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25|回复: 0

蔡霞:美国精神:爱,独立与自由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501
发表于 2021-3-20 05: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依之地》这部电影通过女主人公的生存方式阐释了生命的存在样式、存在意义的多样性。这部影片把艺术视角伸到了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通过展示这群人的生活状态,去探究与倾听人性深处的声音。全片没有说“自由”一个字,但贯穿影片从头到尾的是追求独立自由,具有丰富心灵,极为细腻的甚至敏感的一颗灵魂。


人是孤独的,即是那在人群里,甚至可以是在繁华喧闹世界里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离群索居自我隔绝于社会,而是指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灵魂都是“这一个”,几乎不可能遇到两个相同的灵魂。但人性又是共通的,因此灵魂的孤独与人性的温暖,这两者之间的张力,影片用了大量无言的甚至是无声的“细节”来传递来表达。我是在手机上看这部影片的,即便是那么简陋的观影设施,依旧让我深深地感动。从影片里深深地感受到人性的温暖,那影片里表现的爱:理解、包容、尊重、互助;从影片里感受与靠近那灵魂的孤独,孤独其实就是独立独特的“这一个”,它与自由为一体。这个影片表现了美国精神:爱,独立,自由,在美国社会里有很深的根基。


人性的温暖通过佛恩与路上一族在营地相聚的各种场景传递给观影者;灵魂的孤独使她与生命中有交接的人甚至亲人又总是保持一种距离。这种孤独不是孤苦,而是对灵魂自由的保有和坚守。这部电影得细细品味细细地咀嚼。影片拨动心弦,却不是大喜大悲式的,是那种隐隐触动的,包括一丝丝的温暖,隐痛、惋惜……。


灵魂的本质是自由,祛除一切束缚,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值得思考的是,无论是佛恩还是戴夫,尽管他们有经济的压力,但并不是无奈的在路上。


佛恩可以和她妹妹一起生活,戴夫与儿子一家,并且戴夫希望和她一起生活。戴夫的媳妇也喜欢佛恩。佛恩是可以选择留下的,无论是戴夫那里还是妹妹家。但佛恩选择了在路上。


人的自由说到底就是选择的自由,坚守自己选择的自由,使灵魂拥有真正的自由……。


这部影片没有悲苦,没有显示人性的幽暗,这是与许多作品不一样的,这点让我喜欢。这部影片没有从中国人理解的政治解读路上一族,故而所谓一种说法是说电影缺乏批判社会的意识;而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视角的另一种说法是:这部电影批判了美国资本主义,老人负担不起自己的养老。美国社会贫富差距巨大悬殊。


诸如此类的这两类说法,在我看来是很浅很浅的解读,甚至是“臆想之读”。当代高科技的发展,已经使政治不仅与人的生命分割不开,而且与除人以外的一切生命体都分不开。但政治层面依旧是各个人对生命感受,首先是对个体自我生命感受的浅表层。在这点上,艺术才是对生命的最深追问、解剖与思考,并且永不停止。


爱与死是艺术的永恒主题,同样,也通过这部影片的点滴细碎的片断,极隐忍极为内敛地与观影者交流,甚至连诉说都谈不上。所以这部影片不以故事性构成而以一个一个的片断构成。爱与死与自由,人的生命的内核在这部影片中以她自己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爱与死,常常构成生命中的故事,上演生命的经历。许多人许多故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奇不有,生命是多彩的精彩的。但有时爱匆匆死匆匆,灵魂丢了,或者没有跟上,展演的只是生命的躯壳与外衣而已。但灵魂无不以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为载体为舞台,就看你个人体验自己的生命驻足于哪一层。所有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打动与不打动人,一方面看其思想的功力、精神的境界,首先使自己理解到哪一层,追索到哪一层,而后看其艺术功力决定是否能表现出来。与政治学比较,我以为优秀的杰出的艺术家与艺术评论家是思想最有深度的。


这部影片不是情节剧不是故事片,是艺术片。让我想起贾樟柯的《那山那人那狗》。再说一句:贾樟柯的《那山那人那狗》与赵婷的这部《无依之地》在影片的用光色彩基调上各自风格极不相同。


最后:Homeless与Houseless完全不是一回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7 12:2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