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acedon 于 2021-3-11 16:22 编辑
来自: 美国之音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日前出席政协会议时说,中国现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他表示,这次疫情大流行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中共“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加剧了这两个方面给人们的影响。
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要求中国官员“认清东升西降的大趋势及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 习近平敦促中国“平视世界”的同时,国际主流社会对中国的感观持续恶化,欧美及亚洲主要发达国家对北京的民意好感纷纷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中国人为什么长期以来不能平视世界?习近平“东升西降”的自信从何而来?国际社会如何看待习近平治下的中国?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副教授马钊强调,习近平所说的“平视世界”并不是广义的世界,而是主要指发达国家。习近平提出“平视世界”的口号并非突然或者偶然,而是过去几年中随着中共自信和自豪感的上升,从而进化出的新的政治口号。 马钊说:“此处所谓‘平视世界’的世界主要指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不是更广义的第三世界或者发展中国家,或者说新兴经济体。这一点要注意。第二,这种‘平视世界’的说法其实已经有很多征兆了,并不是今天或者这一次会议中才提出的。比如说在过去的五年到八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很多的政治口号在发生变化。比如以前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最重要的‘改革开放’四个字已经逐渐淡出主要的政治话语体系了。后来从2000年开始,另外一个所谓很重要的口号叫做‘与世界接轨’,这个口号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基本看不到了,取而代之就是所谓的大国崛起。这种口号的转变其实已经提醒世界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就发生变化。至于说我们在过去一年中经历的疫情,很大程度上是个‘黑天鹅’事件。对于中国来说,心态发生变化。开始因为疫情应对出现一些失误,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以中国处在一种补救、危机管控的阶段。到后来特别是因为美国防疫中间出现的很大问题,造成了很大的人员财产损失,所以造成目前现在在中国内部对于自身的防疫有很大的自豪感。在这种刺激之下,这个口号的出现也不是意外的事情。”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评论说,习近平的“平视世界”并不是真正的平视。 夏明说:“当我们讲到‘平视世界’,是以习近平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吗?或者说习近平有藐视的意味吗?或者我们想另外一个‘平视’,不到40年前,邓小平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怎么看这个世界的?邓小平的‘平视’就看到了中国和世界的差距,今天中国和世界就没有差距了么?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就仅仅排在100位左右,中国现在也就仅仅刚跨过温饱阶段,还没有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离发达国家还很远,和美国的人均收入还有五倍以上的差距,而且中国现在也在经济下行,也在不断进入到人口老龄化,至于中国能不能跨过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我认为疑虑还是非常高。所以中国真正有自信来平视这个世界么?” 马钊分析,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观感尤其在疫情以来持续恶化,这其中包括具体和宏观的两方面原因。除了具体的议题,中国作为一股新兴力量出现在世界面前,所带来的诸多未知因素让西方世界不适应以及不确定,也使得中国的形象有所折扣。 马钊说:“这其中有一些是具体的议题,比如说香港问题、台湾问题,新疆、西藏问题。当然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考虑,其实这就体现出西方国家对中国新世纪崛起的不适应感和不确定感。也就是说对未来世界格局,中国再次成为世界大国的时候,会对现有的世界格局造成什么影响,到底如何给中国定位,中国又如何给自己定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或者说到现在没有人能够确切地判断出来。因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唯一的参照系只有两个时间点。一个时间点是180年前的鸦片战争,当时中国与西方是两个平行体系,互相没有干扰,但是最后是一场战争,把中国强迫地融入到一个新的现代的世界体系内。下面就是去年的朝鲜战争70周年,那是一个冷战的开始,也是标志着中国是一个革命的中国形象出现在世界,也就是说中国当时是希望要推翻这个世界,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世界体系。在这两种标准之下衡量的话,可能哪一个都不是中国现在希望自己承担的角色。到底中国承担一个什么样的新角色,到现在为止,大家都在猜测之中。这种猜测也造成了现在对中国的一种不适应感,和更多的疑虑和批评。” 夏明表示,历史上已经有先例,可以给今天的中国足够的借鉴。希望中国不会重蹈历史覆辙。 夏明说:“19世纪德国走上了浪漫主义、狂热主义,日本在军国主义时期在20年代推出了狂热主义,中国今天也在经历同一个过程,经济高涨以后,在精神层面、知识层面、在各方面的信仰层面出现了很大的危机,所以他们用虚幻的、政治的、狂热主义 、浪漫主义想来推动民族主义。我认为如果中国人吸取自己的教训—在文革和大跃进等等的疯狂—最后大家说我们都受骗了。如果我们再经历同样的疯狂,那我就要说,不是你受骗了,实在是因为你太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