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92|回复: 0

专访:如今在澳洲教中国政治是什么感受?

[复制链接]

8586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34928
发表于 2021-5-24 18: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国之声中文网)悉尼大学的中国政治问题专家陈明璐博士投书媒体,讲述了在澳中两国政治关系陷入对抗之际自己在学术和教学领域上面临的困局,引发澳大利亚华人舆论的热议。

她在文中描述了自己在课堂上面对的困境。她说自己曾经被一名自称为“中国爱国者”的学生指责为“台独支持者”,而另一名学生提醒她记住“威权主义是邪恶的”。

在接受德国之声访问的时候,陈明璐博士认为,伴随着两国关系继续交恶,澳大利亚的学术界陷入非黑即白的尴尬局面。

陈明璐博士在自己的文章中曾提醒,“如果我们屈服于民族主义情感、道德价值观和政治意识形态”,那么看待世界的方式就陷入非对即错的二元对立。

而她作为大学老师,“希望通过基于科研的态度来向学生展示中国政治的复杂性”,因为“在澳大利亚有关中国的公开辩论中,这种做法基本上是缺失的。”

“然而,这是一项艰巨但重要的任务。”

问: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关系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层面上,在过去一年中都陷入对抗的局面。作为研究和教授中国政治的华裔学者,您目前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答:最大的挑战就是会遇到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有时候一些观点,感觉作为华裔讲出来会比较没有说服力。学生有时候会忽视我观点背后的分析,直接觉得我的背景决定我的立场。

任何观点背后应该都有论据,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解释这个观点,后面的论据把分析的过程展示出来。

我觉得常常在这个过程里面,不同的观点也可以求同存异,既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

问:作为拥有中国背景的华裔学者,您在政治学领域的教学中如何能够区分个人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

答:个人的政治主张现在无法避免的越来越多,但是在学术的讨论中,我经常跟学生说,其实你持有什么样的观点都可以,这都是可以接受的,重点是在于你怎么论证的观点,我觉得论证的这个过程特别重要。

在学术界里面经常会有人提出特别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在这个观点的背后会有很庞大的、很强的逻辑和分析。我觉得观点本身不是问题,分析是最主要的。

问:澳大利亚近期刚刚修正法律保护大学的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您认为目前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国际关系纷争是不是侵蚀了大学的自由?

答: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的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有一些是被影响的。

对老师来说可能问题还不是很大,尤其是你作为一个研究中国政治的老师,你需要面对的就是展示不一样的观点和不一样的意见,但是学生有的时候自己会有一些自我审查。

常常有学生跟我讲,说不知道怎么把握他们在讨论中的度,不管是中国学生也好,还是非中国学生也好,经常会觉得有一些话他也不知道应不应该说,就是还是因为那个在课堂里面的观点的差异太大了。

问:如果在未来一段时间,或者很长一段时间,澳中两国之间的关系持续处于低点,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会遇到什么样的阻碍?

答:我觉得如果澳中关系没有改善,双方对对方所展现出的那些精妙的细节认知都不是很接受和理解的话,就会变成一个非黑即白的辩论。我觉得这其实是对中国研究最大的影响。

这样你很难不被贴标签。作为综合研究的学者和教授中国政治社会的老师来说,你说的任何话常常可能都会被贴标签。你的观点就会被片面理解,而没有人关注背后的分析和论证。这是最大的挑战。

作者: 邢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3 07: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