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圈:出来混迟早都要还
文/碎叶城外
今晚是新年前夜,聊点轻松的娱乐话题。
法国导演梅尔维尔1970年的警匪片《红圈》(Le Cercle Rouge)在开始的画面上有这样一段话:
佛陀乔达摩·悉达多用红色的粉笔画了一个圈,然后说,如果一些人注定将再次相见,那么无论他们发生什么事,行走在哪条路上,他们将于指定的那一天不可避免地“相遇在红圈中”。
梅尔维尔的作品影响了香港电影数十年,直至今日。不用说早年“小马哥”所穿的“独行杀手”的长风衣,《英雄本色》与《喋血双雄》中的酒廊枪战,连后来的《无间道》也是以一段佛经开头,甚至整个影片的画面色调都使用了《红圈》的蓝冷氛围。
欧美有一些经典的黑色喜剧片也沿用了“红圈”的思路,比如,《低俗小说》(Pulp Fiction)、《两杆大烟枪》(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和《偷拐抢骗》(Snatch),故事的设计均是让数条线索、众多人物的命运于某一时刻在一个 “红圈”中奇巧交错,爆发剧烈冲突。
而除了古怪意外的情节和迭出的笑点之外,这些黑色喜剧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更主要的是其主题与主线所表现的正能量的价值观。如,《低俗小说》中,塞缪尔·杰克逊饰演的黑人杀手最后顿悟圣人之语,对枪下的两个小贼(本质上是社会中的弱者)手下留情,且最后决定离开黑帮生活,这与他的搭档,一个白人杀手最后惨死于厕所形成反差,主题近于东方文化中弃恶从善、浪子回头的故事。
再如英国电影《两杆大烟枪》,是很多黑色喜剧迷的最爱,这部电影的情节设计之奇思妙想,可以说达到了黑色喜剧的极致,成为影坛后来诸多导演的模仿对象。中国2006年引起不小惊喜的电影《疯狂的石头》也从此片借鉴良多。
《两杆大烟枪》最吸引观者的也是巧合与混战,而片中往往被人忽视的是其故事主线的“教育”寓意。其实,导演和编剧讲述的是几个本性并不坏、但生活已接近黑社会圈边缘的小伙子,于机缘巧合下,在多个黑帮交叉火拼的缝隙中得以脱生和反省的故事。结局让观众看到片中所有的大反派角色都在轮报关系圈,“红圈”之中巧死,而这几个年轻主角做得坏事最少,最后得以存活,并且因此番经历而得到了教训。主题是让社会中可能会堕入黑帮生活的年轻人知道及时回头。
影片最后一幕颇有寓意,其中一个小伙子在桥上费力地把他们“作案”用的两只长枪丢入河水,因而电话响了却无暇接,电话另一端是其同伴们,刚知道那两支枪其实是天价的古玩,正是黑帮火拼的关键。给人一种命里无时终归无的讽刺诙谐意味。这时画面定格,留下悬念。
这几部黑喜的代表作都带有一种轮报观,也就是“红圈”。华语片中有一句话与其意相似,“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