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69|回复: 0

最后的审判 (189) 孟子 盡心上(1)中共口罩外交丢人现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2 15: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日月同辉有其中 于 2020-4-23 08:06 编辑

孟子   盡心上(1)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脩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曰:「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古之賢士何獨不然?樂其道而忘人之勢。故王公不致敬盡禮,則不得亟見之。見且由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之乎?」

孟子謂宋句踐曰:「子好遊乎?吾語子遊。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脩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曰:「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

孟子曰:「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来源

數位經典網站/孟子/孟子原文/盡心上




——————————————————————————————————————————




白话译文


孟子说:“充分广大自己善良的本心,这就是懂得了人的本性。懂得了人的本性,就懂得天命了。保持住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办法。短命也好,长寿也好,都不三心二意,只是培养身心以等到天命,这就是人安身立命的方法。”


孟子说:“天下的事没有不是命运决定的,只要顺理而行,所接受的便是正命;所以,懂得命运的人不会站在危墙之下。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接受的是正命;犯罪而死的人,所接受的不是正命。”


孟子说:“追求便会得到,放弃便会失去,这种追求是有益于收获的追求,因为所追求的对象存在于我的内心。追求有一定的方式,至于得到得不到,则听由命运决定,这种追求是无益于收获的追求,因为所追求的对象存在于我的内心之外。”


孟子说:“天下的一切我都具备了。如果反身自问,自己是诚实的,那便是最大的快乐。不懈怠地推己及人,按此做下去,那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便捷的了。”


孟子说:“做了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习惯了却不知道其所以然;一生都从这条大道走去,却不了解这是什么道路的人,这是个一般的人。”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那才是真正的不知羞耻呀!”


孟子说:“羞耻对于人来说,关系重大。那些搞阴谋诡计,干奸诈机谋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使用羞耻的。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那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孟子说:“古代的贤能君主喜欢好言善行,因而忘记了自己的富贵权势;古代的贤能之士何尝不是这样呢?乐于走他自己的道路,因而就忘记了别人的富贵权势,所以王公如果不对他恭敬尽礼,就不能与他多次相见。相见的次数尚且不够多,更何况要他作为臣下呢?”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给你讲讲游说之事。别人知道我,我自得其乐;别人不知道我,我也自得其乐。”


宋勾践问:“要怎样才能够自得其乐呢?”


孟子答道:“尊尚德,乐于义,就可以自得其乐了。所以,士人在不得志时,不失去义;得志时,不离开道。不得志时不失义,所以自得其乐;得志时不离开道,所以百姓不至于失望。古代的人,得志就恩加于百姓;不得志就修养个人品德,以此表现于世人面前。不得志就只修善自身,得志就以恩惠施天下。”


孟子说:“等待周文王出来才奋发的人,那是一般百姓。至于那些英雄豪杰,即使没有周文王,也能奋发。”


孟子说:“把春秋时韩魏两家大臣的财富加于其身,如果他视盈若虚,这样的人就远远超出一般人。”


孟子说:“如果役使老百姓是为了使他们生活安逸,老百姓即使劳苦也不会怨恨。如果杀人是为了使老百姓得以生存,那人即使被杀也不会怨恨杀他的人。”


孟子说:“霸主(的功业显著,恩惠易见),所以他的老百姓欢喜快乐;圣王(的功德浩荡),所以他的老百姓心情舒畅。百姓被杀也不怨恨;得到好处也不知是谁的功绩;老百姓每天向好的方面发展,也不知是谁让他们如此。圣人经过的地方,使百姓得到教化;圣人所在的国度,其教化如神。圣王之政浩浩荡荡,上与天,下与地同时运转,怎么能说是小小的补益呢?”


孟子说:“仁德的言语赶不上仁德的音乐入人心之深,良好的政治赶不上良好的教育那样获得民心。良好的政治,老百姓怕它;良好的教育,老百姓爱它。良好的政治可以获得老百姓的财富,良好的教育则能获得老百姓的心。”


孟子说:“人不通过学习便能做到的,这是良能;不通过思考便会知道的,这是良知。二三岁的小孩没有不爱他的父母的,等他长大后,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亲爱自己的父母是仁,尊敬自己的兄长是义,这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通行于天下。”




来源


《孟子》第13章尽心上(译文)| 儒家经典 - 劝学网




——————————————————————————————————————————




孟子   盡心上(1)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脩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求【取舍的口放贝上:→】則得之,舍則失(down,)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原,)在外者也。」

孟子曰:「(天下【down,】)萬()物皆備於(含)我矣。反身而誠(潜【】心),樂莫大焉。強(取qian,)恕而行,(久【】而久【】之,)求仁莫近焉。」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原,)不知其道者,眾也。」

孟子曰:「人不(含下,down,)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曰:「恥之於(含)人(重,含)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曰:「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含),古之賢士何獨不然?樂其道而忘人之勢(含)。故王公不致敬盡禮,則不得亟見(人见:伣 qiàn,)之。見且由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之乎?」

孟子謂宋句踐曰:「子好遊(含)乎?吾語(讲一下【down,】)子遊。人知之亦囂囂(取一口放貝上:),人不知亦囂囂。」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原【】来的道)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down,)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含)民;不得志,脩身見(人见:伣 qiàn,)於世。窮則(就,)獨善其身,達(取口放贝上:→)則(就,)兼(古同:傔qiàn,;作jian时,意:加倍)善天(含一【one,】大)下(down,)。」

孟子曰:「(愿,)待文王而後興者,凡(下,down,)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取wan,)猶興。」

孟子曰:「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含欠,)然,則()過人遠()矣。」

孟子曰:「以佚道使(下,)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

孟子曰:「霸者之(下,)民,驩虞如也;王(取wan,)者之民,皞皞如也。殺之而不(含一【one,】个)怨(),利(含)之而不庸,(下,)民日遷()善而(完【】全)不知為之者。夫君子所過者(就【】都【佥,音:】得到教)化,所存者(就【】如)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叫,含丩 jiū,)小補之哉?」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孟子   盡心上(1)
 

孟子曰:「盡其心者,(当,)知其性也。(常,取chan,)知其性,則(当,)知天矣。(常,取chan,)存其(含)心(当【】中),(常,取chan,)養其(含)性,所以(因【含囗,古同:】此)事(含)天也。殀壽(含工,)不貳,脩身以(愿,)俟之,所以(因【含囗,古同:】此)立命也。」

孟子曰:「(天下【down,】的事【含】)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因【含囗,古同:】此懂【含】得)命者(一【one,】人),不立乎巖牆(取qian,)之下(down,)。盡(尽,含厂,取chan,)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含工,)命也。」

孟子曰:「求【取舍的口放贝上:→】則(就,)得之,舍則失(down,)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因【含囗,古同:】为所追求的对象存在于我的内心当【)。求之(常,取chan,)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含)益於得也,(因【含囗,古同:】为)求(原,)在(内心当【的)外者也。」

孟子曰:「(天下【down,】)萬()物皆(常,取chan,)備(含共字头,音:)於(含)我矣。反身而誠潜【;down,】心),樂(常,取chan,)莫大焉。(含弓,→)強(取qian,)恕而行,(久【】而久【】之,)求仁莫近焉。」

孟子曰:「行(过,)之而不著焉,習(过,)矣而不察焉,終()身由(含)之而(原,)不知(道过【】)其(含)道者,眾()也。」

孟子曰:「人(常,取chan,)不(含下,down,)可以無恥。無恥之恥(不【含下,down,】知羞耻的那种羞耻),無恥矣。」

孟子曰:「恥之於(含)人(重,含)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曰:「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含),古之賢士何獨(含)不然?樂其(固,含囗,古同:)道而忘人之勢(含)。故王公()不致敬盡(尽,含厂,取chan,)禮,則不(含下,down,)得亟見(人见:伣 qiàn,)之。見且由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下,down,)之乎?」

孟子謂宋句踐曰:「子(常,取chan,)好遊(含)乎?吾語(讲【含廾,】一下【down,】)子遊。人知(道过【】)之(吾心)亦囂囂(取一口放貝上:),人不知(道过【】)(吾心)亦囂囂。」

曰:「何如斯(含)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常,取chan,)不失(down,)義,達不離道。窮不(含下,down,)失(原【】来的道)義,故士得己焉;達(常,取chan,)不離道,故民不失(down,)望焉(含工,)。古之人,得志,澤加(含→)於()民;不得志,脩身見(人见:伣 qiàn,)於世。窮則(就,)獨(含)善其身,達(取口放贝上:→)則(就,)兼(古同:傔qiàn,;作jian时,意:加倍)善天(含一【one,】大)下(down,)。」

孟子曰:「(愿,)待文王(coming down【】)而後興者,凡(含厂,取chan,)(下,down,)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含)無(含)文王(取wan,)猶(当【】常,取chan,)興。」

孟子曰:「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含)自視欿(含欠,)然,則()過()人遠()矣。」

孟子曰:「以佚道使(下,)民,雖(含)勞(截取劳共字头,音:)不(生)怨();以生道殺()民,雖(含)死不(含下,down,)怨殺者。」

孟子曰:「霸者之(下,)民,驩虞如也;王(取wan,)者之民,皞皞如也。殺之而不(含一【one,】个)怨(),利(含)之而不(含下,down,)庸(含厂,取chan,),(下,)民日遷()善(含工,)而(完【】全)不知為之者。夫君子所過()者(就【】都【佥,音:】得到教)化,所存者(就【】如)神(含),上下(down,)(常,取chan,)與天地()同流(组合:盂去掉下竖钩,音:guǒ,)(运轉【含】),豈曰(叫,含丩 jiū,)小補之哉?」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down,)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生畏惧),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含工,)教得民心。」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过,)而能者(人不通【含】过【】学习便【含】能做到的),其(含)良能也;所不(含下,down,)慮而()知者,其(当,)良知也。孩提之童(含),無不知(过,)愛其親者;及其長(取chan,)也,無(含)不知()敬其(含)兄也。親親,仁也;敬長(取chan,),義也。無他,達之(通【含】行于)天下(down,)也。」






孟子   盡心上(1)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壽不貳(取一横放入不:),脩身以俟之,所(含斤,)以立命也(截取横折钩,放入点提:)。」

孟子曰:「莫非命(理,)也,順(含竖,)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可【】站)立()乎巖牆()之下(取撇、横放入:)。盡()其道而死(含夕,)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含)在外者也。」

孟子曰:「萬物皆(尽,)備於(截取干放入点撇:)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截取十、点撇放入)莫近()焉。」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含)矣而(竟,取jin,)不察焉(含正,韩正),終身由之而不(取一横放入:)知其道者,眾也。」

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截取横折钩,放入点提:)機變之巧者,無所(含斤,)用恥焉。不(取一横放入:)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曰:「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古之賢士何獨不然?樂其()道而忘()人之勢(截取横折钩,放入点提:)。故王公不(取十重合到中间:)致敬(取jin,)盡()禮,則不(取一横放入:)得(截取寸横折钩,放入提:)亟見之。見且由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之乎?」

孟子謂宋句踐曰:「子好遊乎?吾語子遊。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别人知道我,我自得其乐();别人不知道我,我也照【】样(含王,汪洋)自得其乐。)。」

曰:「何如斯(就将【】)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截取寸横折钩,放入提:)志,脩身(就将【】)見(取jin,)於(截取干放入点撇:)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曰:「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

孟子曰:「附(截取寸横折钩,放入提:)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含见,取jin,)欿然,則過人遠矣。」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夫君子所(含斤,)過(截取寸横折钩,放入提:)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育,)得()民心。」

孟子曰:「人之所(含斤,)不學(習,含)而能者,其良能也;所(含斤,)不(放入一横:)慮而(截取横折钩,放入点提:)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含见,取jin,)者;及其長也(截取横折钩,放入点提:),無不(放入一横:)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取撇、横放入:)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4 19:0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