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367|回复: 1

【文化小课堂】元宵节 古人一定要做这些事!

[复制链接]

222

主题

476

回帖

4196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196
发表于 2019-2-19 22: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NYbaby 于 2019-2-19 22:53 编辑

来源:大纪元文/爱丽


2.jpg

说到元宵节,大家都知道要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等等。不过元宵节的习俗可远不止这些,尤其对古代的女子来说,还有好几件必做不可的事情。

咱们今天就来数一数从古至今元宵节到底有多少有意思的习俗,还有历朝历代都是如何庆祝这个节日的。

历朝历代元宵节天数的差别




3.jpg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随着朝代变迁,元宵节的天数也随之更迭。(视频截图)
咱们先来讲讲每个朝代元宵节的天数,最初在汉代的时候,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只有一天;唐代变成了三天;宋代加长到五天;到了明代要欢庆整整十天,从初八点灯一直到十七日的夜里才落灯,最后到了清朝又回到了三天。

九项元宵节习俗
1. 点灯

元宵节为什么要点灯呢,这要从元宵节的别名“上元节”说起。



道教把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这三天分别是主管天、地、人三官的诞辰,其中的天官大帝,民间普遍认为是“尧、舜、禹”中的尧帝,他的生日便是正月十五。





4.jpg



尧帝的生日在元宵节这天。(公有领域)
传说西汉的汉武帝曾在正月夜里在皇宫内燃灯祭祀“太一”神,这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神明的开端。

到了东汉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了中国。根据宋朝陈元靓《岁时广记》引述《僧史略》的记载:“汉法本传西域,十二月三十日乃中国正月之望,谓之大神农变月,汉明帝令烧灯,以表佛法大明。”

5.jpg

汉明帝敕旨兴建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Gisling/Wikimedia Commons)
汉明帝刘庄尊崇佛教,不仅在皇宫和寺庙内举行燃灯法会,又令全国无论士族庶民,一律挂灯,以表示对佛祖的尊敬和信仰。


从这个时候起,这种佛教礼仪从宫廷发展到了民间,逐渐形成了日后规模盛大的民俗节日。


我们可以从隋炀帝《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的诗中,看到当时隋代宫中张灯庆祝的热闹场面:“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这里的“梵声”,就是指念佛诵经的声音,所以元宵节点灯最初有礼佛和祭祀神明的意涵。



2. 灯市
随着元宵节在民间发展得越来越盛大,逐渐形成了办灯会赏花灯的习俗。



6.jpg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公有领域)
灯会上一定会有一些传统的舞龙和杂耍活动,《明宪宗元宵行乐图》里,就把街边杂耍的班子和卖杂货的小摊都请到了皇宫里,让皇帝和嫔妃们也能体验一把民间的乐趣。清代的《乾隆帝元宵行乐图》描绘的也是类似的场面。


3. 猜灯谜
中国的谜语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后来发展为在灯上悬挂小布条,猜中了有时候还能赢得好看的花灯。



南宋遗民周密,在他追忆南宋旧闻的《武林旧事.灯品》中描述了元宵灯谜的盛况:“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接下来,考验读者智力的时刻到了!


“你打我不恼,背后有人挑。心中亮堂堂,指明路一条。”(猜一古代日常用品)


大家可以猜到这是什么日常用品吗?答案在文末揭晓。



7.jpg
猜灯谜是元宵节习俗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视频截图)
4. 吃元宵


现今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或者汤圆,这种食品是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叫做元子、团子等。


8.jpg
元宵为元宵节不可或缺的食物。(龚安妮/大纪元)
明朝宦官刘若愚在《酌中志》记载了当时宫内元宵的做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注:“元宵是摇出来的,而汤圆是像包饺子一样包起来的。”


5. 赏月
正月十五是新年伊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会在这天里赏月和祭月,同时满月和汤圆都象征着阖家团圆,这也是一家团聚的日子。


9.jpg
不仅中秋节有赏月习俗,元宵节也有。(苏玉芬/大纪元)
明月当空,美景当前,文人们都喜欢赋诗一首,也流传下来好多名句。


最有名的要数辛弃疾的《青玉案之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 跳绳

10.jpg

跳绳在中国古代称为“跳白(百)索”,在明清时期大多都在元宵节这天举行。(视频截图)
跳绳在古代称为“跳白(百)索”,明清两朝的时候,跳百索大多都在正月十五日这天举行。

明朝刘侗、于奕正撰写的《帝京景物略‧灯市》中记载:“正月十五日,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

清代《乐陵县志》记载:“元宵期间,女子以跳绳为戏,名曰跳百索。”

7. 走桥
走桥也叫走百病,这是专属于古代女性的特殊习俗。在明清时代的书籍中,可以看到很多详细的描述。

例如,周用《走百病行》:“都城灯市春头盛,大家小家同节令。姨姨老老领小姑,攒掇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偏头风。”

平日里,女性在家中并不常有机会出门,但是这一天里,全家老小都要结伴去桥上走一走。


11.jpg
明《上元灯彩图》。(公有领域)
明代崇祯八年(1635年)初版刊行的《帝京景物略》记载:“(正月)八日至十八日,集东华门外,曰灯市。贵贱相遝,贫富相易贸,人物齐矣。妇女着白绫衫,队而宵行,谓无腰腿诸疾,曰走桥。”

明张宿《走百病》:“白绫衫照月光殊,走过桥来百病无。再过前门钉触手,一行直得一年娱。”

还有明蔡士吉《元宵曲》句:“郎莫看灯去走桥,白绫衫氅撒娇娇。走来儿怕双纤趾,不走儿愁一捻腰。”

后来走百病又衍生出了登高爬山、游街等等形式。最有意思的是北方辽宁因为天寒地冻,把走百病改成了走百冰。






















222

主题

476

回帖

4196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19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8. 摸钉
除了走桥,妇女们还会偷偷去摸钉,也就是摸城门上的门钉来求子,以京城的正阳门最为吉利。


12.jpg
摸钉,也就是摸城门上的门钉,为古代元宵节习俗之一。(Cory Doctorow/Flickr)
《帝京景物略》记载:“至城各门,手暗触钉,曰男子祥,曰摸钉儿。”

明蔡士吉《元宵曲》句:“姨儿妗子此门谁,问著前门佯不知。笼手触门心暗喜,郎边不说得钉儿。”

汪历贤《灯市竹枝辞》:

“丰颐广颡出侯门,熊白方甘狐白温。闻赐灯棚添彩索,千灯焰焰晓犹存。
长安灯市昼连宵,游女争呈马上腰。蹋蹋灯光莫归去,前门钉子玉河桥。”

9. 偷青
偷青就是偷菜,还有偷红、偷灯的说法。未婚配的男女青年在元宵节偷菜、偷灯是为了祈求佳偶,而已婚女性则是为了祈求生子。

《帝京景物略》记述道:“金元时,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虽窃至妻女不加罪,夷俗哉。”

虽说是为了讨个吉利,但偷东西不好,大家还是别学了吧。
https://youtu.be/rkF4eI1GaCE[/youtube]

刚才灯谜的答案是:“灯笼”,你猜到了吗?

▼ 相关影片(授权来源:爱丽Al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2 16:4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