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405|回复: 1

轉載 馬列主義的唯物論與辨證法的本質

[复制链接]

124

主题

68

回帖

1679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679
发表于 2021-8-24 10: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惠虎宇

唯物論的本質

馬列主義認為,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主觀對客觀實在的能動反映。凡是認為物質第壹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受物質支配的觀點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則是唯心主義,所有的宗教及有神論都是客觀唯心主義。

東方哲學:所謂的物質和意識的分歧只是西方哲學特有的二元思維方式下的產物,並非世界的本來面目,物質和意識本是同壹事物,不可分割,物質即意識,意識即物質。世上本無物質和意識的分別,也無所謂什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宇宙真正的存在方式是「天人合壹」的(分層次的),是充滿靈性的,是有人格的,生命即宇宙,宇宙即生命,萬物都有靈,用人類的哲學語言來概括可以稱作「唯靈主義」。

宇宙時空浩渺無限,生命之迷牽動人心!

茫茫宇宙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世界的本原是什麼?實體是什麼?有沒有始基物質?

人從哪裡來?生命是怎麼回事?思維是什麼現象?意識是怎麼產生的?精神是什麼?有沒有靈魂?自從有人類起,所有這樣的疑問就始終縈繞我們心頭,成為歷代哲人智者皓首窮經、苦苦思索的終極問題。

關於這些問題的不同解答則影響著不同民族的人生實踐,最終形成了文化差異的不同文明,在這些文明中,具代表性的就是外求的重物質導向的西方文明和內省的重精神修煉的東方文明。

壹、簡述西方哲學對宇宙的理解
西方人對宇宙的理解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為樸素的生命科學階段,時間上主要是古希臘的前亞里斯多德時期。這個時期的西方宇宙論保留著壹些上古修煉體悟之學的痕跡,表現出樸素的生命科學傾向,如泰勒士認為「萬物都充滿了神」,畢達哥拉斯認為靈魂是不朽的東西,並且在輪迴中可以轉變為別的生物,恩培多克勒據說行過神跡,蘇格拉底為見證神諭而獻身,而柏拉圖的宇宙生成論則是與猶太教的創世說可以相提並論的另壹種西方神創論文化傳統。前亞里斯多德階段的西方文化多認為宇宙是有人格的,是充滿正義的,是善的,是美的,萬物有靈,「美德即知識」,人類認識的第壹個起點應該從認識善與行善開始……等等。這些認識在思維傾向上多具有東方「天人合壹」和「知行合壹」的思維特徵,但這些有益的探索在后亞里斯多德階段的西方哲學傳統中卻被基本否定了。

第二階段為形而上學階段,時間上是從亞里斯多德開始到19世紀馬列主義誕生。從這個階段開始,以純邏輯推理代替樸素生命科學(內證體悟的學問)的形而上學宇宙論大行其道,並成為西方哲學思考宇宙的基本思維模式。其實,西方形而上學的宇宙論最早可以追溯到巴門尼德的時代,之後由柏拉圖繼承,最後在亞里斯多德那裡基本完成,亞氏之後的西方哲學對宇宙的思考已經完全變成了邏輯演繹,再也見不到「體證」(這裡指內證,修煉體悟之實證)的因素,這種思維傾向也影響了西方神學的發展,使神學(本是修煉體悟之學問)被哲學化,中世紀的神學家們在把神學向世俗領域延伸時,無不是使用柏拉圖或是亞里斯多德的理論體系、來作神學的論證,因此也產生了西方哲學的壹個基本問題——理性和信仰的對立問題(這個問題容以後有機會再說)。這個時期的情況非常複雜,但無論是信仰還是理性,在形而上學的體系中,都沒有把神否定掉,西方神學和哲學在對待上帝的問題上似乎產生了驚人的默契!西方形而上學的最高階段是黑格爾哲學,他的哲學揭示了宇宙的部分規律在形而上學中真實而完整的體現。

在這個階段的後期,形而上學出現了主體性轉向,即由本體論探索轉向認識論研究,表明西方哲學有回歸古希臘傳統的傾向,即哲學探索由關注宇宙本體開始回歸以關注心靈為主要特徵的前亞里斯多德階段。

第三階段為無神論階段,時間上為從馬克思主義開始到現代。西方傳統形而上學在近代遭到了顛覆,產生了種種分化,大概有這麼四種情況:壹部分形而上學被所謂「實證化」(西方的實證科學僅僅局限於外部經驗層次上的求證,與中華的內體驗實證科學有天壤之別),產生了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學;壹部分與具體科學分離,降低為在方法論的層次上,從抽象和具體的關係上、為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服務,而之前由形而上學主導下的對宇宙的探索工作則讓位於自然科學;還有壹部分則在近代興起的哲學轉向思潮下被改造為主體性哲學(形而上學的重心由本體論探索轉向認識論);而最高級的黑格爾哲學卻被最淺薄的馬列主義毀壞,變成了唯物的辯證法。這個時期,壹方面是傳統形而上學遭受到實證科學及哲學研究主體性轉向的挑戰而被新的思想體系所取代,另壹方面則是自然科學的興起逐漸取代了傳統哲學和神學對宇宙的解釋權,這也為偽科學的出現提供了機遇,達爾文的進化論假說正是在這個時期出現,併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所謂的「自然科學基礎」。自然科學取代形而上學的壹個後果就是,人們對宇宙的敬畏逐漸喪失,產生了妄自尊大的改造自然的狂熱,這種偏執傾向中最嚴重的就是馬列主義的無神論與實踐哲學,這種被冠以最徹底的唯物主義的學說實質是把壹切傳統哲學中最深奧的部分全部否定掉,從基本觀念到思維方法到行為準則上對人類認識宇宙的過程進行了壹次徹底的大顛覆,它導致近現代人類社會從天人關係到社會關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大混亂(下文詳述)。

[注:之所以把這個階段命名為「無神論」階段,乃是因為這個時期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系統的無神論思想,如馬列的歷史唯物主義,它以暴力方式改變了數十億人的信仰,給世界帶來了紅色恐怖。]

第壹章小結
現代人從自身的局限性出發,不了解古代聖人智者的高級學問,總以為那隻不過是古代認識水準低下時對自然的主觀猜測,孰不知真正認識水準低下的恰恰是所謂的現代人類,真正進行主觀猜測的恰恰是現代人對上古修煉學問的態度。人類5000年的歷史並不是現代人所想像的那樣不斷的發展前進,從高層次來看恰恰是在後退,表現在見識上就是智慧越來越遠離我們,在哲學領域出現了越來越反智慧的低級淺陋的唯物主義。

這是指西方的情況,而中國的高級學問在近代只是從儒學退步到西方哲學的層次上,如果沒有馬列主義的暴力入侵,現代中國最低將會在哲學的層次上等待神對人類救世福音的洪傳(如果沒有馬列主義破壞民族文化,傳統修煉文化在現代中國文化中至少會佔壹半的比例)。為了便於讀者理解馬列主義的淺陋,筆者對人類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學問進行壹個層次性的簡單分類。如下:

第壹級的學問:佛法(包括釋迦牟尼、老子、耶穌所傳的壹切度人的超常學問,就是出世修煉)

第二級的學問:儒學(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等所傳的內聖外王的學問,比佛法低壹級別的入世修煉)

第三級的學問:哲學(脫離實修實證僅僅靠邏輯推理來探索宇宙和人生的那些學問,就是形而上學)

亞里斯多德以後西方几乎所有的學問都屬於形而上學體系或從這個體系中分化出來,如「外實證」的自然科學(從形而上學中分化出來的);作為方法論的經驗主義、理性主義與實用主義;被形而上學化的基督教神學(不是指聖經,是指基督教學者們的學術作品);中世紀的形而上學宇宙論;黑格爾的邏輯學;及近代哲學轉向後的壹系列主體性哲學等等。

馬列主義根本就排不到人類知識學問體系中去,它在學問上什麼都不是,相對於近代西方哲學中出現的主體性轉向,我也給馬列主義划個流派吧,就叫「獸類性轉向」,意思是說馬列主義把人類向高級生命(神)學習的正常歷史規律全部否定掉,教導人類轉而向禽獸學習,學習叢林法則,學習妳死我活般的對立鬥爭,學習只注重物質需求的生理性生活,並且不滿足於動物只會適應自然的低級屬性,而要改造自然戰天鬥地。如此壹來,馬列主義相當於要毀滅人性與人類而創造壹個新的物種——改造自然的高級野獸,這不就是馬列主義關於人的定義嗎!

二、馬列主義唯物論對宇宙的理解
西方哲學(二元思維下)從內容上可分為本體論、認識論、倫理學;從探索物件上可分為自然哲學、歷史哲學(關於社會發展的哲學)、超自然哲學(即神學);從方法論上可分為經驗主義、理性主義、實用主義(注:關於實用主義的介紹可參閱筆者《誰是真正的實用主義者》)。對馬列主義來說,他的學說中缺少倫理學部分,因為它是獸類性轉向,不需要倫理學;另壹方面,他的學說中也沒有超自然部分,因為在馬列主義的宣傳中,神的天國是不存在的;最後,馬列主義據說是揚棄了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各自的缺陷,「挽救」了頭腳倒置的黑格爾的辯證法,創立了唯物的辯證法。因此,根據西方哲學的體系,馬列主義可以分成五個部分來認識:本體論、認識論、自然觀、歷史觀以及辯證法,由於本體論和自然觀在馬克思那裡是重合的,所以,實際上是四個部分,即唯物的自然觀(本體論)、唯物的歷史觀、唯物的認識論、及唯物的辯證法。

這壹部分先講講馬列主義的本體論,即唯物的自然觀。本體論說簡單壹點就是研究宇宙(或存在)是什麼的學問(即世界的本原或本體是什麼)。

1.哲學史上第壹偽命題——物質第壹性原理
相對之前的哲學家對宇宙所進行過的宏大的思辨研究來說,馬列主義並沒有進行過類似的工作,馬列主義對待傳統本體論的態度是取消主義,認為傳統「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所以,以改造世界為目地的馬列主義無須花時間去細究以往本體論中那些邏輯高明的學說,也沒有想過要對宇宙的存在及歷史進行深入細緻的前沿性探索,這也本無可厚非的,但問題在於,壹個什麼都不研究、也不注意推究別人學問高明之處的門外漢,卻怎麼敢以壹種無可置疑的語氣把前人的壹切研究成果全部否定了,難道是這人的學問真的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絕對高度?要麼就是這幫人狂妄淺薄到對複雜世界壹無所知的程度吧!

脫離了形而上學的邏輯論證,也缺乏「西方實證科學」的實踐深度(馬恩列斯本身並非科學家,對自然科學的深刻道理也知之甚少),馬列主義只能以自創的簡單粗糙的認識論來代替歷史上複雜的本體論探索,這使得「宇宙是什麼」對馬列主義來說只剩下壹個光禿禿的名詞——物質,宇宙就是物質,物質就是客觀實在,這相當於說「他爹就是他爸,他爸就是他父親」,至於他父親從哪裡來,對不起,這個問題不需要探索,只要能感知、認得他父親、改造他父親就行了。於是,列寧進壹步解釋到「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我們知道,這並不是壹個本體論的表述,它只是以「如何認識宇宙(宇宙在馬列主義那裡等同於物質),宇宙與我們的關係」的認識論角度取消了傳統形而上學關於宇宙本體論的探索,把人類的認識視野從最深奧的宇宙規律探索拉回到最膚淺的關於宇宙的同義反覆的概念表述上。另壹方面,「宇宙(物質)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這是壹個沒有經過任何邏輯證明也不可能被經驗所證實的「偽命題」,(可參見下文休謨的徹底經驗主義的論證)然而,這個偽命題卻作為馬列主義整個學術大廈的地基而被稱為「物質第壹性原理」,最淺陋的辯證唯物主義(馬列主義的別稱)就這樣以壹種狂妄無知的態度宣告自己誕生了,於是,最複雜的本體論探索在馬列主義這裡就只剩下壹句「世界統壹於物質」。在二元分化的世界里,如果連物質和精神的基本關係都沒有被明確證實 ,又如何能得出「世界統壹於物質」而不是「統壹于精神」呢?可見,馬列主義的唯物論只是邏輯暴力下的空中樓閣而已。

2.從西方的「二元思維模式」到馬列的「對立思維模式」
這裡再提壹下西方哲學另壹個基本問題,即壹元和二元的問題。

西方哲學中宇宙被理解為物質和精神兩部分,這是典型的二元思維,而在中國,宇宙是物質和精神的統壹體,物質與精神是同壹個事物,不分彼此,宇宙是有人格的,天人合壹,萬物有靈,這是壹元思維。整個西方哲學大部分都是二元思維,這導致了西方哲學中物質和精神、理性和經驗、形而上和形而下、唯名和唯實……等等的分歧和爭論,但這些爭論大多在理性的態度下被限制在學術爭鳴的領域,都表現為「邏輯之爭」,從來沒有演變為階級對立下的不可調和的「立場之爭」;另壹方面,在這種基於物質和精神二元劃分的對立性思辨中,也產生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樣的說法,但都屬於邏輯上的偏重,從來沒有馬列主義所說的基於立場性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學術派系存在。在二元思維下,西方哲學的劃分也正如本章開篇所述,從內容上可分為本體論、認識論、倫理學;從探索物件上可分為自然哲學、歷史哲學(關於社會發展的哲學)、超自然哲學(即神學);從方法論上可分為經驗主義、理性主義、實用主義。西哲史上只有馬列主義壹家是以自己狹隘偏激的目光,在二元思維的前提下,對西方傳統哲學進行了絕對對立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立場性劃分,這完全顛覆了西方哲學的本來面目,使西方哲學中性的「二元思維」被進壹步改造為馬列主義的惡性的「對立思維」。

[注:西方哲學中的唯物和唯心的區分僅僅表現為觀點的對立,而馬列主義中唯物和唯心的區分表現為立場的對立,它們二者同名異質,內涵完全不壹樣,馬列主義是以「立場論」歪曲了西方正常的二元邏輯思辯。

立場是原則性的邏輯,而觀點只是應用性邏輯的產物,在相同立場下,完全可以對同壹個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如家庭成員對家族裡的壹對夫婦的婚姻危機問題發表意見,他們的立場都是壹致的,就是為這對夫婦的幸福著想,但觀點卻是千差萬別,有的人贊成離婚,有的人建議繼續壹起生活。

西方哲學中的唯物和唯心都是基於相同立場的產物,這個立場就是探究人類的理性和智慧,建立確定的知識體系,而馬列主義的立場卻是要改造世界,以暴力手段摧毀舊制度,所以,它才要以立場論在學術領域製造根本的對立。關於立場問題的研究及破馬列狹隘偏激的立場論,請繼續關注後續文章《混淆是非的立場論》]

看看馬列主義基於立場論和對立思維模式下對西方哲學的歪曲:

馬列主義認為,堅持物質第壹性,物質決定意識(精神),意識受物質支配的觀點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就是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分為三個階段:壹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主要指前亞里斯多德階段的泰勒士、赫拉克里特、德莫克里特等人的始基論(原初物質論);二近代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主要指以牛頓力學原理為基礎的機械論和以道爾頓原子理論為基礎的物質結構論;③辯證的唯物主義,就是馬列主義的客觀實在論。唯心主義分兩種情況: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所有的宗教(有神論)都是客觀唯心主義。唯物主義是真理,唯心主義是謬誤。在唯物主義中,以前的唯物主義具有樸素的真理因素,而辯證唯物主義則是完全的絕對的真理。

根據馬列主義的基本立場和原則,馬列主義教士把所有的哲學(甚至中國的內證體悟的修煉之學)都壹概劃分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把人們在宇宙探索過程中的不同觀點的思辨研究統統看成是階級對立下的狹隘立場的產物,把與辯證唯物主義不同的所謂「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統統看作是完全謬誤或者是部分謬誤的舊哲學。以至於在大陸做學問,道理和邏輯不是第壹原則,堅持什麼樣的立場才是搞學術的第壹原則,真理和謬誤之間的界線完全是以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來劃分的,這既是對獨立學術精神的最大的玷污,也是對真理的最粗暴踐踏。

其實,二元思維下西方的哲學無非是以各自偏重的角度共同探索了宇宙在形而上學中可能的全貌,它們看似對立的觀點實質只是不同角度下的不同內容,並非是同壹角度下的不同觀點,在內在邏輯上,它們有時恰恰是壹個整體學術體系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基於共同立場)。而且西方哲學中無論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基本上都是有神論,在自己的學術體系中都可以推導出神的存在(雖然他們對神的解釋和理解是完全不壹致的),只有馬列主義既用語言暴力否認神的存在,又不能在邏輯和事實上證明神的不存在,屬於最不講理最無賴的壹種「學術」,所以,馬列主義實質是偽學術、偽哲學。

第二章小結
如果說,西方傳統哲學只是在錯誤的二元思維的前提下對宇宙進行了盡可能的邏輯正確性探索,那麼馬列主義則是在錯誤的二元思維前提下對宇宙的理解進行了無邏輯的語言暴力強制,使它的宇宙學(辯證唯物主義的客觀實在論)邁進了更加錯誤的死衚衕。而且從語言邏輯的暴力最終演變為共產主義革命及共產黨政權的行為暴力,也恰恰反證了其學說之荒謬,所以只能依靠暴力手段來強制人們接受。

三、淺析馬列主義唯物的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之荒謬性、淺陋性與反動性
1.「唯物的辯證法」——最無恥的學術抄襲
在中國大陸,人們對哲學的理解除了唯物主義,就是辯證法,以為哲學就是這麼兩個簡單的立場問題,即不是探索什麼的問題,而是堅持什麼的問題,於是堅持唯物主義和辯證法不但成為中國大陸所有哲學體系的基本內容,而且也更被強迫規定為人們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什麼是辯證法,這個問題先不探討,留待下壹篇文章專述。

馬列主義的辯證法從頭到尾全部來自黑格爾的學術,這早已是公開的事實,只是馬列主義說自己的辯證法是唯物的,而黑格爾的辯證法是唯心的,他對黑格爾辯證法進行了揚棄,所以本質上是不壹樣的。這裡且不論黑格爾的辯證法到底是不是唯心主義,只說如果這個理由成立,那麼筆者能不能把牛頓的力學三大定律揚棄壹下?說牛頓原來的力學定律是唯心主義的,是基於有神論和絕對時空觀下的產物,而筆者的唯物的三大定律是在無神論和相對時空觀下對物質運動的經驗總結。這樣根據正宗的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創造出來的《唯物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不是應該成為中國大陸的最新科學成果?這個想法壹點也不好笑,根據馬列主義對牛頓哲學的看法,情況正是如此(即馬列主義認為牛頓的哲學是客觀唯心主義)。

黑格爾辯證法中的三大基本定律是西方哲學關於整個宇宙運動的最高的哲學總結,如果連牛頓的力學三大定律都不能進行類似的唯物主義改造,那麼有什麼理由可以對西方哲學中有關宇宙的最高哲學規律進行如此荒謬的篡改呢?

可見,所謂的唯物的辯證法就是徹頭徹尾的學術抄襲,其辯解理由荒謬可笑,不但在邏輯上不能自圓其說,在現實中更是為真正學術精神所不容。除了這個抄襲所得的最有價值的辯證法,真不知道馬列主義還能剩下什麼?而且馬列主義把本屬於本體論的黑格爾辯證規律當作方法論使用,使黑格爾哲學精緻的本體論蛻變成了毫無意義的繞口令似的「唯物的辯證法」,本身就已表明缺乏了本體論的馬列主義在邏輯上將會是多麼的蒼白和淺薄。這個問題也留待下壹篇文章敘述。

最後,簡單羅列壹下黑格爾所揭示宇宙與思維運動的辯證規律:

壹對立統壹規律(又叫辯證矛盾規律);二品質互變規律;③否定之否定規律。

希望中國大陸的學生讀到這裡能明白,這是黑格爾的學問,不是馬克思的學問。

2.「唯物的反映論」——哲學史上最淺薄的認識論
2.1西方哲學中的認識論
認識論就是研究人類知識的來源、知識的可靠度、人類的認識能力等問題的哲學學問,認識論和方法論在哲學體系里基本是重合的,因此,在二元思維模式下,西方哲學的認識論從古到今實際上有三條線索:經驗主義、理性主義、實用主義,西方哲學中的懷疑論屬於經驗主義體系。

西方哲學認識論的主要分歧在於理性和經驗,這兩條認識路線之間的爭論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時代,體現為柏拉圖「形相論」的「分有」和亞里斯多德「形式邏輯」的「推理」之間的對立。但這並非馬列主義所認為的那樣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之間的對立,事實上,西方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只是在二元思維前提下分別研究了永恆存在的靜止領域和生成的動態領域,共同完成了在西方哲學體系下對壹個完整世界的可能的探索,誠如上文所述,它們之間的對立只是體現在研究領域、研究角度的不同,在其學術體系的底層邏輯上,很多時候恰恰是壹致的。

比如柏拉圖的「形相論」說萬物都有壹個純形式的原形(相,或者是形相),萬物都是從那裡「分有」出來(就象從壹個整體車床的不同模子里澆注出來),相是不變的,先於事物而存在;亞里斯多德反對柏拉圖把事物的形式和質料分離,他說不存在沒有質料的純形式,並在形式和質料統壹的前提下運用「四因說」(形式因、質料因、動力因、目地因)解釋了在現實世界萬物的生成和運動變化的規律。但在涉及到運動的根本原因時,從潛能和現實性之間的邏輯推理中,亞里斯多德不得不承認在邏輯上有壹個「純形式的現實性」(就是壹個沒有潛在性的目地,即它本身不再向前運動變化)作為「不動的推動者」(第壹因)來引導著事物向自己生成變化,這個「純形式的現實性」是先於變化而存在的。簡單壹點,相當於柏拉圖說「萬物運動從形式(相)中來」,亞里斯多德說「萬物運動靠形式(不動的推動者,純現實性,沒有潛在性的目地)來推動,並向這個形式中走去。」這不是殊途同歸嗎!

再比如說,近代經驗主義的代表、被馬列主義看作是機械唯物主義者的霍布斯,他的認識路線秉承亞里斯多德的傳統,即通過觀察建立起公理、再從公理出發進行演繹推理來獲得精確的知識,但是在涉及「人類活動」的第壹因時(霍布斯將專屬於人類和動物的運動分為兩種:壹作為生理功能體現的生命運動,如脈動、營養、排泄、血液流動、呼吸等;二作為人類自然活動能力體現的自發的運動,如走動、說話、肢體的有意運動等)[1],他又不得不認為「因為走動、說話以及類似的自發運動總是依賴對是否、以何種方式、以及什麼的在先的思考。所以很明顯,想像是所有自發運動的最初的內在的開端。」[1]這個「想像第壹因」之說與同時代理性主義的代表、被馬列主義看作是唯心主義者的笛卡兒的「理性第壹因」之說(我思,故我在)在邏輯上已經是同出壹轍了。

可見,西方傳統的認識論並非表現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立場和路線上的不可調和的對立,誠如前文所述,理性和經驗的偏重只是認識角度的差異而已,而且很多經驗主義的哲學總是在本體論上不約而同的回歸到理性主義那裡,這既體現了西方傳統形而上學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上的內在統壹,又表現出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在內在邏輯上的壹致性。

當經驗主義在本體論方面回歸理性主義時,理性主義則在思維模式上向壹元思維靠近,這是西方哲學在自身邏輯體系下的必然表現,這就象壹個彈簧被拉開時必然產生回歸原位的反向拉力壹樣。笛卡兒的理性主義哲學固然是二元思維,但已經開始使用「直覺」作為人類理性的第壹因,在思維方式上,「直覺」更能彌合傳統哲學主客二元分離下的「感知」(經驗)和「分有」(理性)之間的裂痕,使它們向壹元思維回歸。

笛卡兒的「直覺」只是作為尋求確定性知識的基礎,到了柏格森那裡,「直覺」已經開始成為壹種認識世界的方法,成為壹種把意識和物件同壹起來的動態性的「綿延的過程」。從「繞行和進入」的關係中,柏格森揭示了通過從外部觀察(繞行)並以符號化來表達的近代自然科學感知世界的分割分析法之不可靠性,這種依靠分析方法的「科學的意義最終只能是對它所分析的物件的性質的歪曲」[1],因為「在每壹個例子里,分析的理智是通過摧毀事物的本質來認識事物的」[1],特別是在認識主體時,「從外面來感知構成壹個人的本質的東西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定義上他的本質是內在的。」[1]因此,有另外壹種認識自我的方法,它就是「直覺」,直覺「指的是……當下的意識,壹種與所看到的物件幾乎不可分的眼光,壹種接觸甚至重合的知識。」[1]在柏格森眼裡,直覺代表著「進入」物件的方法,「借此壹個人置身物件之中,從而能夠與物件所具有的獨特的因而不可表達的東西重合起來。」[1]可以看出,柏格森已經從邏輯上間接的懷疑到了「主觀和客觀能否分離」這壹西方哲學真正的死結,並且明確的提出只有「直覺」才是認識事物最可靠的方法,而正式終結西方哲學的二元思維模式、建立起真正直覺主義壹元思維模式哲學體系的正是與柏格森出生在同壹年的胡塞爾。

胡塞爾創立了后現代主義最核心的哲學體系——現象學,它動搖了西方自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開始的傳統哲學的基本思維模式(主客二分),宣判了西方傳統形而上學的死刑。胡塞爾尊崇笛卡兒為現象學真正的創始人,這也反映了「直覺主義」這種思維方式在近代西方的真正發展歷史。現象學消解了傳統哲學中「現象和意識」(即客體和主體,經驗和自我)之間的分歧和對立,認為對經驗的更精確的描述可以表達在三個詞項當中:「我思某物」(ego cogito cogitatum),意識總是對某物的意識,相對而言,笛卡兒的「我思」僅僅只是兩個詞項「ego cogito」, 僅僅只是壹股純粹的意識流,而胡塞爾否定了這個純粹自我的存在。因此,對胡塞爾來講,意識的本質就是「意向性」,事物就是我們意識到它們存在的東西,我們對事物的感知由我們對意向物件的籌劃所構成,「意向性」既是意識本身的結構,也是存在的基本範疇。也就是說,胡塞爾根本不認為意識和現象有區別,他以「意向性」這個哲學範疇統壹了以往有關二者之間的所有爭論,宣告了壹種有別于西方傳統二元思維模式的新的徹底的壹元論哲學的誕生(如果我們熟悉東方的佛道修煉,那麼對於現象學的基本思路可以說是壹目瞭然的)。

現象學的誕生,對西方哲學來講猶如石破天驚,它在本體論和認識論領域全面終結了西方傳統形而上學。在本體論方面,現象學揭示了「現象即本質」,本質不是超驗的,而是徹底經驗化的東西,本質並不是「實有」的,而是「生成」的,因此,傳統形而上學所追尋的終極性、始源性的「本體」事實上是不存在的,真正值得關注的本質就是「顯現自身」(生成),本體就是「具意向性的主體」;在認識論方面,現象學揭示了「現象不是被感知的,而是構成的」,因此,不存在主客體的區別,也沒有獨立於主觀之外的自然(宇宙、或是客體),存在只是被意識到的存在,而意識也是關於某物件的意識,這等於宣告了傳統的基於主客二分的「感知主義」(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共同承認的認知路線,只是在強調感知和心靈的不同功用方面二者有分歧)的認識論都是空中樓閣,而基於壹元思維的「直覺主義」的意向性認識論才是認識的真實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現象學又被稱為「最徹底的經驗主義」,它的出現從理性主義這條線索上來看,可以追溯到笛卡兒的「直覺主義」,而從經驗主義的角度來看,又是秉承了近代從洛克開始經貝克萊而到休謨的經驗主義傳統,特別是休謨的懷疑論(休謨把經驗主義貫徹到最嚴格的程度,因他連自我的觀念都要否定掉,所以這種最徹底的經驗主義在哲學史上又被稱為懷疑論)。休謨排除了洛克和貝克萊經驗主義中殘留的形而上學部分,以最徹底的經驗主義的方法否定了任何「實體」存在的可能,他的邏輯是這樣的:既然我們的壹切觀念都來源於經驗(與我們的經驗不可分割),那麼「壹個獨立我們經驗之外的客體」的觀念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的感覺並沒有告訴我們事物獨立於我們而存在;另壹方面,我們經驗不到壹個「自我」的觀念,因為我們經驗到的自我總是與冷熱、愛恨、苦樂、喜怒等壹系列的感覺分割不開的,「它們除了壹束或壹堆知覺之外什麼也不是」[1]。休謨以這種最嚴格的經驗主義邏輯論證了「沒有獨立於主觀的客觀實在,亦沒有獨立於感覺之外的理性自我」。這種最徹底的經驗主義的認識論在思維模式上已經和現象學的認識論完全契合了。

可見,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分歧最終在現象學中被統壹起來,這不是在心物(主客體)二元分化條件下的「辯證統壹」,而是將二元世界重新合二為壹的「還原與歸壹」,是思維方式上的徹底更新。

由最初的樸素生命科學的壹元思維分化為形而上學的二元思維,再由形而上學的二元思維向「去形而上」的壹元思維回歸是西方哲學史中壹條清晰的邏輯軌跡,它既展現了西方哲學在錯誤的方向下依據自身努力所進行的迷途知返的艱難進程,也顯示出近代以來,特別是在西方「外實證的自然科學」大肆侵蝕東方修煉之學以來,壹種冥冥的天意在暗中調整著西方文化中這壹切錯誤的傾向,使之向宇宙大道回歸和靠近。現象學以西方文化自身的體系對西方哲學傳統進行了自我的否定,開創了西方文化中真正人文的、理性的、真知的認識宇宙的哲學路線,在知識體系中向上可以銜接到中華文化的儒學層次。可見,西方哲學的終點正是中華文化幾千年前的起點,這就是人類兩大文化體系在近代經過血與火的衝撞后所求證出的真實結果!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優劣之別,對國人來講,也應該在「五四」后近壹百年的實踐中有壹個基本的定論了。

2.2馬列主義的認識論
當西方哲學全面回歸中華文化時,馬列主義卻表現出對這壹歷史潮流徹底的反動,可以這麼說,在每壹個領域,馬列主義都是把西方哲學中的錯誤傾向發展到了它的極端化形式。

馬列主義的認識論基於西方傳統的二元思維模式,但又表現出不同於西方哲學中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在邏輯上互補映襯的傾向,它用所謂的「辯證法」來處理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之間的邏輯分歧。辯證法到了馬列主義那裡已經退化為壹種最無聊的語言遊戲,它不對任何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而只是對問題進行「亦此亦彼」的調和,比如在面對西方哲學中經驗和理性之爭時,馬列主義這麼解決:「認識分為感性和理性兩個階段……感性和理性不可分割,感性中有理性,理性中有感性……」至於感性認識可分為感覺、知覺、表像及理性認識可分為概念、判斷、推理等等關於二者的更精確的學問則大多都不屬於馬列主義自己的學術體系。所以,馬列主義的認識論既不是西方傳統的理性主義也非經驗主義,而是其自己標榜的所謂的辯證唯物主義。

[注: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都強調主體的功用,如感覺和意識,二元的經驗主義承認有壹個獨立的理性世界存在,這當然也是理性主義的基本觀點,壹元的、徹底的經驗主義則否認任何獨立於感覺之外的客觀存在和理性世界(主觀存在),而辯證唯物主義卻強調客體的獨立性,強調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它們完全不是壹路的。]

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叫做反映論,它首先規定有壹個獨立於感覺(經驗)和意識(理性)之外的客體存在著,而認識的本質是人類的感覺與意識對這個在感覺和意識之外的客體的反映,這從邏輯上怎麼可能呢(見前面的現象學及懷疑論)?整個馬列主義體系都是非邏輯的、反邏輯的,它的認識論依然如此。前面說過,馬列主義沒有本體論,是以認識論來代替本體論的,而它的認識論的前提(物質第壹性原理,即客體獨立於感覺和意識之外存在)又是壹個經不起邏輯檢驗的偽命題,因此,馬列主義的認識論基本上是空話、繞口令語言遊戲及邏輯暴力的集合體,我們可以壹項壹項來看。

「認識的來源是實踐活動」,這是大空話。在西方哲學中,關於認識的哲學問題有:實踐中感覺如何產生經驗,這種經驗的本質是什麼,它可靠不可靠,理性為什麼可以超越經驗,理性的來源是什麼……等等,貝克萊、休謨、康得、笛卡兒、胡塞爾等都是在探索這些更細緻的問題時總結出了智慧的學術體系,它們研究的對象是實踐中產生的認識的更精緻部分或者更深刻部分,只有馬列主義僅僅把這個大空話當作大發現,而不能提供任何內部邏輯上更明晰的知識(提醒壹下,空話壹般是最大的實話,但同時卻又最無知識含量,它不等於學問,學問是更精緻的細節。)

「認識的過程分為感性和理性……」(見前文),這是繞口令式的語言遊戲,沒有解決任何邏輯及實際的問題。西方哲學中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都在認真探索感性和理性的內部規律,在解決其中的邏輯問題時最後不約而同的回歸到了現象學那裡,合成了感性和理性在壹元思維中真正統壹的高級哲學體系,而馬列主義卻只是用所謂的「辯證法」在語言上調和了二者之間表面上的分歧,既沒有解決任何邏輯問題,更無任何高明的邏輯上的創建。

「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對客體能動的反映」,這是邏輯暴力。上面講過,獨立於主觀之外的客體是否存在,馬列主義沒有給出任何證明,以此為第壹原理,屬於邏輯的暴力。而且這個問題已經被現象學及懷疑論的壹元性邏輯所徹底證偽(亦被現代自然科學所否定,微觀領域沒有主客體的區分,宏觀領域所謂的主客體不過是人的感覺所造成的壹種幻覺欺騙而已)。所以,這種反映論的前提就已不存在,以後的推論更是無稽之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這既是空話,又是邏輯暴力。因為壹方面,對於實踐如何檢驗真理,馬列主義依然站在錯誤的主客二分的立場上,認為主觀應該去符合客觀,可見,它並不懂得真正實踐檢驗的含義;另壹方面,面對數學上的無窮問題(求極限)的純邏輯證明,馬列主義又不得不承認邏輯證明也是檢驗真理的有效手段(強調邏輯證明和實踐檢驗的辯證統壹),但是,既然邏輯證明可以超越現實中有限的實踐證明,那麼整個西方哲學中形而上學的宇宙論邏輯體系又怎麼可以被不經任何邏輯分析的誣衊為錯誤的唯心主義哲學呢?沒有任何邏輯成分的馬列主義認識論又有什麼資格指責理性主義中那些高明的邏輯推理為唯心主義的先驗論呢?

[注:真正的實踐檢驗分為兩個層次:壹天人合壹,個人內體驗對佛法(包括道)的實修實證,二知行合壹,道德天命觀及歷史規律在社會生活中得到體現,人們敬天畏命,過著合道的生活。

西方自然科學依然是主客二分的產物,是二元思維下的外實證學問,是人類依靠外部感覺探索世界的延續,它的方法論可以在現象學那裡被否定,西方自然科學至今依然沒有探索到壹元的真正的實證科學——生命科學的真諦,西方自然科學所檢驗到的學問,只有「用」的價值,卻沒有「真」的價值,即只有效用的價值卻不是真理。這個道理在中華文化中的層次上更容易理解,所以,近代自然科學的所謂實踐檢驗,並不是真正能升華人類理性,貫通理性與信仰之間所有藩籬的那種真正實踐檢驗。]

可見,馬列主義的認識論既不符合西方哲學的邏輯演證原則,更與中華文化內證體悟的修煉法則背道而馳,它除了以武斷的立場到處歪曲人類文明的精華以外,在學問上並無任何高明的創建,它的唯物主義反映論是哲學史上最淺薄最無知識含量的認識論,屬於最幼稚的水準。

3.唯物的歷史觀——史上最血腥反動的歷史觀
3.1西方哲學中的歷史觀
歷史觀就是人們對社會和歷史發展規律的基本看法,歷史觀屬於歷史哲學的範疇,它研究的是歷史的邏輯體系,而不是歷史的現實材料。

西方的歷史哲學壹般都和超自然哲學(神學)有著緊密的聯繫,在大部分時間里是作為神學的壹部分而出現的,特別是中世紀,以奧古斯丁和阿奎那為代表的基督教神學家將西方哲學和基督教教義進行了最嚴格的邏輯結合,使基督教神學的歷史觀在那個時代曾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神學主要回答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人生的目地和意義在哪裡?而這正是歷史哲學的最高學術追求,歷史哲學和神學的結合表明了人生的目地將會從高層次中尋求到解答,因此,雖然基督教神學被哲學化(形而上學化)后道法的層次在降低,但對於世俗的歷史哲學的統籌,使它依然可以在壹定程度上維繫著人類對神的敬仰和對自己生命意義的正確看法,這是中世紀神學歷史觀的積極貢獻。

由於西方文化是利益導向的文化(可以參考《伏魔十三式》)第5式,世俗的利益追求必然與神學的超世俗追求產生價值觀上的衝突,世俗哲學與神學的對抗是遲早都要發生的事,這就是所謂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產生了兩個結果:壹是神學和世俗哲學的分離,這個過程也伴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在否定神學的世俗哲學和破壞和諧的自然科學的雙重作用下,神的教誨越來越遠離人類;二是教權和政權的分離,使世俗生活的追求從宗教的道德約束中完全脫離出來,人的私慾被無限制的放大,這造成了西方后工業社會的種種道德危機和社會問題(我這裡講的是西方政教分離后道德失控的負面影響)。

歷史哲學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生了世俗化傾向,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義大利人維柯所著的《新科學》。在這部被維柯稱為「關於各民族的共同性的新科學」中,維柯通過研究各民族語言、習俗的演變,用壹種「貌似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方式解讀了歷史上各民族的起源及其社會制度的發展過程,維柯將歷史分為三個階段:神的時代、英雄時代和人的時代。但是有意思的是,維柯所講的世界各民族不包括「神的選民」希伯萊民族,維柯是站在基督教徒壹神信仰的立場上對異教諸民族的起源進行了所謂的科學研究,在維柯那裡,雖然宗教是世界上各種政府最初的形式,但只有基督教才是真實的,其它宗教全是虛偽的,所以,異教民族的宗教、起源於對雷電及自然力的恐懼(維柯說這是神的間接啟示所能使用的最好的方法),異族的歷史是由野蠻原始向文明開化逐漸發展進化,而基督教的歷史卻是真神所傳的高級文明的發展史,人類的歷史最終體現著天意的結果。

維柯的歷史哲學實質是壹種基督教神學歷史觀和當時興起的科學研究方法相結合的產物。在基督教看來,既然其它民族都是偶像崇拜,他們的宗教里沒有真神,那麼,在涉及解釋其它民族的歷史時,基督教的歷史哲學家們(如維柯)就有可能會採取壹種「進化論哲學」的方式,特別是在18世紀西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都全面興起的那個時代,這種二元的歷史觀(這裡的二元是指神學和無神論的混合)為19世紀「生物進化論哲學」及徹底的反基督的「唯物主義無神論哲學」的出現埋下了伏筆,這也是基督教徒壹神信仰自身的缺陷所導致的惡果,馬克思主義的出現,也許就是這樣壹種歷史邏輯現象的必然。「義大利的馬克思主義者安東尼奧·拉布里阿拉在《唯物史觀論文集》里推崇維柯為唯物史觀的先驅,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在《經濟決定論:馬克思的歷史方法》(1907年)壹書里詳細論證了維柯和摩爾根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托洛茨基在《俄國革命史》第壹頁就引了維柯的話。」[4]維柯在共產俄國時代被看作是階級鬥爭學說的祖宗,而在西方學術界,維柯也被稱為歷史哲學真正的創始人,這壹切都表明了《新科學》在方法論上所引發的無神論後果,這恐怕是維柯在貶低各民族、突出基督教信仰時所沒有意料到的。

維柯的歷史哲學畢竟是為基督教作見證,他的「疑似進化論哲學」也僅僅只是解釋其它異教民族在(他認為的)沒有真神直接啟示下、在由自身想像所創造的宗教的啟示下(神的間接啟示),由野蠻狀況走向文明社會的歷史,他最後的結論可以總結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體現著天意直接啟示(基督教的啟示)或者通過部落自然法間接啟示(源於天意的雷電而自創的宗教啟示)的結果。可見,維柯既沒有否定神的存在,亦沒有把人類和動物的起源在本質上划等號,這與後來的馬克思主義所宣傳的「無神論」與「生物進化論」是有天壤之別的。

維柯將歷史看作是各項基本法則的體現,並且是理性的產物,這對於突破西方傳統神學歷史觀對人類歷史的含糊性解釋是有重大學術意義的,只是維柯的方法論在不知不覺中也已經打開了拋開神的信仰而獨立研究人類社會起源的潘朵拉之盒,這為後世唯物史觀的出現也開了方便之門。可以說,維柯的歷史哲學是西方歷史哲學的轉捩點,它的方法論中同時包含著正面和負面的因素(負面因素不是維柯自己的錯,而是基督教徒壹神信仰導致的邏輯問題),維柯之後,西方歷史哲學中最高級的部分和最低級的部分正是分別沿著《新科學》方法論的正反兩條線索、而各自得到的結果,它們分別是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和馬克思的唯物史觀。

同維柯壹樣,黑格爾也把歷史看作是壹種自然法則和理性的過程,只是在黑格爾的哲學中,「理性」獲得了更自由的狀態,「理性」是世界的主宰,是形而上學中最高級的範疇。如果說維柯只是站在基督教信仰的立場上用人類的科學語言來試圖解釋神對世界歷史的安排,那麼黑格爾則是站在人類自己的立場上,對包括上帝在內的宇宙中的壹切現象的運動和發展做出了科學的研究和形而上學的解釋。黑格爾把世界歷史看作是活動的「理性」的豐富產物,是「理性」(神聖的智慧)之目的的自我實現、自我完成的過程,黑格爾駁斥了西方神學中關於上帝的不可知論,認為包含無限內容的「理性」和上帝具有同壹屬性,上帝的啟示正是通過在「理性」中的啟示而實現的,人類認識這種啟示的過程,既是「理性」實現其目地的過程,也是「理性」自我認識的過程。黑格爾的哲學跨越了俗世和天國(基督教神學)及現象和本體(康得哲學)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打通了神和人、精神和物質直接聯繫的通道,它在西方哲學史上第壹次把人和神、自然和社會置於同壹個邏輯體系之下,並通過形而上學的方式揭示了隱秘于其中的共同規律。

在黑格爾哲學中,「精神」是與血肉及「物理自然」相對應的包含了「理性」和「意志」的「心理自然」的綜合體。「精神」是自然中最活性的特徵,它包含在「物理自然」與「心理自然」的內部,是宇宙(自然)的本體性因素,「精神」的本質是自由,因此,宇宙的本質也是自由,人類的歷史就是宇宙的自由本質的實現,是通過精神自己認識到自己的本質而實現了自由。用黑格爾的話說就是「精神知道它自己,它是自己本性的判斷,同時它又是壹種自己回到自己,自己實現自己,自己造成自己,在本身潛伏的東西的壹種活動……世界歷史可以說是精神在繼續做出它潛伏在自己本身精神的表現,如像壹粒萌芽中已經含有樹木的全部性質和果實的滋味色相,所以,精神在最初跡象中已經含有歷史的全體。」[5]

[注:黑格爾哲學中的自然包括物理自然和心理自然,這是西方哲學中真正壹元的自然範疇,與中華文化對宇宙的理解在思維方式上是相通的;另壹方面,關於他的哲學中精神和理性的關係,可以簡單的表示為「精神=理性+意志」,理性是精神的壹個方面,精神對世界的安排是靠意志來驅動,靠理性來使之符合目地和規律,所以,有時侯他的哲學中講「理性的自我實現」,有時講「精神的自我實現」,實質是壹樣的。]

黑格爾的哲學蘊涵著「生命即宇宙、宇宙即生命」的中華文化天人合壹思想的精華,可以說是天人合壹的宇宙存在方式在形而上學領域較真實的反映,是西方哲學史上在本體論方面真正的「心物合壹的壹元論哲學」;另壹方面,「精神的自我實現」也蘊涵著現代科學生命全息理論的因素,宇宙和我在本質(精神)上的同壹,正是中華佛道修煉所依托的基本原理;而「精神的自我認識」,在認識論方面相對於現象學意向性理論的「我思某物」來說,則是「我思我自己」的真正的「主體性認識論」,這正是中華內證體悟的性命修煉之學在形而上學的認識論領域最可能的表達形式之壹;最後,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從宇宙運動的宏觀背景下來解釋人類歷史,把人類社會發展和宇宙運動中最活性的因素聯繫起來,揭示了世界歷史與宇宙精神的對應關係,這亦符合中華文化「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的天命歷史觀。可見,黑格爾的哲學處處滲透著中華修煉文化在形而上學領域最可能的反映,是西方形而上學中最難能可貴的真知灼見,也因此達到了西方形而上學的最高成就!

黑格爾哲學的不足之處,特別是他的歷史哲學的不足之處,在於從形而上學向具體應用領域過渡中產生的對歷史現實的認識誤差(形而上學在現實應用中的錯誤,而非形而上學本身的錯誤),蓋因為當時的歷史條件還沒有給西方學者提供足夠理解中華修煉文化內涵的人文基礎,因此,他對歷史上最高級的中華文明作了最低級的理解,把中華文化理解為理性的蒙昧時期,而沒有認識到他所謂的「精神的自我認識」的最高級階段恰恰體現在中華修煉文化之中。但是瑕不掩瑜,黑格爾的形而上學在本體論、認識論及歷史觀方面都達到了西方哲學的最高成就。

3.2馬列主義的歷史觀
當黑格爾以嚴密的壹元論哲學在歷史哲學領域彌補了維柯《新科學》在方法論上的二元缺陷,將世界歷史和上帝的存在聯為天人合壹式的生命整體時,未來全面顛覆他學術成果的惡漢也悄悄的在他的家鄉德國誕生了,1818年,既是黑格爾在柏林大學開講歷史哲學的起始年,又是馬克思投胎轉世的降生年,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歷史風雲際會吧!

馬克思將自己的歷史觀命名為「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簡稱「唯物史觀」,它是馬克思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全面體現。「唯物史觀」完全是以對維柯和黑格爾歷史哲學的歪曲為基礎構建起來的,它的外表裡包裝著二者學術精華的形式,如下:壹以 「無神論」取代了維柯歷史哲學中的宗教啟示二元論,將「間接啟示」改造成為「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神」;二以「生物進化論」取代了基督教的「神創論」,將人類的祖先歪曲為原核細菌;③以主客二分式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邏輯暴力取代了黑格爾精神物質相統壹的「心物壹元論」,將活性的精神置於非活性的物質控制之下,使以自由為本質的精神泯滅了它的本體屬性;四以非活性的物質的辯證運動取代了活性的精神的辯證運動,將「精神的自我實現」過程(自我實現是屬靈的事物的本質屬性)歪曲為「非靈的物質的自我實現」過程(非靈的事物不具備「自我實現」這個屬性)。

另外,唯物史觀的歷史邏輯基本遵循了黑格爾的方法論,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體現了壹種必然的過程,全部歷史有壹個預定的目標,人類社會在壹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推動下、按照壹種既定的方式、向這個預定目標發展。但是,在其歷史觀的具體內容上,馬克思的理論卻與黑格爾完全背道而馳,如下:

壹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中歷史的推動力來自人類社會的內部,就是人的「理性及自我意識」(精神),歷史的目地是人(精神)的自由的實現,也就是精神的本質的最終實現(黑格爾哲學是主客壹元的哲學,其中人的精神與上帝是同壹的,並不是馬克思所歪曲的客觀唯心主義);而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中,歷史的推動力來源於人類社會的外部,來自於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物質力量,也就是生產方式,人類歷史是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發展過程,歷史的目地最終體現為生產力的進步、物品的極大豐富及按需分配的實現,也就是馬克思所謂的人從物的束縛中獲得了自由(這當然是壹種不可能實現的自由,物質的追求只會導致對物質的更多需求)。

二黑格爾歷史哲學中歷史發展的過程表現為「絕對精神」的正反合否定之否定式的辯證運動,當自由的觀念完全實現自己時,辯證過程將達到壹個終點;而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中,歷史發展表現為物質秩序的辯證鬥爭,尤其是表現為由物質利益所劃分出的階級之間的對立鬥爭,當階級之間的內在矛盾解決了,運動與變化的主要原因將消失,於是出現壹個無階級無社會差別的歷史終點。這種理論的最可怕之處在於,把歷史過程中的非正常的暴力衝突及戰爭狀態邏輯化、倫理化,使「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成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必需環節和必要手段,這種史上從未有過的系統化、理論化的暴力鬥爭學說給近代人類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社會災難和無止盡的紅色恐怖,完全改變了近現代世界歷史正常的運動軌跡。

③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是有神論,在「絕對精神」的自我實現中,歷史的目地也將體現出人類向上帝那裡回歸的趨勢;而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是無神論,在物質的自我實現中,人類將建立按需分配物品極大豐富的共產主義式的人間天堂。

最後,在人性的認定上,既然唯物史觀中人已經失去了神創的神性和靈性,理性也被置於「客觀實在性」之下、成為壹個不自由的附屬物,所以,馬克思把人定義為「可以製造工具的動物」,人的存在方式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關係」(社會實踐)。

可見,唯物史觀的核心就是否定神的存在,否定任何與神的存在有關的哲學和文化傳統,其目地是要在社會歷史領域將人和神的關係完全顛倒過來,使人忘記自己的高貴來源,迷失自己的神聖本性,使人生的目地從敬天畏命、返本歸真而蛻變為戰天鬥地、追求生產力發展和物質利益的享受;另壹方面,唯物史觀否定了「精神」在歷史發展中的主體性作用,它從人的最低級需要與最低層次屬性上、去理解人類歷史,把道德水準從社會進步的衡量標準體系中完全剔除出去,這將使人類社會道德淪喪、倫理顛倒、在物慾的追求中逐漸失去理性和精神的制約,在行為方式上向低等的獸類靠近,最終在歷史進程中徹底的墮落為披著人皮的獸類。

第三章小結
馬列主義的唯物論是以生物進化論為根基,以主客二分的認識論為前提,以黑格爾的辯證規律作為自己的方法論,以暴力砸爛現存的全部社會制度、建立子虛烏有的人間天堂為其理論的實際應用和最終目地,其學說中到處充斥著淺薄、愚昧、無知、狂妄以及暴力、血腥、和恐怖主義,它在學術上無任何高明的見識和創造,壹言以蔽之,辯證唯物主義堪稱邏輯上的矮子、行為上暴徒和狂妄無知群類里的「巨人」!辯證唯物主義是人類歷史上最毒的精神毒品,是真正的精神鴉片,這個觀點的證明只要看壹看吸食這種毒品後人們的行為表現就知道了。

辯證法的本質

馬列主義及其徒子徒孫中共認為,看問題要「辯證」(這裡加引號的辯證說的是中共的偽辯證法)的看、全面的看,要「壹分為二」的看,既要看到問題的這壹面,又要看到問題的那壹面。所以,對共產黨的看法不能太偏激了,不能只看它的壞處而不看它的好處。

東方哲學:看問題首先要「壹分為三」,其次才能「壹分為二」;看問題要善惡的看、是非的看,而非「辨證」(同上)的看。

「壹分為二」本是西方形而上學(哲學)的壹種基本思維模式,屬於邏輯體系,在實際應用中必須要有邏輯前提,必須在確定的物件里才能正確應用,否則,邏輯將失去實際價值,成為空頭理論;另壹方面,人類社會是在價值規律層次上構建的,而不是在邏輯規律層次上構建的,是非判斷、善惡之分是社會的倫理基礎,是不能缺失的具有本體意義的人類社會的立足之基。

在馬列主義及中共黨文化的毒害下,中國人把「壹分為二」誤解為辯證法的精髓,以為「壹分為二」是最高的真理,以為懂得了「壹分為二」便可以解釋世界的壹切現象和運動,於是複雜世界在馬列族類眼裡全部消失了,只剩下似是而非的「壹分為二」,不但在日常事務中壹分為二的「偽辯證法」凌駕於法律和道德之上、成為社會生活的主宰,就連做學問也要以這個偽辯證法為指導、對壹個問題的陳述往往要求同時顧及它的對立面,如此才算是全面的看問題。真不知道當壹個研究食品的專家在撰寫關於食品的論文時是不是壹定也要把大便捎帶的說壹下?其實「壹分為二」不但不是辯證法的精髓,反而是真正的辯證法所要揚棄的環節,是真正的辯證法所揭示出的「理性」不成熟的表現。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辯證法的真面目。

壹、什麼是辯證法及辯證法的真正精髓
辯證法,dialectic,西方文字中本義是對話(隱含著對話中的邏輯規律和思維方法),漢語意思按字面表達應該是——通過對話(辯論)而求證的方法,其實這也是西語dialectic的本身意義。辯證法屬於邏輯體系,最初表達的是從話語、對話的邏輯中形成和發展出來的壹套方法論體系,說話的規律也就是思維的規律,因此,這種發源於古希臘的辯證法在黑格爾手中進壹步完善為反映思維和存在基本規律的本體論體系。

我們平時所說的「辯證法」實質是來源於黑格爾的哲學體系,因為眾所周知,馬克思的辯證法來源黑格爾,而中國大陸盛行的所謂「辯證法」又都是從馬克思那裡嫁接過來的。但是,長久以來,不光中國大陸的馬列主義辯證法的傳人們,就是西方正統的黑格爾辯證法的傳人都沒有揭示黑格爾辯證法的真正精髓所在。說起辯證法,人們往往注意了它的方法論中的部分,即對立統壹體中的矛盾雙方向對立面轉化,通過量變到質變的演化形式,否定之否定的階段演進過程【注:事實上馬列主義以線性邏輯去理解否定之否定也是偏離黑格爾辯證法本義的,他的否定之否定恰恰體現的是圓形邏輯】,而被人們所忽略的正是黑格爾辯證法中最核心的內容——整體論世界觀和精神性(生命性)宇宙觀。關於這壹點,唯有在中華文化或者是中華哲學的體系下,才能映射出其思想的偉大光輝,在二百年的歲月里,這壹西方哲學的最高成就往往被演沒在所謂的「唯心主義」的批判之中,正是西方哲學自身的二元分化,才導致它無法理解在它的體系里通過辨證的方式而達到的這種壹元思維模式下的整體論世界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而壹元的思維模式和整體論世界觀正是中華文化的入門和根基。

黑格爾的辯證法包含在他的所有哲學著作中,其中以《邏輯學》最為顯著,辯證法是黑格爾哲學的基本思維方式和基本內容體系的概括和總結,他的哲學在辯證法思維的統籌下,達到了本體論、認識論、和邏輯學完美結合的境界,這在西方哲學史上是獨壹無二的。黑格爾辯證法基本精髓可以概括為「整體論、壹元論、宇宙生命論、層次演化論、和宇宙全息論。」我們壹壹來分析:

1、黑格爾的整體論
黑格爾把自然、社會、精神看作是同壹個整體事物的不同階段或不同環節,宇宙在整體上是統壹的,它的實質就是絕對精神的自我展開與自我實現。這種關於宇宙的整體觀,在西方哲學史上是開天闢地的第壹次,西方哲學固然有關於宇宙和生命分等級和層次的思想,也有各形各類的宇宙統壹論思想,但從來沒有形成完整的關於宇宙和生命的整體論思想,從來沒有在學問的層次上把神和人類的世界、自然和精神的現象、聯繫成壹個相互演化和自我實現的邏輯整體,因此,西方哲學史上才會出現信仰和理性的爭執,天國和俗世的對立,物質和精神分裂,現象和本質的隔閡,而在黑格爾哲學體系中,在辯證思維模式下,所有這些分歧都在壹個完整的學術體系中得以邏輯式的完美解決。這種整體論思想和西方哲學史上出現過的任何思想都是不壹樣的,它對宇宙的思考在邏輯上超越了20世紀在西方發展起來系統論,達到了西方哲學史上的邏輯最高峰。

2、黑格爾的壹元論
整體論對應著壹元論,既然宇宙只是壹個整體,不存在物質和精神兩個世界,而是物質和精神的合壹,那麼在形而上學中就可以表達為 「壹」。這就是真正的壹元論,和中華哲學的基本思維模式是完全相同的。

在西方哲學史上,無論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實質都是二元論,因為這些哲學開端于對宇宙的心物二分法,它們無論是強調物質第壹性(唯物主義),還是意識第壹性(唯心主義),都是在認為世界分為物質和意識兩大部分的前提下所進行的思考,如果根本就沒有認為宇宙分為物質和意識,而是認為宇宙就是壹個整體的事物,物質是有意識的,意識就是物質的本質屬性,那麼,物質就是意識,它們二者就是壹回事。黑格爾哲學的核心其實就是這種思維模式,他的辯證法正是表達了壹元性的宇宙在自我運動中回歸了自己的精神特質,豐富了自己的內容。因此,黑格爾的哲學不是什麼客觀唯心主義,辯證法在西方哲學史上本身就是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體系之外的另壹種邏輯體系,壹元的邏輯體系。

3、黑格爾的宇宙生命論
如上所述,在整體論和壹元論的宇宙觀下,物質就是意識,宇宙是有意識的,有精神的,那麼,宇宙就是壹個生命體,黑格爾的哲學正是體現了這壹根本觀點。黑格爾的辯證法的總原則和總思路就是把宇宙看作是壹個具有精神性特徵的生命體,宇宙在邏輯上表現為從「存在」、到「本質」、到「概念」,環環相扣、逐級顯現的壹個精神性整體,這個整體中最核心的就是最後完全顯現出來的生命性特徵,通過生命性的認識功能宇宙達到了把絕對理念的豐富內容完全實現出來的最終極目的,也就是絕對理念實現了自我認識。

我們知道只有生命才有認識功能,黑格爾的哲學把生命作為絕對理念的壹個環節,使生命和絕對理念成為宇宙整體的核心內容,顯示了生命是宇宙的最根本特徵。

4、黑格爾的層次演化論
黑格爾哲學其實包含著中華哲學「層次論原理」的最基本思維特徵。宇宙的演化在「邏輯上」分為三個環節(三個階段),如「存在、本質、概念」,與此相對應的學科則是「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不同的環節、不同的階段並不是壹種時間上的順序關係(比如在同壹個時間節點上,宇宙在邏輯上就同時包含著「存在、本質、概念」三個環節的全部,只是它在此時自我顯現出來的只是其中某個環節的某個部分,宇宙(絕對理念)自我顯現的程度和層次都和時間的先後沒有必然關係),而是邏輯上的高低層次關係,後面的邏輯環節(高級的階段)包含著所有前面的邏輯環節(低級的階段),高級的思維階段可以對低級的思維階段進行解釋,反之則不能。這種思維不是西方哲學所普遍持有的那種認為事物表現為在時間上縱向發展、逐步遞進的思維,而是壹種中華哲學層次論體系下所認為的事物在本質和現象之間層次性的顯現和包含(存在方式)思想,揭示了高層次事物對低層次事物的統攝和包含關係以及宇宙的層次性演化原理。

5、黑格爾的宇宙全息論
如上所說,黑格爾認為事物的每壹個階段都包含著他的全部,只是在每壹個階段顯現出不同的狀態(存在方式),這和現代生物全息理論的原理是相同的,而黑格爾哲學涵蓋的是全部宇宙的邏輯,因此,這裡麵包含了壹種邏輯上的宇宙全息理論。

以上所說的黑格爾辯證法的精髓思想和思維方法在中華文化中全部都有體現,中華文化在哲學層次上(中華哲學)正是表現為「主客壹體的壹元思維」、「萬物有靈的唯靈論(生命論)」、「天人合壹的整體論宇宙觀」、「向下相容的層次演化原則和顯現原則(存在方式)」、「天人合壹的宇宙全息論」。簡述如下:

壹元的思維模式正是中國「天人合壹」宇宙觀(世界觀)的基本思維模式,就是說物質和意識是壹體的,是同壹個事物,這就意味著物質是有意識的,是有靈性的,宇宙是壹個生命體,這種思想的另壹種表達方式就是「萬物有靈」(生命論),所以,在中華文化中,沒有唯物和唯心的區別,如果壹定要用哲學流派的劃分來表達中華文化的這種壹元思維,可以表達為「唯靈主義」。

在壹元思維模式下,「天人合壹」思想的另壹方面也體現出中國人整體論的宇宙觀(世界觀),即宇宙不但是充滿靈性的,有意識的,而且和人是壹個有機的整體,在微觀層次上相統壹,不可分割。中國人把「天地人」(傳統文化中的三才)作為壹個有機的整體來看待的,「天地人」也同時表示了宇宙中的壹個具體層次和具體環節,人與天地相感應,人可以通過道法自然而達到與天地的同壹,從而返回到生命最初的本源。

整體論宇宙觀還對應著層次論宇宙觀,宇宙是壹個整體,那麼在這個整體中看事物就應該分層次的看,把每壹個層次都看作是宇宙整體的必要環節和宇宙存在狀態的必然表現,另壹方面,在宇宙整體中,每壹個層次都有高低上下的區別,高層次的物理規律包含著低層次的物理規律,高層次的物理規律制約著低層次的物理規律,而反之則不能。

在天人合壹宇宙觀中包含著宇宙全息理論,中華文化壹直認為人是壹個小宇宙,人體和宇宙的結構是相互對應的,人體中包含著宇宙的全部,因此,人才可以通過修煉而提升自己的生命等級和生命層次,同化宇宙在更高層次的物理規律。

如此看來,黑格爾哲學本質上就是中華文化在某壹層次的哲學體現,只是它還不完整,特別是它對中華文化本身的理解偏偏存在著很大的誤解,也許黑格爾只是從《易經》和《老子》中悟到了壹些邏輯上的東西,對中華文化的修煉體系還沒有完全領會,因此,他構建的這套本體論體系在邏輯上才是如此得和中華文化相接近。

另壹方面,黑格爾辯證法在方法論方面的表現,如對立統壹規律,質變數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圓圈形反向迴圈規律),大多來源於中國的《易經》和《老子》,但《易經》中包含著比以上這些規律更複雜的方法論體系,比如在事物的存在屬性方面我們的方法是「壹分為五」(五行之化),在事物的演化運行方面我們的方法是「壹分為六」(六爻之變),在看待事物的角度方面,我們的方法是「壹分為四」或更多(錯卦、綜卦、互卦、變卦),在研究整個銀河系(壹個小宇宙)的運行規律時,我們的方法是「壹分為六十四」,是從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壹直到六十四卦建立起壹個完整而嚴密的邏輯和科學體系,由六十四卦演繹出的天人合壹學問體系對應著人體、社會、以及整個銀河系小宇宙(不同層次的天)的全部複雜關係。與如此精確複雜的方法論體系比起來,西方的「對立統壹」學說簡直就是幼稚園水準。

二、辯證法在歷史上的演變
1、辯證法在西方的演變
辯證法在西方經歷了三個階段,共有三種形態:蘇格拉底(包括柏拉圖)辯證法、黑格爾辯證法和馬列主義辯證法。除了黑格爾以外,西方所有的辯證法都是在方法論的層次上講了壹種學術和邏輯原則,只有黑格爾的辯證法是邏輯學、本體論和方法論的完美統壹,並且如上所述,黑格爾辯證法中最精髓的、最核心的東西其實就體現在本體論方面。

蘇格拉底壹般被認為是西方辯證法的創立者,在這裡,辯證法是指壹種起源於蘇格拉底的教學方式。蘇格拉底經常使用巧妙的對話策略,通過讓對話者在為事物下定義的過程中,不斷揭露他的語言邏輯矛盾,從而使對話者不斷追尋事物的本質,並最終能在「意見」和「知識」之間做出區分。蘇格拉底這種對話方法的精義在於「質疑」,就是通過不斷的「質疑和否定」來尋求真理,後來這種對話方法就被稱為辯證法,並成為壹種教學方式的名稱,它適合於人們用來反思自以為是的東西。可見,在蘇格拉底那裡,辯證法就是壹種通過「質疑和否定」的方式來探求智慧的對話方法。

蘇格拉底以及隨後的柏拉圖所闡釋的辯證法的方法論意義在黑格爾那裡被精確的理解為——向對立面轉化,這成為辯證法在方法論方面的核心原則。於是,在黑格爾那裡,辯證法的方法論意義被表述為——通過向對立面轉化,即揚棄的方式,而形成現象或事物的新階段的過程和途徑。黑格爾揭示了「向對立面轉化的邏輯形式」是宇宙萬物的普遍運動規律,它標志著西方辯證法的方法論體系在黑格爾那裡達到了形式上的完美境界。

馬列主義在方法論方面,在形式上完全「繼承」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全部思想,但是卻在兩個最主要的方面完全篡改了黑格爾辯證法的核心精神和基本原則:壹在對立統壹規律上把「向對立面轉化中的同壹性原則」改造為「向對立面鬥爭中的鬥爭性原則」,以此得出社會歷史運動的動力為「階級鬥爭」(見《階級分析誤入歧途》壹文);二在否定之否定規律上把「事物向自己的最初狀態回歸的圓形邏輯」改造為「事物向更高級階段不斷發展的線形邏輯」,以此推出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人間的天堂——共產主義。馬列主義的這種「辯證法」被自我標榜為唯物的「辯證法」,後來成為中共邪教的基本教義之壹,也就是我們中國大陸人民從小到大所學習的「辯證法」。

2、辯證法在中國的演變
馬列主義的偽辯證法在中國又有兩種變型,如下:

壹辯證法被等同於「壹分為二」。

黑格爾的「對立統壹」學說揭示了事物在某壹「思維階段」(因為黑格爾哲學的認識論實際上是主體的思維層次決定事物的顯現層次的中華哲學的認識論)蘊藏著兩個對立面,這兩個對立面的關係則是既對立又統壹的「辯證關係」(這裡上引號的辯證關係就是我們從馬克思那兒舶來的辯證含義,實際上在黑格爾哲學中,這種關係只是黑格爾辯證法的壹個中間環節的表現,不是最高級的,也不代表辯證法真正的核心和精髓),但黑格爾又認為這隻是事物發展中的壹個「消極理性階段」,這個階段還要進入到後面的「積極理性階段」,此時事物處在完全的絕對的同壹狀態,對立面已經消解,整個概念都已經完全透明,所有的環節重新成為壹個整體,從而達到了自己對自己完全的認識。可見,對立統壹關係只是人們處在消極理性思維階段時事物的顯現規律,而「壹分為二」的思維狀態則還處在之前的壹個環節,是比消極理性還要低級的「知性思維」的表現,也就是說此時思維只看到了壹分為二,只是孤立的把現象分割成感性和理性,精神和物質,運動的和靜止的,抽象的具體的……而沒有看到「合二為壹」的形態。

說到這裡,為了幫助讀者更好的把握這壹部分的精義,筆者將黑格爾辯證法思維的三個階段及其表現分別羅列如下:

知性思維(事物在認識主體的頭腦中是孤立的,彼此之間沒有聯繫);

消極理性思維(認識主體意識到事物之間的聯繫,看到了對立統壹關係的存在,以及矛盾體向對立面轉化的事物運動變化的過程);

積極理性思維(認識主體對「事物之間的聯繫」的理解繼續升華,超越了「對立統壹關係」這個層次,認識到不同事物之間完全是同壹的,不分彼此。從任何壹個事物出發,到另壹個事物之間的認識環節都是暢通的,甚至認識到認知主體和客體都是同壹的,沒有認識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區別,整個過程只是壹種可以被稱為「絕對精神」的事物對自己的壹個認識過程,也就是說,認識原來是絕對精神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覺醒或者說自我回歸的壹個過程。)

知性思維的某些特點在馬列主義中被稱為「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馬列主義用這個「形而上學」表示與自己所謂的「辯證法」(不是真正的辯證法,在黑格爾體系中屬於消極理性階段)相對應的思維方法,但是馬列卻不知道在黑格爾哲學中思維方法不是對立的,而是分高低層次的,消極理性(對立統壹規律的顯現階段)並非辯證法的最終形態,也不能代表真正的辯證法。其次,馬列這裡以自己定義的「形而上學」混淆了西方哲學中真正的形而上學含義,這是馬列主義對西方哲學所犯的又壹大罪狀。

中共「辯證法」的其中壹個重要表現就是處於知性思維階段的「壹分為二」思維,就是只強調絕對的把事物分為兩個方面來看待,以此來消解人們已經達到的「合二為壹」的狀態,使人們的思維水準保持在最低級的狀態而不能前進到下壹階段。比如:講宇宙分為物質和意識,使物質獨立於意識之外,強調意識要反映物質,以此割裂了天人合壹的關係,瓦解了人們對神的信仰;講事情分為好的和壞的,共產黨的行為是既有好的壹面,又有犯錯誤的壹面,因此,不能只盯著中共的錯誤,更要看到中共的好處,以此否定了人們(及法庭)「合二為壹」的裁判事實的權利,為中共政權茍延殘喘偽造了邏輯依據(這也屬於用邏輯判斷取代價值判斷,見下文)。久而久之,在中國大陸,人們壹說到辯證法就自然而然的轉化成「壹分為二」的思維,轉化為掩蓋中共罪惡的邏輯詭辯法,這是中共對辯證法的最大閹割。

如果說黑格爾的辯證法是研究生階段,那麼到馬列手中就只能算是中學生階段,而在中共那裡就是幼稚園水準了。中共在學校里講「辯證法」時是站在馬列的中學階段講的,但是在現實應用中,卻是以自己的幼稚園水準來實踐的,也就是說,中共所實際使用的「辯證法」比起馬列的中學水準都差了十萬八千里。中國大陸人成天泡在這樣的「辯證法」中,思維能達到什麼水準可想而知!

二辯證法等同於沒有道德原則的變化。

馬列主義偽辯證法在中共那裡的另壹種變型就是把「辯證法」當作了「變化」的同義詞,認為只要是不斷的改變,就是遵循了「辯證法」,中共的洋教父斯大林的名言「壹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被當作了這種「辯證法」的最好的表達。在這樣的「辯證法」熏陶下,人們只記住了壹切都在改變,而忘記了辨別這些變化好壞的價值原則,人們不願意探尋社會變化的根源,以得到歷史的有效經驗,承擔社會改造的匹夫之責,而是把壹切原因都推給了自然的邏輯規律,幻想著社會的發展自然而然的就會糾正其中的錯誤(可是,人們所不知道的是當人類失去道德原則時,不去承擔社會責任時,自然的糾正就是天災,就是淘汰人)。因此,雖然中共不斷的改變自己的原則和立場,表現了壹副舉世無雙的流氓無賴的醜惡嘴臉,但是,中國大陸人民還是不斷的認同它,因為這符合了「辯證法」「壹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的自然規律。

124

主题

68

回帖

1679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679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10: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報》2004年7月12日頭版中講「歷史的辯證法教會了中國共產黨人:應該變的,必須改變,不變則衰;不該變的,決不能變,變則自我瓦解。」什麼是不該變的?「黨的『壹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要管壹百年,動搖不得。」」(轉摘自《九評》)。

中共的「辯證法之變」只是壹種為了延續自己的統治而任意改變的行為,既不講天命與道德,也不講民意與法律,只要有利於自己的統治利益,憲法、黨章、以及自己奉行的主義都可以任意修改,在中共的16大會議上,這種不講原則的變化法又被賦予壹個更冠冕堂皇的稱呼——與時俱進。

小結:中共的辯證法就是不講價值判斷、不講「合二為壹」的「壹分為二」,和不講道德原則的「隨意變化」,前者為中共「洗清」歷史上的罪惡,後者為中共新的流氓統治手段提供「合理(合邏輯)」的外衣。中共正是用這樣的「辯證法」結合馬列主義的「對立統壹」學說迷惑了大部分的中國人,使中國人民處於「集體失智慧」狀態,再也辨不清善與惡、好與壞,退化成為歷史上思維水準最低的民族——馬列民族——的成員。在這些偽辯證法的變型中,尤以「壹分為二」對中國人民毒害最重,下面我們專門來破解這個邏輯謬論。

三、「壹分為三」——人類思維邏輯的第壹原則(哲學的第壹原理)
1、簡述「壹分為二」的邏輯實質
前文已述,「壹分為二」只是思維的壹種狀態,它既不是邏輯的開始,也不是邏輯的最終結果,因而僅僅講「壹分為二」沒有任何實際應用價值。

黑格爾講對立統壹關係時(思維處在消極理性階段),「壹分為二」和「合二為壹」作為壹個不可分割的思維整體,是同時出現和存在著的,這個整體在「整個思維過程中」(絕對精神的自我認識過程中)處於中間階段,可以稱之為「既分且合」階段:它與前面的階段(思維的知性階段)銜接的是「分」的思維,就是思維中事物都是直接顯現的,孤立存在的,彼此間沒有相互影響;與後面的階段(思維的積極理性階段)銜接的則是「合」的思維,就是思維中的事物的各個環節都已經連接成壹個整體,各個環節之間的差異已經全部消失,它的內部達到完全的同壹和透明;而在這個中間階段(消極理性階段),思維狀態則是「既分且合」,就是認識到事物既對立又統壹,思維中的事物都是成雙成對的出現,這也就是對立統壹關係的真實含義和它在整個辯證法中的真實地位。

由此可見,如果只講「壹分為二」,則是思維退化到了知性階段,如果既講「壹分為二」又講「合二為壹」,把它們二者作為對立統壹關係的壹對思維範疇同時講,則思維處在消極理性階段,如果思維能跨過這個階段進行到絕對的同壹的狀態(合的狀態,不僅僅是第二階段中的合二為壹,而是對整個思維階段的「合」),則思維處於最高級的積極理性階段,此時思維達到了對事物的完全認識。

2、「壹分為三」是討論問題的前提和開始
前面也已經提到,黑格爾的哲學是整體論思維,他講的思維階段也是針對「人和自然同壹的整體世界」( 也就是他研究的物件是「整個存在」)講的,因此他揭示了認識邏輯(認識論)的最普遍規律。任何壹種邏輯規律(形而上學的原理)都必須是針對壹個特定物件的規律,它的研究前提都是這樣的:「首先要確定壹個研究物件。」因此,確定研究對象時所應用的基本方法和所遵循的基本思維規律就是所有哲學(形而上學)的第壹原理,這個第壹原理,我把它稱為「壹分為三」。

如果我們以系統來劃分空間,宇宙可以在任何壹個層次上分割為三部分:系統、系統的內部要素、以及系統的外部環境(系統、要素、環境),宇宙中每壹個層次的系統都可以作為我們研究和思維的物件,而我們確定研究物件的過程,也就是把世界「壹分為三」的過程。事實上,用最抽象的邏輯語言來劃分,宇宙在空間上可以劃分為 「外中內」,「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在時間上可以劃分為 「過去、現在、未來」,可見,「壹分為三」就是我們思維中的第壹個邏輯步驟,因為思維必然是針對某壹個確定物件的,而在思維中產生物件的過程就是把時空「壹分為三」的過程,因此,「壹分為三」就是思維的第壹原理,也就是哲學(形而上學)的第壹原理。

確定了物件才可以討論問題,我們必須知道別人所說的問題是針對哪壹個物件而言的,如果兩個對話者都不知道彼此所說的話題不是針對同壹個物件,那麼他們的對話必然無法做到邏輯壹致,也必然不會形成共同的結論。在社會生活中,由於每壹個社會學的名詞都可以有不同的應用層次,而不同的應用層次就是形成了不同的思維物件,因此,人們必須得學會「壹分為三」確定討論物件的思維方法,否則,人們的對話就會產生混亂。舉個例子,比如說兩個人談民主,甲說:「中國沒有民主,有的只是共產黨的壹黨專政。」乙說:「妳說的也太絕對了,昨天我們公司討論春遊,大家各抒己見,最後是通過民主程序表決通過了旅遊方案,怎麼能說中國沒有民主呢?」我們注意到甲所說的民主是指整個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而乙所說的民主是指壹個社會單位內部的娛樂機制,二者所涵蓋的內容根本不是同壹個物件的內容,怎麼能以此而否定彼呢?與這個現象相關的問題還會是這樣,當妳對大陸憤青說起美國的民主時,他會憤慨的反駁道:「美國出兵打伊拉克,算什麼民主?」這裡,他把標誌壹個國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民主概念又轉移到國際關係領域了。可見,不懂「壹分為三」,在討論問題時就會不斷的轉移和偷換討論內容的實質主題,使討論失去了邏輯的理性價值,最終無法形成共識。

而對我們生活影響最深的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壹分為二」,人們經常用這個空洞的低級邏輯規律為中共的罪惡進行辯護,這種詭辯論的邏輯實質,正如上所說,乃是不斷偷換和轉移了思維和研究的確定物件,完全放棄了正常思維的第壹邏輯步驟——「壹分為三」。

我們都懂得這樣壹個道理:在法庭上法官審理案件時,壹個犯人如果以自己曾經是好人,做了很多好事,而要求法官「壹分為二」的看問題,要求法官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罪惡、而無視自己好的壹方面,法官會同意犯人的所謂「辯證」觀點嗎?顯然不會。犯人無法用這個邏輯規律來為自己辯護,為什麼呢?難道邏輯規律有問題嗎?當然不會是邏輯規律本身的問題,而是人們片面的割裂的應用邏輯規律的問題!

如果我們在時間上把犯人的壹生劃分壹下,可以得到三個階段(壹分為三):本次犯罪過程(現在),本次犯罪過程之前(過去),本次犯罪過程之後(將來),那麼,對於法官而言,他的研究物件就是「本次犯罪過程」,他不管犯人以前是什麼,也不管他以後怎麼樣,法官的職責就是研究犯人的「本次犯罪過程」,根據「本次犯罪過程」中犯人表現的好與壞(壹分為二),依據法律的相關規定,最後用「合」(合二為壹)的方法出計算出犯人所應該受到的法律製裁,這就是法官審理案件的基本邏輯過程,他並沒有違背任何邏輯規律和哲學原理,對立統壹的邏輯規律也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可見,在邏輯上,如果不講「壹分為三」,就根本無法講「壹分為二」。

以上的案例告訴我們,只有先確定了物件(壹分為三),才能在物件內部應用對立統壹規律來研究物件。通過「壹分為三」得到的三個階段的每壹個階段,都在其內部包含著「壹分為二」的正反兩部分內容,「壹分為二」只是在每壹個確定階段(確定物件)中才能應用的邏輯規律。

綜上所述,那麼對於中共的審判,在邏輯上也就很清楚了,因為我們要研究和面對的物件是「中共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犯罪過程」,中共的犯罪事實早已被中國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所證實,所欠缺的只是對這些事實進行法律的量刑和裁判。中共對中國人民的犯罪過程在時間上持續了90多年,其中包含著無數次的「本次犯罪過程」。對於中共的每壹次犯罪過程,我們都可以像以上案例中所說的那樣劃分為:本次犯罪過程,本次犯罪過程之前,本次犯罪過程之後,然後運用「壹分為二」和「合二為壹」的對立統壹原理,分析研究每壹個「本次犯罪過程」,計算出在「本次犯罪過程中」中共所應該受到的法律製裁。通過這樣的分析和研究,中共在80多年歷史中的每壹次罪惡就會越來越清晰的展示在我們面前,我們就會逐漸得到壹個關於中共罪惡的總和。

那麼,有人會說:「除了這些罪惡,中共就沒有好的壹方面嗎?」當然有,但是中共的好的壹方面的表現都是偽善,就是會說很多好話,但都是假話。就像狼披了壹張漂亮的羊皮,好的壹方面也只是那件羊皮而已,無論它怎麼漂亮都無法抵消狼所犯下的血腥罪惡!把中共的罪惡(壞的壹方面)和它的美麗的羊皮(好的壹方面)綜合壹下(合二為壹),其結果仍然是罄竹難書的滔天罪惡。

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研究和思考中共的罪惡,因為這些罪惡歷來都是被掩蓋的,很多罪惡在中共的輿論控制下還被歪曲為偉大的功績而到處宣傳,這造成了中國人民是非顛倒,善惡不辨,甚至分不清中共和中國的關係。要完全揭露中共的邪惡面目,要破除中共偽造的「壹分為二」的假邏輯規律,就得掌握好「壹分為三」的哲學第壹原理,在討論問題時精確定位討論的物件,並在確定物件中完整的應用對立統壹規律(「壹分為二」和「合二為壹」的結合)。唯有如此,中共的詭辯邏輯才會被徹底打回原形。

3、「壹分為三」的思維邏輯在東西方文化中的表現
中華文化以及黑格爾辯證法中都有著清晰的「壹分為三」思想,這反映出思維原則在人類社會的高級文化形式中的壹致性,說明凡是比較高級的智慧體系都不會偏離「壹分為三」的人類思維邏輯的第壹原則。

老子說:「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中華文化不是哲學,老子講的道也不是邏輯學,而是佛法的體現,是講萬物的實際運行規律和演化原理,因此,從壹到二到三的過程,也就是從「太極」到「兩儀」到「陰陽中三態」的宇宙萬物的實際演化過程,當事物形成壹個現實形態時,必然同時顯現出「陰」、「陽」、「中」(陰陽合和)的三種表現形態 。「陰陽中」在中華文化體系中不是邏輯形態,而是事物的實際表現形態,但它蘊含著邏輯形態內的「壹分為三」的邏輯規律,因此,誠如筆者在《低級淺陋的唯物論》壹文中所述,中華文化不是哲學(邏輯學),但哲學在中華文化之中,中華文化的修煉體系中不僅蘊涵著哲學的全部內容,而且基於中華文化修煉體系(生命科學)的中華哲學也將是世界上唯壹的真正邏輯圓融的哲學體系。

黑格爾的辯證法屬於哲學體系,它的基本邏輯單位就是「三」,由三個基本邏輯環節構成壹個個首尾相接的「圓形邏輯圈」(否定之否定的真實含義在這裡體現,它表達的是回到自身的圓形邏輯),圓和圓之間也是通過「三」來連接,壹個大圓套三個小圓,環環相扣,層層相疊。如他的整個體系分為「存在論(有論)、本質論、概念論」,「存在論」又分為「質、量、尺度」,「質」又可分為「存在、定在、自為存在」,「量」可分為「純量、定量、程度」……在這些壹連串的三個邏輯環節之中,第三個邏輯環節往往是前二者的綜合和統壹,這和中華文化「陰陽相合為中」的思路是完全相壹致的。可見,黑格爾哲學體系正是在「壹分為三」的邏輯基礎上構建起來的,「壹分為三」的思維貫穿著黑格爾哲學的至始至終。

壹直有人討論為什麼黑格爾的哲學是由三個基本環節構建起來的,為什麼不是四個或者五個呢?其實,東西方的聖人和大哲學家在壹定成度上都已經發現了「三」包含著萬物,萬物在邏輯形式上可以用「三」來表示,「三」就是「陰陽中」三態的邏輯表達,至於四五六……直至萬物都可以歸結為最簡單的邏輯形式——「三」,因此,黑格爾的圓形邏輯圈中只能有三個環節,而不可能是四個五個或其它。其實,黑格爾的「正反合」三段論邏輯也是受到了《老子》和《易經》的影響,是吸取了中華文化的思想精髓后的邏輯產物,只是在表現方式和探索層次上,西方文化表現在邏輯層次上,而中華文化表現在修煉層次上,因此西方文化的表達形式為哲學(形而上學),而中華文化的表達形式為壹套道不離器的學術體系,可以叫做「陰陽學」,我們以此名詞來和西方的「邏輯學」相對應。

中華文化「陰陽學」講事物的實際狀態,按照「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事物實際演化過程講道說法,因此,壹在前,二其次,三在后(這裡的中華文化中的壹二三都不是邏輯概念,屬於道不離器的學術體系,而下面的西方文化中的壹二三都是邏輯概念,是純粹的形而上學的抽象物),而西方文化的「邏輯學」講事物在思維中的狀態,是對事物實際狀態的抽象和推理,因此,在邏輯上必須先有「三」的存在狀態,才能有「二」(壹分為二)的邏輯狀態,最後才能形成「壹」的統壹狀態(就是在邏輯上追溯到了萬物的本源或者本體),因此,在邏輯學中,「三」具有現實意義,「二」只具有邏輯意義,「壹」具有本體意義。黑格爾的邏輯學是從「存在論」(也可譯為「有論」)開始,壹個現實中的「有」(存在)在邏輯上的形態正是「三」(如以空間來劃分,任何壹個「存在」都可以劃分為「要素、系統和外部環境」三個部分),可見,黑格爾的邏輯學正是開始於「壹分為三」的思維第壹原則,無論黑格爾本人意識到沒有意識到,他的哲學體系的開始部分和思維的第壹原則正是緊密的契合在壹起的,他的辯證法的前提正是「有」(存在)的邏輯形態——「三」,就是「壹分為三」,所以,如果要講辯證法,無論講辯證法的哪個環節哪個階段,都必須先講「壹分為三」。

四、價值判斷——人類社會生活的第壹原則
1、邏輯規律和價值規律(邏輯判斷和價值判斷)
以上從邏輯本身的層次上揭示了如何以「壹分為三」的哲學第壹原理來確定討論問題的物件,並在完整使用對立統壹規律的原則下破解中共的「壹分為二」謬論,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邏輯規律和價值規律的層次關係中辨析這個問題!

邏輯規律(邏輯規律:自然規律的形而上的表達,就是哲學規律)是抽象出來的最普遍規律,包含了自然和社會的全部現象的共性。邏輯規律在社會生活中可以體現為「社會測量」,它滲透在「社會測量」之中,為「社會測量」的進行提供理論和邏輯依據,社會測量也就是社會生活中的「邏輯判斷」(社會現象的真假判斷),通過「社會測量」人類將獲得最基本的社會事實。也就是說,邏輯規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是為人類提供最基本的社會事實。

[注1:社會測量:人們以 「多方認證原則」審核自然科學測量資料的真實性及以此原則判斷社會事件、研究社會現象、分析社會資訊,以最終形成社會事實的思維觀測過程,見筆者《論社會科學的第壹原理》]

而價值則是人類依據社會事實判斷好壞、權衡利弊的「社會衡量」過程(「社會衡量」也就是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判斷」),它表現為人類對自身行為和外部事物的好壞的判斷和利害的取捨,價值可分為兩部分來理解:人類對於自身行為的道德評價和人類對於自身行為及他物的有用性(可利用性)評價。「價值判斷」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普遍人性的原則(判斷好壞)和有利性原則(權衡利弊)。人類對自身行為的好壞和善惡的評價屬於道德評價,依據的是普遍人性的原則;而人類對外物及其自身行為的選擇和取捨則屬於有用性評價,依據的是有利性原則。人類社會所遵循的基本規律首先是價值規律(價值判斷中所體現出的基本社會規律),而不是邏輯規律,價值規律和人類社會可以直接相互作用,通過價值規律人類的社會生活才能與最抽象的邏輯規律相銜接。三者之間的遞進關係如下:人類的社會生活→價值規律→邏輯規律,三者之間的正常思維流程是不能搞亂的。

比如壹個人喝完水后把塑膠瓶丟進垃圾桶,而另壹個撿垃圾的人再把它撿走,對於塑膠瓶來講,它的確是「壹分為二」的,既有有用的壹方面,又有無用的壹方面,喝飲料的人選擇了它的無用性,所以把它當垃圾扔掉了,而撿垃圾的人選擇了它的有用性,於是又把它當作可以利用的有價值物品回收回去。壹件物品的有用還是無用,對人類來講不是壹個邏輯的判斷,而最終是壹個價值的判斷,可見,人類在社會生活中所應用的基本原則是價值原則,而不是「壹分為二」的邏輯原則,如果僅以邏輯原則來評價,無論是喝飲料的人,還是撿垃圾的人都好像是「偏激」的人,因為他們都只是看到了飲料瓶的壹個方面,而忽略了它的另壹個方面。為什麼會出現「不合邏輯」的事情呢?原因並不在於它不合邏輯,而在於「有用性」不是用邏輯的標準來測量的,而是用價值的標準來衡量的,之所以得出「不合邏輯」的結論,乃是因為人們用錯了觀測手段和觀測體系。

這就是價值規律和邏輯規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關係,人類在價值判斷中生活,價值判斷為人類提供生活的原則和目的。另壹方面,在價值評判體系中,「道德評價」高於「有用性評價」,也就是「普遍人性的原則」高於「有利性原則」,人們在對自身行為的選擇中,不能以「有利性」代替「普遍人性」,不能以損害普遍人性的代價去實現自己所認為的有利性。前面所提到的中共把辯證法當作不講道德原則的任意變化,實際上就是在價值觀上以對自己統治的「有利性」取代了判斷其統治行為合法性的「普遍人性原則」(道德原則)。

2、價值判斷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第壹原則
綜上所述,人類社會是在價值判斷(社會衡量)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人類的社會生活就是價值的體現,人類不僅使用價值判斷選擇對自己有用的物品,取捨對自己有利的社會行為,更要使用價值判斷來區分好事和壞事、好人和壞人,以揚善抑惡,維護社會的基本倫理和基本道德體系。有利還是有害?善還是惡?好的壹方面,還是壞的壹方面?這都屬於價值判斷,而不是邏輯判斷,因此只能使用價值規律和價值原則來進行,而不能使用邏輯規律和邏輯原則。

辯證法中的「壹分為二」的邏輯環節是邏輯規律的體現,不能用它來取代人類的價值判斷,法庭審理案件屬於價值判斷,對壹個人的行為進行事實的界定(其中運用著社會測量的邏輯判斷規律)是為了對他的行為最終進行價值裁決,是有罪還是無罪?是罪大還是罪小?這才是人們對自身行為所關注的焦點,標志著人類社會生活的價值取向。人類測量社會現象,鑒定社會事實,都是為了最終對這些社會事實的好壞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的選擇,人類的社會行為必須首先符合價值(符合倫理道德和有利性的選擇),而不是符合邏輯,邏輯是手段,價值是目的,邏輯判斷為價值判斷服務,追求價值的實現才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終極目的。

因此,價值判斷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第壹原則,而屬於道德評價體系的是非判斷、善惡之分則是人類社會的倫理基礎,是不能缺失的具有本體意義的人類社會的立足之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2 18: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