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亚洲
2012年,一位美国妇人购买的万圣节装饰盒里,出现了一张写着来自中国辽宁马三家劳教所的求救纸条。这个故事引起维吾尔裔美籍记者艾美莉亚·庞(Amelia Pang)的注意,并展开多年的调查。她与本台记者唐家婕分享她在最新出版的《中国制造——一个囚犯,一封求救信,以及美国廉价商品的隐形代价》(Made In China:A Prisoner,An SOS Letter,And The Hidden Cost Of America's Cheap Goods)一书中,如何一步步追踪廉价中国商品背后的人权隐忧,以及新疆集中营如何复制并扩大中国令人诟病的劳教系统。
下面是本台记者唐家婕与《中国制造》一书作者艾美莉亚·庞的访谈。
从中国劳教所到美国俄勒冈
记者:《中国制造》这本书的灵感是来自于曾在2012年轰动美国、来自中国的求救信。这个故事为什么吸引你一直追踪下去?
艾美莉亚·庞:我在当时就对这个故事产生兴趣。一位住在美国奥勒冈州的妇女打开从Kmart买来的万圣节装饰,发现一封来自中国政治犯的求救信。这个中国囚犯孙毅被迫每天工作18小时,基本没有报酬,纸条上用英文写着,“如果您碰巧购买此产品,请将此信转寄给世界人权组织。”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发现这类求救信,甚至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但没有人真正谈论过这个问题:供应链,透过强迫劳动制造的产品,最终出现在我们的商店里。我很想探讨我们从中国采购廉价商品的基本问题,甚至是消费者可以参与解决的问题。
强破劳动、酷刑、性暴力
记者:你在书里触及很多面向,中国对良心犯的恶意抓捕、对自由宗教的打压,到强迫劳动、供应链、外来采购商、快速时尚的问题,这整个调查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艾美莉亚·庞:我认为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聆听这些劳教所幸存者讲述他们的经历,他们遭受酷刑的情况、尤其性暴力非常普遍。倾听这些痛苦,再重新写成故事变成一本书是很艰难的过程。
记者:能细说一下这些中国监狱的故事吗?跟我们在西方世界看到的监狱有什么不同?
艾美莉亚·庞:完全不一样。中国政府试图声称他们是一样的。但是,当美国人被监禁、被判刑,他们有最基本的机会寻求律师,遵守一定程序。在中国的监狱,或是用其他各种称号的拘留中心、戒毒“康复”中心、看守所或所谓拘押维吾尔人的“职业培训中心”,这些设施拘留未被审判的人,他们没有机会会见律师,却常遭受无限期地任意“拘留”。在这些地方,他们被迫一天工作15到20小时,几乎没有工资。
新疆集中营是中国劳教制度的延伸
记者:你在调查这些劳教所的这几年,新疆集中营、强迫劳动的故事也慢慢浮出台面,你在这两者之间看到了哪些相似性吗?
艾美莉亚·庞:新疆的事情令人非常震惊,但它实际上是中国非常古老的强迫劳动体系的延伸,而且场景和许多故事看起来和许多遭受强迫劳动者的经历并没有太大不同,他们被迫通过劳动或接受“再教育”得以继续生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新疆集中营)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新现象,但我还可以肯定地说,新疆的情况是强迫劳动的恶化及扩大。
验厂制度出了大问题
记者:你的调查很大一部分探讨验厂(Audit)制度的问题,你是怎么进行调查的?现存的中国验厂制度有什么问题?
艾美莉亚·庞:这非常重要,我与中国审核员进行访谈,他们为西方公司审验中国工厂,以确保工厂的劳工条件、卫生状况符合相关标准。这些工厂大多是大型跨国公司的产品来源。
这些审核员告诉我,以目前西方公司设计的审核方式,很难发现供应链中的强迫劳动。因此,即使像Kmart、H&M或Walmart这样的公司口中说着:我们绝不允许供应链中有强迫劳动。他们实际上并没有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因为验厂制度并没有让他们去探究是否有强迫劳动的事实。
记者:审验出是否存在强迫劳动非常困难吗?
艾美莉亚·庞:目前公司进行的许多审计工作是非常肤浅的,只需花费几百美元检查工厂的清洁程度、产品质量、设备运作是否正常。他们无法发现复杂的一面,比如工厂将某些生产线分包给强迫劳动中心。
要查出这些其实并不难,他们可以定期派秘密审查员来检查工厂,跟随着工厂的卡车查看所有有联系的相关供应厂家。将某个产线外包给劳教监狱是很常见的事。我在2018年到中国调查时,就拜访了戒毒中心、拘留中心,警卫向我证实里面的囚犯从事制造工作。我跟随着这些中心出入的卡车,发现他们直接送达其他工厂,包括一家苹果官方公司的供应商。不幸的是,没有任何法律强制公司必须改善其验厂制度,根本问题没有办法解决,美国公司也不希望这样的规范被写入。但《防止强迫维吾尔劳动法》也许可以开始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公司承担更多责任,防止强迫劳动进入供应链。
消费者责无旁贷
记者:作为在供应链的最末端的消费者,我们能做什么呢?
艾美莉亚·庞: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对于公司运作、工厂采购情况有所意识,我们有权要求公司披露更多与工厂合作、审核工厂的信息,而不是只用一些营销流行语声称自己的公司关注道德问题、关注工人权益而已。在社交媒体时代,我们的一个关注、一条推文、一张帖子都能够有影响力,这一切可能始于消费者有意识地关注一件小事。
记者:你提到这几年才开始探索自己维吾尔裔的身分,这样的身分认同为你关注这类故事带来怎样独特的视角?
艾美莉亚·庞:这无疑让我的视角增添了更多色彩,即使我出生于美国并在美国长大,中国对少数民族的强迫同化政策实际上也影响了我。我的母亲、她的兄弟姐妹很难以维族的身分在中国找到工作、面临许多歧视,他们因此被鼓励学习汉语、汉文化。到了我这一代,直到成人我一直以为自己就是华裔美国人,然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也默默成为帮助同化政策的一员,所以我要继续书写、继续讨论这个议题,我也会继续关注在新疆的情况。
记者:谢谢你接受我们的访问。
艾美莉亚·庞: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