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180|回复: 1

安徽望江投河者事件:不可批评的警察和拒绝义务的国家

[复制链接]

7600

主题

234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2085
发表于 2020-12-12 05: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源: 端传媒

12月4日,一段警察未能救援投河自杀者的视频在中国互联网传播。视频显示,当天在安徽省望江县,一名女子站在河水中欲轻生,两名警察站在两米外的岸边劝导,女子突然向前跳入深水区,在场四名警察缓慢结成“人链”下水,随后一名围观者跳下水救人,但女子已经沉入水底。另一段视频显示,女子跳下深水区后,警察才穿上救生衣。

视频流出后,舆论两极分化,许多网民谴责警察救援不积极、不专业;另一部分网民则表示,不能要求警察跳入水中救援,因为“警察的命也是命”。这一说法挪用自“黑人的命也是命”,后者原是抗议针对黑人的系统性暴力(尤其是美国警察对黑人的暴力),如今却诡异地在中国被用来形容警察的处境,仿佛警察才是事件中的受害者。

顺着“警察的命也是命”的思路,中央电视台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发表评论引导舆论:“挽救一个生命,不应该以牺牲另一个生命为前提。”中共中央政法委同日表态,也采用同一逻辑。



官方的辩护立论当然站不住脚,公众要求警察积极救援,并不必然导致以命换命。而正如有评论作者所指出的,宣传机器选择的辩护逻辑,伤害了他们近几年苦心经营的“最美逆行者”的主流叙事——“公务人员+危机时刻+冒险营救”。
……

关于望江事件,舆论场有另一种流行观点——自杀的人不值得救。中共中央政法委的文章也隐晦表达了类似意思:“当他们走上天台、跨进河流,一切救援都称不上及时”。这一论述把事件的焦点从警察的“见死不救”(没有尽力),转移到受害者身上,从而让一场发酵中的关于信任危机的讨论戛然而止。

一些持批评意见的网民形容当事警察“冷漠”,上一次引发大规模的“冷漠”控诉的,还是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18个路人走过被撞倒的2岁女童身边而没有施以援手。再往前一次,则是2008年的范跑跑事件——地震来临时,老师先于学生逃离教室。

望江事件中,女子跳入深水区后,先后有两个围观群众跳入水中试图救援,而岸边的警察则行动迟缓。这些影像足以支撑起对当事警察“冷漠”(而不仅是不专业)的指责,如果回到十年前的中国社会,官方理当面对道德和公信力的双重危机,但现实是这些讨论被迅速打散。

从近期另一个公共话题,可以窥见危机消解的逻辑。12月5日,15名擅入未开发溶洞的户外活动爱好者失联,经过三天的搜救全部被找到。此事在舆论场引起一边倒的谴责:浪费公共资源;搜救费自己出;直接判五年;自己找死救他们干嘛。

一个人必须安分守己,遇上危险才值得被拯救,否则就是“浪费警力”。其中隐含的是道德话语对权利话语的替换——警察不是在履行职责和义务,而是在施舍。官方的“逆行者”叙事最早开始于一幅描述天津大爆炸的漫画,危险发生,普通人逃离爆炸现场,消防员逆行进入危险中救人,这不仅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还是一种比普通群众(他们的形象是逃离危险)优越的道德。

警察救助投河自杀者,本是公职人员对普通公民(或群众)的责任,在道德话语之下被改写成一道有中国特色的电车难题:一群更值得活下去的人,是否应该舍命去救一个不那么值得活下去的人?而在社交媒体的讨论中又的确有人讲出心中答案:“两个选一个,我选择警察活下去。”

一旦发生重大事件,进入危机状态,这套支配着中国社会的道德话语就浮出水面,把责任推给道德亏损者,而非问责体制内的掌权者。

……

回到望江事件,“警察不是超人”是一次走漏风声,它表明国家正在快速剥离对人民的义务关系。不仅如此,一整套道德话语反过来把义务加在人民身上——应当共情国家的不容易,不要要求“超人”永远创造奇迹。

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对望江事件发表了跨省评论:“现场的人员既然有时间拍视频或已发现……可先期开展应急救助或劝阻,而不是 ‘围观’ ‘冷漠’看着生命消亡。”同样,今年8月份,当江西抚州公安在一起杀人案中被网民质疑救人不力时,其官方微博也发出回应:“希望你能作为优秀的人民群众来帮助我们抓捕逃犯”,“我们不希望受到委屈和无端的指责”。

作为国家暴力机器,警察在宣传阵地上把自己和围观群众放在同一起点,要求得到人民的谅解,一旦受到委屈,则明言威胁(自己去抓捕逃犯),其上级单位也要求群众爱惜他们(莫让施救者寒心)。类似的以官方名义发表的警察言论数不胜数。相关言论并没有受到纪律惩戒,抚州公安8月份关于渎职的调查也没有后文。由此,这种乖戾的性情,与其看作个别警察的情绪,毋宁看作是人格化的国家的脾气。

这幅图景已经太过古怪:权力集中的国家,把自己人格化为道德高尚的“逆行者”,又强调自己的英勇“逆行”是奇迹而非义务,因为已经付出很多,要求人民多体谅自己,不可让自己受委屈。其内心活动直如咪蒙风靡一时的文章:“因为你喜欢我,所以我就该无条件惯着你?我欠了你的?”——而如果是人与人的关系,这么说又不无道理。

这一切早有征兆,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中,中国年轻人用饭圈追星的方式爱国,把国家拟人化为偶像(“守护全世界最好的阿中哥哥”),对国家角色的改写(饭圈规则,“哥哥”只能被维护,不能被质疑),正好与中国政治气候的转变相契合。受此启发,宣传机器在最近一年中对流量和偶像话语的运用日臻成熟。

随着这一整套道德话语与偶像话语越来越深入中国社会,下一次的望江事件发生,舆论将再无波澜。

发表于 2020-12-13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文明社会,每个普通人都是见义勇为者,天朝则相反,事不关己见死不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12: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