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981|回复: 0

天上人间冬至日 传统节俗暖人心

[复制链接]

83

主题

732

回帖

2907

积分

金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907
发表于 2019-12-22 23: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大纪元
作者:容乃加


1.jpg

冬至是天上、人间一个重要的阴消阳长的转换点,冬至日,阴气至极、阳气萌动。 (pixabay)

冬至是天上、人间一个重要的阴消阳长的转换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也很重视“冬至”的实质意含。《三礼义宗》说冬至的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
天上冬至日 人间冬至节

人们度过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夜之后,天地间阴消阳长,“冬至阳气动”预告春回。2019年冬至是在12月22日,过了这一天,白日又渐渐延长。

“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到了日行的最南端,这就是“日行南至”;在北半球,冬至是一年中日最短、夜最长的一日,也就是“阴极之至”。从阴阳五行理论来看,冬至这一天是阴消阳长的关键日,“阴”到了极至转为消退、“阳”衰极

又开始萌生,这就是“阳气始至”,这是冬至带给人间最重要的讯息——“今日一阳生”(在南半球则恰恰相反)!长夜中透出了曙光,寒冷中将启动春暖!

2.jpg

冬至带给人间最重要的讯息——“今日一阳生”。(fotolia)

从周代到秦代,把“冬至”作为新年的开始,所以现在民间还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还有“初岁”的俗称。有些地方就说:“吃了冬至汤圆就长一岁了”,就是中华古文化流存下来的习俗。[1]

周代时,天子于圜丘(天子祭天之坛,亦即后世的天坛)举行冬至大祭,祀昊天上帝、祭社稷、祭人鬼,后代各朝也都敬慎地承袭着这种礼制,冬至祭天都是立朝最重要的一件事;在民间,地方祭祀社稷;家家户户祭神、祭祖。怀着敬畏、感恩之心过了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迎接万象更新,一年复始。[2]冬至祭祖的民俗也流传至今。

西汉时制定新历法太初历,改变了新年的起始日期,冬至变成了十一月中气。从而,冬至这一天成了仅次于新年的大节日——冬至节。

3.jpg
明宪宗  冬至一阳图 (台北 故宫博物院提供)
冬至节俗

从汉代到清代,中华民族都很重视冬至节,进入了现代,冬至还是一个中华儿女难以忘怀的温暖的节日。

从天地阴阳的循环来看,冬至是阴气至极的一岁之末,有哪些习俗?

在汉朝时,在冬至日偃兵息鼓,百官放假静休养身,朝廷停止议政,官府不听事,举行岁终大祭,放五天返乡假,允许地方小吏和民间都放假宴饮送冬。冬至后边关也关门了,所以人们要赶冬至前返乡。民间家家户户举行岁终大祭,就像过年一样,家人团聚在一起祭祖、宴饮庆冬至节。[3]

宋代人过冬至,家家户户都拿出积蓄备办新衣新帽、聚会玩乐互相祝贺,市场上很热闹,官府在冬至节开放“关扑”,允许民间可以赛输赢的方式来买卖物品。有的习俗流传到明清,承袭至今。[4]清朝时,江南苏州(古吴中)的人们,在冬

至节穿新衣、戴新帽互相贺节,宛然就是过年的景象,徐士镜《吴中竹枝词》唱:“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

冬至正是一年中最严寒的时候,中国北方逢冬至吃水饺,传说是东汉时,“医圣”张仲景曾在河南为冻坏耳朵的庶民施药济食,留下了“安耳朵”的药膳,演变成吃水饺的习俗。在严寒的冬日,吃着暖和身子的水饺,真是慰贴人心啊!为了袪除阴气,南朝时还流行冬至日吃红豆粥,据说可以攘除疾疫。[5]

4.jpg
富且昌 宜侯王 天延命长丝履。(hanfulove/Wikimedia Commons)

三国时代,在冬至节有个很温暖、贴心的温馨习俗——“献袜履”,媳妇送鞋送袜给翁姑(即丈夫的父母亲),祝贺冬至纳祥、迎福。[6]

曹魏的曹植说“冬至献履贡袜”[7]这种习俗古代就有,不仅在民间,在宫中也有,臣子献履贡袜,祝颂国家亚岁(冬至)迎祥,冬至纳庆。从古代的履袜来看,不仅讲究实用保暖,还讲究造型和图案纹样、花色的美观,鞋面宛若一幅刺绣画,给人一冬温暖好心情。

冬至阳气动,人们怎样迎春、迎新生?有哪些节俗?

古时就留下从冬至起数九迎新春的习俗,“九九消寒图”的游戏受到许多人喜爱。

南北朝时宗懔所着《荆楚岁时记》记载:“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冬至后八十一日,人间就可见到百花盛开的春分景致了。其实在先秦时代就有类似的习俗了,春秋时代的书《管子》记载:“冬至之日始,数四十六日,冬尽春

始”,那时的“冬尽春始”指的是“立春”。后来在清代时,演变出“九九消寒图”的雅趣游戏。
5.jpg
文字版的“九九消寒图”,“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公有领域)

“九九消寒图”的内容有的是诗句,有的是图画,选九笔的字九个作成一诗句构成“消寒图”的主干,添上画儿,比如:“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雁南飞柳芽茂便是春”等等。图画版“消寒图”,有画圆的、有染梅的,还有文图并茂的葫芦形消寒图,配上押韵的“九九歌”,内含历史典故。

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每天在“消寒图”上画一笔,数完九个九日,期间将从冬至历经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等节气,画完八十一划,就到了“春分”日,放眼大地将是春色深深的景象。

6.jpg

清 乾隆御题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清宫旧藏。(公有领域)

吃汤圆也有迎新岁的含意。尤其是中国大陆南方的冬至食俗以汤圆为代表。圆圆的汤圆象征天、象征冬至太阳,“圆”谐音“元”,带有“一元复始”的迎新含意;红白两色的汤圆,象征天地阴阳交泰。冬至祭祖之后,全家团聚吃汤圆,称作“添

岁”,就是迎新年了,所以俗谚说“吃了汤圆长一岁”。汤圆古称“牢丸”、又称“牢九”,又有“汤团”、“团子”、“圆子”、“粉角”、“丸子”的叫法。南宋人诗中就有“浮圆子”(即煮汤圆)的说法。

7.jpg

冬至汤圆,圆圆的汤圆象征天与冬至太阳,红、白汤圆象征阴阳交泰,同时寓意“一元复始”。(龚安妮/大纪元)

南宋时,都城临安人流行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用来祭祀祖先,后来逐渐盛行开来成为节俗。[8]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俗谚。馄饨和饺子的做法也类似,饺子在明代之前也称为“馄”。 所以,那时候的“馄饨”和“饺子”也可能是不同地方的叫法。

“馄饨”一词和“混沌”谐音,有个相关传说,说冬至吃馄饨乃是纪念中华始祖盘古诞生于混沌之意。上古时,冬至日象征新岁的开始,而盘古开天则是带来中华民族的诞生。馄饨颇似天地浑沌之象,吃馄饨具有祝贺初生、新生的意义。[9]

8.jpg
鲜虾馄饨汤。(大纪元影片截图)

北宋时隆重庆祝冬至,“报时”迎新。北宋京城冬至时,在“钟鼓楼”广场有鸡唱、鸣鼓“报时”的盛大仪式。

诗圣杜甫有诗吟:“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节,人间与天上同步驱走阴寒,迎新生、纳祥庆!敬天、祭祖,家人团聚,献袜履和各种食俗都温暖着代代中华心。
注释:
[1]《史记·天官书》就记载:“岁始或冬至日,产气始萌。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

[2]《周礼春官·神仕》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3] 见《后汉书‧志‧礼仪中》和蔡中郎《独断‧卷下》记载。

[4]《东京梦华录‧卷十‧冬至》原文:“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5]《荆楚岁时记》说:“冬至日,量日影,作赤豆粥以禳疫。按共工氏有不才之子,以冬至死,为疫鬼,畏赤豆。故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之。”

[6]《太平御览·卷二八·时序部·冬至》:后魏崔浩《女仪》说:“近古妇人,常以冬至上履袜于舅姑,践长至(*冬至)之义也。”

[7]《冬至献袜履颂表》:“伏见旧仪:国家冬至献履贡袜,所以迎福践长,先臣或为之颂。……亚岁迎祥,履长纳庆。不胜感节,情系帷幄,拜表奉贺,并献纹履七量,袜若干副。”

[8] 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提及:“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饨。”;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也提到:祭祀以馄饨祭祀祖先。

[9] 清代《燕京岁时记》就记载:“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
责任编辑:王愉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2 18: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