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658|回复: 4

天朝又要换第N代身份证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3 20: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 于 2017-9-23 20:40 编辑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大消息!身份证将迎来大变革!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6年通过不同渠道泄露的个人信息达65亿条次,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的个人信息被至少泄露了5次。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网络中保障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如何在日益多元化的网络中进行有效监管,净化网络环境?近日,公安部终于放出了“大招”,电子身份标识载入手机卡的时代即将来临!不法之徒的好日子即将一去不复返!   
    电子身份标识有何作用?
    电子身份标识,简称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网络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简单来说,eID就是公民在网络上的一个身份标识。它既不是明文的身份信息,也不是像身份证那样的证件。
    这项技术最关键的是:未来,当你使用载有eID的银行卡或手机卡进行交易时,网站后台可以在线辨别eID的真伪和有效性,不用再保存用户的身份信息!也就是说,使用搭载了eID的银行卡或智能手机时,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网上交易。
    这将极大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保障公民在个人隐私、网络交易和虚拟财产等多方面的权益!
    电子身份标识,将实现“多点开花”
    近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对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的研发和发展进行了展示。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表示,eID载入手机卡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包括不动产权自助查询、食药检查等方面,eID都将大显身手。   
    目前,电子身份标识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银行卡。而在即将到来的10月,全国首个将eID运用到不动产登记领域的项目也将在海口正式运行。可见,把数字身份加载在手机SIM卡中,全新的在线身份信息验证,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针对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当注意或做好以下五个方面,以保护个人信息:
    一是保护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及其他个人隐私信息,不要随意把这些信息通过邮件、短信或电话告诉别人,无论您认为这个人多么可靠。
    二是保护私人电脑和手机安全。如通过安装防火墙等方式,阻止入侵者远程访问个人计算机和手机;使用复杂密码,提高黑客破解密码难度。不用电脑时,一定要关机。
    三是合理清理“信息垃圾”。丢掉含有私人信息的文件前,先清理个人隐私。
    四是仔细阅读银行对账单、账单及信用卡报告,确认没有可疑交易。
    五是网上购物需要注意:首先,在输入信用卡和个人信息之前确认网站是否安全。
如果发现有人利用您的个人信息损害您的任何权益,应立刻报警。

641.jpg

网民评论:
说白了就是为网络实名制搞的东西。搜集所有上网人的实名信息。和网站后台数据库结合,网站只负责前台认证,只有公安部门才有权限看EID和真实身份的绑定信息。这样可以对每一个上网人进行监控了。
在人民额头上刺字,简单便宜可靠
为监控人民还是蛮拼的!
俺们有两项技术,绝对傲视全球:1.封锁2.监控
请别瞎几把折腾民众,请别把百姓当成电子奴隶,你们家人一样逃不掉!
只要有诈骗,公安一定脱不了干系!玩忽职守是跑不掉的!
没完没了换身份证,烦!  
科技日新月异,一有新技术就换身份证,花费大量金钱,实难容忍。把钱花到贫困地区孩子上学上吧。
现在需用身份证的地方有许多,就连寄小物品、住简易的旅店也要身份证(不是说不需要),还让人对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保密,怎么保?
刷脸+指纹完全可以替代身份证,特殊场合再加上虹膜就足够了。小塑料片纯属脱裤子放屁。丢了还有安全隐患。折腾小塑料片纯粹为了谋私利。
刷脸不可靠!因为脸是会变的!吃多了胖,吃少了瘦!你总不会愿意在一个关键时刻脸刷不出来要派出所开证明来证明你的这张脸就是你的脸吧?
指纹与脸类似,如脱皮,脚气等,都会对指纹扫描产生影响。还是植入芯片牢靠些!胳臂里面注入一个电子芯片,走遍天下都知道是你!还能跟踪你的行动路线。
高科技还是需要普及的。
完了,以后泡小姐的先生们不敢电子支付了
关闭手机的WIFI功能即可。

潜山县天柱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7-9-24 10: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74

主题

1万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43115
发表于 2017-9-24 16: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eID可能会取代传统身份证,但也有分析认为,eID恐会沦为官方“全民监控”的工具。

综合多家陆媒消息,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推出的eID,是网络上的一个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根据载体类型不同,eID目前主要分为通用eID和SIMeID两种,其中通用eID常加载于银行金融IC卡、社保卡、USBkey等,SIMeID则主要加载于SIM卡。

香港《东网》报道称,eID被认为有望取代传统身份证的功能,但也引起变相扩张“实名制”范围的忧虑。有意见认为,eID普及后如同更大范围的“实名制”,公安机关将更轻易的监控民众的一举一动。如果没有相应法规限制官方滥用公权力,eID恐会沦为官方对全民进行监控的工具。

事实上,早在2015年,中共当局就已经开始推广eID。2015年6月,中国公安部以防止信息泄漏为由,向大陆民众推广eID。同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2015年全国商用密码展览会”上,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又公开展示了eID网络身份识别技术。2016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网络空间安全论坛上,公安部再次对eID进行推广。
过去的几年里,官方一直宣称,eID的使用,是为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3月,大陆《财新网》曾报道,中国开发eID有三个初衷,首当其冲的是“精确记录网上行为”。“防范网络诈骗”、“网络犯罪”则排在后面。

报道刊发后不久,一篇署名王海涛的文章就此表示,eID“是一个可以实现对网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并留存记录的身份监测系统,它可以实现点对点的网络监测。”

在中国“现有的网络监测系统下,没有网络身份证,照样可以准确地找到特定人,而且网民的上网记录都会被服务器上载”,而eID的使用,可能是“再加多一个监控网络。”

“尽管网民在互联网使用中,早就近似一个透明人,政府可以轻易地进行监控和记录,所以网民对实名制的抵触已经从敏感降为麻木——但网民的不在乎(实际上是无法在乎、没有能力争取)并不代表网络身份证就是天然合法的,可以一声不吭地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59

回帖

174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40
发表于 2017-9-24 22: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有人说过,共产党的极权专制,远超古代的皇权专制。无孔不入、广泛监控全民的高科技,为共产党实施现代奴隶制提供了可能。

一些人预测人类社会一定会越来越民主,自由民主一定会战胜专制,这未免过于乐观了。事实上,在现代高科技帮助下,少数人控制和奴役大多数人,正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8 13: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智能身份证将沦为全民监控利器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中国当局声称,在发展“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技术取得成果,有望取代传统身份证。不过有网民质疑,随着这一技术的应用,中国当局会扩大利用科技监控民众的一举一动,而不会顾及民众的个人隐私。

中国公安部近日展示“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技术的最新研发成果,计划未来在银行卡及手机卡,载入特殊的智能晶片。持有人进行网上交易时,网站可以在线远程识别eID的真伪和有效性,而据说不用保存用户保人资料。以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有助保障个人隐私。

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表示,eID并不是新科技,功能类似RFID射频技术。

方保侨: “就好像机场的行李标签,里面也有RFID,行李不见了,按钮就可以知道行李在甚么位置。将来eID将发挥多大的作用,除了取决于科技的发展,也要看个别政府的想法。“

下月开始,中国首个把eID运用到不动产登记领域的项目,将于海南省海口市正式运行。官媒形容,靠传统身分证进行身分验证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在线身份信息验证,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意味着,eID有望取代传统身份证的功能。

虽然官方声称,eID可以带给老百姓方便,而且有利于保障保人信息安全,但广东省一名匿名网民质疑,eID在中国普及后,当局会推行大规模的“实名制”,公安局将更轻易监控民众一举一动。

网民: “也就是说,你去到任何地方,都难以逃避它们的监控。就算你不带手机,不带身份证,它还都有脸谱识别技术,只要摄像头拍到了你,或者你的车,它都可以找到你。一个就是访民,一个就是公民。我跟谁吃饭,我跟谁接触,所有的行踪行为都是透明的。”

有分析认为,很多技术比中国强的国家也没有大面积使用eID,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必须面对保障公民权益等屏障。相反中国却不需要顾虑这些因素,因此如果中国以eID取代传统身份证,必须制订相应法规限制公权,以免eID被滥用。

网民: “制订对老百姓,对人权有利的法例,它们是很难制订的,就算制订出来,它们也不会去执行。这就是现在的状态。我们所有的隐私,都不会受到法律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9 14: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