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056|回复: 2

天朝大兴土木毁灭真古迹制造假古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1 06: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 于 2017-5-21 06:49 编辑

原标题:咱们这个文明古国里,“假古迹”实在太多了

http://view.qq.com/a/20170519/024269.htm

   

    图:维修“中都城”时拆下的旧砖,照片来自张宏杰微博

    近日,历史作家张宏杰发文称,安徽凤阳对明“中都城”的维修工程是在“毁灭文物”,“完全没有保留历史信息,把旧城砖都放弃了”。文物部门经过调查,发布通报,称凤阳使用电钻剔除残砖的做法确属“野蛮施工”。随后,相关部门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工。

    其实,在复建古代建筑的工程中,人为破坏古迹,制造“假古迹”的情况,并不鲜见。

    民国时,梁思成等人对修缮古建筑极为谨慎,力求“修旧如旧”中国的“古建筑修缮”与“古建筑复建”,均始于民国时期。

    1919年,朱启钤意外发现北宋建筑家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使后人了解到有关古建筑施工设计的具体要求;稍后,朱创办了“中国营造学社”,致力于研究古建筑。1930年,学社成员刘敦桢、卢树森复修了南京栖霞寺舍利塔(该塔部分结构尚存),是民国“古建筑修缮”的代表作。梁思成后来在《中国建筑史》一书中,如此评价这一工程:

    “全部重修工作,除塔刹形制或有可疑外(注:原塔刹已毁),至为谨慎精审,开我国修葺古建未有之佳例。”(天坛、国子监的修缮,亦经由刘敦桢等人设计。①

    梁思成、莫宗江以中国营造学社名义设计的滕王阁,则是中国对“古建筑复建”(滕王阁早已全毁无存)的最早尝试。1942年,梁思成按照宋画《天籁阁》及《营造法式》所示的建筑规范,绘制了《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当时并未将该草图付诸实践)。这个方案讲求科学,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施工技术,都曾详细论证,为“古建筑复建”开了一个好头。

    可惜的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各地修缮、复建古建筑蔚然成风,愿意遵守科学原则者却并不多;急功近利、斥巨资修建毫无价值的仿古建筑,已成主流。

   

    图:南京栖霞寺舍利塔

    近数十年“古建筑复建”,造出了很多“假古迹”近数十年,对古建筑的修缮与复建,流行如下三种错误的模式:

    第一种:大规模复建“假古城”,不惜“拆旧建新”、“拆真建假”

    例一,乱修假长城。

    长城是中国的特有景观,横跨15个省、市、自治区,各地都希望借境内长城,吸引更多游客。于是对长城的“重建”越来越多,造成很多不可挽回的破坏。“齐长城”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长城,其在山东博山境内的一段被推翻,建起仿造明朝风格的“假长城”。研究“齐长城”的张华松说:

    “类似的修缮和造城运动还发生在长城的许多段落。人们随心所欲修复的这些城墙、关隘、烽火台等,无论是建筑材料、工艺技术,还是外观形象,都与历史的真实相去甚远。修复成了破坏,游客花钱却买来虚假的历史文化信息。”②

   

    图:真实的“齐长城”极为破败,故地方政府更愿意将齐长城改建成更雄伟的明长城,以吸引游客

    例二,乱建假古城。

    一些城市,如大同、岳阳、聊城等,为发展当地旅,大举复建古城。在这一过程中,很多真迹被破坏了,很多仿古的“假古迹”建了起来。

    2008年,大同启动古城复建计划,将除寺庙、鼓楼外的大批建筑,无论新旧,全部拆除,然后复建了四面城墙、数百套四合院,和多处标志性历史建筑。传统的大同四合院都装有烟囱,新建的则没有;复建的代王府面积达19.6万平方米,其内建筑无一真迹。

   

    图:斥巨资修建的大同古城墙

    岳阳有翰林街、楼前街、塔前街三条历史街区,其中翰林街因在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街上古建筑被全部拆除,楼前街也陷入瘫痪。同时,岳阳建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仿宋一条街”,没有了一点历史味。聊城的情况也差不多,市内古建筑基本被夷为平地,随后新建了一批仿古城墙、角楼、府衙和考院。③

   

    图:岳阳的仿宋“汴河街”

    第二种:基于有限的历史材料,发挥想象,复建新样式的著名古建筑

    例一:有“时代新意"的黄鹤楼。

    黄鹤楼上一次被毁是在1884年,现楼规划于1978年,至1985年落成开放。复建后的黄鹤楼“较原址后移甚多”,“外观以清楼为原型”,“改三层为五层,依此进行再创造,使气势更加恢宏,既有古楼遗风,更兼时代新意”。还有白云阁、吕仙洞、岳飞亭、岳飞铜像等黄鹤楼附属景观,都是“借题发挥”的仿古建筑。④

   

    复建后高大的黄鹤楼

    例二:体量“远远超过前代”的滕王阁

    滕王阁在历史上曾29次被毁,最后一次是1926年被江西军阀焚烧。1985年,当地政府开始复建滕王阁,至1989年完工。该楼的复建,虽然以当年梁思成设计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为基础,但建成后的滕王阁,“其建筑形式仿古而不泥古,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的大型仿宋式古建筑”;且“新建之阁,无论从平面、立面、高度、体量以及结构,都远远超过前代”——唐宋时期,滕王阁约27米,现在为57.5米。⑤

    题外话: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意见认为:滕王阁在古代20多次重建,大都也没有按照原样。为什么单单批评80年代这次重建?须知,古人没有现代文物保护理念;今人则不然。这是文明的一种进步。不向进步时代看齐,反掉转头去攀附古人的行为,进而为造“假古迹”之举寻求合理性,实在荒谬。

   

    图:复建后,夜间的滕王阁,极为引人注目

    例三:“新型钢结构”的雷峰塔

    现在西湖边的雷峰塔,更完全已是一座新式建筑。大体来说,学术界的意见是:“雷峰新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背景中新建的景观建筑,绝不等同于对已经倒掉的雷峰塔的‘复原’”“‘新建’不是去恢复历史建筑原貌,而是基于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物质功能要求而建造新的建筑,是当代社会文化和技术条件的写照”“雷峰新塔下部需要容纳范围较大的遗址,因此需要大跨度无柱空间,必须采用新型钢结构”“主要构件如柱、斗拱、瓦等均用铜制作”。⑥虽然仍叫“雷峰塔”,但早已与“古迹”无关。

   

    图:钢筋结构的雷峰新塔

    第三种:对有遗迹留存的古建筑,进行破坏性修缮

    例:用“钢筋混凝土”复修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在抗战中大部毁于战火,残存建筑后来被移作办公使用,以至虽有不少清代遗迹留存,但破坏严重。1981年后,湖南大学对书院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到2003年基本恢复清代原貌。这20多年对书院的修复存在很多问题,如重建御书楼时,“并未遵循以原材料、原技术、原有的工艺方式进行重建的方针,而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仿木建筑取而代之,将其处理成‘仿古’建筑”,成为名副其实的“假古迹”。⑦

   

    图:徒有古建筑外表的岳麓书院御书楼

    当然,也有少量较为合理的修缮案例例一:保存了清代规模和式样的岳阳楼

    岳阳楼在晚清、民国战乱后,幸存下来,后来逐步得到整修。现在所见的岳阳楼是1983~1984年大修后的成果,保存了清代的规模、式样和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如“4根被白蚁蛀空的楠木金柱,经过化学加固处理后仍在继续使用”,确属古迹。

   

    图:相比于完全复建的滕王阁和黄鹤楼,岳阳楼要小很多

    例二:对原材料最大程度利用的徽州府衙

    徽州府衙是在原有遗址的基础上,参考《府治公廨图》等大量文献资料,本着“原遗址、原规制、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进行的大规模复建。在工程中,府衙遗存下来的柱子、墙体、碑刻、龚自珍所种的桂花树等,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⑧

   

    图:徽州府衙的复建,总体上比较真实

    消失的古建筑没必要复建;一定要复建的话,须使用传统工艺不能破坏真古迹,建出“假古迹”,是“古建筑修缮”的基本原则。

    至于“古建筑复建”,有关古建筑保护的国际公约《威尼斯宪章》(1964年)中有明确规定:“对任何重建都应事先予以制止,只允许重修,也就是说,把现存但已解体的部分重新组合。”1992年,中国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在其实施细则中,也明文规定,除特殊需要外,“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等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不得重新修建”。

    近几十年,各地热衷于复建、新建古建筑,主要是出于拉动旅游,提高GDP的需要。长期从事古建筑修复工作的学者柳肃,如此评价这股风潮:“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GDP,是一种极端的浪费”。文保专业人士张松也呼吁,应该把人力、物力投入到现在文化遗存的保护中去:“一些曾经辉煌的古建筑复建得再好和过去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如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其实这是对已消失的文化遗存保护的更美好的方式。”⑨

    如若出于特殊目的(比如学术方面的研究),需要重建已经没有任何历史遗存的古建筑,亦必须做足历史资料、尽可能使用传统工艺。最好的一个例子是故宫建福宫花园的复建——专家先从《内务府奏销档》《工部档》等档案中整理出50万字的相关材料,然后清查遗址,制作模型,几乎全部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保证了复建的成功。⑩

   

    图:复建建福宫花园过程中,石匠都要按乾隆遗物拓谱子

    注释

    ①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三联书店2011年,第327页;②《万里长城上演“万里造城” 世遗保护亟待规范》,新华网2005年12月19日;③《古城拆真造假频发 多个文化遗产遭破坏》,环球网2013年7月11日;④向欣然:《黄鹤楼重建工程》,《世界建筑导报》1995年第2期;⑤万剑敏、宗九奇《乱世则废,盛世则兴——江南名楼滕王阁兴废述略》,《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底6期;⑥郭黛姮、李华东:《杭州西湖雷峰新塔》,《建筑学报》2003年第9期;⑦张甜甜:《岳麓书院的建筑保护初探》,《中外建筑》2011年第12期;⑧陈芳春:《地方衙署遗址的保护利用研究——以徽州府衙为例》,2013年6月;⑨《一边加速拆除,一边巨资复建》,《中国文化报》2013年8月22日;⑩李永革:《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的回顾与体会》,《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6: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建假古迹假古董,主要是为了无烟工业赚钱创造GDP,修复古迹无可厚非,但不能破坏原有的真古迹,非要推倒重建,起码也要恢复原样。现在的假古迹建筑,都采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已经完全丢弃了古建筑的传统营造形式,不伦不类了,这是在毁灭中华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主题

51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066
发表于 2017-5-21 18: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重点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00:4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