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大一姐
重看了一遍央行徐忠和财政部化名“青尺”的吵架,大部分争论,财政部毫无疑问是处于下风的,因为数据不公开,话怎么讲都像是辩解。只有关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到底谁是地方债罪魁祸首上,双方的争论比较有交锋。
央行觉得是地方政府绑架了金融机构。
哎呀,我们金融机构很可怜的,又看不到你们地方政府实质的资产情况,你们政府还没有破产机制,金融机构只好默认你们刚性兑付,蒙着眼睛往外贷款,而现在有了问题,你们上下嘴唇一碰“政府不兜底了”,这不是摆明了赖账是什么?风险都转嫁给我们金融机构太不合适了吧。
财政部说你们金融机构哪个是白莲花啊。
有刚性对付的幻觉,是谁让你们有的?还不是你们自己加戏?你就说你们金融机构有没有想方设法让我们地方政府用各种方式非法担保吧?地方债野蛮生长那几年,是你们金融机构设计了一大批“高收益、低风险”的金融产品,要追究起来,挤占了资金往实体经济流动的,明明是你们金融机构。不然你说说看,那么复杂的金融产品,我们基层财政人员能设计出来?再说,我们一些地方政府不肯明白公开真实的债务水平,是出于当期的政绩考虑,就现有的体制,地方政府根本不可能赖账。现在的问题是,你们金融机构不要来绑架我们地方政府,出了问题,还想着让我们地方政府来兜底,这不利于理顺现在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别绕了一圈最后还是在走老路。
平心而论,央行徐忠的整个发言中,几乎都是有理有据,只有关于“金融机构的杠杆是被动加起来的”这句话,实在是护犊子心态溢于纸面了。我们的金融机构除了有政治任务外,也有盈利需要啊,加杠杆不是太正常了吗。把金融机构描述的跟玛丽苏女主角一样,这是给财政部白送的逻辑漏洞。
所以,财政部和央行在这一点的交锋才最好看。问题是,两方争论的都有道理,这里面的矛盾能不能解决?
徐忠在发言开始其实提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而且提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又解释道“有相当部分内容应该是制衡”。
“制衡”意味着权力的分发、下放。往大了说,往长远了说,往根子上说,这是要重新梳理体制问题的事;哪怕往小了说,就事论事,从有利于纾解地方债务的角度说,也是需要中央和地方权力重新划分的问题。
但这个问题哪有那么好解决的。
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广东第一书记在中央发言,说:现在中央权力过于集中,地方感到办事难,没有权,很难办。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
华主席听了一愣:立刻反问:你们想要什么权?
要权这个事儿,自古就是犯忌讳的事情。所以解决债务问题,很可能还是要走以往的老路,双方各自退让一点,金融机构承担点坏账,地方政府发个文件约束一下,来个新老划断,该兑付的还是要兑付,该兜底的还是要兜底,日子总要过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