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诚52亿美元售出香港中环中心
李嘉诚的长实集团(CK Asset)已同意以402亿港元(合52亿美元)出售其在香港一栋写字楼的持股,创下单座写字楼全球最大交易记录。
据报道,带领此次收购中环中心(The Center)投标财团的是一家中国能源集团,突显了内地企业对香港金融区地产的不断需求。中国企业已成为全球房地产的主要买家,其目标也包括伦敦,尽管英国决定离开欧盟。
根据对Dealogic编制数据的分析,香港第五大高楼的售价将为单座大楼的交易创下世界纪录。
世邦魏理仕(CBRE)亚太区研究主管金纬(Henry Chin)表示:“中环中心这笔交易现在已成了全球商业地产的一个民间传说,它打破了交易记录,重写了写字楼市场的基准。”
金纬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当地标性的甲级写字楼在香港上市交易时,价钱显然不成问题。这笔交易显然说明了中国投资者渴望成为香港写字楼市场的主要业主,该市场不但供不应求,而且拥有创造长期价值的强劲前景。”
单座大楼的第二大交易是去年李嘉诚以29.5亿美元将上海世纪汇广场(Century Link)综合大楼出售给位于新加坡的亚腾资产管理(ARA Asset Management)。
根据证券交易所的备案,长实集团出售中环中心的收益将达145亿港元。
据证交所备案公布,中环中心的买方为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亚洲地产有限公司(C.H.M.T. Peaceful Development Asia Property Limited),该公司的注册地为英属维京群岛。但这一专用收购工具背后的企业身份并未获得披露。
香港本地媒体报道称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储能源化工集团(CERCG)持有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亚洲地产有限公司的多数股份。根据公司申报,中国国储能源化工集团为四家国有控股集团所有,董事长陈义和在中国多家能源相关企业都控制或持有股份。
联昌国际证券(CIMB Securities)分析师郑怀武(Raymond Cheng)表示:“这笔交易表明内地企业对香港中环甲级写字楼的需求仍然强劲。如果香港房地产开发商想要释放它们的价值,现在是售出的好时机。”
郑怀武表示虽然李嘉诚已展现出向内地买家出售香港物业的意愿,但这座城市的其他大开发商,如新鸿基(Sun Hung Kai)、香港置地(Hong Kong Land)、新世界发展(New World Development)等仍可能将资产保留一段时间后再售出。
李嘉诚为什么现在走?在我看来,我们的制度环境,其实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权力过分垄断,权力压榨资本,资本压榨工人。现在第一强势力量是权力,第二强势力量是资本,社会底层是最弱势力量。资本一遇到权力,就得乖乖投降,就象有些议论所说的“猪养肥了就得挨宰”。当权力和资本合流时,共同压榨的是社会底层。
本文源自凤凰评论,蔡霞,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01
资本不分对错,制度才看好坏
问:如果把共产主义简单化理解成“共产”,以所谓政治正确的理由侵犯公民合法私有财产,实际是给抢劫别人财富寻找正当性借口。现在中国“李嘉诚们出走”是不争事实。“不能让李嘉诚逃了”,这个观点直接涉及意识形态的起源和影响,觉得这种提法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想听一下你的观点?
蔡霞:咱们先讲资本的逻辑。资本的逻辑就是赚利润,哪里有利润赚,就往哪里去。无论是共产党的央企,还是民间私企,都是要赚钱赚利润的。当企业在一个地方的利润已经基本上到了边界,资本就必然要转移到更能赚钱的地方去。所以,资本转移很正常,这完全是资本本性所驱动的。
资本是中性的,本身不带有道德的、贬义的色彩,至于资本在赚钱过程中是用血腥手段还是用合理合法手段赚钱,不取决于资本本身,取决于它的制度环境,是不是?
问:你觉得现在中国社会制度环境是怎样的?李嘉诚从来大陆到离开大陆,中国的制度环境发生怎样变化?
蔡霞:在中国社会现在的制度环境下,对底层打工的人来讲,资本赚钱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带血腥的。我们现在工人的境况,在某种意义上跟18、19世纪西方国家工人有相似的地方,有的打工人员连人权都没有得到基本保护,没有工资谈判权,工人一要和企业谈判,有的地方政府就说要维稳,甚至要抓领头谈判的工人。我们号称是社会主义,但是在一些具体的制度环境里,和所称的社会主义不是一回事。
李嘉诚最初在中国投资,给中国带来大量正面利益,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利润。当时的制度环境对他来讲比较有利,他利用了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力。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渐提高,当资本不能获得更多利润时,必然就要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去,这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李嘉诚为什么现在走?在我看来,我们的制度环境,其实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权力过分垄断,权力压榨资本,资本压榨工人。现在第一强势力量是权力,第二强势力量是资本,社会底层是最弱势力量。资本一遇到权力,就得乖乖投降,就象有些议论所说的“猪养肥了就得挨宰”。当权力和资本合流时,共同压榨的是社会底层。
凤凰评论《高见》:这消息一出来时多种声音都出现了,有人主张“不能让李嘉诚跑了”,怎么看这种主张中的社会情绪?怎么看待其他走出去的国内经济实体,比如央企国企?
蔡霞:我觉得这种文章本身就是强盗逻辑、打手思维,再加上过去对资本道德上的偏见。这种信号不仅把李嘉诚吓的不敢来,而且还会使现在还在国内的一批资本都往外逃跑。
这种社会情绪,恰恰是是非黑白不分的,很狭隘的小农意识。好在这篇文章一出来国内很多人抨击,没有再进一步扩张。官方没有进入是理智的,民间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是如果说民间一边倒地批李嘉诚,整个社会资本还会往外走,不光是外来资本,国内资本也在走。
现在中国的国企央企已名正言顺到非洲、东南亚投资,他们走出去就不受谴责,并且自豪地叫作“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但是央企出去之后,钱是否赚回来了?投资收益比例如何?赚回来之后钱给谁分享了?这些事情国内的人都不知道。
02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已被歪曲
问:民主社会主义在西欧已经搞了很多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居高不下。邓小平强调过要共同富裕,认为如果要是极少数人富裕,大部分人贫穷,改革就搞失败了。这个问题,你觉得现在应该怎么样看待?
蔡霞:如果从民主社会主义的政策来讲,我个人其实很赞成。从历史进程讲,人类文明发展大趋势是共同的,只不过各个国家进程不一样。我们现在的政治文明发育水平,在某个方面说也许只相当于欧洲国家的18世纪末、19世纪早期。
19世纪前半叶的西方国家社会确实是自由竞争制度,在竞争中成为弱势必然会被淘汰,那个时候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很低,工人命运是极为悲惨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有些社会底层百姓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他们不是不能活,但是活的好也不大可能。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生长发育、制度安排都是滞后的,唯一超前的是适应资本进入中国需要的市场化的技术性操作手段。
邓小平当初讲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大家发挥各自才干,灵活运用资本优势、人力优势、管理优势、知识优势等等。但问题是,这些要素在创造社会财富后,在分配时必须有好的制度安排。
凤凰评论《高见》:你觉得在二次分配上国家制度安排一直没跟上去?
蔡霞:有些没跟上去,走在前面的人是先富了,但是后面大规模的社会利益关系的改变、分配结构改变和利益结构调整,不是靠个人努力就能取得的,这是要靠国家制度的安排和改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劳动力的价格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部分是自己生存所需要的费用,另一部分是保证家庭基本生活所需要的费用,即工人能够结婚生养孩子。从社会性角度看,就是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第三部分是工人接受必要劳动技能培训所需要的费用。现在看来,这三部分在我们一些打工的人那里是什么样的呢?充其量只能满足一部分,即让自己生存,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甚至是勉强生存。许多打工的人稍有一点结余,就要千方百计寄回农村老家。而这种结余是他尽可能从自己的衣食住行中挤出来的。更不要谈接受好的培训和教育,现在培训教育也成为赚钱工具。
中国一直缺乏这方面制度安排,换句话说,社会和政治的进步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问:怎么看待政治改革的动力来源?
蔡霞:中国的改变取决于执政党和政府。从2000年以来,我们都看到一个明显的事实,这就是社会矛盾冲突的高发多发,这并不是社会故意要向政府施加压力,而是社会矛盾冲突还缺乏好的制度性化解途径和办法。从社会来说,在相当程度上,是被迫的。
从一般的统治逻辑来讲,当权者不会自己主动改,总要等到矛盾激化,逼的不得不改。在改革这个问题上,我们能看到一个“二律悖反”的现象:即矛盾不激化不突出时,不想改;而当矛盾冲突激化了被逼着改时,又不敢改。所以前几年大家一直议论要抓住好的时机深化改革,才能把握改革的主动权。而事实上,这又何其难?就在于权力、利益的各种权衡。所以,看待一个事物,不在于他嘴上号称什么,在于实际上干什么,在于实际上奉行的社会政策和理念,对谁有利,对谁没利,伤害了谁,又让谁获得好处。
问:这种利益板结要动其实很难,被迫去改也改不了多少,更触动不到实质。这里面涉及共产主义信念问题,你怎么看现在官员的理想信念?
蔡霞:在一些人那里,共产主义理想已经被歪曲了。
从价值追求来讲,共产主义理想是很好的,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的自由发展,但是要实现这个价值要有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不是说现在就能做到的。理想再好,也不能取代现实。
从政党来讲,必须把执政理念、施政纲领,变为具体的路线、政策,化作推动社会进步的具体作为。所有纲领理念政策,不是去喊共产主义理想那个大口号,必须是要从现实问题出发,努力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非常好的口号下,有些落实的具体东西却是背离的。
这种背离,是因为权力背后的利益诱惑,使得人不由自主。掌握权力,本来可以创造更多促进社会进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但有些官员获得权力后不是朝着这个价值理念往前走,而是朝着权力到手巩固地位走。越是社会矛盾尖锐,越害怕影响执政地位,影响政治秩序。
所以,意识形态理念再好,脱离现实之后,意识形态本身的感召力就在下降。
问:现在中国反腐依旧如火如荼,但确实出现地方经济停滞和官员不作为、懒政现象。你怎么看这和官员理想信念缺失的关系?你觉得制度构建、制度完善需要在当下该怎么入手?
蔡霞:官员不作为,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有些官员压力太大,他得自保、得趋利避害,他怕万一出现什么不可测的情况,把新账老账挑起来一起算,于是有的人索性啥都不做。
理想信念问题、现实利弊、个人权衡,我觉得这些因素都存在,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想信念倒塌问题。个别人出问题可以教育,但出现大规模的现象,一定要查制度是否有问题。这是个最基本的道理,但是现在有些人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愿意承认。
有些官员不是不想干,是不知道怎么干,他们吸取仇和们的教训,希望有个具体明确的权力行为制度规范,让他们知道可以怎么干。他们需要用制度提供安全保障,知道按制度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走,即便出了问题,也只是能力和水平问题,至少有个安全底线。我们一直到现在为止,制度建设还没有完全跟上去。
当然,制度健全其实很难马上做到。因此,要有公开透明和法治约束,要开放对干部的民主评价,让公众监督、舆论批评对干部有实质性影响。制度不可能完全靠“顶层设计”来健全,制度是在权力和权利的博弈中逐渐形成的,不是靠上面去完全地人为构建,而是在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监督、批评、纠正的这个过程当中,制度才会一步一步健全起来。现在有些地方把社会民主和舆论监督压得死死的,单靠上级管下级、大权管小权,肯定是管不过来的。
在一定程度上说,制度不健全、制度之恶才造成大量的大小官员贪腐之恶。
03
应允许一部分人爱共产主义,一部分人爱祖国
问:我们谈谈党纪国法关系。你强调过党纪严于国法,但党和国家不能等同,不能把党的意识形态等同于国家意识形态而要求全体国民必须坚守。怎么看待政党和国家关系?
蔡霞:党纪严于国法是对的。政党要求党员是先进分子、党要保持先进性,就必然要对党员对党自身的要求高于法律对普通国民的要求。政党和国家本来就不是一回事情,政党的意识形态、理想信念只能要求他的党员必须信守,不能要求全体国民也必须信守。
政党来自社会,是从事政治活动的社会组织,但相对于其他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政党的组织程度是最高的。不同的政党传递和表达社会中不同的人群的利益要求和价值追求。政党的路线、政策、理念,能涵盖的社会利益面有多大,政党就能获得社会多少公众的支持。
社会有利益差异,免不了社会冲突,为免于社会崩溃,就要找到一个高于各方,而又能平衡各方的公共权力力量,国家就是这样从社会中产生的。国家作为公共权力机关,要能做到不受任何一个社会人群的完全垄断和操控,才能保证权力的公共性,避免国家权力沦为私器。
政党可以是社会公众拥护而上台执政获得权力,但是权力绝对不应是政党口袋里的东西。
问:你觉得执政党该如何获得公众信任?现在问题在哪里?
蔡霞:我们现在的问题在于执政当中,把国家和党混到一起了,有的领导干部把权力当成自己口袋里的东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公众。
执政党应怎么获得社会公众对党的拥护和信任?就是要去想办法做实际工作,让群众支持你,而不是强迫人家支持你。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干部不考虑做事是不是真正涵盖社会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做的事情又在损害社会公众利益,还要拿意识形态口号来绑架别人。
问:国家和祖国的概念现在有的时候会被故意混淆。
蔡霞:是啊,在有些问题的讲述中,“祖国”比“国家”更准确。一般而言,国家有几层含义,一是政治的“国家”,即是政治共同体,包含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政府等;二是民族的“国家”,即是民族文化意义上的概念,相当于“祖国”的含义;三是国土概念意义的“国家”,即具有一定空间范围的疆土。
而“祖国”,则是生我养我的这方土地。我理解,“祖”是指我们的先人就在这块土地上生养繁衍,形成族群和族群所特有的生活方式、文化思维,我们对先人的继承。“国”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我们所赖以生养将息的客观自然环境。“热爱祖国”是任何人——只要他是这个民族的子孙——就会有的发自内心最深厚的自然感情,这是人类学意义、文化意义上的,不带政治色彩。而“热爱国家”,就可能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我们现在往往很强调国家概念的政治化,说爱国,其实就等于说爱政府。
04
改革走不下去,问题在哪里
问:你提出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在遇到很大挑战,你觉得挑战主要在哪里?
蔡霞: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还有思想感召力、有生命活力,我觉得中国共产党就真的需要去解放思想,深入思考到底该坚持什么。我觉得最大挑战是,我们自己在今天中国和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中,还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党内也许还有凝聚力量。
现在有的党组织内部党心散,散在哪里?有两点:一是不适应社会变化和时代进步的意识形态留不住人心;另一点是,原来有人用利益笼络人,而因为党内的强力反腐败,既得利益现在也成了烫手山芋。如果党员自己觉得生存不安全了,内心还会有向心力,组织还会有凝聚力吗?这两个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努力解决好。
问: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发展这种终极价值指向来说,其实是可以抛弃空洞概念的“主义”争斗的。想活得更好,想使人摆脱种种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这是所有的民族、文化和人们的理念当中都包含着的,这种价值取向和追求是普世的。你觉得在当下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坚持什么?
蔡霞:一,我觉得作为对未来的理想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发展是普世的。我们应该坚持这种价值追求,而且始终不渝地朝着这个方向推动社会进步,至于用什么方式实现,应该根据社会实际的变化,而不能被已经过时的具体意识形态观念所束缚。
二,在现实社会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立场始终是站在社会利益这一边的,他们所考虑的社会利益,不是一个人,不是少数人的利益,而是全体社会大众都能公平分享利益。他们始终考虑和倾向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三,要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开放性。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本是带有极强批判精神的,一是批判社会现实,二是批判反省自己,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精神极强。但是我们现在呢?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做的太差,我们缺乏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自我批判的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维是充满着开放性的,马克思自己没有构建过封闭的思想学术系统,但是后来的教条主义者们,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搞成了一个僵化封闭的系统,窒息了本来充满生机活力的思想。
凤凰评论《高见》:如何看待党章上说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你觉得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实质性要求是什么?
蔡霞:这可能是重建合法性的好开端。现在再讲这句话,和中国政治发展要求相吻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运行机制是社会化的市场竞争机制。而市场竞争要有法律来维护公平,建立竞争秩序,这里边不仅仅是经济行为,还涉及到人的权利保障。
中国社会改革开放、朝市场经济方向发展已快四十年了,但因为权力过度集中,市场开放与制度管理上很难衔接起来,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调整中,如何平衡利益是一个大难点。
权力关进笼子可不是简单的把官员权力关进笼子里就叫法治,这个笼子先该关的是执政党的整体权力。执政权力必须关到法治的制度笼子里。然后才有在权力行使中,把官员个人的权力监管好。如果整体权力不关到笼子里,个人的权力是关不住的。
所以,从现实中国的发展进步来讲,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是基础性的要求。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实质,是改变权利和权力的关系,是保护、声张权利,制衡、制约权力。能否做好这一点,主动权在执政党。中国最大的可怕不在于官员个人腐败,只要法制健全,官员个人腐败是可以管得住的。但一旦权力决策任性,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官员个人贪污钱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