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BBC
年终岁末,在中国,回家过年的都市白领,最头疼的可能是亲戚朋友的“催婚”。其次,可能就是围绕年终奖多寡的各种吐槽。
2018年,中国经济经历了贸易战、增速放缓、股市低迷,这些经济事件在年终奖上多多少少都能看到影响。
根据不同机构近期发布的年终奖分析报告,或许可以折射出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前景。
叫苦不迭:互联网、影视、金融
过去十年互联网是中国最具成长性的行业,也是高工资集中的领域。今年关于年终奖的大事件却最早从这里发端。
2019年初,知识服务公司“得到”在内部宣布,取消公司产品技术团队今年的年终奖,并称不是为了节约成本,也不是因为经济寒冬或者裁员,而是因为认为年终奖制度不合理,对真正表现突出的同事是不公平的,是所谓的懒政。
这一解释未能说服外界,还在社交媒体上引来一片指责。然而,紧接着,网约车公司滴滴宣布年终奖减半,高管更是一分不拿,而在此前一年,滴滴年终奖最高档达到10个月工资,平均也有2-4个月工资。美团和网易则身陷“年终奖前裁员”的质疑。
当然,有忧也有喜,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微信据称将发“人均280万元的年终奖”,不过,腾讯公关总监张军随即辟谣“年终奖有增长是真……人均280万?那是不可能的,醒一醒!”
同样“哀嚎一片”还有影视行业。名为“圈里人的隐藏者”的网友在微博上表示,“基本行业里有名的影视公司都在裁员和降薪,平台也在忙着反腐自查同时裁员。年终奖问了身边的人,基本各家都缩水,有的甚至缩了一半。”
影视业的寒冬指的是,范冰冰逃税案后,中国政府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要求自查自纠。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8年底,自查申报税款117.47亿元,已入库115.53亿元。有资深从业者在其朋友圈感叹,“不到规模一千亿的行业,补了一百多亿的税”。正因如此,新片的开机率锐减,相关从业者的年终奖也就没了着落。
另一个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经济的数据,是香港金融从业者的年终奖。《南华早报》报道,由于去年股市行情惨淡,今年香港银行从业者的“花红”较往年少了20%。
拿到年终奖者下降11%
整体趋势也与个体感受相符。中国一家人力资源服务网站智联招聘在针对中国2万名白领调查后,发布报告称,参与调查者中有55.17%表示能拿到年终奖,比例较2017年的66.1%下降近11%。
分行业来看,商业服务行业的白领能拿到年终奖的比例最多,为75.90%,其次是政府/非营利机构和金融业,分别为64.90%和63.14%,IT/通讯/电子/互联网行业垫底,仅有46.49%的白领能拿到年终奖。
不仅拿到奖金的人少了,数额也少了。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白领年终奖总体均值为7100元,低于2017年的7278元。
发17个月工资的年终奖还不知足
往年,经常有中国公司发高额年终奖而成为热点话题,今年也不例外,但主角换成了外国公司。
美国电子烟公司Juul Labs拿出了20亿美元作为年终奖,1500员工平均每人能拿130万美元(合人民币近900万元)。Juul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电子烟品牌之一,市值已达380亿美元。
而韩国一家公司海力士围绕年终奖的风波更让人羡慕。据《韩国时报》报道,1月23日,海力士称,公司在2018年创下历来最好业绩,决定向员工发放每月基础工资17倍的绩效奖金。
这么高的奖金却被员工工会否决——原因是2017年就发了16个月工资的年终奖,而2018年公司整体无论是销售还是利润都增长率几乎50%,相比之下,年终奖没有同比例增长,因此不满。报道引述韩国其他公司的员工让海力士的员工“当心怀感激,停止抱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