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之声
德国社民党与联盟党的组阁谈判刚刚完成。此前,两党间的一个主要分歧就是德国医保双轨制问题。究竟何为双轨制?这一历史久远的制度存在哪些优点、哪些弊端?德国的医保制度,又有多高的成本?
在组阁谈判开始之前,以中下层劳工阶级为基本盘的德国社民党曾坚决要求对医保双轨制进行改革,用一体化的全民医保制度取而代之。而由总理默克尔领衔的联盟党则坚持现有的双轨制,丝毫不愿让步。尽管最终两党完成了组阁谈判,但是围绕医保制度改革的分歧却被搁置了下来,没有被写入组阁协议草案。
所谓双轨制,指的是公立法定医疗保险与私营医疗保险公司并行的医保制度。在德国居住的所有居民,不论其是否持有德国国籍,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大多数居民参加的是公立医保,而选择私营医保的居民比例大约为11%(2014年数据);但是通过私营医保支出的医疗费用比例,则远远超过11%。
相比公立医保,私营医保对于中青年较高收入人士具有缴费低、服务好的优点。在专科医生处挂号时,其服务优势体现得尤其明显:公立参保者能够预约到的挂号时间往往要排到好几个星期之后,而参加私营医保的人士,往往能够实现"上午电话预约、中午就能看病"。此外,私营医保客户还能获得单独病房、主任医生亲自负责、报销额度更高、报销范围更广。
双轨制提高效率、有违公正
不过,公立医保也有其优势。与私营医保缴费额随着年龄上升不断上涨不同,公立医保的价格对老年人可谓十分友好。同时,公立参保者只需要缴纳自己的费用,其尚未工作的子女医疗费用也能为医保公司所报销。相比之下,私营参保者则需要为其家人额外再购买医保服务。此外,虽然公立医保的服务不及私营医保,但是却依然覆盖了大多数的就诊与处方药费用,还提供定期的免费体检等服务;此外,在发生重大疾病的情况下,公立医保还会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有效避免了因病致贫的现象。
由于私营医保的缴费额不与工资收入挂钩,而与当前健康状况以及年龄相关,因此主要受到高收入人士的青睐。对于公立医保而言,高工资客户的流失意味着大额收入的损失,也就拉低了公立医保的平均缴费水平。出于这一原因,医保双轨制长期以来受到德国左翼政治力量的诟病,认为这是为高收入人士逃避社会责任创造机会,医生、诊所对私营医保客户优待有加的现象更是加剧了社会不公正。而支持坚持双轨制的人士则认为,私营医保能够为每个病人支付更多的诊疗费,从而提高了诊所、医生的收入水平,对德国医疗体系的健康运转大有裨益;此外,公立医保对于新型药物、试验性疗法的态度较为保守谨慎,往往要等到多年后才将其列入报销范围,而私营医保公司则对此慷慨得多,因此"双轨制才是推动医疗科技进步的动力"。
德国人均医疗开销每月360欧元
虽然社民党与联盟党并没有在组阁谈判中弥合有关双轨制的分歧,但是在另一个有关德国医保制度的问题上却达成了一致。根据组阁协议草案,新一届政府有望提高雇主分担的医保费用比例,使其与雇员缴纳比例持平。事实上,德国以往一直执行雇主与雇员承担相同比例公立医保费用之政策。比如:一名税前月收入为3000欧元、参加公立医保的普通工薪族,每月从工资中扣缴的医保费用约为300欧元左右,而其雇主还需要再额外向公立医保缴纳相同额度的一笔费用。
几年前,由于经济不景气,雇主集团成功游说联邦议会修改法律,将雇主缴纳额度封顶,而雇员自缴部分则继续按比例水涨船高。德国经济界人士认为,"雇主封顶"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从而增强了德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左翼政治力量则一直对该政策表示不满,认为这相当于削减劳动者的工资,从而让资本家在海外市场赚得超额利润。
此次社民党与联盟党就雇员雇主医保费用承担比例问题达成一致,则有助于略微平息上述争议。不过,包括医保费用在内的德国社保支出持续上升、企业界抱怨德国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中短期内依然无法解决。根据德国联邦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17年发布的数据,当前德国社保费用每年总开支约为9180亿欧元,相当于GDP的29.3%。这一比例显着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即便在欧盟内部也属偏高行列。数据还显示,9180亿欧元中,国家、企业与雇员各承担约1/3。
社保费用总开支包括了医保、退休金、生育与儿童补贴、失业金等。分摊到8200万德国居民头上,相当于每人每月900余欧元。其中,医疗开支是最为主要的一部分,每年达3600亿左右,相当于全国GDP的11%,且该比例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人均医疗开支则相应为每月360余欧元。
德国联邦统计局指出,医疗行业已经成为了德国经济的最重要产业之一。一些公共卫生政策专家则担忧地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开支比重将继续走高;而医保公司监管不力,也导致过度医疗现象层出不穷,进一步加剧了费用高企的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