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03|回复: 0

“中国经济永远超不过美国!”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598
发表于 2021-3-6 16: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之音



“中国经济永远超不过美国!”这话传到“厉害国”,会有许多人愤怒,也让许多人失落。但是,这很可能就是未来的现实。易富贤根据人口增长趋势做出的预测,在全国和局部都屡试不爽。

美国总统拜登宣誓就职之前,前白宫官员何瑞恩(Ryan Hass)在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主编发布《美国对华政策的未来——对拜登政府的建议》一书所引用的重要参考文献是长期致力于中国人口宏观研究的人口学家易富贤的文章。

易富贤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资深科学家、作家。那篇文章是他2019年发表于英文版《南华早报》上的,标题为“比日本还糟:中国迫在眉睫的人口危机将如何毁灭其经济梦想”。

易富贤认为,美中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是错误的中国人口数据导致的战略误判。对此,美国之音记者对易富贤进行了专访,请他就中国人口真相与经济实力之间的因果及其与美国的关系,分享独到见解,以下是专访内容。

记者:您提出,美国夸大了中国的威胁,为什么呢?

易:我其实研究中美关系10多年了,这个关于中国“非威胁论”的观点,在我的《大国空巢》2007年在香港出第一版时就存在了。那时,中国经济长期以10%的速度增长,人们整体的思路是中国经济很快将超过美国。2011年时,主流甚至认为,20年之后的2032年,中国经济将是美国的两倍。当时国内很兴奋,认为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世界第一。

我以为,中国是日本式短跑,就像韩国和台湾一样,而美国是长跑。短跑速度暂时超过长跑的不奇怪,但短跑要一直保持高速是不可能的。何况中国人口结构急剧老化,劳动力在2013、14年就开始减少,而美国劳动力到2050年都不会减少。

美国的精英学者很少从中国的人口数据来进行分析,更不掌握真实的数据,因为有大量灌水现象。我在研究的20多年中,发现曾经的国家计生委、国家统计局、地方教育部门、地方户籍部门和医院等,都夸大人口的数字。这样一来,对未来劳动力、消费力、生产力、创新力等关键经济成份的估算都夸大了,导致未来的经济成长和国力也被夸大。

记者:您说,“中国经济永远不会超过美国”,您的底气从哪里来?

易:记得2016年我到中国参加博鳌论坛,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说,中国经济永远不可能超过美国,估计这话被解读为我在唱衰中国,于是我被封杀了。当时中国舆论场是一片“厉害了,我的国”的欢呼声,而我的声音对中国是很大的打击。

说到底气,我一直以为,社会经济的主体是人口,有了人口才有生产、消费和创新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国崛起是靠人口。79年改革开放,80年的人口中位年龄只有22岁,美国当时是30岁,中国经济只要稍微顺应规律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就,事实也是如此。那时候是一个青年的中国对一个迈入中年的美国,两国经济差距不断缩小是必然的。但是,中国的劳动力2014年左右开始下降,中位年龄2018年之前已经超过美国,现在是42岁,而美国是38岁。如果中国稳定住1.2的生育率(每位育龄妇女一生平均生育1.2个孩子),到2035年,中国的中位年龄为49岁,而美国是42岁;2050年中国将达到56岁以上,美国是44岁。这里可以看到,美中两国各自的可持续性究竟谁占优势。

我认为,大概在2030—35年,中国人口数据的各方面都将逊色于美国,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在2035年左右开始低于美国。

记者:前几天,英国一个智库“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CEBR)说,2028年中国经济体量会超过美国,获得媒体和一些专家的赞同;此外,还有预测说,中国人均GDP今后将达到美国的50%,甚至是70%。您怎么看?

易:我认为不可能。要实现经济总体量2028年超越美国,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年经济增长率要超过7%。事实上,中国最多在2021年由于疫情后复苏反弹,可能超过7%,其他没有一年能够超过这个数。

我在2000年代说过,2012年将是中国人口的拐点,也是经济的拐点,就是经济增长将开始减缓。当时没有人相信。果然,2012年,中国经济从2011年的9.6%开始回落,一直滑到2019年的6.1%。这方面,投资界只看一两年的数据,我会看十多年的。

至于他们对人均GDP的预测,我也不赞同。中国目前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六分之一,没有可能攀升到美国的一半甚至更高。日本1995年的人均GDP曾经是美国的1.5倍,现在2020年已经降到61%,今后很有可能低于美国的40%。韩国和台湾,以前与美国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是2011年后,台湾人均GDP定格在美国的42%不动了;韩国2011年左右到美国的50%左右,也徘徊不前了。这些地方的人均收入水平可能会继续降到低于美国的30%。欧盟2008年是美国的76%,现在是53%;德国是欧洲的翘楚,人均在2008年曾是美国的94%,但是,2020年降到71%;意大利2008年是美国的84%,2019年降到51%;还有葡萄牙、希腊都是同样的问题。这仅仅是几个例子。

记者:这些国家或实体都落入类似的模型中,就是从追赶美国到丧失马力,再与美国拉开距离,为什么有这样的雷同现象呢?中国是否也会跌入这个模型?

易:老龄化是最大问题。欧洲、日本等世界各国,都是因为这个问题与美国的差距才开始越来越大。这些国家曾经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但由于落入老龄化陷阱,又重新回到中等收入陷阱。我一直打比方说,没有医生诊断病人死于年老,而是说死于各种病症,像心脏,癌症,肥胖等等;德国、日本被看出一个有癌症一个得了中风,其实根本原因还是老龄化。

中国生育率1991年已经低于美国,2000年比日本、德国、希腊、葡萄牙、意大利还低,今后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比这些国家还严重。所以,人均GDP不可能达到美国的50%。

老龄化对中国是一头灰犀牛;而新冠疫情对美国是黑天鹅,一年即逝。灰犀牛是漫长的,不可能逃过的。现在美国遭遇黑天鹅,很多亲中派大呼中国制度优越,但其实只是中国暂时获得短跑优势。人口老化,消费力下降,经济下降,创新力下降,劳动力减少,制造业衰落,这是中国的大方向。

记者:您说的中国错误的人口数据是怎么一回事?

易:也就是灌水。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显示,中国的生育率仅为1.2,出生人数为1408万,已经到了需要鼓励生育的时候。但是,计生委一个法规司长表示,这么低是不可能的,于是加以虚报;计生委甚至公布说,一旦放松计划生育,这个数字会升到2.1,将导致人口无限膨胀。在后来2010年人口普查和2015年的小普查之后,计生委继续拔高生育率。

2016年开放全面二胎化之前,计生委预测二胎化之后,每年可出生4700万婴儿;2015年时称,虽然达不到预测的这个数,但可以达到2200万,但是,实际上2016出生率远低于预期,仅为1.24,意味着出生婴儿为1200万。当时,由于2017年要开19大,将决定国家计生委是否存在,计生委为了继续存在下去,公布出生率符合预期,说2018年将出生1846万。实际上,2018年,国家卫计委被撤销改制,真实的出生率浮出水面,政府发现,这一年仅仅出生1362万婴儿,大大少于此前预报的1800多万。

那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来自计生委,而中国人口协会会长是计生委主任,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口普查的副局长一般是中国人口协会的副会长,都受国家计生委领导,大家都根据需要定数据。

此外,地方教育局也把数字“扩大化”,因为教育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联合出资,中部地区中央出60%,西部地区中央出80%,多报学生可以获得更多中央经费。2000年出生的孩子2006年上小学了,这时候,原来统计的出生数字1408万,变成了1729万。到了2014年,这些孩子进入初三,经费已经发过,没有必要隐瞒那么多了,他们的人数回落到1426万。2015年15岁时,这个数字进一步缩水为1350万。

医疗系统也有水分。2008年之前农民生孩子自费,之后政府建立了部分保险制度,农民生子有保险和费用了,于是,医院和管理机构虚构数据,冒领经费。卫健委也不知道到底出生多少人,他们管不了那么多医院的出生人数,出生证根本无法控制。

2010年户籍改革,人们上户口没什么限制了,很多人买卖出生证,办双户口甚至多户口,人口数被虚构。公安局户籍数据造假比统计局还厉害,这是因为与户口相联系的利益大概有二十多种,包括购房优惠在内。郑州有个小小的派出所,一年之内虚报了一千多个户口。比方说,张三在郑州有个户口,再用李四的名字到广州买个户口,张三、李四都交社保,以后可以领到两份社保,根本查不出。

2000到2019年,国家统计局认为中国增加了1.3亿人,公安户籍则显示增加了1.7亿。我推算,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000万左右,已经开始负增长了,但国家统计局说是1523万,增长了530万,户籍则显示增长了924万人。

记者:您的意思是,人口因素决定中国昨天的崛起,今天的转折和明天的走势,那么在这场博弈中,您对美国的人口状况有怎样的观察呢?

易:美国生育率一百多年来一直高于英法等欧洲主要大国,几十年来在发达国家里也是最高的。二战之后,欧洲和美国都出现了婴儿潮,但美国的高峰更高,这对美国后来几十年的发展极为关键。

美国60年代开始生育率一度下降,直到1976年仅剩1.74,比欧洲还低。如果按照那个趋势,美国现在已经衰退了。不过,此后美国开始鼓励生育,尤其里根上台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使得生育率回升到1989的2.0,到2007年一直保持在2.1左右。相比之下,欧盟从76年的2.06滑落到1989年的1.65,再到2007的1.51。2005年,亚洲的日本也下降到1.26。在美欧日这个板块中,美国是最高的。

不过,美国占优势的人口,最近十来年在下滑,现在已经降到了1.65。估计,美国今后一段时间会维持在1.5,因此也会衰落,这是美国需要警惕和防范的。

你提到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创造财富方面的作用,我认为,机器人的确可以从事生产,但是他们不消费呀;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减少消费就会减少需求、减少进一步创新的可能。而且,人工智能仅仅是实现从1到N的创新,只有人力资本才能进行从0到1的创新。

说到美中两国,我认为,美中之间存在诸多问题,但恶化的导火线——贸易逆差就是来源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的上一代劳动力充足,大量生产,而独生子女一代消费买单量萎缩,产品过剩需大量出口,致使美国进多出少,还赔掉了自己的制造业。

记者:如果回望过去,您如何评价曾经做出过的种种预测?

易:美国方面,我曾经预测德州会崛起,中西部五大湖地区会衰落,现在正在成为现实。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的报告每期都引用我的文章;美国国会“中国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也引用我的文章。不过,不知道他们是否重视(笑)。

中国方面,我2000年后写过一篇文章,指出中国东北会衰退;2005年前后发表很多文章,认定中国经济中心会从东、北往西、南转移,应该是七世纪唐朝以来的最大转移。我这么预测的主要根据是人口。中国生育率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东北最低,西南最高,意味着东北衰退,西南崛起。现在看来果然如此,该崛起的、该衰落的都出现了。

中国东北1980年GDP占全国13.7%,2020为5%。中国经济中心在2006年左右开始往西往南转移。

人口学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资深科学家易富贤博士。(照片由本人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3 03: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