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 自由亚洲电台
中国首批援助疫苗运抵巴基斯坦 安全性再度引发国际担忧
中国外交部日前声明中国第一批对外援助的新冠疫苗已运抵巴基斯坦。但与此同时,中国公安部在江苏等地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新冠疫苗案件。在世界各国上演疫苗争夺战之际,假新冠疫苗在中国的出现似乎向人们敲响警钟,要对中国的疫苗多打几个问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2月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第一批对外援助的疫苗已运抵巴基斯坦。去年十月,中方承诺将以捐赠和无偿援助等多种形式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1日凌晨运抵巴基斯坦的疫苗是自作出承诺以来的首次落实。同时,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中国公安部近日破获一起特大制假售假新冠疫苗案件,再次引发公众对中国疫苗安全性的质疑。
无视假疫苗泛滥却对外援助 引发纳税人质疑
武汉疫情受害者家属张海告诉本台,他无法理解中国政府在无法保障疫苗本土供应的情况下无偿向海外提供援助:“我总想问他们(当局),你们有向国外援助这援助那的精力,这种援助不需要经济投入吗?为什么不能善待自己的人民?对外援助很大方,对我们这些受害者家属完全是无视。”
张海也对中国疫苗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我也看过报道,有些疫苗效果并不好,有效率跟别的国家比起来低很多,(对外援助疫苗)有点操之过急。”
中国国家卫建委副主任曾益新在1月27日举行的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1月26日,中国已完成2276.7万剂次新冠疫苗接种,然而,距离至少为60%的人口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以实现群体免疫的国家目标,这只是刚刚开始。
专家:缺乏国际监督 疫苗直接援助存在风险
美国流行病学家黄志环(Jennifer Bouey)此前在接受本台采访时曾表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疫苗产能首要保证本国国民接种,其次是满足第三方国家订单,最后才向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新冠疫苗保障机制(COVAX)供应。黄志环认为,中国向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直接提供疫苗援助是绕过世卫组织的对其疫苗安全性的审查,对中国和受援助国都存在一定风险。
她说:“我觉得世卫组织的(测试)要求也是合理的、对的,对中国也好,中国这样经过世卫组织的质量保证,这样出口的疫苗中国、世卫组织和其它国家都不用太担心。中国和其它国家一对一的合约,可能很多国家自己本身没有质量保证的能力,所以对中国和那个国家都会有一定的风险。”
据《中国日报》报道,中国国药集团和北京科兴生物已向世卫组织提交了申请,世卫组织正在对申请进行审查,最早可能在三月份对这两项申请作出决定。
黄志环说,绕过国际的检验标准直接提供对口援助此前曾出现过问题。她说:“在2010年到2011年的时候,中国向非洲提供了很多抗疟疾的药物援助,当时也是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中国又不是一个SRA(世卫组织严格监管机构)的国家,所以没有第三方更严格的质量保证机制。假冒的问题在2010年到2011年也出现了。”
黄志环认为,世卫组织并不具有强制力,在中巴双方达成双边援助协议时,世卫组织并不能阻止其进行疫苗交易和捐赠。鉴于中国疫苗的临床数据还未正式公布,也未获得世卫组织的质检证明,中国应该更加小心地对外提供疫苗援助。她警告说,疫苗接收国也要对中国疫苗进行独立的临床试验,以规避风险。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同样对在缺乏试验透明度的情况下直接对外提供中国疫苗援助表示担忧:“(中国疫苗)它的标准要比世卫组织的标准还要低,而且现在可以看到中国在逃避世卫组织的各种监管,包括病毒的发源和传播。中国可能很自信,觉得它没问题,但我觉得未必,从疫苗战来看,中国潜在的危机还没有真正爆发。”
周一爆出的中国多个省市有人用生理盐水制造假的新冠疫苗的消息,应该更加警醒世人,要对中国的疫苗多打几个问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