(下称天业环保)这个哈慈以3940万的价格收购的公司。有资料显示,在这项反收购中,天业环保在短短五个月内,总资产从2700万元增加到7413万元,增加了270%。从天业环保当时的财务数据变化中可以看出,公司资产的增加是在 2002年产生的,主要变项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2002年6月6日,哈尔滨公正评估事务所对天业环保的无形资产做了重新确认,其中专利为1729万元、土地使用权为1282万元,两项合计为3012万元。这与截至2001年12月31日的166万元无形资产相对比,猛增了1800%。
谁也不知道天业环保反购哈慈的真实目的和背后的相关交易,坊间传闻是哈尔滨市体改委等有关政府部门促成了此事,但这都被相关部门一一否定了。
成功地从一家效益下滑的集团退出,哈慈究竟为郭氏家族带来多少现金收益,到现在人们都不得而知。据哈尔滨有关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郭立文和他的儿子们早就成为了美国的公民,所套的现金足以供他安享幸福晚年了。
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
郭立文掌握哈慈期间多方出击,盲目投资,留下了大小不一的窟窿。公司巨额募资以后连续上马的一批大项目,很多并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有的耗资上亿元的项目,至今仍是在建工程;有的刚完工却因市场问题而停产,不仅没有给哈慈带来任何经济效益,反而因公司计提折旧和减值,造成了巨额的财务损失。不仅如此,郭立文在临走时还以“哈慈股份”在市场上的信誉,给当时自己刚刚亲自策划成立的房地产公司提供巨额担保,后来该公司也人去楼空。
此时的哈慈已经极度贫血,连郭立文都在告别时表示,希望天业环保入主哈慈,会为哈慈引入多种高科技产品,使公司产品结构向新药、特药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方向转换,给哈慈众多新产品上市提供缓冲,赢得时间。
然而,本身需要输血的哈慈却并没有在易主后得到新东家的精心呵护,反而开始被大股东不断地抽血了。哈慈股份至此迅速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而这些,从郭立文全身而退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与他无关了。
从2003年开始,哈慈的大股东占款开始迅猛增长。资料显示,仅2004年上半年,哈慈股份就违规向控股股东哈慈集团有限公司和其他关联方提供资金3.42亿元,占公司2003年年末未经审计净资产的56%。如此大宗的资金转移,哈慈既没有履行规定的决策程序,也没有履行应有的信息披露业务。为此,上海证券交易所几度对哈慈董事长李秀峰和管理层进行了公开的谴责。
谴责归谴责,占款却仍然在疯狂继续,这使得人们对于天业环保当初入主哈慈的真实目的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截至2005年6月30日,哈慈的大股东及关联企业共占用资金6.43亿元。哈慈在半年报里称,为切实解决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资金问题,2005年6月18日该公司与大股东制定了还款计划,大股东承诺2006年全部归还欠款,并由哈尔滨天业高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以其未抵押的有效资产进行担保。哈慈还在半年报里称,截至8月30日,已收到上述款项9000万元,其中1435.61万元偿还欠款,其余7546.39 万元代关联企业哈尔滨天业电子有限公司还款。而这9000万元最后被发现只是在公司账户上“旅行”了一趟旋即又被划走。
同样由于世人无法理解和洞悉的原因,哈慈未能在200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后的五个交易日内提出恢复上市申请而走上了不归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