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3em] 2021-08-10
2021年7月16日下午,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协办的2021年全国研究生东方文学暑期学校顺利闭幕。本次暑期学校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东方文学”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嘉宾讲座、师生交流、分论坛讨论和论文分享等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7月5日至16日,东方文学暑期学校共邀请22位国内外学者,为学员们带来了数十场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题学术讲座。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闽南师范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美国旧金山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和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海内外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东方文学研究为基点,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和学术兴趣出发,为学员们展现了宽阔的文学和文化视角,提供了多元的研究和思考方法。
北京大学王邦维教授《文学、宗教与历史:〈大唐西域记〉中的故事》选取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故事,结合有关“西域”的地理、历史、宗教、文学和民俗等知识,阐明了不同地区在历史上曾有过多姿多彩的文化交流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程巍老师《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东方》介绍了十九世纪东方文学中有关“东方”的描述和想象及其如何被纳入西方殖民主义知识谱系,指出在西方政治殖民体系分崩瓦解的当今世界,“意识的去殖民化”依然是一个未完成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老师《文学话语体系中的中外资源》通过考察文学话语体系中的中外资源,突出强调了话语是学术和学科之纲,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最终取决于话语体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张洪仪教授《阿拉伯文学之诗歌》通过阿拉伯诗歌这一媒介,展现了阿拉伯人的生活场景、思想文化和社会样态。中国社会科学院钟志清老师《以色列的巴以问题小说》从文学的角度切入研究巴以问题,体现了学者对国际形势的人文关怀与历史关照。北京大学拱玉书教授《吉尔伽美什的故事为何千古流传?》详细介绍了《吉尔伽美什史诗》的版本情况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并深入阐释了史诗所反映的有关宗教和神话等方面的问题。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赵京华教授《日本战后思想与文艺批评——以文坛的鲁迅论为线索》结合日本战后民主主义时代不同阶段的历史背景,梳理了竹内好、中野重治、花田清辉、桥川文三等文艺批评家在战后不同年代的鲁迅论,得出鲁迅在战后日本得到了创造性阐发、并最终成为日本知识分子价值判断的标尺和内在于日本战后思想史的“他者”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