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57|回复: 0

习近平的中国与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475
发表于 2018-2-4 05: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正修



一、习近平从民族主义走向军国主义?

习近平上台后,倡导他所谓的中国梦,而他也强力推动他的中国梦。尽管中国的经济成长已经开始下滑,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土地广大,因此如果把国内生产毛额除以人口数,其所得到的平均值就会变成是难以威胁世界的数值,但是如果把其国内生产毛额除以共产党统治者的人数,那么这个数值就会变成很大,尤其庞大的国营企业与政府财政乃至发行人民币的中国人民银行完全掌握在共产党手中,它又是一个不必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因此习近平在扩展他的中国梦上,可以说拥有大量的银弹与绝对的权力来推动。

正因为习近平有其他国家领袖所没有的优势,因此他就大胆地扩大国家军备、在南海造岛建设军事基地,对欧美民主国家进行渗透,收买东欧国家要分化欧盟,对台瓦解台湾的邦交国、以航空母舰、飞机骚扰台湾,……这一切的作为其实就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国,并要称霸世界、恢复中国汉疆唐土的作为,这就让人们联想到:习近平所统治的中国跟德意志帝国成立后的德国之发展有着很相似的地方。

很多人都担忧习近平在扩大中国民族主义的方向上,是要把中国带向极端军国主义的发展上面。而从另外一层面来看,中国衰败百年以上之后,因为经济的发展而使得中国在国际政治上崛起,这与“德国原本处于分裂的状态,却因俾斯麦的努力而在德国统一之后,使得欧洲的国际局势丕变”非常相像,当时德国的崛起与今日中国的崛起,对于世界政治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全世界要如何面对一个新的中国?

当然,德国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在许多面向上是不同的,我们无法完全从德国的发展来类推中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但是“依剑而立者,因剑而亡”,从德国一战的失败或许可以让我们来推测习近平的中国透过武力建立霸权的可能发展结果。

二、德国的容克与德国的军国主义

1、1871年以前的德国

在1871年以前,德意志并没有统一的国家。在1806年以前,有一个名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帝国存在,但这个德意志帝国分成300多个领邦国家,这些领邦国家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各自拥有官僚与军队,并与外国缔结外交关系。当时德意志皇帝的地位是由奥地利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来担任,不过,哈布斯堡家族虽然拥有德意志帝国的帝冠,但这只是“虚饰的帝冠”。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打败而解体。拿破仑就将“神圣罗马帝国”的300多个领邦国家加以整理成大约40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将西南德意志的16个国家组成“莱茵联邦”。拿破仑失败后,维也纳会议重新划定欧洲各国的疆界,于是“德意志联邦”在1815年诞生,“德意志联邦”由35个君主国与4个自由市组成,但这个“德意志联邦”只不过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所形成的联合体而已,这个“德意志联邦”就持续至1867年。

2、克服国家分裂是德国必须完成的课题

像上述这样,德国在很长的期间当中,持续着国家分裂的状态,它在18世纪的时候,约有3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在19世纪时,约有4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但是欧洲在进入19世纪之后,无论在经济上乃至政治上,它都已成为列强竞争与进出的舞台,因为这个缘故,德国无论是要发展其工商业,乃至要进行政治的统一以支撑其工商业的发展,它就必须克服国家分裂的状态,而这也成为德国人必须完成的课题。

3、统一的两条道路——“自由主义之路”与“由最强的国家来推动统一之路”

当德国人想要达成其国家的统一时,主要有两条道路,第一条是:透过民众由下而上的力量,使大约40个国家走向自由主义,并在这个基础之上,树立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统一国家。另一条道路是在现存的国家当中,透过最强的国家(奥地利与普鲁士)之力量来统一德国。显然地,透过民众运动的力量统一德国是采取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革命之路,而透过最强国家的力量来统一德国之路则是保守的、反革命的。

在第二条道路上,要将统一德国的力量放在那一个国家的身上呢?这就有“大德意志主义”与“小德意志主义”两种方式,其中“大德意志主义”是要把奥地利包含在内去形成统一国家的方式,而“小德意志主义”则是把奥地利排除在外去形成统一国家的方式。而从历史的结果来看,以普鲁士的国家力量去推动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小德意志主义就成为德国历史的主力。

4、自由主义的失败

事实上,从19世纪初期,透过民众运动由下而上去推动“统一与自由的运动”就在进行着。例如19世纪初期,就有被称为“学生同盟”(Burschenshaft)的学生运动,学生们打着“名誉、自由、祖国”的口号,呼吁德国的统一。在1830年时,法国爆发7月革命,有3万人在汉巴哈古城进行政治的集会(Hambacher Fest)。1837年,当汉诺瓦废止宪法的时候,哥丁根大学的7位教授发起抗议运动,这被称为“哥丁根7教授事件”。

但是这些运动都一一受挫。相对地,这个时期却是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德国为了对抗来自英国大量而且便宜的棉制品,就不得不导入机械制工厂,但是德国分成大约40个主权国家,其经济制度各自不同,要守住德国的经济以免于外国商品大量流入的关税防线并不存在。于是在普鲁士的主导之下,于1834年形成了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普鲁士因为组成这个同盟,就立于德意志经济盟主的地位,使普鲁士能够在日后掌握住统一德国的主导权。

5、普鲁士如何统一德国

普鲁士在1845年至1847年中间,于各地爆发了饥荒暴动,1848年,法国爆发2月革命,这在以普鲁士为首的各个德意志邦国当中,就变成3月革命而爆发。但在普鲁士,这些革命运动都无法建立起自由主义的国家体制。其最重大的理由是普鲁士的容客(Junker)这个保守势力非常坚固。容客本来是易北河以东的封建贵族,他们在15世纪的时候,把农民赶出领地,而将农地变成直营地,进行谷物生产而将之出口至英国与荷兰等地。到了18世纪,他们把他们的子弟送至普鲁士中央而独占国家的高级官吏与军官的地位,在地方上,他们大致独占了东易北河地方的县长之地位,将地方的审判权与警察权掌握于手中。

因为3月革命的缘故,普鲁士在1850年制定了《普鲁士宪法》。1850年代是德国工业革命展开的时期,拥有经济力量的资产阶级就追求政治发言权力的扩大,要挑战容客贵族的优越地位。1860年代前半,普鲁士发生了宪法争议。俾斯麦所提的预算案被下院否决,但是俾斯麦却强行实施没有预算的统治。尽管下院的攻击,俾斯麦成功地利用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政治紧张。跟着,1866年,普鲁士对奥开战,普鲁士获胜,这使得“北德意志联邦”诞生,统一了北德各邦。1871年,普鲁士赢得普法战争,以普鲁士国王为德意志皇帝的“德意志帝国”于焉形成,德国的统一完成。

在这个德国统一战争当中,自由主义势力对于俾斯麦与普鲁士政府加以反对的尖锋就钝了下来,而在军事上主导战争的军事当局其威望就大幅提高,普鲁士以及德意志帝国从此就浓浓地染上军国主义的色彩,而走上军国主义。

6、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形成

德国的自由主义无论在1848年3月革命时,或是在1860年代的宪法争议当中,在建立“控制、支配军队的体制”上是失败的。相反来说,德国的自由主义并没有办法瓦解统帅权独立的体制。不只如此,这反而使军队,特别是普鲁士的军官团队的精神当中酿成了对自由主义乃至社会主义的憎恶与反感。这个反自由主义与反社会主义的军队在德国统一的战争中就成为很有效的手段,而在思想上保守的军队就在军事上充分发挥了它的效率。

从1848年至1871年的23年之间,军队成为镇压革命与推动统一战争的手段。在普鲁士,军队的存在不单单只是成为政治的手段而已,它变成是具有自己的意志与感情的军事集团。在军队发挥其有效性的过程当中,军队的首脑集团=参谋本部就扩大了它的威望与发言力,有时会反抗国王(皇帝)与首相(宰相),有时候会具有自己的主张。于是,军事当局就像这样子化成巨大而且自立的武装集团。

三、军国主义的误国

1、走上自立化的军事集团

在这个巨大而且自立的武装集团影响之下,军队,特别是参谋本部这个军事中枢对于德意志帝国成立以后的内外情势就会做出一定的判断,并依照此一判断来拟定军事策略,并要求国内外的政策要符合这个军事战略。德意志帝国成立以后的军事当局正是依照此一动向在指挥着德国的走向。

换句话说,德国统一的战争不只是带来国家的统一与新帝国的出现,它对于德国的军事当局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对内来说就是走向军国主义与反议会主义的出发点,对外来说就是成为欧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的出发点。

2、德国的世界强国政策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上述的情况如果更具体来说,威廉二世在俾斯麦时代所形成的军国主义之下,推动以军备为优先的重工业,而在19世纪末叶,德国就一举进入第二次的产业革命,并达成帝国主义。威廉二世就在德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实力之下,推动其积极的世界政策,想要获取海外的殖民地。但是当时由列强所进行的殖民地分割已告一段落,因此德国的这种举动就提高了列强之间的紧张关系。德国想要从巴尔干半岛进入西亚,提出3B政策而想要建设巴格达铁路,这就与英国的3C政策冲突。在北非的摩洛哥问题上,德国与法国引发两次的摩洛哥事件。另外,德国想要进出巴尔干半岛就与俄国的南下政策尖锐对立。在这当中,在巴尔干半岛分别接受奥地利与俄国援助的斯拉夫国家的对立非常严重,而且巴尔干半岛诸国之间也展开了两次的巴尔干战争,使得紧张关系更加升高。

1914年6月,塞拉耶佛事件爆发,7月28日,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威廉二世基于三国同盟的规定,于8月1日对俄国宣战,于8月2日对法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

3、军事当局自我拟定战略

在塞拉耶佛事件爆发的当时,德国的首相霍威克(Bettmann Hollweg)已经决定要与俄国开战,他认为德意志帝国要在这个战争获胜,要有3个条件,亦即:奥地利要参战,社会民主党要加入,英国必须保持中立。但是参谋本部却已经拟出与首相不同的战略。前参谋总长施立分(Alfred Graf von Schlieffen)所定出的是两面作战计划(所谓施立分计划,Schlieffen Plan)。当时,与俄国的开战纵然不可避免,但德国期待英国的中立,英国当时也有居间协调的意图,曾向德国、奥地利、俄国提议召开国际会议进行调停,把战争限于奥地利对塞尔维亚之间。但是德国的战争指挥并没有统一到政府手中,而是由军队掌握领导权,德国就拒绝英国的调停,而由德意志帝国陆军实施施立分计划。结果,德国想要在西部战线进行突破而要通过比利时被拒绝,德国就进攻永久中立国比利时,这就使得英国对德宣战。英国乃派遣陆军至欧陆,并用海军封锁德国,于是德国就开始在海上与英国进行战斗,另一方面,俄国援助塞尔维亚参战,德国也必须把兵力分配至东部战线上。德国就因此在其东西两个部分形成东西战线,而被迫打一场困难的战争,最后终于投降。

德国军队的误国可以从如下的插曲中得知:

在8月1日时,皇帝威廉二世把首相霍威克与参谋总长摩特克(Moltke)叫过来,要做最后的决定。这个时候,英国表明中立立场的报告(不过这是对于电文解释的错误)已经传来,威廉二世就说:“我们立刻以全军来攻击东部吧!”但是,摩特克就回答:“已经在西部展开的战争不能变更,东部的军队不是已经完成准备战争的军队,……他们将成为丧失秩序的暴徒大军。”威廉二世就很不爽快地回答:“假如是你的伯父就不会这样回答朕。”这个插曲就显示出军队即使违反皇帝与首相的意志,也要固执于施立分计划的实施,军队的独自化就造成了参谋本部忘记了遵循政府的方针去拟定战略的原则,而想要使政府遵循自己的战争计划。

普鲁士一路透过武力壮大自己,进而统一德国,但是最后却也亡在军事武力之下。

四、习近平政权的强国政策与其军国主义的方向

习近平上台之后,他要推动强国政策,这一点跟统一后的德国是相同的,而且习近平在推动这个政策的过程中,以军事为后盾的姿态就不断出现。中国的解放军在平时会采用骇客战术,窃取情报资讯,对于在南海有领土争议的国家,它会先使用渔船、民兵武装、海警局的监视船等准军事手段进行骚扰,它又更进一步无视东南亚国家的抗议,在南海不断填海造陆,辟建军事基地;它透过武力的展现要成为地区霸权,并透过先进武器的采购、发明要和美国竞逐世界的霸权。对于台湾,它更是明目张胆地,以军机绕行,单方面强划M503航线……。这种采用军事武力的对外扩张,可窥见习近平的手法与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有类似之处。

只不过,习近平的中国与一战前的德国有不同的地方。德国在1873年的前后,其经济已是达到要超越英国的规模,它的科技与学术非常先进,普鲁士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透过巧妙的政策解决国内的矛盾。但是在中共十九大后,习近平表面上虽然登上权力高峰,但他却面临种种的政治困局。在内政上,高层的权力斗争加剧、人民反抗日增,在经济上,债务问题持续恶化、贫富不均,一个国家因为人民所在地方的不同,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工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都面临挑战。最近两周之前,北京市接连实施了“清理低端人口”、“拆除违建和广告牌”,以及“煤改气”的政策,却引发了北京许多民众的游行示威,三项措施因而被迫终止。显见,习近平政权执意推动违背民意的政策,终于踢到铁板而不得不收手。

本来,中国经济要顺利转型,塑造和平的环境,只要如同开放之初与诸国和平相处,并引进技术与资金即是最上策,但是习近平却是反其道而行,他是否会“依剑扩张,因剑而亡”,大家且慢慢走着瞧。

倒是习近平政权面临愈来愈严重的内外压力,为了解除压力,习政权发动武力攻占台湾的机率可能会增高,这是台湾人要开始思索应变的时候,孟子曾说:“国无外患者恒亡”。这个危机对于台湾来说,其实正是转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9 21: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