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厉害从未离开过河南兰考。她如今只是正在变老的女人,她虽不再收养弃婴,但生活依然劳苦。但令她欣慰的是,这5年,被她收养过的很多孩子,闲暇时都会回兰考,叫她一声“妈妈”。在孩子们心中,她在哪,家就在哪……
午饭时间,袁厉害女士来到“植物人”丈夫身边,看着儿子小心翼翼给父亲喂食时,她满脸欣慰。得了重度肝病的小叔子也呆坐在床头,瘦得有些脱相,“你瞧瞧,两个等死的人,就是我现在生活的全部。”
5年前,兰考火灾事故后,袁厉害用三年时间才走出悲伤,日子稍微好些了,家里又多了现在的病患,“活个人真难”成为袁厉害的口头禅。在生活的打磨下,她变得一点也不厉害了。
爱人目前居住的地方,就是当年发生火灾的房子。袁厉害觉得,命中注定的巧合实在太多,她收养弃婴那些年,丈夫因为有情绪,几乎不在家住。烧死一些孩子后,得重病的丈夫终于回家了,却在孩子们去世的地方,静静等待死亡。
袁厉害50多岁,中等身高、不修边幅、体型肥胖的她,血压和血糖都很高,用手指轻按小腿后会留下一个坑,几分钟才能恢复过来,“我白天干活,晚上要输液。”她口中的干活,是在县医院门口卖烤红薯,但夏季生意不好,常被街坊叫走帮忙协调纠纷。
所以,很多时候有人去红薯摊找她时,只能见到铁皮炉子和不断重复卖红薯的扩音器,“我还是喜欢劳动,否则早死了。”袁厉害说,这一生,她估计很难享福。
发现弃婴,马上报警
当年,袁厉害收养弃婴的行为很难界定。从法律角度讲,她存在非法收养,可从伦理层面说,她不这样做,那些孩子怎么办?袁厉害始终认为,他们首先是条生命。
现在,袁厉害不那么做了,她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火灾事故后,连续4年,仍不断有人像丢垃圾一样,将缺陷儿童扔到她的摊位前。有了5年前的教训,袁厉害现在会直接报警,“让警车拉着我,把孩子送到福利院。”
“今年还没人扔过,去年有六七个。”袁厉害分析,问题弃婴之所以减少,是因为很多孕妇开始做四维彩超,发现有缺陷后直接做掉了。
袁厉害已经记不清具体从哪年开始收养弃婴了,“估摸有20多年。”海洋是她收养的第一个孩子,当年姑姑秀鸽正教她打烧饼,看见路人在围观弃婴,就说了一句,“这好赖是条生命,厉害你抱回家养吧!”就这样,她开始了收养人生。
那时候,她在县医院附近做小本餐饮,所以能在饮食上满足弃婴。她觉得,就是多了张吃饭的嘴。
慢慢的,问题弃婴越来越多。那时当地没福利院,所以连派出所的人,也常给袁厉害送弃婴,她先后养过100多个残疾孩子,“几乎是活一半,死一半。”
在袁厉害记忆里,被丢弃的孩子患病种类繁多,兔唇、脑瘫、白化病最常见,有的根本不知什么病,“还有的连脐带都没剪。”死亡的孩子,袁厉害只能将其埋掉,由于数量太多,她目前也记不清所有孩子的安葬位置了。
虽做着小生意,但这个行为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家人也时常表现出不理解,丈夫则天天和她争吵。但袁厉害还是选择了弃婴。最多时,她同时收养着30多个孩子,有时不在家,还有人去偷过她收养的孩子。不过,也有被偷走的孩子长到十几岁时,又悄悄被送回来。
如果不是媒体的宣传,袁厉害的名声则仅限于兰考县周边。随着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她也逐步被描述成了“爱心妈妈”。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些人偷偷将自家患有疾病的婴儿抱来给她,有些人甚至扔下就走。
“爱心妈妈”袁厉害不知道近日被曝光的河北“爱心妈妈”李丽娟事件,她的原则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绑架和威胁政府。而且,她几乎没向民政部门要过财物。
其实,她与兰考官方私下关系不错,大家彼此保持这种默契。如果不是2013年1月4日那场大火,袁厉害的今天,可能会更加厉害。
当年不幸丧生的7个孩子,后来都被政府安排火化。这5年,袁厉害没去过骨灰安放点。因此被处分的官员有的已退休,他们之间也早没了怨恨。
“政府对我不错,过年时,还给我送大米和油。”但5年来,袁厉害拒绝了一切形式的现金捐助,“事情都过去了,要钱干什么?”
对于媒体关注度的减少,袁厉害的儿子觉得是好事,因为他们要安静地生活。不过,袁厉害对所有媒体记者都给予了极大的热情。
她还记得,央视前记者柴静对她的一次深情拥抱,“可怎么也想不起她的样子了。”
采访时,她多次提到,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是媒体给的,“如果不是记者的关注,当年真有可能被判刑。”袁厉害虽不识字,但她从家人和其他记者那里知道了当年有篇《厉害女士》报道,对其进行了负面批评。
谈到这个细节,袁厉害哈哈大笑,这篇报道已成为她自嘲时的一种谈资,“他们其实也没什么恶意,都是年轻孩儿。”
袁厉害觉得,对于很多事情,她必须心胸开阔,否则活不下去。
她在哪,家在哪
火灾发生头三年,袁厉害每周都要买些吃的,从兰考到50公里外的开封福利院看孩子。第四年时,因丈夫患病,看孩子的频率变成两周一次,今年一月一次。
袁厉害说,收养弃婴占据了她太长时间,突然停下来后,心里空落落的,有时也会梦到孩子,但一切都成了过去式。“现在来看,送给福利院是对的,跟着我过不上好生活。”
其实,福利院曾是袁厉害的心结。1993年时,她听说开封有专门收养弃婴的福利院,当时,她养着十几个孩子,除了吃饭,还要看病,生活成本太大。于是,精挑细选了3个孩子,送了过去。但福利院没接收,理由是国家补贴低。
伤心的袁厉害,自此10多年没和福利院打交道,但她那里的弃婴越来越多,甚至高过福利院。2006年,她又带着孩子去开封福利院,又被拒收。
本不想再和福利院打交道的袁厉害,2008年时,福利院院长找上门,提出要将所有孩子带走,因为当年9月份,民政部等五部委下发了关于收养子女的通知,依据该文件,福利院每个孩子每月可获1000元补助。
由于情况复杂,这些孩子还是没进到福利院。火灾事故后,曾有媒体指责是袁厉害故意不把孩子送给福利院,并称她根据孩子的缺陷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
对于这个指责,袁厉害现在仍是一笑而过,“很多事你再解释也没人信,我怎么可能对他们进行等级划分。”
这5年,被袁厉害收养过的很多孩子,闲暇时都会回兰考,他们称呼袁厉害为妈妈,觉得她在哪,家就在哪。这令袁厉害很欣慰。
虽然几乎不识字,但对于现在孩子的情况,她都能一一列举,“有上学的,有工作的,还有当兵的。”提到参军的那个孩子,袁厉害满脸幸福,“他打电话总说,妈妈我给你些钱吧。你说,我要那钱干啥?”
而且,还有不少弃婴在兰考成了家,甚至生了孩子,“我都是当奶奶、姥姥的人了。”只要聊起那些孩子的现状,袁厉害的精神变得很好。
周边邻居,也早就忘记袁厉害曾是知名的新闻人物。在他们看来,袁厉害只是个小城里的小商贩,在用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方式,给众多问题弃婴搭建了摇摇欲坠却温暖有光的家。
袁厉害自己有三个亲生儿女,但她家户口本上,曾有20多个人的名字。现在,她也能叫出所有人的名字。
“有个白化病女孩叫媛媛,被开封市福利院收养了,现在在郑州上学,特别喜欢唱歌,一直想当歌唱家。”袁厉害说。但她的朋友却说,很多时候,学校不让她报名歌唱比赛,担心把袁厉害引出来。
袁厉害知道,自己的名字在很多时候格外敏感。不过,她明确表态,地方官员对她很照顾,提到一些官员名字时,她总是会加一句:“他们都是我的好弟弟。”
眼下,虽然多数弃婴被送走,但还是有两名男孩留在家中,而且都已参加工作,其中一名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他们都知道自己的弃婴身份,也深感袁厉害的恩德,但还是想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袁厉害替他们张罗了几次,可现在连打拐DNA数据库都还没加入。
“要是能参加央视《等着我》就好了。”袁厉害说。但她不知道,这档节目不是万能的。况且,两个男子对自己的身世毫不了解。不过,他们很懂事,袁厉害丈夫患病后,他们都以儿子的身份,轮班进行照顾。
“不想厉害,也早就不厉害了”
袁厉害说,她是操心命。8岁时,开始卖2分钱一碗的大碗茶,10岁跟着大人拉煤,只上过一个月扫盲夜校。18岁嫁给河北人杜灵彪为妻,然后常年在兰考县城关镇生活。
夫妻二人卖方便面、做餐饮,忙忙碌碌中,袁厉害开始了收养弃婴生涯。因为丈夫的不理解,1999年时,夫妻二人到城关镇办离婚手续,双方签好协议,就差领离婚证了,丈夫反悔,跑到袁厉害母亲家,蹲在桥头上哭,还一脚踢翻了铁锅。
婚没离成,从2000年开始,他们正式分居。袁厉害住在医院门口的窝棚里,后期,丈夫偶尔也帮她带孩子,但无法继续生活在一起。
袁厉害没想到,促使丈夫回家,居然是火灾事故发生后,他患上了重病。
让袁厉害操心的不只有弃婴,她丈夫的大哥去世后,嫂子也一直没离开她家,“我没孩子,也没改嫁,厉害管我十几年了。”
另外,由于袁厉害大大咧咧的性格,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虽然都成家了,但都和她生活在一起。
他们现在在兰考县人民医院门口还有个商店,是医院拆她家房子后置换而来的,收入虽然可以,但每年要承担全家人的开销以及丈夫和小叔子的医药费。
“孩儿他爸脑出血发病后,在医院住了4个月,花了20多万元,现在成植物人了,虽然在家中休养,也得天天吃药。”所以,袁厉害不忙时,就去医院门口卖烤红薯。
虽然家事让袁厉害劳累,但周围邻居只要有过不去的坎儿,都喜欢找袁厉害。
“夫妻吵架、子女不孝顺、邻里不和都找我。”袁厉害说,不知怎么回事,可能是自己傻,不怕得罪人。不过,经过她协调,最终大多能圆满解决。
采访间,她手机多次响起,都是需要协调事的,为让采访顺利进行,她只好关了机。但关机后不久,一位老人直接找上门,让袁厉害帮忙搬柜子,她马上招呼儿子去做。
因为在医院门口经营摊位久了,她和不少医生认识,很多人喜欢通过袁厉害去医院看病。子女们也习惯了她的一切行为,她也很珍惜外界对她的赞誉。
几年前,别人送她的几面锦旗,至今悬挂在客厅,2013年12月份参加“全国第四届好人论坛”的代表证,也挂在门上。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肯定。
而且,她在意媒体报道,袁厉害儿子说,只要她知道有自己的新闻,都会拉住别人念给她听,“不念完,肯定不让走。”
尽管袁厉害付出很多,对自己的生活标准也已降到最低,但5年前她出现在媒体图片中的上衣至今还留着。那件衣服挂在门口,虽已破烂不堪,但她舍不得丢弃,并主动穿上给记者展示。
“我不让孩子们给我买衣服。”袁厉害说。尽管她照顾了很多人,但觉得唯一属于她的是那张比单人床稍大些的双人床,上面则长期堆放着没有整理的衣物和大包的药品。
曾有媒体质疑过袁厉害有20多套房子,袁厉害笑称,是20多间,和“套”不是一个概念。现在,她们全家住在一栋5层楼里,在外人看来,家中经济雄厚。
“这栋楼的地基是我的,作为交换,房主给了我一层,其他都是人家的。”袁厉害说,自己没啥钱,这5年一点儿不轻松。
但5年的日子也没大的波澜,她多是在焦虑和惶恐中度过:“我特喜欢和你们这些有文化的记者聊天,你们一来病情都好多了。”
虽对未来无法预知,可袁厉害觉得自己一生都会劳苦。她发现,只要自己的生活刚刚转好,就一定有是非,“我就是这命。”
在袁厉害看来,现在照顾大人不比小孩轻松,“大人比较重,给他擦洗时候,连身都翻不过来。”不过,经历了那么多,袁厉害对很多事已释然,但仍有老年危机,“你别看我叫厉害,其实,不想厉害,也早就不厉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